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室温脱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ZnO,室温,脱硫,再生
室温脱硫论文文献综述
邵纯红,李芬,王伟,庞静[1](2011)在《纳米ZnO室温脱硫剂再生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纳米ZnO室温脱硫剂再生温度、再生反应混合气的组分等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进行了多次再生循环试验,并对再生尾气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ZnO室温脱硫后脱硫剂表面产生多种硫物种,再生温度高有利去除表面覆盖的脱硫产物,但高温再生增大纳米ZnO粒径,降低纳米ZnO的脱硫性能。在450℃中温,含氧5%的再生反应混合气氛条件下,脱硫再生循环5次,累计5次脱硫剂脱硫再生硫容是新鲜纳米ZnO脱硫硫容的3.27倍。采用酸碱滴定方法准确地测定了再生尾气,适宜的控制了再生时间。(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1年04期)
章文[2](2009)在《中国科学院开发室温离子液体柴油脱硫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5月22日宣布,验证了离子液体可在室温下有效地使柴油选择性脱除杂环芳族硫化物。这一成果已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能源与燃料(Energy&Fuels)》上发布。汽油和柴油燃料中硫化物的燃烧会产生SO_x和硫酸(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09年08期)
钱伯章[3](2009)在《采用离子液体在室温下使柴油脱硫》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5月22日宣布,验证了离子液体可在室温下有效地使柴油选择性脱除杂环芳族硫化物。这一成果已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能源与燃料》上发布。汽油和柴油燃料中硫化物的燃烧会产生SO_x和硫酸盐颗粒物质排放,它们是造成空气污染和形成酸雨的根(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09年07期)
钱伯章[4](2009)在《离子液体助柴油室温下脱硫》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日前验证,离子液体可在室温下有效地使柴油选择性脱除杂环芳族硫化物。中科院此前已证实,吡啶基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抽提脱硫性能,为使其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关联性,研究人员通过阳离子结构改型,开发出了新的3-甲基吡啶基离子液体,使抽提脱硫性能更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报》期刊2009-06-11)
李芬,邵纯红,闫波,孔祥吉,姜安玺[5](2008)在《铁掺杂纳米ZnO室温脱硫剂的硫化及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纳米ZnO脱硫剂的应用成本及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本文对均匀沉淀法制备的铁掺杂纳米ZnO脱硫剂(FZ5.0)进行了硫化和再生循环试验研究,并利用XRD、XPS和TEM等表征手段对FZ5.0的硫化及再生前后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脱硫剂表面存在3种脱硫产物,HS、S形成的吸附配合物和ZnS,370℃时可直接通入空气进行连续5次再生。经过第1次再生后纳米脱硫剂结构便趋于稳定,并在后面的循环过程中表现出较稳定的脱硫活性,但与新鲜脱硫剂相比较,其脱硫活性是新鲜脱硫剂的50%左右。再生过程中主要产物为SO2气体,还有少量的硫酸盐生成,再生后样品的晶粒尺寸、形貌变化不大,但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化明显,这也是导致脱硫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朴香兰,杜晓,朱慎林[6](2007)在《室温离子液体[bmim]BeS的萃取脱硫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水溶性的离子液体[bmim]BeS作萃取剂,对模拟油品中的4种含硫有机物噻吩、2-甲基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进行了萃取,确定了适宜的萃取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bmin]BeS对含硫化合物的萃取平衡时间只需3 min;适宜的操作温度为40~50℃。在室温下以溶剂比为1∶1对模拟体系进行4级错流萃取,脱硫率可以达到60%~90%。(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7年12期)
闫波,李琳琳,姜安玺,邵纯红,李芬[7](2007)在《制备室温纳米ZnO脱硫剂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ZnO脱硫剂的室温硫容及脱硫精度,对直接沉淀法进行了工艺改进,并利用动态实验以及XRD和XPS等表征手段对纳米ZnO脱硫剂进行了结构和效能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在沉淀反应后添加Na2CO3溶液,解决了直接沉淀法阴离子难洗涤、颗粒易团聚、粒径分布不均等缺点,制备出粒径只有8.00 nm、颗粒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ZnO脱硫剂,其室温脱硫活性是同条件下其他方法制备纳米ZnO脱硫剂脱硫活性的5~10倍,且其脱硫产物中有不同于ZnS中的晶格硫的新硫物种产生.(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07年03期)
李芬[8](2007)在《纳米锌基脱硫剂室温脱硫效能及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来自恶臭污染造成公众投诉量的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恶臭污染的来源极其广泛,其中工业生产过程、城市垃圾填埋厂和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大量硫系恶臭气体成为城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由于这些恶臭气体均在室温环境中存在,因此研究室温脱硫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二元及叁元复合纳米脱硫剂,围绕脱硫剂结构与性能关系这一关键问题,研究纳米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及再生性能,探讨影响脱硫性能的物理化学及结构因素,并利用动力学模型对脱硫过程进行描述。