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面向对象技术与开发机制

管理信息系统的面向对象技术与开发机制

一、面向对象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璐[1](2021)在《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文中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零售商、分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对供应链的期待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管理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然而,对于生产环节众多、管理内容复杂的制造企业来讲,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转型方案与业务需求脱节、转型管理效率低下等原因致使很多实践以失败告终。关于制造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问题,目前行业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往往将管理、技术以及组织支持相混淆,对转型驱动要素、转型机理、转型研究方法以及转型管理方案尚无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建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管理层面对以上不足展开深入研究,帮助制造企业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形成理论认识与进行科学管理。本文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驱动要素,即数据管理(对数据资源的获取与管理)、信息融合(对信息到相关决策点的可达性管理)以及智能优化(对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点的系统性优化),构建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并分析运作管理中三个驱动要素的内在联系,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思想进行系统阐述,所提出的观点得到了上市公司真实数据的实证支持。另外,本文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的研究方法,为驱动要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基于所提出的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和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本文对每一个驱动要素展开了进一步研究。首先为驱动要素构建完整的管理内容体系,帮助制造企业明确驱动要素的管理范围。然后针对驱动要素关键问题的管理需求构建决策模型,依据建模结果制定驱动要素的管理方案。最后结合驱动要素的数字化属性,提出管理方案中不同对象的管理策略,帮助企业实现驱动要素的高效管理。实例分析章节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所提出的信息融合仿真模型对信息的关联性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所提出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对决策效用的提升具有良好的规划能力。本文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现有研究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尚不完整或者分散于人力资源等供应链管理之外的领域,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的管理分析不够聚焦与完善,缺乏综合性研究视角。为了分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问题,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出发,结合数字化特点与信息管理学理论,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系统性地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要素——数据管理、信息融合以及智能优化,构建了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探讨了驱动要素的运作机理与递进关系,从理论角度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上市公司的真实数据,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所提出的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进行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提出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的有效性。(2)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模型。现有文献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管理方面的讨论多为定性分析,没有考虑投入产出效率问题。为了提升数据管理效率、有效分配企业资源和精力,本文针对数据管理的方案制定问题,建立了数据管理体系,构建了基于DEMATEL方法和HOQ方法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从信息需求决定数据需求的角度,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区分,依据结果提出数据的分级管理方案,并且结合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提出不同分级中数据的管理建议,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的高效管理。(3)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以往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管理决策方面的研究多为单一管理点的决策效率提升,没有考虑所有管理点的整体决策效率问题。为了系统性地提升智能优化的决策效率,以及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计算能力与众多优化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本文针对智能优化的路径规划问题,建立了智能优化体系,构建了基于ISM方法和NK模型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从系统结构、优化目标、决策效用三个角度对所构建的智能优化分析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求解出提升整体决策效用的最佳优化路径作为智能优化的路径方案,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的高效管理。本研究针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提出了转型驱动机理;针对转型驱动要素管理的深入研究问题形成了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针对转型管理内容零散不全问题构建了驱动要素的内容体系与架构;针对转型管理效率问题分别构建了转型驱动要素决策模型与管理方案。综上所述,本文从管理与决策的角度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案,有利于构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理论;有利于建立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并且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效率。

孙肖坤[2](2021)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的动态稳定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国内外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事关民生和经济效益,其开发建设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工程建设领域,许多投资主体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开发建设经验,并开始涉足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周期越来越长,参与建设的单位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项目风险也愈发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逐渐成为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效率低下、费用超支等现象屡见不鲜,项目执行情况在各层面上不尽如人意,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管理实践的需求。因此,从复杂性视角出发对项目管理领域进行研究就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对项目复杂性进行科学、系统以及深入的分析,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动态、全面地掌握项目费用状态,如何判断工程费用实际状态与计划的偏差严重程度,如何对项目费用偏差做出科学的警报和预测,如何有依据地对工程项目的费用偏差进行有效纠偏控制,就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实施监控管理,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复杂性视角的建设项目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项目费用偏差的警报及预测模型,梳理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费用偏差程度下的纠偏流程,进而分析并设计了以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费用监控模式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动力学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在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领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内费用偏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识别,构建系统动力学反馈图模型,确定主要变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建立各变量之间方程关系;最后,通过Vensim软件模拟仿真,建立动态控制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识别出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2)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及预测模型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不同阶段费用偏差计算的需求及特点进行分析,据此选取适用于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的方法模型;然后对K-Means聚类算法进行缺陷分析,引入贴近度概念,并将边界均值算子作为主要方法对经典K-means聚类进行改进,有效克服了主观随意性和警情区间不连续的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实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模型是偏差警报模型的后续研究。