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胃肠外营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胃肠,营养,胆汁,胃癌,相关性,新生儿,因素。
全胃肠外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白亚楠[1](2019)在《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运用于重症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8月-2019年7月纳入的9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遵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干预前后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白蛋白、淀粉酶、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同时记录两组肛门排气、腹胀缓解、体温恢复、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长,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假性囊肿、胰周感染、二重感染等),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血清白蛋白、淀粉酶及前白蛋白水平相比无显着差异(P> 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的白细胞计数、CRP、IL-6、TNF-α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肛门排气、腹胀缓解、体温恢复、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运用于重症胰腺炎中效果显着,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患者营养状态,缩短治疗时长,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为预后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冯明华,王霞,赖春华[2](2019)在《危重症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危重症早产儿胃肠外营养(PN)相关胆汁淤积(PNA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01~2017-12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静脉营养时间超过14 d早产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PNAC分为非PNAC组215例和PNAC组85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和营养因素情况,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NAC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新生儿感染、贫血及机械通气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禁食时间、脂肪乳总量、奶总量及热卡总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OR=2.352)、禁食时间长(OR=1.263)、PN持续时间长(OR=1.854)、氨基酸热卡比例高(OR=2.865)、脂肪乳热卡比例高(OR=1.854)是PNAC的危险因素,经口摄入高热卡为保护因素(OR=0.025)。结论新生儿感染、PN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长等因素是早产儿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潘祥义[3](2019)在《研究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对胃肠外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营养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结果: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b与血清蛋白指标差异不大,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可以改善各项临床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19期)
倪瑞雪,张向月,王宇菲,葛秋萍[4](2019)在《186例胃癌患者术后全胃肠外营养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处方的合理性。方法:通过电脑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86例术后接受TPN治疗的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TPN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分析配药室及病房对TPN液的配置情况与输注情况。结果:186例术后接受TPN治疗的胃癌患者中,TPN使用时间<5 d者共28例(占15.05%),5~7 d者共99例(占53.23%),>7~14 d者共54例(占29.03%),>14 d者共5例(占2.69%);TPN液体量<1.0 L者共31例(占16.67%),1.0~1.5 L者共54例(占29.03%),>1.5 L者共101例(占54.30%);TPN处方用药不合理包括电解质使用过量(11例,占5.91%)、胰岛素用量不当(8例,占4.30%)、配伍不当(22例,占11.83%)和氨基酸补充量不足(10例,占5.38%)。接受TPN治疗后,180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6.77%;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状,其中3例出现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61%),1例出现高血糖表现(发生率0.54%),2例出现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为1.08%)。结论:临床为胃癌患者术后提供TPN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液处方的设定需多学科合作,根据患者实际营养状态进行分析,优化完善营养液配方,不断提高TPN治疗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9期)
游森水,钟胜辉,林鼎煜[5](2019)在《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市第叁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实施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117例新生儿,按照是否发生相关性胆汁淤积分成两组,其中PNAC组22例,非PNAC组95例。对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肠外营养干预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新生儿湿肺、抗生素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AC组患儿体质量显着低于非PNAC,禁食时间长,贫血发生率高,新生儿感染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N总时间、葡萄糖累积用量、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数据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禁食时间、新生儿感染、脂肪乳累积用量、氨基酸累积用量为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偏低、发生感染、肠外营养支持葡萄糖累积用量、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大、PN总时间长是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病的主要因素,对于相关因素的掌握和临床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NAC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8期)
任益锋,郑孝振,石薇[6](2019)在《肠内营养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组观察和对照肠内营养和胃肠外营养支持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的64例癌症晚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外周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常规胃肠内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状态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值均显着高于患者治疗前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在治疗3周后,实验组患者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3周后,实验组的QOL评分显着高于治疗前(P <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OL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的QOL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相比,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更有利于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营养状况,同时能够明显缓解和改善癌症晚期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王海生,付佳佳,刘连云,赵丽婷[7](2019)在《1例胃癌患者的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病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患者男性,79岁,主因"发现胃癌1年余,呕咖啡样物质1月"经门诊以"胃癌、上消化道出血"于2018-05-11,13:39收入消化科。