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化论文_俞守仁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间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间,释迦,济公,老舍,循环论,子长县,佛教。

民间化论文文献综述

俞守仁[1](2019)在《审美世俗化 民间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重镇之一,尤其是大量宋、金时期石窟。被誉为陕北石窟之首的子长县北钟山石窟,位于子长县(古称安定县,1935年红军创始人谢子长在此牺牲,改名)城西15公里的钟山,开凿于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主窟中央设石坛,四周八(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9-09-14)

王钦[2](2019)在《传统聚落艺术的“再民间化”——以淮海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聚落"在当代社会发生着不可逆的转变,其自然、建筑、人文、生活、民俗等都产生了表征性的变化。在传统聚落的当代演变中,"淮海戏"作为传统聚落艺术的代表形式,呈现出"去民间化"的弊端。而自"民间"到"剧团"再回到"民间"的"再民间化"探索成为了淮海戏保护、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具体的做法是:让淮海戏重新在节庆、庙会等民俗文化中出现;让演员放下"身段"融入民众中;新剧创作的题材必须得到民众认同,形式上要满足观众的需求。(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6期)

付华桥[3](2019)在《刘半农诗歌的民间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1918年至1925年间,在刘半农的倡议和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沈尹默等人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面向全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刘半农、沈尹默等人以歌谣运动为中心的民间化探索活动,对新诗发生期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歌谣运动已经诞生100余年,本论文以五四时期刘半农的民间化探索为研究对象,探讨民间化探索兴起的背景、对新诗的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等相关问题。论文绪论介绍论文选题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章阐释刘半农“取法民间”的诗学理论。在厘清民间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刘半农的诗歌所创作体现出来的民间价值立场。歌谣“率性而为、自由表达”情感表达方式与刘半农倡导的“真诗”的诗学观念不谋而合,民间资源成为刘半农积极挖掘和学习的对象。第二章立足刘半农的诗歌创作实践,从诗质、诗语、诗体叁个方面阐释其民间化探索对新诗的影响,探讨歌谣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内部原因。求“真”成为刘半农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其诗歌的审美趣味倾向于“自然的言词、自然的声调、自然的情感”,他还从民间资源中汲取养料,积极践行“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增多诗体”等诗学主张。第叁章探讨五四时期刘半农民间化探索的意义和局限性。刘半农的民间化探索丰富了创作主体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形成了富有本土内涵的个性化艺术风格。对民歌的挖掘、整理和大胆模仿体现了作者的平民立场与重视民间文化的审美趣味。“民间”这一中间地带,作为沟通古今中外的桥梁,五四文人学者对新诗的发展道路作了多种有益的探索,共同促进了新诗的发展。但是,由于新诗自身的局限无法继续支撑新诗走向现代化,民间化探索最后以失败告终。结语对论文作简要总结,并简要表达对五四时期刘半农诗歌民间化探索研究的一些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林子雅[4](2019)在《老舍小说叙事的民间化倾向——小说《四世同堂》的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老舍先生是我国着名的文学作家。更是第一位人民艺术家。《四世同堂》作为老舍先生的着名代表作,其属于小说叙事题材,其中所体现出的民间化倾向,需要通过对小说中的文化内涵进入深刻的分析,以此为依据,促进对老舍先生小说中叙事民间化倾向的更好解读。(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01期)