首先,全面论述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原理,对其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研究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仿生算法对传统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优化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初始网络权值和阈值,并将历史数据输入模型中进行训练获得成熟模型;同时,将现阶段的费用偏差进行子目费用分析,将总偏差最终分摊至每一个子目费用的扰动因素,深度分析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中不同活动对费用偏差的影响,在当前费用偏差情况已知的情况下,研究其对未来费用偏差的影响程度并予以量化,判定即将发生的项目警情及其位置,有效辅助项目费用管理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费用事前控制。(3)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研究。首先,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挖掘了流程再造和协同理论与之相适应的契合点,梳理了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和协同的目标和原则;其次,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运维阶段所面临的不同费用偏差警情,明确各阶段责任方,梳理并总结出具体的纠偏操作流程和控制策略;为了增强该纠偏流程的适用性,本节首次提出了纠偏效果评价,从控制能力、控制效果、经济和社会效果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支撑度理论的模糊群决策模型,对纠偏效果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结果,推动纠偏策略的持续改进。(4)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把研究的理论和构建的模型拓展到实际的项目费用管理中,提出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设计。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进行了定义,对系统建设目标、系统用户和系统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构建费用偏差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结构,从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开发平台、系统功能模块、系统数据库四个角度对系统进行详细深入的设计;在涉及到系统关键的实施技术方面,对开发技术选型进行了结构性论述,并对数据仓库的核心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介绍,设计了系统模型管理模块的结构和重点功能。该系统包括费用偏差警报、费用偏差预测、费用偏差控制、纠偏效果评价等功能。

宗冉[3](2019)在《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论文立足科研项目管理实际要求,针对综合计划部门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效率低、人工存档出错率高等相关问题,利用软件工程设计的思想,以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为课题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前期对综合计划部门业务工作的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和优化了各个项目管理工作的组成、流程和数据需求等情况,进一步明确了用户需求,对需求分析进行文字描述、绘制了工作流程图、设计了业务数据需求表,为建立系统模型打下坚实基础。(2)完成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基于“4+1”视图模型的系统结构描述方法,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描述了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设计了系统的逻辑结构与物理实现,完成了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论文还对系统数据库的角色和业务管理模块进行了数据库表的设计。(3)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B/S结构下,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实际需求,以国产自主可控的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和达梦数据库为基础,基于Java EE体系结构和SSH2框架,实现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功能并部署运行。

宋思蒙[4](2019)在《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辅助开发与仿真平台》文中研究指明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CPPS)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在制造行业内的实际应用,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信息物理融合技术赋予生产系统内节点智能特性,使能制造资源能够以服务的方式存在、共享和调用。CPPS的运行体现为实时任务驱动下以生产业务流程为核心的各种服务化制造资源的组合配置与动态运行。CPPS系统的设计是根据业务逻辑对CPS环境下服务化的制造资源进行整合,定义系统行为。在CPPS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两大问题即系统内节点的行为模型构建和行为模型信息物理融合的实现。CPPS的设计过程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CPPS的自适应、可重构、互操作功能进行建模和验证,还需要在运行阶段支持系统的扩展、重构和管控。当前,制约CPPS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一个CPPS设计和管理一体化方法学和模型支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是设计复杂系统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帮助系统设计人员理解、描述系统,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论文综合应用面向对象、系统建模和仿真、系统组态等思想和技术,针对CPPS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提出并研发面向CPPS系统设计、运行的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辅助开发与仿真平台(CPPS-ADSP)。首先,通过分析CPPS-ADSP的应用场景,提炼出CPPS-ADSP的功能和特征,并提出系统的参考框架、运行机制和网络物理环境;在此基础上,针对CPPS的设计和建模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智能体架构和扩展Petri网OTCKPN的混合建模方法,通过预定义的系统模型库构建系统内CPS节点的协商行为模型和生产行为模型,支撑CPPS的自适应和可重构特性;在实现CPPS系统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信息物理融合方法,定义系统中服务的类型和面向服务架构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CPPS-ADSP和物理设备层、信息资源层之间的互操作机制,实现CPPS和异构设备、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采用基于平台的设计方法,开发CPPS-ADSP原型系统,并结合实际生产场景,对CPPS-ADSP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CPPS-ADSP能够有效支撑CPPS的开发和验证。

刘忠全[5](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平[6](2018)在《基于云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价值创造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从传统的企业内部独立建设与应用模式向平台化建设、服务化租用的模式转变。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打破传统企业间的边界,通过资源的高度汇聚与信息的高效共享、流程的公开透明,促进价值链企业间业务协同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理念与制造模式的转变。本文重点围绕基于云的管理信息系统C-MIS的概念特征及应用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C-MIS的概念,并对其概念框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云计算技术对管理信息系统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基于云的管理信息系统C-MIS的技术架构和应用模式都区别于之前的模式,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梳理,并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提出了C-MIS的概念,总结提炼了其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并按照信息系统研究范式对C-MIS的支撑理论、体系架构、标准规范、服务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设计,初步建立了C-MIS的概念体系,为进一步推进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相关理论的研究打下了基础。(2)提出了协同价值链的概念并深入分析了其内涵,并研究了C-MIS环境下协同价值链构建方法。C-MIS环境下制造资源高度汇聚,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制造服务需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价值链构建过程的准确、高效是影响C-MIS推广应用的关键。本文基于本体技术较强的表示能力、推理能力和方便的扩展能力,对制造资源和服务需求进行本体化描述建模;然后,利用相似性原理对制造资源与服务需求形成的OWL描述文档进行匹配;最后,利用基于组合权重的灰色评价方法对匹配形成的候选价值链进行优选排序,为价值链构建决策提供支持。(3)探究了C-MIS价值创造路径及作用机理。本文对C-MIS的关键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信息技术能力理论,提出了C-MIS的两个关键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动态配置能力,并基于协同理论,提出了价值链运营过程协同的两个层次:战略协同和运营协同,构建了C-MIS关键能力通过促进价值链企业间自上而下两个层次的协同从而提升企业绩效的假设模型,并考虑了TOE在C-MIS关键能力促进企业间协同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然后,利用实证的方法,通过规范的理论推演和数据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明确了“C-MIS关键能力——价值链协同——企业绩效”的价值创造路径及作用机理,并同时厘清了TOE对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企业间协同过程中的影响作用。(4)结合实际案例对C-MIS的建设过程以及C-MIS关键能力促进企业间协同进行了分析,对应用效益进行了总结。通过对船舶行业价值链运营状况的分析,提出了船舶行业性的协同制造需求,分析构建船舶价值链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平台技术架构、关键功能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平台关键能力建设培育过程、平台关键能力推动价值链企业间战略及运营协同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平台的应用效益进行了总结。综上所述,本文以C-MIS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与理论推演,建立了C-MIS的概念体系,探究了C-MIS提升企业绩效的价值创造路径及作用机理,对C-MIS环境下的协同价值链构建及优选方法进行了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空白,为我国学界与业界C-MIS的研发与应用实践提供指导。

