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关节盘论文_隋国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颞下颌关节关节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下颌,关节,复性,紊乱,酵解,手法,低氧。

颞下颌关节关节盘论文文献综述

隋国华[1](2019)在《磁共振动态扫描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扫描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46例(共92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动态扫描,观察患者颞下颌关节MRI斜冠状位、斜矢状位图像,并分析张闭口位关节盘的形态及位置变化情况。结果 92例关节中34个关节盘形态、位置和信号正常;58个关节盘移位,其中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0个,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22个,外侧移位2个,内侧移位4个;MRI主要表现为关节盘形态不规则,呈伸长型、折迭型等改变,伴髁突运动异常10例,合并关节积液9例。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颞下颌关节盘的结构、位置及盘突关系改变情况,可为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0期)

胡阿特·哈德尔,周伟,帕尔哈提·艾买提,胡娟,王珊[2](2019)在《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指导、手法复位、运动训练,实验组同时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 MMO)、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MRI检查治疗后3、6个月时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平均MMO为25.95 mm,治疗结束后增大到38.71 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平均MMO分别为38.94和38.94 mm;实验组治疗前平均MMO为26.3 mm,联合治疗结束后增大到41.06 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分别为41.04和41.19 mm。对照组16例患者治疗前VAS为3.93,治疗后降为1.6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1.18、0.62;实验组联合治疗前VAS为4.063,治疗后降为0.8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0.375、0.2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2组患者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效果有显着差异(P<0.05)。MRI检查提示,2组患者治疗前均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个月时,对照组16例患者中,6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3例患者复发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实验组患者复位后3个月复查时有5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为2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比治疗前均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较单纯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效果更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智[3](2019)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共45例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再定位咬合板进行治疗,治疗持续6个月,随访6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VAS评分(4.91±1.36)分,治疗结束VAS评分(1.53±0.84)分,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1.32±0.71)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1.16±0.59)分。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颞下颌关节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其功能恢复,增加下颌的运动范围,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保善英,包广洁,唐玉尧,刘琳,康宏[4](2019)在《星孢菌素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自组装基体收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不同浓度星孢菌素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自组装基体收缩性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单层培养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至P3代,将5.5×10~6个细胞在不同浓度(0、0.1、1、10、100 nmol·L~(-1))星孢菌素的完全培养基中分别接种于叁维柱状琼脂糖井;每天每井换液,培养1周后观察自组装基体的形态变化;冰冻切片染色显示自组装基体细胞外基质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Blyscan试剂盒检测基体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接种4 h后,星孢菌素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在琼脂糖井内自组装,形成一圆盘状基体,之后变成球形。各组自组装基体在1周时天狼星红染色可见基体内大量胶原纤维分布;番红染色显示基体内纤维软骨样细胞明显分泌糖胺多糖(GAGs);Ⅰ型胶原(ColⅠ)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呈强阳性;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弱阳性。星孢菌素组自组装基体内ColⅠ和GAGs较高,其中10 nmol·L~(-1)组最明显(P<0.01)。结论星孢菌素对自组装基体的收缩有一定干预效果,但不是非常突出;它更有利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邢盼盼[5](2019)在《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关节盘形态改变的临床MR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Internal derangement,ID)者及健康志愿者行双侧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通过测量分析两组间关节盘长度、关节盘后带及双板区厚度的差异,加深临床医生对于ID疾病进展中关节盘形态变化程度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方法:1.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因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关节区疼痛、张口障碍等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20例为ID实验组,符合纳入标准(诊断依据为TMD双轴诊断标准),选取10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详细记录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的病史,按照颞下颌关节临床专科检查记录表(见附表)相关项目行双侧TMJ专科检查并记录结果,采集双侧颞下颌关节MRI影像。2.按照MRI检查结果将ID实验组分为ADDR组及ADDWR组,在斜矢状位上测量并记录对照组、ADDR组及ADDWR组闭口位双侧关节盘长度、关节盘后带及双板区厚度,对比对照组与ADDR组及ADDWR组组间关节盘核磁影像测量结果。本研究中所测量数据包括关节盘长度、关节盘后带厚度及关节盘双板区厚度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用LSD进行多个均数的多重比较,分析不同病程进展ID患者关节盘长度、关节盘后带及双板区厚度的具体变化程度,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1.关节盘长度测量:对照组均值为11.34±1.23mm,ADDR组均值为9.65±1.49mm,ADDWR组均值为7.96±2.14mm。叁组间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组别间总体有差异,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DDR组和ADDWR组两组的关节盘长度均有差异,两组关节盘长度测量值均低于对照组,ADDWR组与ADDR组的关节盘长度结果有差异,ADDWR组关节盘长度测量值低于ADDR组。2.关节盘后带厚度测量中:对照组均值为2.75±0.11mm,ADDR组均值为3.24±0.39mm,ADDWR组均值为2.65±0.41mm。叁组间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组别间总体有差异,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ADDR组的关节盘后带厚度有差异,ADDR组后带厚度的测量值高于对照组;ADDR组与ADDWR组的关节盘厚度有差异,ADDR组的测量值高于ADDWR组;对照组与ADDWR组的关节盘后带厚度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这两组之间的关节盘后带厚度有差别。3.关节盘双板区厚度测量中:对照组均值为3.68±0.16mm,ADDR组均值为4.68±0.91mm,ADDWR组均值为3.07±0.65mm。叁组间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组别间总体有差异,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ADDR组的关节盘双板区厚度有差异,ADDR组关节盘双板区的测量值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ADDWR组的关节盘双板区厚度有差异,ADDWR组的测量值低于对照组;ADDR组与ADDWR组的关节盘双板区厚度有差异,ADDR组的测量值高于ADDWR组。结论:1.ID病程进展中,随关节盘移位距离及时间的延长,关节盘形态变化越明显,主要可表现为关节盘长度的缩短,且关节盘移位程度越大,关节盘缩短越明显。2.ID病变初期即可能发生关节盘的形态变化,可表现为关节盘后带及双板区的厚度增加,以双板区变化最为显着。3.MRI能够精确反应ID病程进展中关节盘长度及厚度变化情况,可量化关节盘形态变化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30)

