概念事件论文_王蒙蒙

导读:本文包含了概念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事件,概念,语词,概念性,客观性,资料,冰雹。

概念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王蒙蒙[1](2019)在《物与事件——论马里翁给出概念的激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物与事件的给出是2008年以来给出现象学的新进路。在第叁次现象学还原之后的一系列工作中,马里翁初步将给出性规定为现象性的样式。将加西亚哲学作为外部碰撞或挑战,不仅有可能突破给出现象学对物的限制,而且能够合法地扩大饱和现象的边界:多一物,即多一种饱和现象。由此,给出概念实现了自身的激进化,即一切物都拥有"它给出"的全部可能性。"它给出"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化的实现依赖于物的事件性。承认而不是构造一个绝对"平"的物的丛林,既能避免陷入相关性循环,也拒绝成为一种新的所予神话。(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许鑫[2](2019)在《网络公共事件:概念辨析及其要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网络公共事件研究存在概念使用混乱的现象,阻碍了研究的深入和学术对话。文章将网络公共事件与国内外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分析其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公共事件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反思国内研究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取向,探析研究的进路与方向。(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唐诗韵[3](2019)在《从事件概念看曼德尔鲍姆的历史客观性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曼德尔鲍姆的事件概念囊括了其历史客观性的全部内涵。但是这个关键概念却来自于科学,它表示由统一性和连续性渗透的持续存在物,这一点体现为存在性依赖关系。存在性依赖关系表示事件间固有的因果联系,因此具有客观性;而事件可以表示一切发生的事实,因此具有普遍性。历史事件是诸多事件种类中的一种,因此同样具有了客观性。对事件概念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曼德尔鲍姆的历史知识客观性,这种客观性的本质在于对历史事件及其实际结构作出描述性分析,也帮助我们了解分析历史哲学带有的科学特色。(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9年02期)

刘雪卉[4](2019)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运动事件的双向概念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迁移是语言迁移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趋势,然而学界对概念迁移的定义和判断方法仍不完善,现有研究多从语言层面来证明概念迁移,往往导致对迁移的过度解释,而探讨概念迁移双向性的研究更是凤毛菱角。运动事件是概念迁移研究常用的概念域之一。不同语言对运动事件的概念化和词汇化方式可能不同,这种跨语言差异为研究概念迁移提供了基础。然而,汉语的运动事件类型学归属仍存在争议,基于汉语和英语运动事件概念域探讨概念迁移的研究不多且结果存在分歧。本研究在梳理概念迁移的界定和判断并分析汉语、英语运动事件词汇化和概念化方式差异的基础上,通过线下和线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图片故事描述任务和视频相似性判断任务,聚焦运动事件中的两个重要成分——运动方式和运动路径,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运动事件中运动方式和运动路径的词汇化和概念化方式,以此探究双向概念迁移是否存在以及双向迁移是否受二语水平影响。研究包括4组受试:低、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汉语、英语本族语者。实验数据采用E-Prime 2.0、BFSU PowerConc 1.0和SPSS 16.0进行收集和分析,并运用线性混合模型等方法进行显着性检验。研究有3点发现:1、汉语和英语在运动事件词汇化和概念化方式上差异显着,表现为汉语本族语者使用更多路径动词(和路径卫星词)和凸显路径的词汇化结构,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方式动词和凸显方式的词汇化结构较多;相应地,汉、英本族语者在相似性判断任务中对方式一致和路径一致运动事件刺激的相似性判断结果和反应时也有显着差异,表明汉语和英语对运动方式和运动路径的相对凸显性不同,汉语更突显运动路径而英语更突显运动方式。2、中国英语学习者描述运动事件时会发生双向概念迁移。正向迁移表现为英语学习者用英语描述运动事件时体现出汉语运动事件词汇化特征,即比英语本族语者更多使用路径动词(和路径卫星词)和凸显路径的词汇化结构,而使用方式动词和凸显方式的词汇化结构较少,反向迁移表现为英语学习者用汉语描述运动事件时体现出英语运动事件词汇化特征,比汉语本族语者使用的路径动词(和路径卫星词)和凸显路径的词汇化结构少而方式动词和凸显方式的词汇化结构多;英语学习者的概念化方式也显着区别于汉、英本族语者,其运动方式和运动路径的凸显度都低于汉、英本族语者,呈现出一种“中和”的趋势,且每个英语学习者的运动事件词汇化和概念化方式有显着相关性,从而证明了语言表达中的双向迁移发生在概念层面。3、概念迁移受二语水平影响:英语水平越高,正向迁移越弱,逆向迁移越强。这表现为高、低英语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的运动事件词汇化和概念化方式整体上差异显着,前者更接近英语本族语者,后者更偏向汉语本族语者。在两个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研究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双向概念迁移的表现,探讨了双向概念迁移的发生机制及随二语发展的变化模式,还发现英语学习者的运动事件词汇化和概念化具有区别于一语和二语单语者的独特特征。本研究阐明了汉语和英语的运动事件词汇化和概念化的特征,加深了对概念层面语言间相互作用的理解,提出了概念迁移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还对外语教学有一定启示,证明了从概念层面讲解跨语言差异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3)