李富贵[7](2018)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学术界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同时绩效管理尚存在较多的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始进入反思阶段。国内外学者越来越聚焦于绩效管理循环的终端,更加关注绩效结果对公共组织及社会服务的影响,关注绩效信息与数据对内部管理及外部责任所产生的效应。由此便开启了值得绩效管理学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政府如何更好的使用绩效信息,提高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政府绩效管理存在诸多困境和挑战,亟需进行更深层的变革,实现方式改进和系统建构。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来促进绩效信息使用的研究,对实现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成为主流浪潮。大数据的引入将是未来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方向。绩效信息使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的研究起点。基于对绩效信息使用理论的分析,本研究尝试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以大数据技术的视角分析绩效信息使用这一具体问题。本文围绕绩效信息来源的使用和绩效信息结果的使用两个维度,建构大数据视角下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分析框架,再结合案例分析大数据技术对促进绩效信息使用的作用机理与效应,验证大数据技术对绩效信息使用质量和效益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导论部分梳理有关绩效信息使用的理论表达和实践指向,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价值,设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对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厘清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价值、方式和影响因素。总结目前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中绩效信息使用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为后续构建面向大数据的绩效信息使用机制提供启示和思路。第三章,为解决绩效信息使用客观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本部分尝试以大数据技术的视角分析绩效信息使用,侧重从大数据技术分析促进绩效信息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和方法,并从绩效信息来源的使用和绩效信息结果的使用两个维度尝试构建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系统模型。第四章,以X市J区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绩效信息来源使用中的主要方法、技术、流程和作用机理,以解决绩效信息客观性的问题。第五章,以X市财政综合信息系统为例,从决策者的宏观管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财税业务的数据和绩效信息的使用,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分析,提升绩效信息使用科学性。结论部分是对全文进行总结性阐述,归纳文章的创新与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从技术角度验证了跨学科研究绩效信息使用的可行性。通过尝试不同学科结合的分析思路,较好的验证了跨学科的技术分析和理论研究具有可行性。第二,从案例分析的视角考证了大数据应用于绩效信息使用的可操作性。透过典型案例本文验证了大数据技术下绩效信息使用的流程、方法和效果,增强了理论分析的说服力,也佐证了大数据技术在实践中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三,面向大数据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分析框架具备解释力。在借鉴大数据工具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大数据技术下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系统模型。该分析框架既符合当前大数据应用的技术实际,同时也能很好的将大数据工具和绩效信息研究客体有机衔接起来,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第四,本文验证了大数据技术能够提升绩效信息来源的质量,提高绩效信息的客观性。在绩效信息来源使用维度,案例分析验证了大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技术能够实现信息采集与预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多样化,提升绩效信息客观性。第五,大数据有助提升绩效信息结果使用质量和效益。在绩效信息结果使用维度,大数据的分布式计算和分析处理技术能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信息使用面向能够从微观管理转向决策支持,实现绩效信息使用的科学性,提高政府管理决策的质量。

秦宏宇[8](2017)在《基于CBR-RBR集成方法的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我国马产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在马匹专门化品种繁殖培育、马群保种和壮大的研究、示范的工作,对马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在马生产养殖方面取得进步的同时,疾病的发生仍然制约着马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马匹养殖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生产养殖多分布于基层,疾病诊断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领域专家稀缺,具有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的基层马兽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鉴于马病频发,马病诊断困难,诊断准确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具备领域专家级疾病诊断水平的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降低马病临床诊疗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基层马兽医的服务质量。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按照N层体系架构和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设计,基于.NET框架技术,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等工具构建。研究通过走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个示范区调查基层马兽医的使用需求,分析与总结马病知识特点及规律,在领域专家的密切协作下,通过人工获取知识的方式,将马病专家经验知识和领域专业知识总结分析与归纳整理,采用基于对象-属性-值三元组法改进的产生式规则知识表示法和框架知识表示法对规则知识和案例知识进行表示,在关联数据库的基础上建造知识库和数据库,分别构建规则知识库、案例知识库、治疗数据库、病例数据库、预防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工作数据库等辅助数据库。在分析马兽医领域专家诊断疾病的思维方式和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规则推理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采用基于模糊规则提升理论的规则推理为主,案例推理为辅的集成推理模式,充分结合两种推理机制的优点,进而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本系统最终实现功能如下:(1)本项研究成功的研制出“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和“马病远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对118种马病进行诊断,并实现相关信息的管理功能。(2)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针对传统规则推理中规则置信系数固定不变的不足,应用置信系数多值逻辑对知识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采用模糊规则提升理论对规则推理进行一定的改进,实现规则置信系数的动态调整与优化。采用基于模糊规则提升理论的规则推理为主,案例推理为辅的CBR-RBR集成推理策略,将CBR作为改进后的RBR推理的补充和结果验证的保障,较好的模拟领域专家诊断疾病时的推理思维方式。(3)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实现了马病的智能化诊断功能,为用户提供19个疾病症状信息组,500多个图片及视频多媒体资料,118种马病的辅助诊断。系统依据用户提供的临床症状信息,通过推理诊断过程给出疾病诊断结果供用户参考。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典型症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决策支持。(4)马病远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记录病马的具体发病情况,并对疾病发病率统计分析,为基层马兽医的疾病诊断和防治决策提供详细的参照。实现免疫、驱虫和消毒等疾病预防方面的管理功能,根据相应的工作程序,实现提醒功能,避免了由于马匹机体免疫等功能的缺失而造成疾病的发生。(5)马病远程管理信息系统还为用户提供典型病案资料和疾病预防方案的知识学习功能,系统不但以文字信息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展示,而且还提供了典型疾病的症状图片和视频多媒体资料等丰富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开发远程教学平台,实现用户与专家的网络平台信息交流。(6)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了示范区的应用示范,并进行分组验证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系统在诊断疾病的准确性、界面友好度、问题描述的清晰程度、知识库的覆盖面及完整性方面的性能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较好的为基层马兽医提供疾病辅助诊疗及管理服务。