选择稀土元素铈、镧和铁系元素铁、钴和镍,分别作为助剂掺杂到纳米氧化锌中,以硫化氢为目标污染物进行脱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铈的掺杂其脱硫活性明显好于镧掺杂及纯纳米氧化锌,当Ce/Zn比为4.0at%(CZ4.0)时,其脱硫性能最佳;而铁系元素中铁的掺杂也使脱硫活性明显提高,当Fe/Zn比为5.0at%(FZ5.0)时,其脱硫效果最好,硫容为5.3%;设计正交试验,在氧化锌中同时掺入铈和铁二种金属氧化物,当Zn:Ce:Fe =0.7:0.01:0.05(CFZ)时,其硫容最大为5.2%。这说明CFZ的效果要明显好于CZ4.0,而与FZ5.0的脱硫活性相当。对CZ4.0、FZ5.0和CFZ叁种脱硫剂进行了脱硫工艺条件的优化,发现叁种脱硫剂均适合在室温条件下进行脱硫,且随着试样焙烧温度的升高,其脱硫性能明显下降,最佳焙烧温度均为270℃,CZ4.0通氧后脱硫活性处于波动状态,而FZ5.0和CFZ通入适量的氧后,其脱硫活性明显提高。利用XRD、XPS、比表面积和孔结构以及FT-IR等表征手段对CZ4.0、FZ5.0和CFZ叁种纳米脱硫剂反应前后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纳米氧化锌相比较,270℃焙烧时叁种脱硫剂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并且有ZnO·H2O出现,这些有利于H2S气体的吸附和反应。XPS的研究显示CZ4.0中的锌元素以Zn2+和Zn2-δ价态存在,而FZ5.0和CFZ中的锌元素以Zn2+出现,铁元素主要以Fe3+形式存在,而铈元素在脱硫剂中以叁价态和四价态的形式共存。同一系列脱硫剂中晶粒尺寸、表面电子密度、表面积以及孔结构等均对脱硫活性产生影响。而对不同系列样品的研究发现,众多因素中只有孔径与脱硫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5~50nm孔的存在有利于脱硫反应的进行。硫化反应后,脱硫剂的平均孔径减小,但价态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且表面存在着HS、S的吸附配合物和ZnS等硫物种。研究了CZ4.0、FZ5.0和CFZ叁种纳米脱硫剂的再生性能及结构,发现CZ4.0的再生温度较高,不适于循环脱硫使用,而FZ5.0和CFZ可在370℃时用空气进行多次硫化/再生,再生后样品中残余的硫均为硫酸盐,再生过程中晶粒尺寸和形貌变化不大,虽然一次再生后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下降辐度较大,但随后的几次再生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化不大,因此再生后脱硫剂表现出了脱硫的稳定性。FZ5.0六次硫化/再生的累积硫容为17.7%,CFZ的累积硫容为12.8%。因为FZ5.0脱硫剂有较好的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采用等效粒子模型对其脱除硫化氢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对于整个颗粒,一直处于气膜扩散控制区;对于粒子中后期反应可能处于脱硫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区,整个脱硫过程一直处于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区,并且两种控制同时起作用。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对硫化氢而言,反应级数近一级为0.96385。铈掺杂、铁掺杂及由铈、铁和锌叁种元素组成的纳米锌基复合脱硫剂均对硫化氢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铁掺杂的纳米氧化锌脱硫剂脱硫效能及再生性能尤为突出,因此纳米脱硫剂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7-06-01)
张杰,李芬,闫波,姜蔚,邵纯红[9](2007)在《铁掺杂纳米氧化锌室温脱硫剂的结构及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铁掺杂纳米氧化锌脱硫剂,利用XRD和BET手段对脱硫剂进行了表征,优化了铁的掺杂量,并探讨了焙烧温度、脱硫温度和氧含量等因素对脱除H2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的掺杂使脱硫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当Fe∶Zn的摩尔比为5∶100(FZ5.0)时其活性最好。FZ5.0脱硫剂适用于室温脱硫,当样品的焙烧温度为270℃,氧含量为10%,穿透时间达到370 m in时,脱硫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李芬,姜安玺,邵纯红,闫波,刘丽艳[10](2006)在《铈对纳米氧化锌室温脱硫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掺铈的纳米氧化锌脱硫剂,利用TG-DTA,XRD等检测方法对脱硫剂的元素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H2S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Ce:Zn(摩尔比)、脱硫温度、空速、氧含量等因素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铈掺杂有助于活性组分细化,使脱硫剂的粒径减小,脱硫活性增强。在常压、空速9500 h-1,25℃无氧条件下,Ce:Zn=4:100的脱硫剂,其脱硫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06年S2期)
室温脱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5月22日宣布,验证了离子液体可在室温下有效地使柴油选择性脱除杂环芳族硫化物。这一成果已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能源与燃料(Energy&Fuels)》上发布。汽油和柴油燃料中硫化物的燃烧会产生SO_x和硫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温脱硫论文参考文献
[1].邵纯红,李芬,王伟,庞静.纳米ZnO室温脱硫剂再生条件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1
[2].章文.中国科学院开发室温离子液体柴油脱硫工艺[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9
[3].钱伯章.采用离子液体在室温下使柴油脱硫[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9
[4].钱伯章.离子液体助柴油室温下脱硫[N].中国化工报.2009
[5].李芬,邵纯红,闫波,孔祥吉,姜安玺.铁掺杂纳米ZnO室温脱硫剂的硫化及再生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8
[6].朴香兰,杜晓,朱慎林.室温离子液体[bmim]BeS的萃取脱硫性能[J].化工进展.2007
[7].闫波,李琳琳,姜安玺,邵纯红,李芬.制备室温纳米ZnO脱硫剂方法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
[8].李芬.纳米锌基脱硫剂室温脱硫效能及再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9].张杰,李芬,闫波,姜蔚,邵纯红.铁掺杂纳米氧化锌室温脱硫剂的结构及效能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
[10].李芬,姜安玺,邵纯红,闫波,刘丽艳.铈对纳米氧化锌室温脱硫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