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系统协调控制论文-孙田,张昕,刘晓辉,马学龙

大系统协调控制论文-孙田,张昕,刘晓辉,马学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系统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燃料电池发动机,解耦控制,防喘振,鲁棒性

大系统协调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孙田,张昕,刘晓辉,马学龙[1](2019)在《重型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耦合系统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型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空气流量与压强相互耦合的特性,采用内模控制原理实现解耦控制。同时考虑离心式空压机工作中易出现的喘振现象,提出根据压强需求限制实际空气流量,保证其工作在防喘振控制线以内。通过仿真验证,空气供给系统控制策略能够保证实际空气流量和压强有较好的跟随性,响应速度快,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喘振现象。(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期刊2019-10-22)

邓卫,吴争,孔力,杨晓梅,裴玮[2](2019)在《交直流混联系统协调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协调控制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亟待展开深入研究。对交直流混联系统协调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从交流子网协调控制、直流子网协调控制以及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互联设备、协调控制与附加阻尼控制等方面,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梳理交直流混联系统中交/直流子网以及系统各层级协调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等新型设备接入、多变换器负阻抗特性影响下的协调控制新特点,为交直流混联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控制理论及方法基础。(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李茂,陈忠孝,秦刚,王腾飞,李凡[3](2019)在《直流配电网中光储系统协调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能源接入直流配电网,可省去电压逆变的过程,有效提高电能质量,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充分利用本地太阳能。直流配电网中,光伏发电单元工作在MPPT或限功率模式,通过控制器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和蓄电池SOC阈值来协调光储系统的出力方式。经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可使光储系统输出电压波动小于±10V,有效解决光伏输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提高直流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使直流配网系统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均可稳定可靠运行。(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骆悦,姚骏,张田,裴金鑫,张锋[4](2019)在《大规模风电直流外送系统单极闭锁场景下送端系统协调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送端换流站发生单极闭锁故障时,换流站交流侧无功功率将出现过剩,导致换流站交流侧电压骤升,从而进一步引起送端电网末端风电场机端电压的骤升。为了保证送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分析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生单极闭锁故障后送端系统的潮流分布和送端系统过电压产生的原因,结合典型双馈风电机组的功率可控运行区域及直流换流站的短时过载能力,提出计及双馈风电场及换流站的协调故障穿越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既能够有效抑制直流单极闭锁故障下换流站交流侧暂态过电压,又能够保证大规模双馈风电机组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极闭锁下不脱网运行,有效地增强了故障下送端系统的暂态稳定运行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刘奔[5](2019)在《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MMC-MTDC)具有多端系统运行灵活、可靠性高、可以多电源供电、多落点受电的优点,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无源网络供电,实现能源互联网最有效的方案之一。然而MMCMTDC的结构和控制策略都很复杂,因此,需要对MMC-MTDC的协调控制进行深入研究。由于稳定直流电压与合理分配功率是MMC-MTDC控制策略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所以本文将其作为研究重点,以MMC-MTDC系统的分级控制(阀级控制、换流站级控制、系统级控制)为框架展开了以下相关研究工作。首先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MMC子模块的工作原理,给出了最近电平逼近调制策略(NLM)。并建立了换流站在叁相静止坐标系和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针对换流站的直接电流控制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双环电流控制器;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对给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双环控制器能够实现换流站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解耦控制。然后详细分析了MMC-MTDC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单点直流电压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型控制策略,并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叁端系统仿真验证这种改进型控制策略无论主换流站工作在整流状态还是逆变状态,无需站间通信,仍能实现良好的动态特性,提高了多端系统的灵活生和可靠性,应用范围更广,优于传统单点直流电压控制。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流电压下垂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改进,通过在下垂控制器中引入第一、第二优先级调节参数实现对按照系统运行工况的需求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的控制,同时控制器能够按照各换流站之间的实时功率裕度大小分配系统不平衡功率。并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搭建了四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电压下垂控制实现了下垂系数的自动改变,能够有效减小直流电压偏差,合理分配有功功率,提高了换流站的利用率,同时控制更加稳定;当系统受到扰动功率发生不平衡时,控制器能够根据换流站自身功率裕度的大小合理分配功率调节任务。图[66] 表[5] 参[55](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孙英洲[6](2019)在《微网中逆变器并联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孤岛模式下运行的微电网因失去大电网的支撑,对自身电源的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下垂控制的多逆变器模块并联系统,可在无互联的情况下实现各模块独立对等控制,因其高供电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孤岛模式下的微电网。然而,传统下垂控制策略中功率精确分配的条件苛刻,存在分配精度低、控制耦合等问题,此外不平衡负载的接入造成的电压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弥补上述缺陷,以两台并联叁相逆变器为例,对并联系统各逆变器间协调控制策略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基于坐标变换建立了单台电压源型叁相逆变器在dq坐标系下解耦后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电容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环控制器,并分别整定其控制参数。随后从微电源输出功率特性入手,详细分析了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固有缺陷,并基于动态相量法和根轨迹方程整定下垂系数。其次,通过分析环流产生机理和功率分配机制,给出实现两台逆变器按额定容量比例精确分配负载功率的必要条件,同时发现无功功率控制因缺少积分环节,易受到等效输出阻抗不匹配影响,故构造Q-(35)U鲁棒下垂控制器来提高无功功率的分配精度。此外,针对等效阻抗中阻性分量带来的控制耦合现象,引入虚拟阻抗技术调节逆变器输出阻抗的阻感特性,采用可变虚拟阻抗策略优化固定值虚拟阻抗带来的电压降落问题。通过仿真和实验平台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叁相逆变器带不平衡负载导致的输出电压不平衡问题,利用SOGI分序模块,通过电压补偿、分序下垂控制、分序虚拟阻抗和QPR控制器调节,在提高叁相电压平衡度的同时实现了两台逆变器电流和功率的合理分配,并结合仿真结果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杨硕,郭春义,王庆,赵成勇,杨鹏程[7](2019)在《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能够提高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并缓解多馈入直流同时或级联换相失败问题,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建立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研究了高低端逆变器同时换相失败发生的耦合机理。然后,提出基于逆变侧关断角的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高低端逆变器间的协调控制策略。基于PSCAD/EMTDC仿真研究了所提协调控制策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逆变侧关断角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高低端逆变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王金玉,王娇娇,孟子慧[8](2019)在《风力机与储能系统协调控制降低风电波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高度依赖于风速,由于风速变化很大,因此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的稳定性问题。为减小ESS(Energy Storage System)的成本和风电功率波动,提出了一种浆距角与ESS协调控制的方法,根据转速的大小,进行浆距角控制和ESS控制,在减小电网测风电波动的同时,能降低ESS的容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风电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ESS控制相比,功率波动下降了5. 6%,ESS容量降低了50%,证明了该控制策略在降低功率波动方面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爱国,秦炜华,王云霞,刘明岩[9](2019)在《基于多体模型的汽车底盘多系统协调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汽车底盘的EPS、ASS和ABS进行协调控制研究,首先建立多体模型,研究控制器,分为单独控制和协调控制两种工况,对EPS、ASS和ABS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汽车垂直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的均方根数值,以及刹车距离等参数进行分析,采用协调控制后,汽车制动距离减少,操纵稳定性提高,提高了汽车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董飞飞[10](2019)在《MMC-MTDC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ulti-Terminal Flexible DC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MTDC),因其同时具备两端MMC-HVDC输电系统高电压、大容量的技术优势和MMC-MTDC系统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运行特点,成为电力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交直流混合电网网架结构复杂,当网内发生功率波动时,MMC站间可能出现功率分配不平衡现象,导致直流网内直流电压不稳定,从而增加了MMC-MTDC系统协调控制的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围绕MMC-MTDC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设计以及优化控制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MMC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和MMC运行特性,总结了MMC-MTDC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了MMC-MTDC输电系统站内协调控制策略和直流电压内、外环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器的设计,在MATLAB仿真平台下,搭建了MMC-MTDC输电系统仿真模型,为后续控制方法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供技术支撑。然后,为了解决MMC-MTDC系统协调控制在系统扰动出现时,存在换流站间功率分配不合理和直流电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组合方式的MMC-MTDC协调控制策略,将直流电压裕度控制和下垂控制组合,增加附加有功功率控制,间接调整了特性曲线的斜率,增大了换流站功率裕度,弥补了直流电压裕度和下垂控制两种控制方式的缺陷,系统在遭受到扰动后,能够平稳地切换控制方式,找到新的稳定工作点,避免系统直流电压短时越限,维持直流电压相对稳定。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针对传统下垂控制下垂系数固定,面对功率频繁波动等复杂工况存在系统控制灵活性差且电压动态调节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提出一种系数可调的自适应下垂控制方法。根据直流电压、传输功率极限值和安全运行裕度边界条件,综合考虑直流网络动态电压偏差和功率偏差来修正下垂系数得到MMC换流站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法。以提高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为目标,通过在电流反馈环节引入滞后补偿调速器,对换流站内环控制器结构进行优化,并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对改进后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特性进行分析。基于MATLAB仿真平台搭建五端MMC-HVDC输电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设计MMC-MTDC系统不同的运行工况,对所提出的改进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不但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速度,而且改善了功率分配和直流电压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5-01)