李阳[9](2017)在《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如美国2001年的“9· 11”恐怖袭击事件、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事件,我国2003年的SARS疫情、2014年的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2016年的南方暴雨洪涝灾害等公共危机不断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为政府、社会、公众等关注的焦点问题。城市是多要素聚合的复杂系统,城市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更易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在我国以“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下,城市应急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主战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粗放、应急滞后等问题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健全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可见,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须臾不可懈怠。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为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展开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城市应急管理也是智慧城市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模块。城市突发事件具有事发突然、状态失衡、行为破坏等特征,因此,城市应急管理的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等各个环节都依赖于情报资源的支持。由此看来,合理有效地组织城市突发事件情报信息流是智慧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智慧城市语境下,应急管理更加强调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以实现智慧感知、分析与处置。但从现实来看,智慧城市“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使得城市层面的应急情报合作与交流困难重重,应急管理情报能力严重不足。而随着大数据驱动决策、情报管网与控制等思维的不断渗透,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有效地管理、牵引城市应急情报资源己经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从情报视角探讨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的智慧决策和智能响应水平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应急管理理论与情报能力理论,对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相关研究现状;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包括能力理论、情报能力理论、应急管理理论、智慧城市理论、情报工程理论等。第二,深入剖析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理论命题及其概念内容。对应急情报基本内涵进行界定,系统总结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阶段、应急管理情报工作的思路转变过程,进而提出应急管理情报能力这一研究出发点。通过阐述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基层化与差异化、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智慧化等基本特点,从背景与前景两个角度提出智慧城市语境下的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应成为确保城市应急管理建设科学化、有序化的重要命题。另外,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解析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作用及定位等。第三,以系统论为指导,以情报能力理论为参考,考虑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体系建构内容,构建并分析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综合结构模型。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当前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工作的现状出发,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与智慧应急响应系统结合起来,确定了基础资源层、运作管理层、情报活动层与转化应用层四个情报能力结构维度。同时,对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结构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关系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各要素的层次关系与关联关系,形成了描述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结构的整体框架。第四,系统探讨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综合评价问题。探讨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评价的目的与意义、基本原则等,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反馈构建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借鉴国内外关于应急管理信息管理能力评价、竞争情报效能评价与智慧城市评价等成果,设计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结合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以及相关评价模型。同时,对“智慧武汉”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其应急管理情报工作现状,进而对其进行能力评价与实证分析。第五,立足情报工程思维,从知识导入、队伍建设、多元共治、制度保障、流程优化、情报实战等六个方面总结和归纳出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的提升策略。其中,知识导入强调应急情报资源库的高质量与多元化建设;队伍建设强调智慧应急情报工程师的培养;多元共治强调组织层面的情报管理与运作模式;制度保障强调智慧应急情报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支持;流程优化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应急情报业务流程理念思维与实施模式;情报实战强调通过“情报—行动”一体化策略来实现应急情报的转化应用等。上述的研究成果,补充或完善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快速响应情报能力(体系)、智慧应急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大数据时代我国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尹隽[10](2017)在《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的度量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准确测量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是解决系统成本估算、合理报价以及进行维护优化的基础,现有的研究成果或将信息系统视为软件技术系统,从软件的代码、结构或对象等方面探索系统的复杂性;或拓展到信息系统管理视角,关注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阶段的复杂程度,但就当前众多研究成果而言,鲜有学者关注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复杂性。为弥补当前的研究缺陷,本文基于数据视角,提出构建能够全面衡量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阶段复杂性的模型和度量方法,并进行应用探索,以期为信息系统复杂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了全面、准确地测量企业信息系统复杂性,本文基于表征理论,从信息系统的数据内涵出发,提出“数据复杂性”的概念,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开发复杂性度量方法及其对应的度量工具;将所提出的模型与度量方法与传统模型方法进行对比验证,论证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7家制造企业162个信息系统的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复杂性对维护价格的影响;最后设计了基于动态数据复杂性的适应性维护策略。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数据复杂性”概念并构建理论模型。围绕“信息系统的本质是什么?是否能够结合其本质来探索其复杂性?包含哪些方面?”的问题,基于表征理论中数据视图体现对现实世界表征的内涵分析,提出“数据复杂性”的概念,接着,依据表征理论的三个前提假设将模型具体分为数据模型、数据操作范围、数据操作强度和数据量四个维度,分析了数据复杂性与有效应用的关系,以及驱动企业信息系统复杂性的因素,并探讨了该模型可能的理论贡献。该模型扩展了表征理论的应用领域,是信息系统复杂性研究的新视角。(2)设计了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复杂性度量方法。围绕“信息系统的数据复杂性能否定量测量?如何测量?”的问题,结合信息熵和复杂性格空间理论,设计基于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的度量模型和度量方法,并据此开发了一套有效的数据复杂性度量工具,并运用该工具分别计算和分析了企业应用和电子政务应用两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复杂性,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数据复杂性特征与企业的业务特征相一致,这与表征理论的假设相吻合;其次,运行阶段的数据量复杂性对整体复杂性的贡献更大,凸显了该模型能够反映运行阶段特征的优势,最后,相较于企业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操作复杂性对整体的影响更大,体现了电子政务系统应用范围更广,强度更大的特征。(3)验证了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度量方法的有效性。围绕“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测量方法是否有效?”的问题,将提出的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的度量方法与传统的体系结构复杂性度量方法进行比较验证。通过横向比较3家不同公司的同一个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复杂性,纵向分析同一家公司不同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复杂性,结果均表明,信息系统的数据复杂性度量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度量方法,具有度量模型更加全面、度量方法的动态性考虑更充分等优势。(4)探索了数据复杂性与企业信息系统维护的关系。围绕“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的问题,构建了基于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的“设计复杂性—开发复杂性—运行复杂性—维护价格”的多阶段研究模型,并通过对7家大中型制造企业162个系统的实际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据复杂性、维护服务水平以及系统使用时间均会显着影响后期的维护价格,依据此结论,企业可以从数据复杂性角度,设计更加合理的维护价格模型。(5)提出了以企业信息系统的动态复杂性为依据的适应性系统维护策略。围绕“如何通过理解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帮助?”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动态数据复杂性的维护策略空间,接着通过计算3家大中型制造企业物资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动态复杂性,依据维护策略空间进行针对性的维护策略设计。结果表明,基于分析结果制定的维护策略更能适应业务特征,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维护的服务效率。