马兰[6](2019)在《应用CBCT技术对全口义齿再修复刚颞下颌关节盘间隙变化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取CBCT技术分析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盘间隙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在本医院接受全口义齿再修复的9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全口义齿的垂直距离恢复值为1.00~2.50mm、2.50~5.00mm、大于5.00mm分别作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每组收入30例,对叁组患者均开展全口义齿再修复及CBCT检查,分析叁组患者修复效果。结果:实验1组:无颞下颌关节不适症状,7d之内适应义齿,新旧义齿颞下颌关节盘前、中、后变化值为(0.10~0.50)±0.2mm范围内;实验2组:颞下颌关节无明显不适症状,义齿适应时间较长,新旧义齿颞下颌关节盘前、中、后变化值为(0.52~1.12)±0.31mm范围内;实验3组:新旧义齿颞下颌关节盘前、中、后变化值大于(1.50±0.50) mm范围,全口义齿修复失败率较高,需予以全口义齿重新修复。结论:采取全口义齿再修复时建议垂直距离恢复值小于2.50mm,最高不可超过5.00mm,进而提升全口义齿再修复成功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Donahue,RP,Hu,JC,Athanasiou,KA,赵泽亮[7](2019)在《颞下颌关节盘组织工程的余留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颞下颌关节(TMJ)盘是下颌骨和颞骨之间的纤维软骨结构,与颞下颌关节紊乱(TMDs)有关。TMD在症状上影响约25%的人口,其中70%具有关节盘内部紊乱,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创新疗法包括对TMJ关节盘的组织工程再生。基于支架或无支架的方法、细胞来源以及生物化学和机械刺激的最新发展,已经使构建体表现出天然组织的力学特性。组织工程植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原位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君[8](2019)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分型与主要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选取收集2015年09月到2019年03月至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临床上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的患者。予以颞下颌关节区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评价,根据临床收集资料显示,目前临床上出现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居多,因此选取31例经MRI检查并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按照学术界公认的MRI的诊断标准,我们将颞下颌关节盘的前移位分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确认四种临床症状单独或联合作用能否有助于在临床中诊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为可复性移位或是不可复性移位。方法:1.纳入标准:1)临床上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的患者,且MRI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2)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MRI检查。2.诊断标准:临床中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症状的患者,包括颞下颌关节区疼痛、颞下颌关节区开闭口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的,核磁共振中影像中表现为关节盘移位的MRI诊断标准:在闭口斜矢状位上,关节盘后带和双板区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盘分界线),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状突顶部,盘分界线与髁状突12点位垂线形成的夹角(盘分界线角)在前后10°之内,定义为正常盘突关系(normal disk condyle relationship NDCR);向前超过盘分界角10°定义为关节盘前移位,开口斜矢状位图像关节盘-髁状突位置关系恢复正常,定义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ADDR);开口斜矢状位图像关节盘-髁状突位置关系不能恢复正常,关节盘仍位于髁突前方,定义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 ADDWR)。