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固醇论文-刘宁,徐建可,张洪阳,高成恩,韩新生

血清胆固醇论文-刘宁,徐建可,张洪阳,高成恩,韩新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清胆固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梗死,自然杀伤细胞,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急性

血清胆固醇论文文献综述

刘宁,徐建可,张洪阳,高成恩,韩新生[1](2019)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胆固醇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胆固醇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神经内科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外周血NK细胞水平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值,对比两组间的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固醇值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外周血NK细胞值的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胆固醇与外周血NK细胞水平呈正相关性(r=0.179,P=0.011)。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外周血NK细胞水平与血清胆固醇值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为寻找新的调脂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汪云,贾小芳,苏畅,杜文雯,王志宏[2](2019)在《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状况及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现状,并分析膳食胆固醇摄入状况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方法资料来源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在中国选择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收集消费数据。应用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年龄、学历、收入、体质指数水平的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差异。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膳食胆固醇不同摄入水平的分布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胆固醇不同摄入水平与血清胆固醇边缘升高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结果 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 4698名60岁及以上居民膳食胆固醇平均摄入量为223. 1mg/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均随学历、收入水平增加而升高。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平均摄入量高于300 mg/d的比例为28. 0%。蛋类和红肉类是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的主要食物来源,分别占总摄入量的53. 8%和26. 0%。老年居民胆固醇摄入每增加100 mg,TC就会升高0. 0409 mmol/L,LDL-C升高0. 0280 mmol/L。膳食胆固醇摄入高于300 mg/d的老年居民患血清胆固醇边缘升高、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分别是摄入量低于300 mg/d的老年居民的1. 320倍、1. 332倍。结论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的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男性高于女性,与经济文化水平正相关。蛋类和红肉类是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的主要食物来源。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TC、LDL-C成正相关。老年居民摄入高水平的膳食胆固醇会增加血清胆固醇边缘升高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本文来源于《2019年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期刊2019-10-01)

钱晶晶,蒋国平,叶菁菁[3](2019)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胆固醇对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血清胆固醇(TC)对室间隔缺损(VSD)自然愈合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膜部VSD的病例1 850例,超声心动图随访至自然愈合或手术止。随访中VSD逐渐变小最后自然愈合的患儿为自愈组,随访中VSD逐渐变大或无变化最后手术的患儿为手术组。随访和比较Hb、ALB、TC对两组患儿的影响。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儿共计1 850例,男1 017例,女833例,年龄1 d~19岁,中位年龄1. 5岁。分成自愈组454例,手术组1 396例。自愈组患儿VSD大小(0. 517±0. 186) cm,手术组患儿VSD大小(0. 536±0. 151)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自愈组贫血39例(8. 59%),手术组贫血203例(14. 54%),自愈组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自愈组Hb(127. 90±25. 25) g/L,手术组Hb (117. 52±10. 15) g/L,自愈组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自愈组中有20例患儿ALB低于正常值,占4. 40%;手术组中有126例患儿ALB低于正常值,占9. 02%,自愈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自愈组ALB (44. 19±4. 17) g/L,手术组ALB (43. 26±4. 06) g/L,自愈组明显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自愈组TC (3. 851±1. 001) mmol/L,手术组TC (3. 648±0. 961) mmol/L,自愈组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VSD儿童患儿自愈组贫血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可能与血液中Hb能提高血液黏稠度及促进组织生长有关; VSD患儿自愈组ALB、TC高于手术组,提示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有可能促进VSD的自然愈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5期)

安玉志,苗文静,郭斓[4](2019)在《血清胆固醇、尿酸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尿酸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我院确诊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体检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血清胆固醇、尿酸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叁项指标对预测妊娠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胆固醇、尿酸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胆固醇、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是妊娠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孕妇血清胆固醇、尿酸和糖化血红蛋白叁项指标异常升高是妊娠糖尿病发病指标,临床可通过分析叁项指标对妊娠糖尿病发生进行预测并及时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0期)

