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入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颅骨,应力,硅烷,遮挡,骨骼肌,钛合金,表面。
植入体论文文献综述
梁鹏晨,李路易,常庆,史俊峰[1](2019)在《微弧氧化技术在骨科钛植入体生物功能改性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弧氧化是用于增强钛植入体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的有效表面处理技术。在钛植入体表面制备生物活性元素组成的多孔涂层,是微弧氧化技术最具吸引力的特征。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微弧氧化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该方法的技术优势,并总结了几种微弧氧化涂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含钙磷、银、铜、锌、硅的微弧氧化涂层,重点关注了对该类型涂层的骨整合性、抗菌性以及毒性的研究报道,旨在为研究者提供较为全面的视角,评估微弧氧化在骨科钛植入体上的应用进展,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姜淑凤,王凤娟,周子业,姜倩,范宇航[2](2019)在《基于RE骨植入体叁维拟合重建3DP制造及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破损人体骨骼修复植入体逆向重构及快速制造实物的技术难题,通过数字化CT扫描技术及RE模型转化,对破损骨标本进行原始结构数据采集.利用NURBS函数进行点云数据拟合重构完好植入体叁维模型,利用CT数据与模型数据进行实验室生物力学性能对比,测量建模实体的参数、纤维支架直径、孔隙度以及加载力、最大负担力和变形值的力学数据.根据对比结果重新设计植入体内部晶格精确结构,对获得叁维重建模型以PCL-HA和ABS为材料并用3DP技术按所得结构制成骨组织.通过CT和RE-3DP逆向技术的结合完成复杂的骨组织修复支架设计和制造,对比在大负荷不同的多孔支架的生物力学物理性能差异的影响,结论性实践逆向破损修复技术应用于术前规划及手术实施流程的术前反复演练的应用,对提高植入体的快速制造技术及提高手术效率有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高师理科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张国斌,张述升,王修玉,王冠,李家林[3](2019)在《以聚醚醚酮植入体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随访与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以聚醚醚酮(PEEK)植入体行颅骨成形术的随访与疗效分析。方法单侧手术后颅骨缺损6个月以上病人14例(男12例,女2例),均依据各自颅骨成形术前的颅骨1mm精扫CT数据行PEEK植入体数字化叁维加工定制,在经高压灭菌后于全麻下做手术修补颅骨缺损;检查、对比手术前/后影像资料,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手术中情况以及手术后2周、3个月以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全部患者伤口均Ⅰ/甲愈合,无术后感觉异常,8例出现一过性皮瓣下积液后经穿刺消失,1例因拔除皮瓣下引流管后出血而急诊再行血肿清除、植入体原位保留、伤口一期缝合,患者主观感受与外在感观均良好,术后CT与磁共振检查未发现伪影干扰,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全身其他器官的新发功能障碍,无其它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以PEEK植入体行颅骨成形术未增加手术困难、疗效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8-16)
赵春伶,贾少薇,李剑,张睿,宫赫[4](2019)在《基于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的结构设计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架或植入体的弹性模量过高会产生应力遮挡效应,引发骨吸收以及后期支架或植入体松动等问题。多孔支架和植入体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孔隙率和弹性模量,从而减小应力遮挡,同时多孔结构有利于骨组织的长入,利于骨整合。分别介绍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3种基本结构(均匀多孔结构、类骨小梁结构和功能梯度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隐式曲面、图像、拓扑优化的设计方法,为解决应力遮挡问题和设计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孙玉洁,章露娇,赵玉清,唐志辉,段顺[5](2019)在《基于表面引发聚合构建表面抗菌功能化牙科植入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钛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能和抗菌性能。方法 用多巴胺包覆和表面引发聚合法将季铵化聚乙烯亚胺(QPEI)接枝到酸蚀钛片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激光共聚焦、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方法 ,分别评价修饰材料的表面形貌、亲水性、结构、抗菌性、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和抗感染性能。