3.病史记录:记录患者现病史、既往史及行专科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4.质量控制:本研究组成员除本课题研究者以外还需两名协助者及病案管理人员。选择病历严格按照诊断纳入标准,研究前将符合标准的患者病例编号,通过临床检查,登记病例基本资料,并核对录入数据库的患者信息、症状及检查结果,完善相关诊断(由研究者同影像科翟建主任一同读片、诊断)及后续治疗措施,确保录入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诊断结果,评估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主要临床症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1.本次结果收集病例共3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3例,男女性比例为:1:2.875,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7岁,最大为64岁,平均年龄29.35岁。临床上主要出现的症状包括弹响、疼痛、张口受限及下颌运动异常,出现关节弹响有25例(80.6%),其中诊断ADDWR的有17例(54.8%),诊断为ADDR的有6例(19.3%),同时存在ADDR和ADDWR的有2例(6.4%);出现疼痛的有24例(77.4%),其中诊断ADDWR的有16例(51.6%),诊断为ADDR的有6例,同时存在ADDR和ADDWR的有2例(6.4%);出现张口受限的有21例(67.7%),其中诊断ADDWR的有12例(38.7%),诊断为ADDR的有6例(19.3%),同时存在ADDR和ADDWR的有3例(9.6%);出现下颌运动异常的有16例(51.6%),其中诊断ADDWR的有9例(29%),诊断为ADDR的有4例(12.9%),同时存在ADDR和ADDWR的有3例(9.6%);本实验中,关节盘有移位的患者有31例(100%),此31例患者中同时出现上述四种症状的有4例(12.9%),其中诊断ADDWR的有4例(12.9%),诊断为ADDR的有0例(0%),同时存在ADDR和ADDWR的有0例(0%);出现上述叁种症状的有15例(48.3%),其中诊断ADDWR的有7例(22.5%),诊断为ADDR的有6例(19.3%),同时存在ADDR和ADDWR的有2例(6.4%);出现上述俩种症状的有12例(38.7%),其中诊断ADDWR的有9例(29%),诊断为ADDR的有2例(6.4%),同时存在ADDR和ADDWR的有1例(3.2%);单一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为0人(0%)。2.在31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中,经统计,疼痛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分类(不可复性移位、可复性移位和可复与不可复并存)的关联性P=0.835~*>0.05,无统计意义;弹响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分类(不可复性移位、可复性移位和可复与不可复并存)的关联性P=0.489~*>0.05,无统计学意义;疼痛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分类(不可复性移位、可复性移位和可复与不可复并存)的关联性P=0.608~*>0.05,无统计学意义;疼痛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分类(不可复性移位、可复性移位和可复与不可复并存)的关联性P=0.768~*>0.05,无统计学意义。3.在31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中,经统计,出现疼痛、弹响、张口受限及下颌运功异常四种临床症状联合时与关节盘前移位的分类(不可复性移位、可复性移位和可复与不可复并存)的关联性P=0.413~*>0.05,无统计学意义。当临床中患者出现疼痛、弹响、张口受限及下颌运功异常四种临床症状联合作用时不能用于诊断关节盘移位的患者为可复性移位或不可复性移位。结论:临床症状对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疼痛、弹响、张口受限或下颌运功异常四种症状单独或联合作用均不能用于诊断关节盘移位的患者为可复性移位或不可复性移位;为明确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分型,仍需要通过MRI检查来进行确定,同时从反面证明了核磁共振对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9-04-01)

