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赤松毛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赤松,毛虫,无公害,甲酰胺,兴城,松毛虫,赤眼蜂。
赤松毛虫论文文献综述
李和爽[1](2019)在《松树赤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赤松毛虫是我国针叶林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由于化学防治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近年来人工和生物防治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总结赤松毛虫习性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常用的人工和生物防治措施,以期为赤松毛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装备》期刊2019年03期)
梁立明[2](2018)在《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赤松毛虫林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赤松毛虫严重危害油松、赤松、落叶松的正常生长,为了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林间开展赤松毛虫的防效试验。通过抽样调查卵期赤眼蜂寄生率、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对直接喷洒传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利用赤眼蜂为媒介传递该病毒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赤松毛虫卵期赤眼蜂寄生率比对照提高25%左右。直接喷洒CPV病毒的防效要优于利用赤眼蜂携带CPV病毒进行防治的效果,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20%、4.1%和4.0%,二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戴福恒[3](2018)在《油松对赤松毛虫的诱导化学防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首先利用受赤松毛虫危害与未受危害油松的两年生针叶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并对其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测定受危害油松松针化学物质变化情况,检测结果发现当油松植株受到赤松毛虫危害之后,针叶中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水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生物碱含量呈现上升。用受危害的油松针叶来饲养赤松毛虫幼虫,幼虫的采食量增加了-35.5%,死亡率升高了17.3%,赤松毛虫产卵量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12期)
刘长利[4](2018)在《无公害技术防治赤松毛虫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赤松毛虫是四大林业害虫之一,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工作,会对树木造成危害,赤松毛虫主要是对松科类植物危害巨大,包括油松、落叶松等,无公害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进行灭杀,具有高效、无污染的特点,是今后赤松毛虫防治工作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穆忠学[5](2017)在《兴城地区不同药剂对赤松毛虫防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兴城地区选择白僵菌粉、苏云金杆菌、25%灭幼脲3号悬浮剂等几种无公害药剂对3~4龄赤松毛虫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药剂防治效果均比较理想,达到86.9%以上,其中苏云金杆菌相对药效较快,白僵菌粉有更好的迟效性;大面积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3种药剂的总体防治效果均较好,且对环境安全性好,值得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7年09期)
朱强,薛玉振,张富娥[6](2014)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防治赤松毛虫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防治赤松毛虫2种无公害杀虫剂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喷施叁年生赤松幼苗,测试其对赤松幼苗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均导致赤松幼苗松针Chla、Chl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Chla/b比值上升;MDA含量下降。结果证实2种杀虫剂对赤松幼苗不会造成过氧化伤害,对赤松幼苗有益。(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13期)
韩光荣,赵琦,张富娥[7](2014)在《2种药剂防治赤松毛虫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2种药剂对赤松毛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5%茚虫威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赤松毛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略好于15%茚虫威悬浮剂,其对赤松毛虫具有快速的毒杀作用,且持效性较好。适宜用药量为150~300 mL/hm2时,药后7 d对赤松毛虫的防效可达96.6%~97.0%。(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10期)
迟安荣,于广成[8](2013)在《应用无公害技术防治赤松毛虫》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安全、有效、保护天敌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出发,介绍了适合本地特点的赤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既可有效地控制害虫发生,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体现了林业害虫管理的未来趋势。(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张淑杰,张玉书,肖燕,吴海山,武晋雯[9](2013)在《基于气象条件的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预报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辽宁省阜新县1976-2012年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数据及同期气象站的温度、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回归相结合等方法,确定影响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建立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的预报模型,两种方法建立的模型都通过了0.05水平的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冬季温度是影响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日照时数和温湿度的配合情况。仅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方法Ⅰ)所建模型得到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5,D2(越冬死亡率模拟值与实际值相对差值的平方)均值为0.58,而采用主成分与逐步回归相结合方法(方法Ⅱ)建立模型得到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6,D2均值为0.62。利用两种方法对2009-2012年松毛虫越冬死亡率进行模拟预测,其中2009,2010和2012年方法Ⅰ预测准确率在70%以上,方法Ⅱ的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表明方法Ⅱ所建模型的拟合及预报准确率均高于方法Ⅰ,但由于两种模型的适用条件不同,在各气象因子数据容易获取的情况下,应选用方法Ⅱ,反之则可选用方法Ⅰ进行预报。(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3年01期)
郑国良[10](2012)在《PVC注塑管型鸟巢箱控制赤松毛虫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阜新位于辽宁西北部。不仅原生植被早已被破坏殆尽,次生植被也几乎荡然无存。这一地区10万hm2松林是建国后20纪60、70年代发动群众栽植的人工油松纯林。由于林分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生物相简单,天敌种类不多,使得松毛虫,主要是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猖獗发生危害。成为辽宁乃至全国松毛虫为害的重灾区之一。多年来,阜新一直利用木板巢箱和油毡纸巢箱在松林内引鸟治虫,收到一定成效。但由于木板巢箱容易变形翘裂,油毡纸巢箱沥青味浓,加之壁薄,盛夏时巢内温度太高,使招引率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生产中应用PVC注塑管人工鸟巢箱,提高了巢箱的耐用性和招引率,降低了防治成本。(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2年03期)
赤松毛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赤松毛虫严重危害油松、赤松、落叶松的正常生长,为了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林间开展赤松毛虫的防效试验。通过抽样调查卵期赤眼蜂寄生率、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对直接喷洒传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利用赤眼蜂为媒介传递该病毒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赤松毛虫卵期赤眼蜂寄生率比对照提高25%左右。直接喷洒CPV病毒的防效要优于利用赤眼蜂携带CPV病毒进行防治的效果,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20%、4.1%和4.0%,二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松毛虫论文参考文献
[1].李和爽.松树赤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
[2].梁立明.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赤松毛虫林间试验[J].辽宁林业科技.2018
[3].戴福恒.油松对赤松毛虫的诱导化学防御[J].农家参谋.2018
[4].刘长利.无公害技术防治赤松毛虫应用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5].穆忠学.兴城地区不同药剂对赤松毛虫防治效果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7
[6].朱强,薛玉振,张富娥.阿维菌素和甲维盐防治赤松毛虫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
[7].韩光荣,赵琦,张富娥.2种药剂防治赤松毛虫的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
[8].迟安荣,于广成.应用无公害技术防治赤松毛虫[J].辽宁林业科技.2013
[9].张淑杰,张玉书,肖燕,吴海山,武晋雯.基于气象条件的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预报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13
[10].郑国良.PVC注塑管型鸟巢箱控制赤松毛虫试验[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