钱勤勤[5](2019)在《基于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买超常述宾结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从认知角度对超常规述宾结构的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基础。之前的研究着重强调“买”句法和概念层面,较少对买的宾语尤其买超常述宾结构进行研究。本文基于行为事件概念框架,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对买超常述宾结构进行了探讨。主要发现如下:(1)依据购买经验本文拟构了“买”行为事件框架。(2)本研究基于“买”行为事件框架,对从语料库和权威词典中搜集到买超常述宾结构进行系统地归纳和分析,把买的超常宾语分为两类:概念隐喻下买超常宾语和概念转喻下买超常宾语。(3)买超常述宾结构的生成与“买”行为事件概念框架,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有关。买超常述宾结构主要是通过概念转喻生成。其中,关于事件概念的结构中部分代替部分是主要类型。买超常述宾结构遵循语言经济性。一些概念元素被隐藏起来,一些概念元素被突出,导致形式结构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差异,即象似性差。象似性越差,语言的经济性就越强。只有基于概念框架,我们才能知道隐藏元素是什么,以及如何凸显元素。买超常述宾结构生成原因在于人们的购买习惯,汉民族的金钱观以及语用功能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类似现象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芳[6](2019)在《概念性迁移视角下中英文运动事件识解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是人类最早、最基本的体验之一。不同语言使用者在描述周围环境中的运动时,表现出很大的语言差异性(Papafragou et al 2008)。根据路径在运动事件中的编码位置,Talmy(2000b)将世界语言分为附加语框架语言和动词框架语言。而Slobin(2004)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叁种语言类型——均等框架语言。基于Talmy和Slobin关于运动事件类型学理论,本文在概念性迁移视角下,试图从概念迁移和概念化迁移两个方面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焦点、路径和背景要素识解中的中、英文异同,旨在揭示学习者识解运动事件语言现象背后所表出的概念、认知差异。本研究被试来自于河北省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效受试共100名。语料来自无声、无字幕动画视频《小鹿斑比》中的31个剪辑片段,共搜集2005个运动事件。研究结果表明:一、在焦点信息描述上,学习者中、英文焦点使用频率无显着性差异,但反映在语言表层形式冠词的使用上,学习者出现冠词省略和冠词混淆的偏误现象。结果表明:学习者在描述英文焦点信息时发生概念迁移和概念化迁移现象。二、在路径信息描述上,学习者中、英文路径动词差异显着,英文路径动词使用频率低于中文,英文路径附加语使用过度偏高。结果表明:学习者描述英文路径信息时发生概念化迁移现象。叁、在背景信息描述上,学习者更加关注起点和终点背景信息而忽略中介背景信息描述,并且只在起点背景信息上差异显着。结果表明:学习者在描述背景信息时发生概念化迁移现象。本研究将概念性迁移视角和运动事件研究相结合,具有相对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对中、英文运动事件识解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促进概念性迁移中对运动域的研究。而概念性迁移能够推动人们从认知和概念的视角去识解运动事件,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此外,本研究试图从概念迁移和概念化迁移两个方面识解运动事件,不仅能够充分理解概念性迁移,而且能够辨别语言特殊性发生的具体层面。(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能[7](2019)在《未来事件的轮廓或构象——德勒兹与概念创造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德勒兹看来,哲学创造概念,但是这种概念区分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词,因为后者总是作为一种图像或者标签再现某种所谓的真实世界,关键概念应该呈现为创造、潜能、事件,而非再现。根据德勒兹,所谓的概念并非受制于字典的定义,它由部分组合而成;此概念溢出了所有的系统知识,它活动于其中的场域,这个场域即是一个平面,而概念就是这个平面上的一个"点",它是一个事件。在德勒兹看来,概念是未来事件的轮廓、构象或结构。据此,德勒兹敞开了概念作为事件这一意义的规定。总而言之,对于德勒兹来说,哲学创造的概念都是以潜在的形式勾连起来的,并且它们以彼此关联的方式将思想呈现为一种生产与创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3期)

