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辽宁123000)
摘要:配电自动化是在进行配电线路管理中提出的较为新颖的概念,并且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自动化程度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推动着配电技术的进步,进而提高供配电质量,满足供配电需求,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一、配电自动化技术简介
1.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含义
国内外对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定义方式不一,无疑给国际上关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讨和电力输运系统的建设带来一定麻烦,这主要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笔者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定义进行了归纳,主要由以下四种定义方式:①利用电力输运的自动化建设进行定义,主要指电网运行的自动监控与管理,功能包括信息采集、电压管理、故障分析、超负荷预警等;②指变电站和中心输电网的电力传输自动化;③指电力系统中控制中心、变电站、用户端和中低压电网等工作的自动化建设,主要功能包括自动绘图、负载控制、自动变电控制、控制自动化等;④指中低压配电网监测、保护、控制等的自动化,包括配电网运行自动化、和生产管理自动化等。其中第四种是我国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定义方式,以其科学、准确的特征很好地契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习惯将配电自动化技术仅仅定义为一个表示电网自动化运行的术语,甚至在同一文件中前后表述不一致,这无疑给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带啦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从整个系统的建设情况出发为配电自动化设置统一的定义标准。
1.2配电自动化系统分类
通常情况下,配电自动化系统在供电企业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
①DOA系统:DOA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简称,主要功能是实现配电功能管理的自动化控制,以数据采集系统和数字监控系统为主要技术支撑,基本应用功能是馈线自动化等。②DPMS系统:即配电网自动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配电GIS基础实现设备自动检修、电力资源传输日志的调用以及缺陷管理等功能。③OMS系统:OMS系统主要是指停电管理系统,因为由于线路故障、设备故障或是管理事故等一系列的原因,停电事故时有发生,OMS系统就是针对这一情况建立起来的,以配电GIS系统、自动读表系统、设备检修系统等为主要技术支撑,在停电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检修停电范围,及时实现故障定位、故障信息传送、停电计划管理等,以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电力应急调度,减少经济损失,方便人民的日常生活。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2.1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
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自动监控技术和系统检测技术实现了对输电网络的实时监控,并将设备的运营情况和相应地技术指标记录在案方便后期工程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改变了传统的“盲管”的局面,可以准确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例如监控系统可以及时的发现输电网中出现的功率过载问题,自动开启转供设备,防止设备因过热而引起的火灾。
2.2减少事故停电时间
传统的停电事故排查往往都需要工作人员沿着输电线路进行分部排查,且由于人力资源和交通拥挤等方面的限制,通常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则可以利用系统自带的检测系统及时定位故障位置,并对事故属性进行自动分析,方便技术工程人员进行及时抢修,可以有效降低停电事故带来的不良影响。
2.3缩短倒闸操作停电时间
供电网络由于用电扩张、体统升级等时常需要进行计划停电,并需要开通负载转供系统。传统做法是依靠人工到现场对线路总闸或是网状柜进行逐一倒闸操作,虽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但工人触电受伤甚至身亡的事故也常有发生,不可避免的造成长时间停电,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的不便。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关键电闸位置均采用以继电器为主的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输电网络的开和断,控制工作在中心控制室内就可以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时间。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几个典型问题
3.1通信技术
目前通信技术仍然是制约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的瓶颈。通讯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信息实时传输的重任。光纤通讯技术是一种信号传输质量好、速度快的通讯技术,但是价格相对较高,铺设工作量比较大。近年来随着光纤设备价格的下降,光纤通信技术成为输电系统的首选。但是光纤通讯技术也有一个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容易受到电源断电的影响。因此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对通讯技术提出的要求,应该采用更加先进的无源以太网通讯技术,对于光纤敷设达不到的地方,可采用电缆屏蔽层载波和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进一步提升通讯质量,为输电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3.2馈线终端电源技术
在馈线终端系统内通常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通常情况下使用寿命可达到3a一5a,但是电池更换和维护工作量大,给实际工作带来巨大不便。近年来随着超大电容器的普及,与蓄电池同等体积的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是普通蓄电池的几十倍,可以保证馈线终端正常运行0.5h以上,若继续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则可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3互感器
常规的柱状开关、大电源开关等部位采用的是电压、电流互感器技术,设备内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检修和维护等工作都较繁琐,且安装工作量大。但是运用先进的电子式互感系统技术含量过高,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从事操作和维修工作,成本过高。因此需要根据系统建设需要开发实用性更好、体积更小、更便于维修管理的新型传感装置。目前国外电力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中压配电网传感器并得到了一定范围内的应用,应该以此为借鉴。
四、现今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几点意见
我国政府开始建设从城市到农村立体化的配电自动化网络,因此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大配电自动化相关事项的科学研究,将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落到实处。经过多年来电力行业的大力发展,积累了多种经验,形成了多种有利的优势,这些有利的条件是配电自动化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为此在其技术得到普及推广的同时,要做好保障措施保证其技术建设应用能够顺利开展,在加大研究力度的同时,研发出更加便捷的相关技术产品,加强应用软件的开发,注重加强相关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
结语
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解决电力传输问题的关键。新形势下电力部门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应该立足于我国输电网建设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探究符合我国国情的配电网建设策略,进一步提升电力资源传输质量,缩短停电时间,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健,林涛,赵江河,王鹏,苏标龙,樊秀娟.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
[2]沈兵兵,吴琳,王鹏.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
[3]赵江河,陈新,林涛,王鹏.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
作者简介
王兴奇(1965.10.14);学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研究方向:变电、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