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构造活动速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率,河流,核素,断层,成因,山地,边界。
构造活动速率论文文献综述
吕红华,武登云,张会平,马元旭,郑祥民[1](2018)在《活动构造带山前的河流下切速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River incision rates quantified by river terrace data are widely used to track the changes of the strength of tectonic or climatic forcing of downcutting over time and space.This work focus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iver incision rate in the northern(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19: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专题20:活动断层、深部结构与地震复发习性》期刊2018-10-21)
文力,刘静,M.Oskin,曾令森,王伟[2](2012)在《活动构造对高原边界侵蚀速率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龙门山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穿过龙门山地区的河流水文与泥沙资料估算该地区现代侵蚀速率,进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年代尺度的现代侵蚀速率空间分布表明,高侵蚀区分布于控制高原边界的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和岷山活动断裂带附近且位于逆冲断裂上盘宽约50km范围内,其值达0.5~0.8mm/a。在地形上,该高侵蚀速率区对应于陡峭高原边界的地形陡坡带。自龙门山断裂带向高原内部,侵蚀速率快速降低,在距离断裂带北西200km的地区侵蚀速率小于0.05mm/a。河流输沙量估算的现代侵蚀速率值与河沙宇宙成因核素估算的千年时间尺度的流域平均速率和低温热年代学方法估算的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单点平均侵蚀速率基本一致。季风降雨在龙门山地区也存在自东南向北西递降的趋势,但年降水量自山前的1000mm到高原内部的600mm的递减梯度较小,不足以解释侵蚀速率的一个数量级的减小。气候对侵蚀作用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时间域随季风降雨强度的年及季节性波动而震荡,最突出的表现为80%~90%侵蚀产物在6~9月被季风降水输移出去。逆冲断裂上盘宽约50km的高侵蚀区以及与地形陡坡带的对应性,体现了断裂上盘物质在从较平的断坪向较陡的断坡区运移过程中抬升增加的侵蚀卸载均衡。0.5~0.8mm/a的抬升剥蚀率与该地区已知的1.4~3.0mm/a的水平缩短速率匹配,说明龙门山高原边界地形处于通量平衡态,且上地壳缩短与龙门山边界的陡降地形是匹配的。(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12年05期)
张会平,张培震,郑文俊,郑德文,陈正位[3](2007)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相关速率的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构造研究中获得的相关速率是解释活动构造运动方式和幅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够提供检验和建立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必要参数。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加速质谱的出现而逐渐发展并不断广泛应用于地学,特别是地表过程以及活动构造研究中来的。由于仪器测试费用高以及处理流程比较复杂,国内早期相关研究没有得以广泛开展,然而目前正呈现逐渐升温的趋势。在样品采集以及精细野外地质调查测量的基础上,活动构造研究中的活动断裂运动速率,活动构造区的河流水系侵蚀下切速率以及古地震事件,活动火山喷发事件等均可以通过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定量约束。文中在概述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该年代学在活动构造研究应用中的最新成果和资料,重点介绍了基于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方法获取和解释活动构造研究中相关速率的成果。(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7年02期)
张虎男,吴红[4](1996)在《东南沿海断块构造的划分及其近期活动幅度和速率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按各类动态标志,继承性与新生性、统一性与特殊及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等依据和原则,将东南沿海地区划分为20个断块构造区(一级)、若干亚区(二级)和小区(叁级)。根据等时构造地貌面的厘定和对比以及相关沉积的厚度,分别估算了第四纪各时期,断块隆起区和(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1996-10-01)
贺群禄,刘德权,苏刚[5](1996)在《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乾宁断层的构造地貌特征及全新世滑动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乾宁断层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的南东部.该断层北西起自松林口,向南东经龙登坝、四十道班、红光乡,终止于惠远寺盆地南东端的太吉图附近(图1).其北西端与道孚断层的接触关系不十分明确,南东端与雅拉河断层左阶距9.5km.该断层全长约(本文来源于《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期刊1996年00期)
张虎男,陈伟光[6](1992)在《华南沿海断块构造近期活动幅度和速率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按既定的原则对华南沿海的断块构造区进行了划分。根据可大体确定时代的构造地貌面或沉积物;已测定~(14)C年代数据的指相样品和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分别估算了第四纪各时期以来,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和近40a以来各断块活动的幅度和速率。尽管所得的只是平均的最小值,但在新构造研究的应用方面,仍有实际意义,这类研究也有助于理论认识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1992年01期)
构造活动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穿过龙门山地区的河流水文与泥沙资料估算该地区现代侵蚀速率,进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年代尺度的现代侵蚀速率空间分布表明,高侵蚀区分布于控制高原边界的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和岷山活动断裂带附近且位于逆冲断裂上盘宽约50km范围内,其值达0.5~0.8mm/a。在地形上,该高侵蚀速率区对应于陡峭高原边界的地形陡坡带。自龙门山断裂带向高原内部,侵蚀速率快速降低,在距离断裂带北西200km的地区侵蚀速率小于0.05mm/a。河流输沙量估算的现代侵蚀速率值与河沙宇宙成因核素估算的千年时间尺度的流域平均速率和低温热年代学方法估算的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单点平均侵蚀速率基本一致。季风降雨在龙门山地区也存在自东南向北西递降的趋势,但年降水量自山前的1000mm到高原内部的600mm的递减梯度较小,不足以解释侵蚀速率的一个数量级的减小。气候对侵蚀作用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时间域随季风降雨强度的年及季节性波动而震荡,最突出的表现为80%~90%侵蚀产物在6~9月被季风降水输移出去。逆冲断裂上盘宽约50km的高侵蚀区以及与地形陡坡带的对应性,体现了断裂上盘物质在从较平的断坪向较陡的断坡区运移过程中抬升增加的侵蚀卸载均衡。0.5~0.8mm/a的抬升剥蚀率与该地区已知的1.4~3.0mm/a的水平缩短速率匹配,说明龙门山高原边界地形处于通量平衡态,且上地壳缩短与龙门山边界的陡降地形是匹配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造活动速率论文参考文献
[1].吕红华,武登云,张会平,马元旭,郑祥民.活动构造带山前的河流下切速率(英文)[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19: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专题20:活动断层、深部结构与地震复发习性.2018
[2].文力,刘静,M.Oskin,曾令森,王伟.活动构造对高原边界侵蚀速率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龙门山地区为例[J].第四纪研究.2012
[3].张会平,张培震,郑文俊,郑德文,陈正位.活动构造研究中相关速率的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约束[J].地震地质.2007
[4].张虎男,吴红.东南沿海断块构造的划分及其近期活动幅度和速率估算[C].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1996
[5].贺群禄,刘德权,苏刚.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乾宁断层的构造地貌特征及全新世滑动速率[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1996
[6].张虎男,陈伟光.华南沿海断块构造近期活动幅度和速率的估算[J].华南地震.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