李大博[5](2018)在《从“尾生期女”故事到二人转《蓝桥》的主题转换及民间化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尾生期女"故事发展而来的二人转《蓝桥》,在主题层面实现了叁重转换,同时,由于受众的改变,二人转《蓝桥》又表现出鲜明的民间化取向。本文力图通过梳理二人转《蓝桥》主题转换的过程及民间取向的重要表现,意在阐发蓝桥故事被搬上二人转舞台后的价值重构与功能生新。(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灵[6](2018)在《“八仙”故事的民间化重构——基于宝卷的研究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八仙"故事在中国流传广泛,在文学、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宝卷编写者们在借助其已有影响力的基础上,对"八仙"故事在宗教主题的世俗化处理、民俗物象和民间百艺的多样化呈现,以及脱离叙事功能的符号化演绎等方面进行重构,形成了一种融合文人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八仙"故事体系,呈现出其在民间说唱领域的独特面貌。(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曹金合[7](2018)在《论莫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民间化的历史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言在对乡土社会的原生态风貌进行刻画和描摹的过程中,总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按照循环论、退化论、比较观等民间化的历史观念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社会事件、人性弱点进行剖析和反思的时候,他更多地看到现实与历史脉络上的统一性和内在的鬼魂般的纠结。在民间化的视野中审视现实生活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在用文学的真实介入现实和历史的时空时,补充和完善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件与历史背景的沟通渠道。(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王元忠[8](2018)在《谈新文学的民间化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文学是五四新文化的一种构成,对应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整体"向下看"的态度变化,其在价值的建构中显现出了一种鲜明的民间化取向。这一新的价值取向,由新文学在整体认知理念上的国民或平民文学概念的形成和新文学在学术书写及文学创作方面的多种历史实践两个方面具体构成。其不仅标示了中国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使五四新文学显现出了某种区别于古典文学的现代性或新形态,而且也促发了新文学和民众民俗文化的联姻,使其在强调和高扬反传统的主张之时,解除了单向的西方参照所必然施之于作家主体的"影响的焦虑",转而于本土文化内部别寻变革的力量,为新文学的发展找到了些许源自于自身传统的经验支撑。(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吴建勤[9](2018)在《儒学民间化形态的个案研究——以西南汉族移民孤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祖墓、墓碑、祠堂是了解汉族移民孤岛文化内涵和社会生活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对云南宣威可渡、贵州安顺九溪、四川盐源长柏、木里项脚、冕宁宏模五个点进行祖墓、祠堂等文化遗留因子的比较,探讨不同背景下文化遗留变迁的特点及原因。孤岛作为一种移民文化,在周边异质文化的挤压下,在吸收异质文化的同时又坚守原发地的某些特质,产生新的变异,形成意义更为丰富的"孤岛文化"类型。同时文化孤岛的祖墓、祠堂及祭祖文化为我们展示儒家文化如何世俗化、生活化的历史过程,提供一个鲜活的具体案例。(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张涵静[10](2018)在《从维摩诘大士到济公:试论佛教人物形象塑造的本土化、民间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摩诘大士是汉末以来,佛教中经典的居士、大乘菩萨形象,是中国文人在家修习佛法所奉行的模范,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活佛济公是以南宋高僧道济禅师为原型塑造的中国本土的佛教人物形象,其故事于明清时期在民间流传甚广且影响极大。从维摩诘到济公,以强烈的对比性体现了中土融合自身文化、立足民间文化对佛教人物形象进行了吸收与再塑造,是佛教人物形象从上层士人圈至下层民间的渗透与演变。因此,通过对比维摩诘与济公的人物形象,可以展现出佛教人物形象塑造的本土化、民间化。(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1期)

民间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聚落"在当代社会发生着不可逆的转变,其自然、建筑、人文、生活、民俗等都产生了表征性的变化。在传统聚落的当代演变中,"淮海戏"作为传统聚落艺术的代表形式,呈现出"去民间化"的弊端。而自"民间"到"剧团"再回到"民间"的"再民间化"探索成为了淮海戏保护、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具体的做法是:让淮海戏重新在节庆、庙会等民俗文化中出现;让演员放下"身段"融入民众中;新剧创作的题材必须得到民众认同,形式上要满足观众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间化论文参考文献

[1].俞守仁.审美世俗化民间化[N].美术报.2019

[2].王钦.传统聚落艺术的“再民间化”——以淮海戏为例[J].西部学刊.2019

[3].付华桥.刘半农诗歌的民间化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林子雅.老舍小说叙事的民间化倾向——小说《四世同堂》的文化内涵[J].作家天地.2019

[5].李大博.从“尾生期女”故事到二人转《蓝桥》的主题转换及民间化取向[J].戏剧文学.2018

[6].张灵.“八仙”故事的民间化重构——基于宝卷的研究视角[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曹金合.论莫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民间化的历史观念[J].东方论坛.2018

[8].王元忠.谈新文学的民间化取向[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

[9].吴建勤.儒学民间化形态的个案研究——以西南汉族移民孤岛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8

[10].张涵静.从维摩诘大士到济公:试论佛教人物形象塑造的本土化、民间化[J].散文百家.2018

论文知识图

鹿角仙人本生,现藏于塔克西拉博物馆龙王唱赞,现藏于拉合尔博物馆,西格里...基督教家庭布置)}是古元木刻民间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公众参加捐赠活动的途径我国民众的慈...3-9折枝桃图宋赵昌开拓了宋代宫廷富...

标签:;  ;  ;  ;  ;  ;  ;  

民间化论文_俞守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