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战略

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战略

陈千红[1]2003年在《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战略》文中提出票据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近年来,票据业务以其“叁性”俱佳的特征成为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目标。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局面、提高经营效益、尽快与国际接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票据业务与国外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深层原因涉及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方式、配套政策法规等方面,由于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市场交易工具的不断增加,票据市场的容量日益庞大,票据业务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票据业务需要专业化机构来经营,我国有不同的票据专营模式。只有在机构定位上推行公司化运营模式,经营机制上实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立产权清晰、运营规范、管理科学的票据专营机构,才能适应票据业务发展的要求。从创新的途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要在稳步发展商业汇票业务的同时,努力开拓商业票据业务,与国际业务相关的如信用证项下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保付代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等品种,票据发行便利,票据代理,以及诸如国外盛行的CD(大额可转让定单)业务、银行本票、商业本票、保单等其他业务。商业银行经营票据业务,风险控制的重点是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应当严格按照“叁岗分离”的原则,实行流程控制,确保票据业务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张凯政[2]2016年在《日照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21世纪以来,票据业务发展迅速,业务总量成倍增长。票据业务成为企业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之一,票据业务的专营化和规模化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不菲的经营利润。从宏观层面上,票据业务的广泛应用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健全社会信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从微观层面上,商业票据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要素,它的发展有利于优化银行的资产配置,提升银行经济效益,调控银行信贷规模,是未来银行业绩增长的一个得力工具。然而,在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同时,随着而来的操作违规、无序竞争,银行之间的非理性竞争不断发生,银行内控体系薄弱,犯罪分子内外串通等问题都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如何有效防控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成为了摆在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日照银行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规模较大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照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比较到位,但对于票据业务操作风险、利率风险、票据流动性管理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票据业务操作没有实现完全的规范化管理,岗位设置存在一定缺陷,风险识别还局限于银行内部,对银行外部各种信息和认知还缺乏科学判断和研究,票据利率定价机制不够健全,对市场走势缺乏应有的判断,资金流动性存在潜在的风险,尤其是中国农业银行发生的票据大案对日照银行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日照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外部整个社会发展经济状况、重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不断完善票据业务操作规范,防范流动性风险。本文选取日照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在梳理票据贴现相关文件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票据市场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等叁类风险的成因,并结合日照银行票据贴现业务框架,分析了日照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现状、日照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日照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管控目标,以此剖析日照银行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风险及工作中的不足,并就如何防范和控制日照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提出风险管控目标、风险管控方案,进而提出日照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控实施的保障措施。

吴书画[3]2008年在《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2006年12月,我国的银行业向国外全面开放,我国的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回顾世界各国银行业务发展的历史,中间业务所占的比重几经起伏。近年来,中间业务又越来越受各国商业银行的青睐,其对银行收入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本文即在此大背景下展开论述,从国外商业银行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出发,试图将各国的中间业务特点、优缺点清晰的展现出来,并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一些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有意义的建议。本文第一章导论包括选题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以便读者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路径有大致的了解。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并将银行的中间业务放到金融生态圈中,论述我国发展银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意义。在此基础上,第叁章、第四章分别论述了国外中间业务和我国中间业务的现状,并分别选取了花旗集团和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代表,说明了中间业务在国外和我国发展的现状以及其特点。第五章基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情况,分别从金融制度、服务意识、经营范围和品种、收入水平和占比、服务手段、收费、管理水平、营销工作和风险控制机制等九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最后本文尝试着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有所启示和帮助,这也是本文选题研究的初衷。