二、面向对象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对象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相关概念
        1.2.2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分析
        1.2.3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思路
    1.3 研究意义
    1.4 范围界定
        1.4.1 研究层面界定
        1.4.2 企业类型界定
        1.4.3 供应链管理范围与成员地位界定
        1.4.4 词汇用语简写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
    2.1 基础理论
        2.1.1 供应链管理理论
        2.1.2 信息管理学理论
        2.1.3 系统工程理论
    2.2 模型方法
        2.2.1 统计分析方法
        2.2.2 复杂系统分析方法
        2.2.3 仿真分析法
    2.3 本章小结
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分析
    3.1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问题分析
        3.1.1 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业务需求
        3.1.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内涵与目标
        3.1.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基本原则
    3.2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及概念模型
        3.2.1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难点
        3.2.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提出
        3.2.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
        3.2.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运作管理
    3.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实证检验
        3.3.1 实证方法与数据的选择
        3.3.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测量与分析
        3.3.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作用验证与分析
    3.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
    4.1 转型数据管理问题提出
        4.1.1 数据管理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4.1.2 数据管理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4.1.3 数据管理的研究思路
    4.2 转型数据管理系统分析
        4.2.1 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
        4.2.2 数据来源分类
        4.2.3 数据内容与作用
        4.2.4 数据管理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4.3 基于信息需求的转型数据管理决策建模
        4.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4.3.2 基于DEMATEL方法的信息需求重要度建模
        4.3.3 基于HOQ方法的数据管理要素重要度建模
    4.4 基于信息需求的数据管理方案制定
    4.5 本章小结
5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信息融合建模
    5.1 转型信息融合问题提出
        5.1.1 信息融合的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5.1.2 信息融合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5.1.3 信息融合的研究思路
    5.2 转型信息融合系统分析
        5.2.1 信息融合的数字化属性
        5.2.2 信息的内容与作用
        5.2.3 信息融合的主要环节
        5.2.4 信息融合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5.3 基于业务流程的转型信息融合仿真建模
        5.3.1 仿真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5.3.2 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Petri网建模
        5.3.3 网系统的关联信息要素识别
    5.4 基于业务流程的信息融合方案制定
    5.5 本章小结
6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
    6.1 转型智能优化问题提出
        6.1.1 智能优化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6.1.2 智能优化目标与问题描述
        6.1.3 智能优化的研究思路
    6.2 转型智能优化系统分析
        6.2.1 智能优化的数字化属性
        6.2.2 智能优化的内容与作用
        6.2.3 智能优化系统架构
        6.2.4 智能优化与决策效用的关系
    6.3 基于决策效用的转型智能优化决策建模
        6.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6.3.2 基于ISM方法的智能优化结构建模
        6.3.3 基于NK模型的智能优化路径建模
    6.4 基于决策效用的智能优化方案制定
    6.5 本章小结
7 实例分析
    7.1 实例介绍
    7.2 数据管理决策分析
    7.3 信息融合建模分析
    7.4 智能优化路径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研究现状
        1.2.2 项目费用控制研究现状
        1.2.3 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1.2.4 纠偏策略研究现状
        1.2.5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及费用控制分析
        2.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分析
        2.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参与主体
        2.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控制复杂性分析
    2.2 费用偏差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2.2.1 费用偏差控制内涵
        2.2.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分析
        2.2.3 费用偏差控制基本原则
    2.3 费用偏差控制模型及方法研究
        2.3.1 偏差特征系统动力学理论
        2.3.2 神经网络模型
        2.3.3 费用偏差预警聚类方法
        2.3.4 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评价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监控模式
        3.1.1 费用监控模式特征分析
        3.1.2 费用监控模式构建
        3.1.3 费用监控模式运行流程
    3.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2.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3.2.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3.2.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3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3.3.1 系统动力学建模中涉及到的数学方法
        3.3.2 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3.4 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控制方法研究
    4.1 工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计算需求及特点分析
    4.2 基于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警情计算模型研究
        4.2.1 K-means聚类理论及缺陷分析
        4.2.2 K-means聚类方法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4.2.3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4.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研究
        4.3.1 神经网络模型原理分析
        4.3.2 神经网络模型的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4.3.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流程再造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
    5.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中的流程再造与协同
        5.1.1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目标
        5.1.2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原则