大系统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协调控制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亟待展开深入研究。对交直流混联系统协调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从交流子网协调控制、直流子网协调控制以及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互联设备、协调控制与附加阻尼控制等方面,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梳理交直流混联系统中交/直流子网以及系统各层级协调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等新型设备接入、多变换器负阻抗特性影响下的协调控制新特点,为交直流混联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控制理论及方法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系统协调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孙田,张昕,刘晓辉,马学龙.重型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耦合系统协调控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2019

[2].邓卫,吴争,孔力,杨晓梅,裴玮.交直流混联系统协调控制技术[J].高电压技术.2019

[3].李茂,陈忠孝,秦刚,王腾飞,李凡.直流配电网中光储系统协调控制仿真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9

[4].骆悦,姚骏,张田,裴金鑫,张锋.大规模风电直流外送系统单极闭锁场景下送端系统协调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

[5].刘奔.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6].孙英洲.微网中逆变器并联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7].杨硕,郭春义,王庆,赵成勇,杨鹏程.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8].王金玉,王娇娇,孟子慧.风力机与储能系统协调控制降低风电波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9].王爱国,秦炜华,王云霞,刘明岩.基于多体模型的汽车底盘多系统协调控制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董飞飞.MMC-MTDC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

标签:;  ;  ;  ;  

大系统协调控制论文-孙田,张昕,刘晓辉,马学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