陈灏[4]2013年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在实现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就业、扩大国际贸易、以及助推经济发展等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却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如此之多的环境下,其融资难的问题更是显而易见,其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更加迫在眉睫。现阶段,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都处在下滑阶段,我国国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在这些外部压力环境下,很多的中小企业不单面临着经营盈利困难的困境,更面临着资金匮乏及资金链断裂的极大危险。在这种内外均忧的不利背景下,重新深刻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以及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是极其重要的举措,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已经或将要采取的一些措施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如何通过政府、银行以及企业叁方面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缓解困难局面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促进小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些年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也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很多研究都是简单地从从中小企业自身或者某一方面出发,通过简单的视角去研究探讨中小企业融资中涉及到的各类问题,诸如中小企业融资的结构和效率问题、融资的渠道和创新、融资成本和收益问题等问题。缺乏一些系统全面地研究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文献。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比较狭窄。因此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不断拓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债权债务结构,完善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扶持的力度,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因此,研究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制度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研究,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吴豪[5]2009年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外财务公司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型跨国公司一般都有以财务公司为主体的附属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特定金融服务,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2/3以上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在我国,财务公司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双重产物,还是金融领域中的一支新生力量,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发展模式、行业监管等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仍处于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现代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企业集团多元化、巨型化,对金融服务的多样性要求和专业性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金融市场全面开放,这使得财务公司面临来自国际、国内金融机构激烈的竞争,财务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发展潮流中,财务公司的一些痼疾也越发明显,资金来源单一、业务范围狭窄、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等问题使财务公司的发展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样通过管理模式及业务创新实现持续发展变成财务公司的一种内在动力。那么财务公司如何实现准确定位,在服务集团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长足的发展?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及风险控制,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何评价目前的财务公司经营效率和竞争力?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可行的方案。财务公司作为心中国金融系统的一份子,对其发展模式及产品创新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品种,有助于推进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从我国企业财务公司的发展历程出发,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及财务公司行业普遍遇到的现实问题,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分析了财务公司产生的理论基础,并对财务公司职能定位、发展方向、金融业务创新、竞争力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2)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产生的经济背景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财务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正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随后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及地区财务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发展我国财务公司的借鉴之处。(3)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资金集中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并用结构方程方法对这些要素的重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思路。(4)从资金结算业务流程的角度对企业集团及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衍生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代理银行模式和虚拟银行模式,并在现实工作中由笔者实施电子结算业务系统开发将代理银行模式进行了实践应用。(5)对财务公司业务创新的范围与方向进行了研究,重点对资产证券化及票据业务进行了创新设计,其中票据业务由笔者在实践中加以推广与应用。(6)从财务公司行业的实情出发,结合行业特点,构建了财务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能源电力行业财务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由此引导财务公司行业开展对标管理活动。最后,总结了全文的工作,并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苏娜[6]2013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且我国商业银行由传统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中间业务得到了国内商业银行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银行将它定位于业务发展的重点,并在组织架构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中间业务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中外银行市场竞争的焦点。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状况与西方发达国家同业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大多数新兴的中间业务技术含量高,因而中间业务及其创新也蕴含许多不同形式的特殊的金融风险。本文首先从传统银行业的脆弱性及其负外部效应入手,对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内涵和模式等进行界定;其次,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体制转轨的逻辑关系,阐述了创新在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内生动力作用,以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再次,探讨了创新主导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包括经营理念、中间业务产品设计、不同类型产品的定价和服务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最后,根据中间业务风险的特殊性,在总结西方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包括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暴露出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因此,我国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建立一个战略性考虑,不能片面地为降低不良贷款、提高利润而发展中间业务,并为此机械地制订相应的考核指标,并下达到各分支机构。一方面,银行不要忽视当前、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然存在的十分庞大的贷款融资需求,发展中间业务要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节奏合拍。另一方面,银行也要高瞻远瞩,要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稳妥、高效地开展中间业务。

董才林[7]2005年在《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管与电子化稽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竞争加剧的市场,加大了金融电子化建设力度,也给银行稽核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稽核手段、准则、内容等稽核要素发生深刻变化。如何积极应对,探索一条新时期稽核工作的新路子,确实是摆在所有金融企业稽核部门面前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银行业经营环境日趋电子化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创新的现状及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进一步讨论了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国际化改革中进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方法,以及银行稽核监管在电子化环境下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其次,从商业银行稽核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角度出发,阐述商业银行稽核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所存在契约和制度不完备性,并通过例证分析这种不完备性在银行稽核过程中衍生的一些寻租行为,以及导致这种契约和制度不完备性的经济学原因。然后,在分析现有商业银行稽核方式不足的基础上,从构建银行稽核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对银行稽核方式进行有效整合的原则、组织模式、整合的技术条件与整合目标。第四,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稽核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现状,说明商业银行实施电子化稽核必要性。分析了传统稽核流程,并以电子化环境为基础,再造稽核流程,以中心稽核方式取代分散稽核方式,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稽核取代传统稽核。第五,提出电子稽核系统的一般构建方法,探讨电子化稽核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作为电子化稽核系统的一个实例,针对稽核工作中的票据管理的实际问题,本文基于表单处理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商业银行事后稽核系统,在商业银行稽核中心使用该系统可以极大提高商业银行的稽核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第六,分析稽核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对稽核风险的分类、成因和防范措施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把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电子稽核系统中。将稽核工作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起来,提高稽核工作质量,防范稽核风险。最后,总结了本文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进一步阐述了研究的现实意义。