谢雨婷[5](2019)在《樟树籽仁油改善营养性肥胖小鼠甘油叁酯代谢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易引发各种慢性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中碳链脂肪酸可降低营养性肥胖小鼠血中甘油叁酯和胆固醇水平,改善脂代谢。肝脏是合成脂肪和降解胆固醇的主要器官,维持机体甘油叁酯和胆固醇代谢稳态。胆汁酸由胆固醇降解,被分泌到小肠中发挥作用,除重吸收回肝外,小部分被排出体外。中碳链脂肪酸可增加粪便胆固醇及胆汁酸的排出,降低血清胆固醇。樟树籽仁油是中碳链脂肪酸的天然来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实验构建了营养性肥胖小鼠模型,对肥胖小鼠分别喂以100%樟树籽仁油、50%樟树籽仁油替代高脂饲料,以猪油组和基础饲料组作对照。通过分析小鼠体重体长、体脂、血脂、脏器指标及粪便胆固醇和胆汁酸含量,探究樟树籽仁油改善营养性肥胖小鼠甘油叁酯代谢和降低其血清胆固醇的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以肝脏和小肠为对象,探究樟树籽仁油改善肥胖小鼠甘油叁酯代谢及降低其血清胆固醇的机制。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降低肥胖小鼠体重、腹部脂肪和血清TG、TC、LDL-C、LDL-C/HDL-C、AST和ALT水平,减少ET入血,提高心、脾、肺和肾指数,降低肝指数,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减轻肝和肺损伤;樟树籽仁油增加总胆汁酸、CA、DCA、LCA、CDCA、UDCA、GDCA 和 TLCA 随粪排出,减少胆固醇蓄积,降低血清胆固醇。樟树籽仁油下调肝脏ACC1和FAS的mRNA表达,减少脂肪酸从头合成;上调肝LPL的mRNA表达,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樟树籽仁油上调小肠FIAF的mRNA表达,抑制肠LPL的mRNA表达,减少脂质沉积,改善甘油叁酯代谢。樟树籽仁油上调肝脏中ABCG8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促进其转运过多胆固醇向胆汁排泄,减少胆固醇蓄积。樟树籽仁油上调肝脏LXR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抑制SHP的mRNA表达,从而促进CYP7A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加强胆汁酸合成。樟树籽仁油上调小肠TGR5的mRNA表达,从而可能保护肠黏膜以减少内毒素入血,可能促进肠蠕动以加速胆汁酸排出;同时有下调IBABP的mRNA表达的趋势,减少小肠胆汁酸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19)

李艳彬[6](2019)在《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 90例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异常患者,分析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结果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异常90例患者中,胆固醇水平偏高患者70例,其中原发性18例、占25.7%,继发性52例、占74.3%;胆固醇偏低患者20例,其中原发性9例、占45.0%,继发性11例、占55.0%。结论血生化检验期间,胆固醇有较高的升高几率,与药物、存在糖尿病史、肝脏病变、慢性肾功能障碍有关。因此临床需控制患者的饮食,避免胆固醇上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胡孟谋[7](2019)在《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分析血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的异常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我院接诊的接受血生化检验的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生化检验血清胆固醇的结果。结果血清胆固醇异常率占23.9%,胆固醇偏占84.4%,胆固醇偏低占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偏高者中,原发性占13%、继发性占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偏低者中原发性占50%,继发性占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生化检验血清胆固醇异常,以胆固醇偏高为主要结果。(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朱国玲,张冰,吉瑞更,张艳敏,汪海涛[8](2019)在《血清胆固醇对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高叁酰甘油血症作为急性胰腺炎(AP)发病的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共识,高胆固醇血症是否引起AP发病风险增加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对新发A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9年健康体检、无AP病史及总胆固醇(TC)水平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作为观察队列,以观察对象完成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新发AP事件、死亡或至随访结束(2014-12-31)为随访终点,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125 210例。研究人群按基线空腹血清TC水平分为3组,血脂合适水平组(TC<5.2 mmol/L)、血脂边缘升高组(TC 5.2~<6.2 mmol/L)、血脂升高组(TC≥6.2 mmol/L)。观察各组人群基线资料和新发AP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空腹血清TC水平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 3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叁酰甘油(TG)及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4±1.2)年,共发生AP 195例,血脂合适水平组、血脂边缘升高组、血脂升高组的AP发病密度分别为1.99/万人年、1.81/万人年、3.64/万人年。AP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16%、0.14%、0.27%,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02)。校正了年龄、性别、BMI、HDL-C、TG、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血脂合适水平组比较,血脂边缘升高组和血脂升高组发生AP的HR(95%CI)分别为0.84(0.59,1.19)、1.56(1.06,2.31)。结论基线空腹血清TC水平≥6.2 mmol/L时增加了AP的发病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陈剑峰[9](2019)在《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发生因素。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进行生化检验的3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所有患者生化检验结果中胆固醇异常发生情况,分析患者胆固醇异常发生因素。结果 310例研究对象中共有85例患者出现胆固醇异常情况,其中偏高的有75例,偏低的有10例,胆固醇偏高及偏低患者例数,胆固醇异常患者中原发性病因以及继发性病因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胆固醇检查结果偏高的患者在生化检验中占比较高,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肾功能病变、肝功能病变、糖尿病以及用药不当等,临床诊断及治疗中需要充分考虑此类因素的控制和处理,缓解患者胆固醇异常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08期)