    5.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各阶段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2.1 前期决策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2.2 中期实施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2.3 后期运维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
        5.3.1 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5.3.2 基于支撑度理论的纠偏控制效果评价群决策模型
        5.3.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杂大型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6.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分析
        6.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定义
        6.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建设目标
        6.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用户分析
        6.1.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需求分析
    6.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设计
        6.2.1 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及开发方法
        6.2.2 系统的平台整体设计
        6.2.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功能及模块设计
        6.2.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库设计
    6.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关键技术
        6.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开发技术选型
        6.3.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仓库设计
        6.3.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模型管理模块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工作流技术现状
        1.2.2 信息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2.3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引言
    2.2 科研管理的业务组成
        2.2.1 规划计划管理
        2.2.2 科研项目管理
        2.2.3 重大专项管理
        2.2.4 其他业务管理
        2.2.5 数据管理
    2.3 科研管理的业务关系
    2.4 科研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
        2.4.1 规划计划管理
        2.4.2 科研项目管理
        2.4.3 其他业务管理
        2.4.4 基础数据管理
    2.5 数据需求
        2.5.1 基础数据需求
        2.5.2 业务数据需求
        2.5.3 共享交换数据需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结构设计
        3.2.1 UML建模技术
        3.2.2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4+1”视图模型
        3.2.3 用例视图
        3.2.4 逻辑视图
        3.2.5 过程视图
        3.2.6 实现视图
        3.2.7 部署视图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3.1 用户权限和用户角色数据库表
        3.3.2 项目信息数据库表
        3.3.3 规划计划数据库表
        3.3.4 科研项目数据库表
        3.3.5 投递数据库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体系结构与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4.2.1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B/S架构
        4.2.2 Java EE的 SSH2 框架
        4.2.3 达梦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4.3 系统功能的实现
        4.3.1 系统开发环境
        4.3.2 系统界面
        4.3.3 规划计划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4 科研项目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5 其他业务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6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辅助开发与仿真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PPS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2.2 CPPS关键特性研究现状
        1.2.3 CPPS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主要来源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整体架构
2 CPPS-ADSP内涵及总体运行框架研究
    2.1 引言
    2.2 CPPS-ADSP功能与特征
        2.2.1 CPPS-ADSP应用场景
        2.2.2 CPPS-ADSP主要功能
        2.2.3 CPPS-ADSP特征
    2.3 CPPS-ADSP总体运行框架构建
        2.3.1 CPPS-ADSP总体运行框架
        2.3.2 CPPS-ADSP框架运行机制
    2.4 CPPS-ADSP网络物理环境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OTCKPN与多智能体系统的混合建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混合建模方法概述
        3.2.1 混合建模方法的构成
        3.2.2 混合建模方法的运行机制
    3.3 OTCKPN模型定义
        3.3.1 OTCKPN的定义与形式化表达
        3.3.2 OTCKPN建模仿真元素的定义
        3.3.3 OTCKPN模型建模及运行规则
        3.3.4 OTCKPN建模对象
    3.4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协商机制的OTCKPN模型构建
        3.4.1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OTCKPN建模流程
        3.4.2 基于合同网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商机制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CPPS-ADSP信息物理融合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CPPS-ADSP服务总线
        4.2.1 服务总线总体架构
        4.2.2 CPPS-ADSP服务的分类与描述
        4.2.3 CPPS-ADSP服务的注册与检索
        4.2.4 CPPS-ADSP服务组态
    4.3 CPPS-ADSP协议适配及服务化
        4.3.1 工业通讯协议分类
        4.3.2 CPPS-ADSP平台协议适配及服务化
    4.4 CPPS-ADSP互操作方法
        4.4.1 基于事件与实时信息驱动的设备互操作
        4.4.2 基于任务需求的本体信息资源互操作
    4.5 本章小结
5 CPPS-ADSP开发与验证
    5.1 引言
    5.2 CPPS-ADSP平台开发
        5.2.1 CPPS-ADSP平台开发环境
        5.2.2 CPPS-ADSP平台架构及功能
        5.2.3 CPPS-ADSP平台运行流程
        5.2.4 CPPS-ADSP平台数据结构
        5.2.5 CPPS-ADSP部署
        5.2.6 CPPS-ADSP平台功能实现
    5.3 CPPS-ADSP建模仿真实例验证
        5.3.1 CPPS-ADSP验证场景描述
        5.3.2 CPPS-ADSP验证场景建模
        5.3.3 CPPS-ADSP平台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一、宏观经济后果
        二、微观经济后果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案例研究思路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总结
    本章小结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6)基于云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价值创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云计算与价值链协同
        1.2.2 基于云的管理信息系统
        1.2.3 管理信息系统能力与价值创造
        1.2.4 现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1.4 论文结构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云计算概述
    2.2 价值链与价值链协同
        2.2.1 价值链与价值链管理
        2.2.2 协同与协同管理理论
        2.2.3 价值链协同内容
    2.3 管理信息系统能力与价值创造
        2.3.1 管理信息系统能力理论
        2.3.2 管理信息系统能力与价值创造
        2.3.3 管理信息系统价值创造影响要素分析
    2.4 C-MIS的概念及能力
        2.4.1 C-MIS的概念
        2.4.2 C-MIS的能力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云的管理信息系统(C-MIS)研究
    3.1 MIS发展阶段分析
    3.2 C-MIS典型特征及阶段分析
        3.2.1 C-MIS的典型特征
        3.2.2 C-MIS的发展驱动
        3.2.3 C-MIS应用趋势分析
    3.3 C-MIS的核心理论体系结构
        3.3.1 核心理论及技术
        3.3.2 系统技术架构
        3.3.3 标准与规范
        3.3.4 服务模式
    3.4 C-MIS构建关键技术
        3.4.1 C-MIS体系架构技术
        3.4.2 C-MIS制造关键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MIS价值创造机理研究
    4.1 研究概念模型构建
        4.1.1 基于协同理论的C-MIS价值创造机理
        4.1.2 TOE的调节作用
        4.1.3 本研究的概念模型
    4.2 研究假设
        4.2.1 C-MIS价值创造及作用机理的假设提出
        4.2.2 TOE调节作用的假设提出
        4.2.3 假设分析
    4.3 研究方法
        4.3.1 变量的测量
        4.3.2 问卷的设计
        4.3.3 样本描述与数据搜集
        4.3.4 数据分析方法