焦阳[8]2014年在《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是一个属于风险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服务和竞争行业。目前,在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中,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不对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引起重视,不充分防范就很有可能带给银行各种关于声誉上的不良影响,或是管理问题的影响,或是未来发展的影响等等。本文首先从最基本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带来的问题损失、风险大致的分类。然后针对上述问题对怎样加强柜面业务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最后依照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和一些典型案例,具体分析描述了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对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于内部流程、银行业务操作人员、银行核心系统、外部突发事件等方面。商业银行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是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领导者”;商业银行柜面操作人员和其主管人员是柜面业务风险的操作控制主体,是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的“主力军”;先进的业务操作系统是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坚实后盾”。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必须将这些方面统筹管理执行,才能起到防范风险的实际作用。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最重要的业务品种之一,它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收益是可观的。但是这项业务是把双刃剑,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又会给银行带来不小的风险损失。所以本文同时还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操作风险进行了具体的案例研究。

柏晏军[9]2017年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与治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票据市场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创新增多,已成为货币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票据业务具有结算与融资的功能,流动性较高且具有稳定的收益,是银行与银行间以及银行与企业间的一种重要的融资结算工具。然而由于监管理念和制度的缺失,票据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累计了相当大的风险。尤其是近些年来,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生了众多贴现及转贴现风险案件,且涉险金额动辄上亿,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是在票据业务发展迅速、风险频出的背景下,以公开信息披露案件为导向,总结新形势下票据业务的风险,对票据贴现业务与转贴现业务的违规运作模式做了深入研究,提出治理对策。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中,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意义,以及文献综述。其中文献综述主要以风险成因、贴现风险、转贴现风险以及发展趋势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状况与风险现状分析。第叁部分为本文的重点,先总结了新形势下票据业务的风险,再通过详细分析并归纳商业银行贴现及转贴现市场的违规操作模式,列举案例进行着重分析。第四部分作者从宏观环境、银行自身以及票据中介叁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治理对策。最后对本文做了总结及展望。这篇文章旨在对商业银行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业务风险应对能力及治理能力有所帮助。应尽早尽快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外部监管,严厉打击商业银行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中的违规行为,营造一个健康的票据业务环境。

李珺[10]2012年在《江西省G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历了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在反思混业经营模式的利弊,但不可否认的是,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目前中国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经营模式,而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优势正是对方的劣势所在,我国也正在逐步适应混业经营这股大潮流,因此商业银行融合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势在必行。随着金融脱媒现象出现,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兴起,从我国金融现状与未来发展来看,商业银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对契合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内在一致性要求,满足市场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实力,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及具有显着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投资银行业务尚处于初探阶段,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没有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业务发展局面,业务经营范围受到限制,造成客户对商业银行提供投资银行业务的认知度不高,导致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施展拳脚的空间比较狭窄,创新能力有限。另外,随着中国大门进一步向国际市场开放,金融监管政策逐步放松,国外投行也将积极抢占中国市场,国内各大证券公司也希望将本源业务——投行业务做大做强。面对复杂多变以及竞争激烈的外部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来应对挑战,以此来拓宽发展空间,争抢一席之地。因此,江西省G银行提出了投行业务在促进全行业务增长方式转变和业务发展转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在江西省G银行从事投行业务四年多时间,现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对江西省G银行发展投行业务进行一些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战略[D]. 陈千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2]. 日照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张凯政. 吉林大学. 2016

[3]. 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D]. 吴书画.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D]. 陈灏.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5].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D]. 吴豪. 东北大学. 2009

[6].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苏娜.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3

[7]. 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管与电子化稽核研究[D]. 董才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8].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焦阳. 天津财经大学. 2014

[9].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与治理对策[D]. 柏晏军. 南京审计大学. 2017

[10]. 江西省G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研究[D]. 李珺. 南昌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