结果聚乙烯亚胺(PEI)上的叔氨基成功转变为季铵基团,通过多巴胺包覆及表面引发聚合的方法均可以在种植体表面成功接枝QPEI,但其抗菌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存在差异,通过表面引发聚合进行表面功能化的Ti-PGED-Q组的抗菌性能显着优于通过多巴胺自聚进行功能化的Ti-PDA-Q组,其抑菌率为89.69%。表面引发聚合修饰能影响早期细胞粘附,但对细胞增殖没有显着影响,并显着抑制了带菌种植体造成的体内炎症反应,材料在体内埋植7天时,其表面抑菌率为85.4%,起到良好的抗菌作用。结论通过原位聚合法对种植体表面进行修饰,可以提高其表面的抗菌性能,并保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岳怀俊,蒋文涛,徐凯仁[6](2019)在《3D打印髋关节植入体疲劳性能的拓扑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 3D打印钛合金存在数量极大的微孔缺陷及组织缺陷,使得结构疲劳寿命极大降低,同时由于假体与股骨的弹性模量不匹配会产生应力遮挡诱发骨溶解,相应部位假体缺乏骨支撑会增大柄中应力,极易产生疲劳失效。目的为保证假体疲劳寿命同时减小应力遮挡效应,建立股骨-假体系统模型对假体柄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某型号髋关节假体叁维模型,与逆向工程软件mimics建立的股骨模型进行布尔运算,获得用于计算的股骨-假体系统。采用各向同性材料惩罚模型(SIMP),选取走路和爬楼梯两个工况下的最大载荷,在不同接触属性下结合实验所得3D打印钛合金S-N曲线,以疲劳寿命为约束,体积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得到表征材料分布的密度云图。依据计算结果进行叁维重建,获得新的假体构型,并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进行静力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优化结果为近端开孔的假体构型,同时由于外载荷的不对称性,近端为非对称开孔,假体疲劳性能随着孔径的增大而降低,应力遮挡随着孔径的增加而减小。结论假体近端开孔能够降低假体刚度,在远端固定较强时增加近端股骨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小应力遮挡,开孔后远端最大应力降低,有利于假体疲劳性能的提高,但远端固定效应不会随着孔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高慧,王超,樊瑜波[7](2019)在《叁维钛网植入体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力生物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运用一种新型叁维网状钛合金支架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然而,如何设计和优化适合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叁维网状钛合金支架概念还比较模糊。目的优化和设计适用于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叁维网状钛支架。方法运用4种微观构型(正六面体、立方八面体、正十二面体、仿骨小梁构型)和3种不同的丝径(0.2、0.5、0.8 mm)构建网状支架长方体模型12种,其孔径均为5 mm。根据骨的"力学调控系统"理论和有限元分析,从12个支架中选择最佳胞元结构。然后,使用最佳胞元构型设计修复下颌骨缺损种植体,并在咬合状态下进一步优化以保证足够强度且能促进成骨。结果载荷传递与构型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支架的强度与丝径和构型都相关。丝径为0.8 mm的正十二面体具有良好的载荷传递能力,同时又避免机械故障。最终,优化的植入体由正十二面体构建,并且根据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改变支架的丝径,支架的丝径从牙槽嵴顶到下颌骨下缘从0.2~0.8 mm逐渐递增,固定体与支架连接部位平滑过渡。在不同的咬合力作用下,优化后的植入体都具有足够的强度且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机械环境促进骨重建。结论本研究根据骨的"力学调控系统"理论定量计算了叁维网状钛合金支架内部的骨生长。优化后的叁维钛网植入体,可以精确的修复下颌骨的外形,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机械环境促进成骨,有利于修复体与剩余下颌骨的软硬组织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生物学修复,且后期可运用种植牙进行咬合重建。因此,这种修复方式可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功能性修复,有望解决下颌骨节节段性缺损修复的难题。(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张庆福,牛璐,符国才,聂恒金,吕春堂[8](2019)在《中段桥接式钛合金全下颌骨植入体的设计制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一种中段桥接式全下颌骨植入体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以1例下颌骨切除术后,颌骨缺损修复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中段桥接式钛合金全下颌骨植入体的设计和制作研究。基于患者的下颌骨CT扫描数据资料,依次采用叁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有限元力学分析、叁维(3D)打印与机械加工技术,设计并制作一种中段桥接板式的全下颌骨植入体。