    4.4 测量模型检验
        4.4.1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4.4.2 内部一致性和收敛效度检验
        4.4.3 判别效度检验
    4.5 模型检验与讨论
        4.5.1 结构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4.5.2 基本结构模型结果分析讨论
        4.5.3 TOE调节作用结果分析与讨论
    4.6 研究结果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C-MIS环境下协同价值链构建方法研究
    5.1 C-MIS环境下协同价值链的内涵及特点
        5.1.1 C-MIS对价值链的影响
        5.1.2 C-MIS环境下协同价值链的概念及内涵
        5.1.3 C-MIS环境下协同价值链的特点
    5.2 C-MIS环境下协同价值链构建
        5.2.1 C-MIS环境下协同价值链构建流程
        5.2.2 C-MIS环境下协同价值链构建应用框架
    5.3 C-MIS环境下制造资源建模
        5.3.1 制造资源本体建模
        5.3.2 制造资源语义描述
    5.4 C-MIS环境下制造资源与服务需求匹配
        5.4.1 制造资源与需求服务匹配逻辑
        5.4.2 基于语义相似度的匹配算法
        5.4.3 制造资源与服务需求匹配步骤
    5.5 C-MIS环境下价值链优选排序方法
    5.6 价值链构建仿真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船舶价值链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研究
    6.1 船舶行业概况
        6.1.1 我国船舶价值链运营现状分析
        6.1.2 国外船舶行业制造模式及信息化现状
        6.1.3 我国船舶行业制造模式及信息化现状
        6.1.4 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协同制造需求
    6.2 平台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6.2.1 平台建设必要性分析
        6.2.2 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
    6.3 基于云的船舶价值链协同制造服务平台构建
        6.3.1 平台总体架构
        6.3.2 平台关键功能
    6.4 平台能力建设及价值创造分析
        6.4.1 平台能力建设过程分析
        6.4.2 平台企业间协同内容分析
        6.4.3 平台应用效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
    7.3 实践启示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详细摘要

(7)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研究综述
        二、大数据研究综述
        三、面向大数据的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政府绩效管理
        二、政府绩效信息
        三、政府绩效信息使用
        四、大数据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理论分析
        一、政府绩效信息的性质与价值
        二、政府绩效信息的使用方式
        三、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现状分析
        一、绩效信息及其使用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绩效信息使用的政策建议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模式构建
    第一节 大数据与政府绩效信息的关联衔接
        一、大数据在政府绩效管理环节中的作用
        二、大数据与绩效信息使用的关联衔接
    第二节 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分析框架
        一、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分析框架设计思路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系统模型研究
        三、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的绩效信息来源的使用—以X市J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例
    第一节 基于大数据的绩效信息来源使用的设计思路
        一、政府绩效信息来源使用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绩效信息来源使用的设计思路
    第二节 面向大数据的行政服务中心绩效信息来源使用的作用机理
        一、X市J区行政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
        二、大数据采集技术提升绩效信息客观性的分析
        三、大数据清洗技术提升绩效信息准确性的分析
        四、大数据存储技术提升绩效信息汇总时效性的分析
    第三节 行政服务中心绩效信息来源的使用效应分析
        一、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绩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成效分析
        二、行政服务中心绩效信息管理系统未来展望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的绩效信息结果使用——以X市财政大数据平台为例
    第一节 基于大数据的绩效信息结果使用设计思路
        一、绩效信息结果使用研究的不同视角
        二、大数据思维下绩效信息结果使用的新思路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绩效信息结果使用设计思路
    第二节 面向大数据的财政绩效信息结果使用作用机理
        一、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财政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模型
        二、财政绩效信息结果在决策支持中的应用分析
    第三节 面向大数据的财政绩效信息结果使用效应分析
        一、面向大数据的财政决策支持系统成效分析
        二、财政决策支持系统未来展望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CBR-RBR集成方法的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我国马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专家系统概述
        1.2.1 什么是专家系统
        1.2.2 专家系统的结构
        1.2.3 专家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1.2.4 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
        1.2.5 专家系统知识库
    1.3 知识推理技术的概述
        1.3.1 基于规则推理(RBR)
        1.3.2 基于案例推理(CBR)
        1.3.3 基于模型推理(MBR)
    1.4 专家系统在医学及兽医学中研究现状
        1.4.1 医学专家系统研究现状
        1.4.2 专家系统在兽医领域的应用
        1.4.3 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马病临床诊断内容的研究
    2.1 马疾病诊断特点分析
    2.2 马疾病诊断任务分析
    2.3 马疾病临床诊断过程描述
3 CBR和RBR集成的马病诊断推理方法研究
    3.1 CBR-RBR集成推理策略
    3.2 基于规则的推理方法
        3.2.1 正向推理
        3.2.2 反向推理
        3.2.3 正反向混合推理
    3.3 基于模糊规则提升理论的推理方法研究
        3.3.1 马病诊断知识及模糊规则表示
        3.3.2 基于模糊规则提升理论的推理机制
        3.3.3 疾病诊断实证分析
    3.4 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
        3.4.1 案例推理概述
        3.4.2 马病案例知识表示
        3.4.3 马病案例症状属性及属性权值确定
        3.4.4 马病案例检索
        3.4.5 案例重用和修改
        3.4.6 案例保存
    3.5 CBR-RBR集成推理策略的评价
4 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开发过程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设计原则
        4.2.2 系统功能设计
        4.2.3 系统结构设计
        4.2.4 系统体系结构
    4.3 系统知识库设计
        4.3.1 知识获取
        4.3.2 知识库及数据库的建立
5 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1.1 软件环境
        5.1.2 硬件环境
    5.2 系统登录和主界面
        5.2.1 登录界面
        5.2.2 主界面
    5.3 马病诊断专家系统的实现
        5.3.1 基于症状的诊断
        5.3.2 基于疾病的诊断
    5.4 马病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5.4.1 病例管理
        5.4.2 病例统计
        5.4.3 病案资料库
        5.4.4 免疫管理
        5.4.5 预防方案管理
        5.4.6 远程教学
    5.5 系统评价
6 讨论
    6.1 本系统的特点
    6.2 领域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分析
    6.3 CBR-RBR集成推理策略分析
    6.4 系统构建分析
        6.4.1 .NET面向对象可重用组件的开发
        6.4.2 系统安全
    6.5 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6.6 系统下一步改进方向
        6.6.1 知识库的改进
        6.6.2 物联网技术的交叉集成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1.2.1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研究
        1.2.2 快速响应情报能力相关研究
        1.2.3 智慧城市与智慧应急相关研究
        1.2.4 相关述评小结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能力基本理论
        2.1.1 个体能力相关理论
        2.1.2 企业能力相关理论
        2.1.3 政府能力相关理论
    2.2 情报能力基本理论
        2.2.1 情报能力的内涵界定与基本特征
        2.2.2 情报能力的结构要素及其评价
    2.3 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2.3.1 应急管理过程理论
        2.3.2 应急管理系统理论
    2.4 智慧城市基本理论
        2.4.1 智慧城市的“智慧”语境内涵
        2.4.2 智慧城市基本要素
        2.4.3 智慧应急范畴及其模式
    2.5 情报工程理论
        2.5.1 情报工程概念与发展
        2.5.2 情报工程与情报管理
    2.6 本章小结
3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命题提出与概念内容
    3.1 应急情报基本问题辨析
