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泓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证经验

肖泓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证经验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肖泓教授为“吴氏扶阳理论”第三代传人,文章介绍肖泓教授基于“扶阳理论”,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多为“肺肾气(阳)虚”,临床上活用“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扶阳理论;吴生元;肖泓

“扶阳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其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其最早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从张仲景开始,各医家也逐渐认识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阳气”的重要性,随之应运而生了“扶阳派”。其理论上推崇扶阳,临床上善用姜、附、桂等辛热药物,开山鼻祖为郑钦安。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先生极为推崇郑钦安扶阳理论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后创立了“吴氏扶阳学派”。

肖泓教授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云南省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从医30余年,学术上继承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吴生元教授,为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先生创立的“吴氏扶阳理论”的第三代学术继承人。肖师尽得吴生元先生真传,熟谙其辨证及用药经验,尤其是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论治上,充分把“扶阳理论”与临床辨治相结合,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兹将肖泓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1病因病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最常见的呼吸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祖国医学中并没有慢阻肺专门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病情演变,可与中医病名相对应:早期慢阻肺的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中的“内伤咳嗽”相似;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咯痰、喘息、水肿等表现,与中医学的“痰饮”、“喘证”、“水肿”、“肺胀”等疾病相似。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对中医优势病种界定,将慢阻肺对应于中医“肺胀”病名,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2]根据相关文献归纳,中医认为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积脾肾,多由气虚致甚而发展为阳虚,在疾病过程中可形成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所以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总纲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之虚损,标实是指痰浊、瘀血、水饮。

肖师基于“吴氏扶阳理论”,结合多年临床观察,认为其病机根本多为“肺肾气(阳)虚”。卫阳不足,感邪发病而经久不愈,则肺气虚,发为肺胀;气虚之初,其司防御功能减弱;气虚日久,伤及气中之阳,同时久病及肾,损伤一身阳气之根,两脏相互影响,终致阳气虚而其推动、温煦功能减弱,从而加快催生“痰浊、水饮、瘀血”等停滞之邪。由此可知,“肺胀”的发病始为气虚,久病气虚之甚则阳虚。而其产生的“痰浊、水饮、瘀血”,皆因阳气的温煦、推动功能失责,从而邪停所致。导师临床以“温阳益气”之法求本,恢复阳气防御、温煦、推动的功能,可消停滞之邪;同时少佐活血之药,使血行而气行,通而无滞,标邪自除。总纲以“温阳益气活血”之法,标本同治。

2典型病案

雷某,男,63岁。2016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平素嗜烟40余年,6年前患者因喘促,咳嗽,咳痰,就诊于云大医院,肺部CT提示:肺气肿;肺功能提示:①中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根据患者相关检查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解痉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后按医嘱规律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病情控制。但咳嗽、咳痰症状仍反复发作,尤以秋冬季节发作频繁,曾多次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近日因天气变化,喘促、咳嗽、咳痰症状加重,遂来我处就诊,现症见:喘促胸闷,动则加剧,张口呼吸,咳嗽、痰多难咯,色白而黏,纳差,小便尚可,大便难解,舌青苔白腻,脉沉。查体:口唇紫绀,手足厥冷,SpO2:82%,HR:97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肺部CT、血常规等提示并无感染发生。中医诊断:肺胀(肺肾阳虚,痰瘀阻肺证);治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痰;方选麻辛附芪汤加味。

一诊方药:附子90g、黄芪50g、细辛6g、炙麻黄15g、桂枝20g、杏仁10g、紫苏子20g、桔梗10g、陈皮10g、茯苓15g、炙远志15g、公丁香10g、赤芍15g、石菖蒲10g、甘草10g、豆蔻15g。5剂,每日1剂,附子先煎3小时,尝之不麻舌后,下余药同煮煎服。

二诊(2016年11月2日):患者诉服用上方后喘促、胸闷缓解,痰多能咳出,纳呆,二便尚可,舌质青苔白腻,脉沉。口唇紫绀缓解,手足厥冷较前好转。继守上方,改量为附子60g、黄芪30g,5剂,煎服方法同上。

三诊(2016年11月9日):诉喘促已明显好转,但咳嗽明显,遇风则咳,咯白色泡沫样痰,易咯,纳眠可,二便调,舌淡青苔白,脉沉。手足复温。继守上方,改量为附子30g,加炙款冬花15g以降气止咳化痰。

四诊(2016年11月27日):患者诉偶有咳嗽,痰少色白易咯,余症已无,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白,苔薄,脉沉。换玉屏风桂枝二陈汤合方以温阳固表祛痰,5剂则愈,未发至今。

3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上症状复杂多样,但导师肖泓认为只要紧守病机,治病求本,则可以不变应万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本多为肺肾气(阳)虚,治应“温阳益气活血”。方选用麻辛附芪汤加味,全方组成:附子60g、黄芪30g、细辛6g、炙麻黄15g、桂枝20g、杏仁10g、紫苏子20g、桔梗10g、陈皮10g、茯苓15g、炙远志15g、公丁香10g、石菖蒲10g、甘草10g共14味。本方以《伤寒论》中“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的“麻辛附子汤”为基础方;仲景用此方治疗少阴证,素体阳虚甚,而感表寒者。此处以附子为君药,其性走而不守,通行于十二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使一身阳气得助。黄芪、细辛、桂枝、炙麻黄共为臣药,黄芪益气固表,使阳有所化,补气之不足;细辛以温阳散寒,助附子之阳,又可温肺化饮,以治标邪;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使阳有所化,补而不滞;此处用炙麻黄,结合肺主宣降,以宣肺平喘,调和气机,治疗主要喘息症状。佐药有杏仁、紫苏子、桔梗,共调气机,使一身气机宣降有条;其中杏仁止咳平喘以降肺气;紫苏子止咳平喘、降气化痰以降肺气,又辅治标邪;桔梗宣肺祛痰;佐药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茯苓健脾渗湿、炙远志祛痰开窍、公丁香温中健脾、石菖蒲化湿和胃,共佐以调脾治痰,标本同治。甘草为使以调和诸药。所谓“阳温气行,而痰、瘀自消”,全方以温阳益气治本,活血化痰治标,标本同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气(阳)虚证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亚红.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全球策略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7,9(1):37-38.

[2]彭波,李泽庚,童佳兵,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36-38.

作者简介:唐薇(1991-),女,重庆梁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肺心病的防治与研究.

通讯作者:肖泓(1963-),女,云南昆明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肺心病的防治与研究.

标签:;  ;  ;  

肖泓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证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