结果:利用患者的CT数据,将下颌骨植入体的体部和升支部位设计为近似解剖形态,体部向前的中段部位设计成桥接板式。桥接板设计在植入体舌侧,临床上可在桥接板唇侧进行自体骨移植,可望避免颏唇部软组织张力性溃烂,同时可在移植骨上实现种植体植入,为后期的咀嚼功能恢复提供基础。再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和制作了一种个体化的中段桥接板式钛合金全下颌骨植入体。结论:基于钛合金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个体化中段桥接式钛合金全下颌骨植入体,其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译丹,肖月,李慕勤,姚海涛,岳申申[9](2019)在《钛合金微弧氧化载乳铁蛋白复合膜层植入体的动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钛合金微弧氧化经硅烷耦联剂载人和牛乳铁蛋白,其对骨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钛合金微弧氧化硅烷为对照A组,实验组分别是钛合金-MAO-硅烷-牛乳铁蛋白(BLF)B组,钛合金-MAO-硅烷-人乳铁蛋白(HLF)C组,分别植入随机白兔下颌骨内。通过锥形束叁维影像设备(CBCT)观察钛植体与骨组织结合情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植入后新生骨厚度和种植体-骨界面的形貌。结果:通过CBCT的观察随着时间的增加,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增高,透射影像范围缩小,同期(C)组较(B)组植体周围骨密度增高,透射影像范围缩小,(B)组比(A)组较好。表明其骨组织愈合较好的是8周的(C)组,(B)组较(A)组好。扫描电镜显示同期(C)组复合膜层均匀分布植体表面,较(A)(B)两组Ca、P含量增多,新生骨量增多,复合膜层元素更广泛地渗透进周围骨组织中。结论:钛合金微弧氧化硅烷耦联载人乳铁蛋白复合膜层,缩短骨结合时间,更具骨诱导能力。(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吕永涛[10](2019)在《个性化生物植入体设计与智能制造》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7月27~30日,"个性化生物植入体设计与智能制造"中英双边研讨会(UK-China Workshop on "Design and Advanced Manufacture of Patient-Specific Implant")在大连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学部工程力学系主办,英国Middlesex大学协办,大连理工大学吕永涛副教授和英国Middlesex大学Dr.Junyan Li担任了本次大会的学术负责人。(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19年03期)
植入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破损人体骨骼修复植入体逆向重构及快速制造实物的技术难题,通过数字化CT扫描技术及RE模型转化,对破损骨标本进行原始结构数据采集.利用NURBS函数进行点云数据拟合重构完好植入体叁维模型,利用CT数据与模型数据进行实验室生物力学性能对比,测量建模实体的参数、纤维支架直径、孔隙度以及加载力、最大负担力和变形值的力学数据.根据对比结果重新设计植入体内部晶格精确结构,对获得叁维重建模型以PCL-HA和ABS为材料并用3DP技术按所得结构制成骨组织.通过CT和RE-3DP逆向技术的结合完成复杂的骨组织修复支架设计和制造,对比在大负荷不同的多孔支架的生物力学物理性能差异的影响,结论性实践逆向破损修复技术应用于术前规划及手术实施流程的术前反复演练的应用,对提高植入体的快速制造技术及提高手术效率有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入体论文参考文献
[1].梁鹏晨,李路易,常庆,史俊峰.微弧氧化技术在骨科钛植入体生物功能改性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2].姜淑凤,王凤娟,周子业,姜倩,范宇航.基于RE骨植入体叁维拟合重建3DP制造及力学性能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19
[3].张国斌,张述升,王修玉,王冠,李家林.以聚醚醚酮植入体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随访与疗效分析[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4].赵春伶,贾少薇,李剑,张睿,宫赫.基于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的结构设计研究进展[J].医用生物力学.2019
[5].孙玉洁,章露娇,赵玉清,唐志辉,段顺.基于表面引发聚合构建表面抗菌功能化牙科植入体[J].表面技术.2019
[6].岳怀俊,蒋文涛,徐凯仁.3D打印髋关节植入体疲劳性能的拓扑优化[J].医用生物力学.2019
[7].高慧,王超,樊瑜波.叁维钛网植入体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力生物学优化[J].医用生物力学.2019
[8].张庆福,牛璐,符国才,聂恒金,吕春堂.中段桥接式钛合金全下颌骨植入体的设计制作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9].张译丹,肖月,李慕勤,姚海涛,岳申申.钛合金微弧氧化载乳铁蛋白复合膜层植入体的动物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9
[10].吕永涛.个性化生物植入体设计与智能制造[J].国际学术动态.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