赵帆,赵娟[10](2019)在《血液生化检验时发生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及处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在对患者开展生化检验过程中发生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处理方式。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血生化检验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7年8月至2018年4月,病例数为323例。分析患者存在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具体情况,对原因进行分析,并开展针对性的处理。结果共计有71例患者发生胆固醇异常(21.98%),共计有10例患者发生胆固醇偏低,有61例患者发生胆固醇偏高,两种异常症状患者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固醇偏患者中原发性原因以及继发性原因比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胆固醇偏高患者中原发性原因以及继发性原因比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生化检验过程中有较高几率发生胆固醇水平偏高,临床上应对患者肝肾情况以及糖尿病情况多加关注,进而预防胆固醇异常。(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11期)

血清胆固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现状,并分析膳食胆固醇摄入状况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方法资料来源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在中国选择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收集消费数据。应用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年龄、学历、收入、体质指数水平的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差异。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膳食胆固醇不同摄入水平的分布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胆固醇不同摄入水平与血清胆固醇边缘升高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结果 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 4698名60岁及以上居民膳食胆固醇平均摄入量为223. 1mg/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均随学历、收入水平增加而升高。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平均摄入量高于300 mg/d的比例为28. 0%。蛋类和红肉类是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的主要食物来源,分别占总摄入量的53. 8%和26. 0%。老年居民胆固醇摄入每增加100 mg,TC就会升高0. 0409 mmol/L,LDL-C升高0. 0280 mmol/L。膳食胆固醇摄入高于300 mg/d的老年居民患血清胆固醇边缘升高、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分别是摄入量低于300 mg/d的老年居民的1. 320倍、1. 332倍。结论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的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男性高于女性,与经济文化水平正相关。蛋类和红肉类是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的主要食物来源。老年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TC、LDL-C成正相关。老年居民摄入高水平的膳食胆固醇会增加血清胆固醇边缘升高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清胆固醇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宁,徐建可,张洪阳,高成恩,韩新生.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胆固醇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研究.2019

[2].汪云,贾小芳,苏畅,杜文雯,王志宏.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状况及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联[C].2019年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9

[3].钱晶晶,蒋国平,叶菁菁.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胆固醇对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

[4].安玉志,苗文静,郭斓.血清胆固醇、尿酸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

[5].谢雨婷.樟树籽仁油改善营养性肥胖小鼠甘油叁酯代谢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与机制[D].南昌大学.2019

[6].李艳彬.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7].胡孟谋.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8].朱国玲,张冰,吉瑞更,张艳敏,汪海涛.血清胆固醇对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

[9].陈剑峰.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10].赵帆,赵娟.血液生化检验时发生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及处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标签:;  ;  ;  ;  ;  

血清胆固醇论文-刘宁,徐建可,张洪阳,高成恩,韩新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