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广西民族医院皮肤性病科
【摘要】:鲜红斑痣是常发于颈面部的血管性疾病,极少有自行消退倾向,皮损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阐述了与鲜红斑痣病因可能相关的因素:神经因素;血管因素;基因因素;细胞因子因素;获得性因素;综述了当前鲜红斑痣的治疗研究进展:脉冲染料激光疗法;光动力疗法;联合疗法,目前鲜红斑痣的病因尚不明确,两种或两种以上激光技术疗效可能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方向之一。
【关键字】:鲜红斑痣;病因;治疗
鲜红斑痣(nevusflammeus)也称为葡萄酒色痣(portwinesatains,PWS),是一种毛细管畸形,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一般好发于颈面部,多数在出生时即已发生,据相关资料显示新生儿发病率可达0.6%【1】。鲜红斑痣早期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大小不一的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表面平滑,按压可部分或完全褪色,随着年龄增大斑片增厚、颜色加深,部分患者还可形成结节,通常无自行消退的倾向,可终生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鲜红斑痣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神经、血管、基因、细胞因子等有关,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冷冻、放射治疗等多种,但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激光医学的发展,脉冲激光、光子治疗等被应用于鲜红斑痣的治疗中。为进一步了解鲜红斑痣的病因,提高治疗技术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鲜红斑痣病因及治疗研究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1病因分析
1.1神经因素相关研究发现鲜红斑痣皮损中血管周围神经分布密度比正常皮肤血管周围神经低近58%,皮损区的神经直径比非皮损区大,且鲜红斑痣易出现在三叉神经、颈神经、脊神经分布区域内,因此认为鲜红斑痣的发生可能与神经有着一定的关系。鲜红斑痣是进行性血管扩张性疾病,神经支配减少可降低神经对血管的调节功能,使血管逐渐扩张。血管的扩张,可减少局部血流,加重组织慢性缺血,使得局部组织重建,可能是鲜红斑痣随年龄增长而颜色加深甚至形成结节的原因【2~3】。有学者认为鲜红斑痣皮损区的感觉正常,因此减少的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也有学者认为皮损区减少的神经纤维不止有交感神经纤维,也有感觉神经纤维【4~5】。
1.2血管因素组织病理学显示,真皮浅层0.8mm处为血管扩张发生的主要区域,有学者认为真皮血管的扩张是由血管壁异常导致,但有关研究结果发现造成真皮血管扩张的原因可能是真皮血管周围支持结构的改变【6】。血管胚胎学的研究发现妊娠4~8周时若胚胎发育不良可导致面部、脉络膜或软脑膜的血管畸形,临床表现出鲜红斑痣【7】。
1.3基因因素鲜红斑痣多数为散发性,只有部分可表现出家族聚集性,通过符合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方式遗传,因此有人认为应考虑鲜红斑痣可能为一种遗传病。有研究发现,RASA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鲜红斑痣有一定的关系【8】,但由于RASA1基因突变也可导致动静脉漏等血管相关疾病,并非为鲜红斑痣所特有,关于表现出家族性的鲜红斑痣是否与此基因缺陷有关尚须进一步的探讨,也有相关小鼠实验发现,MEF2C缺陷可致血管畸形,可能与鲜红斑痣发生有关【9】。而一般认为鲜红斑痣并不排除遗传的可能,但遗传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目前也尚未有确切的证据证实鲜红斑痣可遗传。
1.4细胞因子因素在促进正常血管形成的内皮细胞、间质细胞和周皮细胞中,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肝素结合的生长因子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细胞因子出现异常时则可影响到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血管形成中出现异常【10】。有相关研究发现鲜红斑痣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表达均有增加,而血管生成素、基本纤维生长因子等在血管疾病患者中表达也较常人更高【11】,但血管疾病中高表达细胞因子是否与鲜红斑痣有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也有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可能与鲜红斑痣相关,但以上已证实鲜红斑痣相关性细胞因子是其病因还是代偿性结果,依据目前已有资料尚不能确定。
1.5获得性因素出生时表现正常,在儿童时期或成年后出现的鲜红斑痣被称为获得性鲜红斑痣,此类鲜红斑痣发生较晚,临床较为少见,但其与先天鲜红斑痣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表现均无二致,获得性鲜红斑痣一般是由外部创伤引起,有学者认为,创伤可引起间质成分减少和交感神经缺损,同时间质成分的减少也可使交感神经纤维进一步减少,从而导致血管扩张,临床表现出鲜红斑痣【12】。
2治疗研究进展
2.1脉冲染料激光疗法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是选择性光热理论为理论基础实现治疗鲜红斑痣目的的疗法,其治疗鲜红斑痣时使用的波长最早为577nm和585nm,随后波长595nm和600nm的激光也被应用于治疗中,目前认为595nm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受到病变性质、年龄、病变部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3】。张歌等【14】对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2978例鲜红斑痣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发现治疗次数越多效果越明显,患者年龄小、皮损区有散在正常皮肤时疗效更为显著且治疗次数也更少,粉红型鲜红斑痣疗效最佳,其次为紫红型,肥厚型或增厚型鲜红斑痣的疗效最差;黄绿萍等【15】通过对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色泽变淡程度将疗效分为满意、较好、一般、差,研究发现位于三叉神经颈支分区的效果最好,位于第二支分区效果最差,在不同的面部亚单位分区中,额部效果最好,颧颊区效果最差,激光治疗效果随着病变面积的增大而降低。