既往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史多年,结肠息肉术后7年,胃癌病史1年未系统治疗。入科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113 g/L;胃液分析:PH值5,潜血阳性(+);血生化示:钠(干化学法)131.9mmol/L,白蛋白30.4g/L。临床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胃癌伴出血2.贫血3.冠心病4.心律失常5.高血压6.结肠息肉术后。临床给与抑酸、止血、保护黏膜、补液、营养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入院以来禁食水,胃管内间断引出少量鲜血,临床于2019年6月11请胃肠外科会诊欲行空肠造瘘,家属商议后拒绝,给与输液保守治疗,当日行PICC导管置入,同时请营养科会诊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经过:1.营养筛查与评估NRS2002评分5分,PG-SGA评分22分,人体成分分析报告:BCM:30.6kg,全身相位角2.9°,存在营养风险,重度营养不良。2.营养治疗方式:TPN。考虑患者长期未进食,临床治疗液量及疾病情况,第1日(2018.6.13)给予TPN1260ml(11.4%AA250ml+Gln50ml+F125ml+10%G750ml)约700kcal。TPN给与最大量1730ml(8.5%AA750ml+Gln50ml+F250ml+50%G250ml+10%G300ml)约1400kcal。治疗期间(2018.6.13-2019.1.17)每日监测出入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化验,其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汁酸、胆红素均未出现明显异常,血钠、钾维持在正常范围,肌酐指标最高值158 ummol/L(2019.1.11),血红蛋白95-114g/L,血清白蛋白25.6-30.2g/L,前白蛋白85-192mg/L。应家属要求患者于2019.1.18,11:53自动出院。本病例经个体化肠外营养治疗219天,是我科TPN持续输注患者中时间最长1例,且未发现肝功能异常情况。患者肠外营养配方中使用了125ml橄榄油脂肪乳与125ml中长链脂肪乳混用,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为持续输注完全肠外营养治疗提供了参考。方法同上结果同上结论同上(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赵国伟,王文昌[8](2019)在《完全胃肠外营养在普外临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普外临床中运用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6例在2017年9月~2018年11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完全胃肠外营养)和对照组(常规方法进食)各43人。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和机体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23.26%)相比,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6.98%)较低(P<0.05);观察组白蛋白(26.58±3.51)g/L、血清总蛋白(58.95±4.64)g/L、血清C反应蛋白(43.52±24.21)mg/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临床中运用完全胃肠外营养,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促进患者身体状况得到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7期)
贾圆圆,张琼[9](2019)在《观察胃肠外营养对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胃肠外营养对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危重新生儿2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患儿采取胃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儿的头围、体重增长量及恢复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和营养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头围、体重增加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LP、TG、LDC-C、HLD-C指标较对照组低,TC、APOB、APOA1、ALB、Glu、PA指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危重新生儿的营养状态,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6期)
兰静,张诗雨,何秉燕[10](2019)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NAC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和近期预后。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监护室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60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的体质量≤1 500 g且胎龄≤32周的胆汁淤积患儿进行分析,肝功能损害38例为观察组,剩余22例为对照组。分析PNAC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检测两组患儿胆汁淤积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胆汁淤积程度及肝功能等情况,分析近期预后。结果:PNAC肝损害相关因素包括患儿到达全胃肠内营养的时间(P<0. 01)、母孕期糖尿病(P=0. 048)和高血压(P=0. 036)。观察组胆汁淤积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88. 79±7. 57) d vs (35. 09±1. 30)d, P<0. 01],肝功能损害出现在胆汁淤积后约3周,胆汁淤积消退后4周肝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直接胆红素峰值为(101. 30±7. 3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2. 88±0. 46)μmol/L (P<0. 01)。结论:全胃肠内营养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NAC肝损害的保护因素,母孕期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危险因素。PNAC肝损害患儿胆汁淤积程度重,持续时间长。PNAC近期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全胃肠外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危重症早产儿胃肠外营养(PN)相关胆汁淤积(PNA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01~2017-12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静脉营养时间超过14 d早产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PNAC分为非PNAC组215例和PNAC组85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和营养因素情况,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NAC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新生儿感染、贫血及机械通气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禁食时间、脂肪乳总量、奶总量及热卡总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OR=2.352)、禁食时间长(OR=1.263)、PN持续时间长(OR=1.854)、氨基酸热卡比例高(OR=2.865)、脂肪乳热卡比例高(OR=1.854)是PNAC的危险因素,经口摄入高热卡为保护因素(OR=0.025)。结论新生儿感染、PN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长等因素是早产儿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胃肠外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1].白亚楠.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临床研究.2019
[2].冯明华,王霞,赖春华.危重症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3].潘祥义.研究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9
[4].倪瑞雪,张向月,王宇菲,葛秋萍.186例胃癌患者术后全胃肠外营养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5].游森水,钟胜辉,林鼎煜.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
[6].任益锋,郑孝振,石薇.肠内营养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王海生,付佳佳,刘连云,赵丽婷.1例胃癌患者的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病例报告[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赵国伟,王文昌.完全胃肠外营养在普外临床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
[9].贾圆圆,张琼.观察胃肠外营养对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10].兰静,张诗雨,何秉燕.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临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