牛宇,赵会杰,程立伟,王影,阎妍[9](2019)在《手法复位加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6名急性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分成两组,A组佩戴再定位咬合板,B组不作处理。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最大主动张口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21. 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46例患者最大主动张口度均明显改善,A组、B组患者由治疗前的(20. 6±1. 9)mm、(19. 7±2. 5)mm增加到(41. 9±3. 6)mm和(37. 6±5. 3)mm;两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VAS分别由治疗前(6. 7±0. 9、5. 9±1. 2)下降到(1. 8±0. 8、2. 5±0. 7)。治疗3个月后A组、B组最大主动张口口度以及VAS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能较好地恢复盘-髁关系,并能缓解肌源性和关节源性疼痛。(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唐玉尧[10](2019)在《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呼吸代谢途径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它在口腔颌面部进行咀嚼、吞咽、发音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组与形态和功能相关的肌骨骼系统的退行性疾病。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与关节盘结构完整性密切有关,其中,以关节盘变薄、透明样变、撕裂和穿孔等不可逆性病变为特征的关节疾患约占整个TMD的5%~10%。近年来,组织工程研究为更换不可逆转损坏的TMJ disc提供了新途径。山羊颞下颌关节盘自组装组织工程技术构建时,在自组装基体培养过程中发现接种一周后的组织小球体积会有明显收缩现象,而自组装基体的收缩不利于关节盘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及关节盘基体的生长。同时,对其机制的研究显示,细胞代谢可能参与了其中的病理生理过程。面对这一难题,课题组认为有必要对TMJ disc细胞的生理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对TMJ disc细胞能量代谢途径的研究,可能为阐明上述问题提供帮助和更多依据。目的:初步探索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在不同氧糖环境下的代谢途径,了解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的生理生化环境与代谢的联系,为TMD的防治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传代至P2代。P2代细胞于21%O_2&完全培养液(A组)、2%O_2&完全培养液(B组)、21%O_2&无糖培养液(C组)、2%O_2&无糖培养液(D组)四种不同环境下培养,其中以21%O_2&完全培养液环境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在给予干预条件下第12h、24h、36h、48h、60h检测各项指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条件下关节盘细胞的形态变化;CCK8检测不同环境下关节盘细胞的生长、增殖;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不同条件下关节盘细胞的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关节盘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活性氧(R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通过Mitotracker染色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山羊关节盘细胞内的线粒体情况。主要结果:1.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对照组(21%O_2&完全培养液)细胞,5个时间点(12h、24h、36h、48h、60h)细胞多为长梭形,糖剥夺后,无论是常氧还是低氧条件,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均可见大量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多边形,而单一的低氧条件下,仅见少量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2.增殖与凋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2%O_2&完全培养液环境下培养的细胞增殖更好。糖剥夺后,无论是常氧还是低氧条件,细胞的增殖力均显着下降(p<0.05),尤其在无糖培养24h,细胞增殖率为负。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各糖剥夺组的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尤其是在无糖培养24h后,凋亡率持续升高。而2%O_2&完全培养液组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这与CCK8实验的结果完全一致。3.细胞内LDH结果显示:对照组(21%O_2)细胞内LDH,自12h开始,持续下降。2%O_2组、糖剥夺组、2%O_2&糖剥夺组均出现先上升后持续下降的趋势,24h达到峰值。整体对比发现:只有2%O_2组细胞内LDH各时间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而糖剥夺后的两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糖剥夺组细胞内LDH浓度最低(p<0.05)。4.细胞内ROS结果显示:对照组(21%O_2)细胞内ROS先上升,后下降,36h为峰值。2%O_2组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不断反复趋势。糖剥夺组先下降后上升,36h最低。2%O_2&糖剥夺组与对照组一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6h达到峰值(p<0.05)。整体对比,对照组细胞内ROS各时间点浓度均高于其他叁组,其中糖剥夺组细胞内ROS浓度最低(p<0.05)。5.细胞内SOD结果显示:对照组(21%O_2)细胞内SOD先持续下降,后上升,48h为最小值。2%O_2组呈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不断反复趋势。糖剥夺组呈持续下降趋势。