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铁工程病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害,岩溶,地铁,盾构,隧道,稳定性,流砂。
地铁工程病害论文文献综述
陆航[1](2018)在《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病害分析与风险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国内地铁的建设规划及地下空间的开发现状,结合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的事故案例,对水灾害、地面沉降坍塌、基坑失稳和列车振动荷载等工程灾害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针对相应的灾害问题推荐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的预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交通工程勘测与风险管控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勘测专业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2)
戴亚军,张国柱,刘婷[2](2014)在《地铁盾构工程岩溶病害处理方法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长沙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至芙蓉广场站盾构区间为例,通过对当前常用的几种岩溶处理方案的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压力注浆法处理该地铁盾构工程病害,并具体介绍了压力注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检测及补救措施,对类似地质情况下的地铁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李兆连,王冰[3](2013)在《城市地铁工程结构无损检测及常见病害处理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地铁工程的发展,地铁运营过程中逐渐出现诸多病害,威胁着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文章针对目前地铁的常见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病害的处理意见,同时介绍城市地铁的无损检测技术。(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3年04期)
戴亚军,张国柱,刘婷[4](2013)在《地铁盾构工程岩溶病害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沙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至芙蓉广场站盾构区间为例,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岩溶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探讨了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压力注浆法。介绍了此工程中岩溶风险区划分、压力注浆要求和处理质量检测要求,对类似地质情况下的地铁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1)
龙艳魁[5](2012)在《长沙地铁1号线工程岩溶洞穴稳定性及其病害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多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主要表现为岩溶塌陷、岩溶水突出、涌水、涌砂等,影响工程建设施工和使用安全,严重时出现伤亡事故。岩溶问题是地铁工程建设、市政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地质难题之一。在地铁工程建设、城市基础建设中进行岩溶稳定性分析研究,就是对工程中的岩溶问题进行评估,指导工程合理设计与施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因此,探讨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岩溶稳定性评估理论和方法,满足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与经济需求,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意义。本文结合长沙地铁1号线工程岩溶发育情况进行岩溶稳定性分析研究。从岩溶发育机制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地层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发育情况与地下水力作用是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岩性特征是岩溶发育的基础条件,构造发育为岩溶发育提供了场所和空间,地下水力作用使得岩石不断发生溶蚀,是岩溶发育的主要外在动力。根据岩溶发育机理,进一步探讨岩溶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影响,并结合长沙地铁1号线工程岩溶发育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进行岩溶稳定性分析评价,得出工程内车站和区间隧道场地岩溶稳定性情况。根据岩溶稳定性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下伏岩溶特点与地铁工程不同部位提出相应的病害处理办法,提出开挖回填、压力注浆,结构物跨越等处理手段对场区内不同岩溶进行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乔书光[6](2009)在《地铁工程结构病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在工程病害检测、监测、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提出地铁工程结构病害产生的原因、分类和特点,对当前工程病害检测、缺陷修补、健康诊断等进行探讨,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徐正宣[7](2008)在《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岩溶洞穴勘察及病害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岩溶问题已成为南方岩溶地区突飞猛进的公路、地铁建设、市政建设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因此,在公路、地铁建设、市政建设中迫切需要研究一套在岩溶地区行之有效的高精度、高准确度的岩溶洞穴勘察方法技术,其探测结果可指导公路、地铁岩溶病害处理。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可溶岩分布段岩石的可溶性及岩溶化程度各异,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下伏溶洞对于高架桥梁桩基础稳定性影响较大。开展对深圳地铁3号线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研究,从而提出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型空洞的先进的勘察手段及病害处理技术,不但能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而且在进一步丰富岩溶发育地区对桥梁桩基选型及地面塌陷的处理方面的认识,促进岩溶发育区地铁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论文在野外现场地质调查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并利用超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电剖面法、甚低频电磁法、浅层地震法、地质雷达法、电磁波透视、地球物理测井等一系列工程物探方法和机动钻探、抽水试验及地下水监测、岩溶连通试验等工作方法,查明了深圳地铁3号线可溶岩区段下伏岩溶溶洞的空间位置、规模大小。其次,通过对深圳地铁3号线下伏溶洞失稳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概化出了溶洞失稳的计算模型,计算了溶洞顶板所受荷载。并通过抗冲切验算、抗剪验算和抗弯验算对溶洞顶板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根据稳定性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下伏溶洞,提出岩溶病害整治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赵明,王蓉,张为,刘国彬[8](2008)在《上海地铁深基坑工程流砂病害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深基坑工程中流砂现象的实质、形成条件,对上海地铁深基坑工程中发生的流砂病害进行分析,探讨了各种应急处理方案及注意事项,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精心操作,确保地下连续墙等工程质量;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降水,加强场地环境和现场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基坑发生渗漏时,应采取"先堵漏,再注浆"的抢险措施。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以期对类似工程案例有所借鉴。(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S1期)
地铁工程病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长沙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至芙蓉广场站盾构区间为例,通过对当前常用的几种岩溶处理方案的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压力注浆法处理该地铁盾构工程病害,并具体介绍了压力注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检测及补救措施,对类似地质情况下的地铁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铁工程病害论文参考文献
[1].陆航.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病害分析与风险防治[C].大交通工程勘测与风险管控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勘测专业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8
[2].戴亚军,张国柱,刘婷.地铁盾构工程岩溶病害处理方法的应用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4
[3].李兆连,王冰.城市地铁工程结构无损检测及常见病害处理的探讨[J].四川建筑.2013
[4].戴亚军,张国柱,刘婷.地铁盾构工程岩溶病害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C].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5].龙艳魁.长沙地铁1号线工程岩溶洞穴稳定性及其病害处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
[6].乔书光.地铁工程结构病害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7].徐正宣.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岩溶洞穴勘察及病害处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8].赵明,王蓉,张为,刘国彬.上海地铁深基坑工程流砂病害浅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