2.2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在光敏剂参与下,利用光动力作用治疗疾病的新疗法,是近年来肿瘤防治学科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是通过将药物静脉注射到皮损区,病灶部位血管内皮细胞吸收药物后,利用特定波长的广照射使其在有环境下产生细胞毒物质,选择性破坏畸形扩张血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一般认为PSD-007作为光敏剂的疗效较佳【16】,魏宁等【17】采用光动力疗法,使用PSD-007光敏剂对皮损区进行铜蒸汽激光照射,治愈率达到49.60%,其中13.60%的患者治疗不到两个疗程即治愈。
2.3联合疗法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得鲜红斑痣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单一的激光技术的清除率仍差强人意,近年来,有观点认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激光技术可较高地提高疗效。左亚刚等【18】采用双波长595nm脉冲染料激光和1064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难治性鲜红斑痣16例,治愈2例,仅2例无效,总有效率50%;何春峰等【19】采用强脉冲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紫红型和增厚型鲜红斑痣60例,总有效率达到55.%,疗效明显高于仅行脉冲染料激光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鲜红斑痣的病因一般认为可能与神经、血管、基因、细胞因子及获得性因素相关,但依据目前已有资料,尚不能确定鲜红斑痣病因,须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鲜红斑痣的治疗方法较多,目前较常使用的为脉冲激光染料治疗和光动力疗法,两种或两种以上激光技术疗效可能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杨媛,李健,郭芳芳,等.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临床体会[J].西南军医,2011,12(5):846-847.
[2]KonoT,GrofrWF,SakuraiH.Treatmentofportwinestainswiththepulsedyelaser[J].AnnPlastSurg,2006,56(4):460-463.
[3]彭圣炽,李大铁,王祖红.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8,28(9):44-45.
[4]HershkovitzD.BercovichD,SprecherE,etal.RASA1mutationsmaycausehereditarycapillarymalformationswithout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J].BrJDermatol,2008,158(5):l035-l040.
[5]王颖,廖小华,顾瑛,等.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中皮肤光谱特点的变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1):2969-2672.
[6]TollA,GallardoF,JucqlaA,etal.Multifocalsegmentalhyperthermicandhyperhidroticnaevusflammeus:apeculiarvariantofeccrineangiomatoushamartoma[J].ClinExpDermatol,2007,32(6):696-698.
[7]FonderMA,MamelakAJKazinRA,etal.Port-Wine-Stain-AssociatedDermatitis:ImplicationsforCutanenusVascularLaserTherapy[J].PediatrDermatol,2007,24(4):376-379.
[8]董小红,姜延祺,于清旭,等.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及模拟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20(2):119-123,135,136.
[9]冯彤,宋媛静.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鲜红斑痣89例临床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09X):17.
[10]杨超,邢新,李军辉,等.面部肥厚型鲜红斑痣的手术治疗[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22(7):409-411.
[11]LIDong,HEYaLing,WANGGuoXiang,etal.Anewmodelofselectivephotothermolysistoaidlasertreatmentofportwinestains[J].ChineseScienceBulletin,2013,1(3):416-426.
[12]周扬,黄乃艳,顾瑛.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20(1):54-57.
[13]张斌,苑凯华,李勤,等.光动力疗法治疗儿童面部鲜红斑痣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11):678-681.
[14]张歌,杨建申,陶宇,等.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2978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1):1004-1005.
[15]黄绿萍,罗家麟,陈建,等.鲜红斑痣的激光治疗[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1,27(5):348-351.
[16]佚名.注射用海姆泊芬疗效优于第一代光动力药物[J].科技导报,2011,29(35):13.
[17]魏宁,赵小忠,富秋涛,等.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1,17(5):344-347.
[18]左亚刚,王宏伟,王家璧,等.双波长595nm和1064nm激光治疗难治性鲜红斑痣[J].协和医学杂志,2012,3(4):386-389.
[19]何春峰,杜华,许旭峰,等.强脉冲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20(4):255-258.
作者简介吴丹单位:广西民族医院皮肤性病科性别:女籍贯:广西,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出生年月:1978年1月
职称:主治医师邮编:530001研究方向:结缔组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