2%O_2&糖剥夺组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整体对比,只有2%O_2组细胞内SOD各时间点浓度高于对照组,而糖剥夺后的两组,细胞内SOD低于对照组(不包括2%O_2&糖剥夺组12h),其中,糖剥夺组细胞内SOD浓度最低(p<0.05)。另外,各组中的SOD的浓度总是与ROS存在负相关。6.Mitotracker对线粒体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21%O_2)细胞内线粒体数量自12h时数量开始上升,48h后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叁组(低氧组、糖剥夺组、低氧&糖剥夺组)的线粒体数量均少,尤其是糖剥夺后的两组(低氧组、低氧&糖剥夺组)线粒体数量显着减少,其中糖剥夺组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4h为峰值。2%O_2&糖剥夺组,线粒体数量先增多后减少,36h最多。而低氧组并未观察到明显的线粒体数量变化趋势。整体分析,糖剥夺组线粒体数量最少(p<0.05)。这与ROS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2%O_2更利于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的分解代谢;糖剥夺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的分解代谢有显着下调作用;2%O_2&糖剥夺后初期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具有适应性反应,但最终其分解代谢能力下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颞下颌关节关节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指导、手法复位、运动训练,实验组同时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 MMO)、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MRI检查治疗后3、6个月时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平均MMO为25.95 mm,治疗结束后增大到38.71 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平均MMO分别为38.94和38.94 mm;实验组治疗前平均MMO为26.3 mm,联合治疗结束后增大到41.06 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分别为41.04和41.19 mm。对照组16例患者治疗前VAS为3.93,治疗后降为1.6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1.18、0.62;实验组联合治疗前VAS为4.063,治疗后降为0.8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0.375、0.2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2组患者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效果有显着差异(P<0.05)。MRI检查提示,2组患者治疗前均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个月时,对照组16例患者中,6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3例患者复发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实验组患者复位后3个月复查时有5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为2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比治疗前均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较单纯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效果更理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颞下颌关节关节盘论文参考文献

[1].隋国华.磁共振动态扫描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胡阿特·哈德尔,周伟,帕尔哈提·艾买提,胡娟,王珊.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3].王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的临床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4].保善英,包广洁,唐玉尧,刘琳,康宏.星孢菌素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自组装基体收缩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5].邢盼盼.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关节盘形态改变的临床MRI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6].马兰.应用CBCT技术对全口义齿再修复刚颞下颌关节盘间隙变化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7].Donahue,RP,Hu,JC,Athanasiou,KA,赵泽亮.颞下颌关节盘组织工程的余留障碍[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8].王君.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分型与主要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D].皖南医学院.2019

[9].牛宇,赵会杰,程立伟,王影,阎妍.手法复位加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9

[10].唐玉尧.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呼吸代谢途径的探索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Bcl-2在颞下颌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形态学观察(倒置相差...典型病例治疗前后MRI表现变化颞下颌关节盘细胞的生长曲线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颞下颌关节盘细胞的镜下观察(×100)

标签:;  ;  ;  ;  ;  ;  ;  

颞下颌关节关节盘论文_隋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