        3.1.1 应急情报的内涵
        3.1.2 情报与应急管理的关联性分析
    3.2 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提出
    3.3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理论命题
        3.3.1 命题背景: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基层化”与“差别化”
        3.3.2 命题前景: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智慧化”建设
    3.4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内涵界定与特征分析
        3.4.1 概念解析与界定
        3.4.2 特征分析
    3.5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作用表现与基本定位
        3.5.1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作用表现
        3.5.2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基本定位
    3.6 本章小结
4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结构分析与模型构建
    4.1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4.1.1 宏观: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
        4.1.2 中观:结构设计的认知参考
        4.1.3 微观:结构设计的立足基点
    4.2 多重视角下情报能力结构内容的比较分析
    4.3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结构核心维度分析
    4.4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结构构成要素解读
        4.4.1 智慧城市应急情报基础资源保障能力要素
        4.4.2 智慧城市应急情报运作管理能力要素
        4.4.3 智慧城市应急情报业务处理能力要素
        4.4.4 智慧城市应急情报转化应用能力要素
    4.5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综合结构模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的综合评价
    5.1 评价目的与意义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5.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5.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及其说明
        5.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5.4 评价标准的建立
    5.5 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测度方法及实现
        5.5.1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5.5.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5.6 实证研究——以“智慧武汉”为例
        5.6.1 “智慧武汉”背景与现状
        5.6.2 “智慧武汉”应急管理情报能力深度访谈内容分析
        5.6.3 测评程序及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建设的提升策略
    6.1 知识导入:建设面向智慧应急的多元化高质量情报资源库
    6.2 队伍建设:培养智慧应急方向的情报工程师
    6.3 多元共治:强化智慧应急情报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协同运作
    6.4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智慧应急情报政策法规体系
    6.5 流程优化:积极改进、完善与规范智慧应急情报流程
    6.6 情报实战:强力推动智慧应急“情报—行动”一体化策略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与后续展望
中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2: “智慧武汉”应急管理情报能力半结构化访谈纲要(合并)
    附录3: “智慧武汉”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综合评价专家测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10)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的度量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文献检索和分析
        1.2.2 信息系统的复杂性研究框架
        1.2.3 软件技术视角研究
        1.2.4 信息系统管理视角研究
        1.2.5 现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复杂性
        2.1.1 复杂性的定义和内涵
        2.1.2 复杂性理论、复杂系统与复杂性
        2.1.3 复杂性的度量
    2.2 信息系统
        2.2.1 信息系统概述
        2.2.2 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生命周期
        2.2.3 信息系统的数据和数据模型
    2.3 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2.4 信息系统复杂性的度量研究
        2.4.1 软件设计阶段的软件复杂性度量方法
        2.4.2 软件开发阶段的软件复杂性度量方法
        2.4.3 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信息系统复杂性度量方法
    2.5 信息系统复杂性的实证研究
        2.5.1 Banker的复杂性研究模型
        2.5.2 Bowen的复杂性研究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复杂性的理论模型构建
    3.1 信息系统的表征理论
    3.2 数据复杂性提出
        3.2.1 信息系统的内涵表征——数据视图
        3.2.2 数据复杂性的提出
        3.2.3 数据复杂性的定义
    3.3 数据复杂性的理论模型构建
        3.3.1 框架
        3.3.2 框架应用
        3.3.3 模型构建
        3.3.4 模型概述及边界条件
    3.4 数据复杂性理论模型的理论贡献
        3.4.1 基于表征理论和数据为基础的新视角
        3.4.2 理论的拓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的度量
    4.1 数据复杂性的度量模型
        4.1.1 数据模型复杂性的度量模型
        4.1.2 数据操作范围复杂性的度量模型
        4.1.3 数据操作强度复杂性的度量模型
        4.1.4 数据量复杂性的度量模型
        4.1.5 数据复杂性的综合度量模型
    4.2 数据复杂性的度量方法
        4.2.1 数据复杂性的信息熵计算方法
        4.2.2 数据复杂性的格空间计算方法
    4.3 数据复杂性度量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4.3.1 现有信息系统复杂性度量工具
        4.3.2 数据复杂性度量工具的设计
        4.3.3 数据复杂性度量工具的开发
    4.4 数据复杂性度量的算例分析
        4.4.1 X公司物资管理和成本管理系统数据复杂性度量
        4.4.2 A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数据复杂性度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度量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5.1 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复杂性与数据复杂性比较的可行性分析
    5.2 案例研究
        5.2.1 X、Y、Z公司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比分析
        5.2.2 X公司物资和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比分析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对系统维护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问题提出
    6.2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6.2.1 理论基础
        6.2.2 研究假设
    6.3 实证研究设计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6.3.2 变量定义和测量
        6.3.3 模型构建
    6.4 实证研究与分析
        6.4.1 样本特征及描述性统计
        6.4.2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6.5 结论与启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动态数据复杂性的企业信息系统维护策略设计
    7.1 问题提出
    7.2 基于企业信息系统动态数据复杂性的维护策略设计
    7.3 案例分析
        7.3.1 样本企业选择
        7.3.2 样本数据获取
        7.3.3 样本企业信息系统动态数据复杂性应用特征及规律分析
        7.3.4 样本企业信息系统维护策略设计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面向对象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D]. 韩璐.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D]. 孙肖坤.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宗冉.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4]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辅助开发与仿真平台[D]. 宋思蒙. 北京交通大学, 2019
  • [5]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6]基于云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价值创造机理研究[D]. 王平. 江苏科技大学, 2018(03)
  • [7]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研究[D]. 李富贵. 厦门大学, 2018(07)
  • [8]基于CBR-RBR集成方法的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D]. 秦宏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1)
  • [9]智慧城市应急管理情报能力研究[D]. 李阳. 武汉大学, 2017(06)
  • [10]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复杂性的度量及应用[D]. 尹隽. 江苏科技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管理信息系统的面向对象技术与开发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