黄伟康[8](2019)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概念属性的视频事件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数据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视频事件分析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其在智慧城市和安全保障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背景复杂、视角多样、类内差异大等因素使得视频事件分析极具挑战性。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多媒体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带标签的高质量数据,已有的模型和方法难以满足需求。本文针对已有视频事件分析方法对带标签数据依赖,未能有效利用视频本身所携带的语义概念信息问题,提出了结合语义概念和双流特征模型的视频事件分析方法与结合语义概念和时空注意力模型的视频事件分析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结合语义概念与双流特征模型的视频事件分析方法。首先提出针对任务的优选概念子集生成方法,以此构建基于语义概念的视频事件检测模型。同时构建光流图像和空间流序列的双流特征卷积神经网络加LSTM的视频事件检测模型,进而将两流事件分析结果进行融合分类检测。最后将基于语义概念的事件分类分析结果和基于双流特征的事件分类分析结果进行决策融合,最终检测出视频事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视频所蕴含的语义概念信息,提升视频事件分析的准确性。(2)提出结合语义概念与时空注意力模型的视频事件分析方法。为减少无关信息对视频事件分析的影响,在原有框架基础上,对双流特征模型进行改进。首先利用CNN处理RGB图像与连续光流图像以获取空间和时间特征,并先后输入到空间注意力网络和时间注意力网络中进行空间与时间注意力加权,然后将加权后的双流特征进行融合分类,得到基于时空注意力的事件分类分析结果。最后将基于语义概念的事件分类分析结果与基于时空注意力的事件分类分析结果进行决策融合,作为最终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进一步提升视频事件分析的准确性。(3)设计实现结合语义概念与时空注意力模型的视频事件分析原型系统。基于程序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利用Python、Tensorflow和Numpy实现了系统算法,并采用PyQt设计了简洁的系统GUI界面。系统包含数据预处理,语义概念提取、模型训练和视频检测四个功能模块,验证了本文所提视频事件分析方法的可用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01)

林莉,胡壮,李晓婧,刘晓璐[9](2019)在《西南地区航路遇冰雹事件成因分析及预警概念模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7月9日发生在叙永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此次冰雹天气发生时,2016年第一号台风正在福建沿海登陆,四川地区东南部低层辐合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条件;0℃层和-20℃层高度分布较一般理论值偏高约1 500 m;此次过程发生在对流云团发展最旺盛的时段,TBB冷中心达-65℃~70℃,位置位于TBB等温线梯度快速增大区域附近,这对冰雹天气落区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民航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森[10](2019)在《治理模式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概念嬗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治理模式的转变,"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最初的"群体性事件"属于治安概念,基本特征是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公安机关作为处置主体也是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治安概念向政治概念的转型是在群体性事件愈发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相关法律文件逐渐淡化其法律性质,不断强调"人民内部矛盾"的政治定性,但这一策略的弊端已经凸显;法治概念的"群体性事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群体性事件不仅有利于疏导社会不满、及早发现问题,更具有合宪性的法治基础,只要表达方式合法,就应属于法治范畴。(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概念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网络公共事件研究存在概念使用混乱的现象,阻碍了研究的深入和学术对话。文章将网络公共事件与国内外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分析其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公共事件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反思国内研究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取向,探析研究的进路与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念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王蒙蒙.物与事件——论马里翁给出概念的激进化[J].河北学刊.2019

[2].许鑫.网络公共事件:概念辨析及其要素、特征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2019

[3].唐诗韵.从事件概念看曼德尔鲍姆的历史客观性思想[J].科学经济社会.2019

[4].刘雪卉.中国英语学习者运动事件的双向概念迁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5].钱勤勤.基于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的买超常述宾结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6].王芳.概念性迁移视角下中英文运动事件识解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7].张能.未来事件的轮廓或构象——德勒兹与概念创造的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

[8].黄伟康.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概念属性的视频事件分析研究[D].江苏大学.2019

[9].林莉,胡壮,李晓婧,刘晓璐.西南地区航路遇冰雹事件成因分析及预警概念模型初探[J].民航学报.2019

[10].李森.治理模式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概念嬗变探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9

论文知识图

临机决策认知过程的概念模型事件感知元本体模型导航模块处理流程图导航界面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思路数据库模式与本体概念模型之间的映射...

标签:;  ;  ;  ;  ;  ;  ;  

概念事件论文_王蒙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