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派画家论文-刘曦林

传统派画家论文-刘曦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派画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吴湖帆,胡佩衡

传统派画家论文文献综述

刘曦林[1](2018)在《《20世纪中国画史》之吴湖帆等传统派画家师法山河》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山水画家师法造化、步履山河蔚成风气。在李可染等画家于江南写生的同期,北京组织吴镜汀等传统派画家赴黄山写生,各地也有类似措施,促使传统派画家纷纷走向大自然,走进新生活,走出旧程式,或将深厚的传统功底运用于具体山河的描绘,观念推陈出新,技法属于渐变,其新颖度不及李家山水,但其更富传统山水特色亦为其长。除江苏(本文来源于《艺术市场》期刊2018年03期)

周牧[2](2017)在《民初北方传统派画家汇聚北京地区的原因及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初北方传统画派主要指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属于"五四"后期诞生的保守主义美术流派。他们有相同或相近的美术倾向,都坚持中国画的传统,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理念,奉金城的艺术理念为圭皋。他们通过教学和展览等形式,传承中国画的理论和技法,培养中国画方面的人才。他们还分别创建了自己的艺术阵地:《艺林(旬)月刊》和《湖社月刊》。他们的人员构成,如南北方人员的比例、学历和职业等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南北方教育的差距以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千年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清朝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官员和文人集散于此的特殊优势等,都成为民初北方传统画派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从流派的角度研究北方传统画派,有助于研究民国时期美术的发展,也可为当代美术的繁荣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戢范[3](2014)在《俯仰自得——民国传统派画家萧谦中的摹古绘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俞剑华在《七十五年来的国画》中写道,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到十二年(一九二叁)是国画的鼎盛期,当时聚集在北京的传统派画家有萧谦中、萧厔泉、姚茫父、陈半丁、贺履之、汤定之、陈师曾、胡佩衡、王梦白、凌克直、余(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4年05期)

周青川[4](2012)在《感悟瞬间 突破传统——印象派画家莫奈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中后期,印象派画家放弃了注重形体而轻色彩的绘画观念,打破了传统绘画对色彩的束缚,运用当时先进的光学理论,发现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景物丰富的色彩变化,留住瞬间印象,在绘画艺术上引起重大变革。莫奈是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他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表现光与色的手法,大胆创新的绘画语言,突破传统绘画题材进行创作,留下大量优秀作品令世人瞩目,成为"现代绘画的鼻祖"。(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朱万章[5](2006)在《民国初期岭南画坛之传统派画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守望传统:广东国画研究会作品展”2006年2月24日至5月1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展出,2006年5月26日至8月16日该展览移师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广东国画研究会是活跃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广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美术社团,其宗旨是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画学统。是民国时期广东地区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美术社团。本次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藏作品为基础,并商借了香港艺术馆部分藏品。本刊约请朱万章先生撰文对展览涉及的画家及作品作专题介绍。(本文来源于《收藏家》期刊2006年07期)

杭春晓[6](2006)在《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关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多建立在有关“现代化”的一整套语汇及概念体系之上,而对此期问题的展开也往往受制于这样的知识与经验,基于“进步”之逻辑得出判断或结论。究其缘由,是因为我们在二十世纪“求变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社会进步的观念与思想。而现行教育、宣传亦多以此为源,并形成我们获知方式上的垄断性效应。这使得我们习惯于一种熟悉的思维前提,自然也就难以客观面对历史现象,尤其是当这一现象极度丰富而复杂之时。关于本文之研究对象——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的现行研究,同样也存在着上述问题。甚至,将北京传统派画家视作绘画史的一个问题来展开系统研究的专题论述几乎未见,相关论述人多散见各类美术史论中兼而带之。且。多数都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怎样应对外来文化”这样一个前提作为论证起点,以“冲击——回应——变革”为论证的内在逻辑,关注中国画革命与守成的冲突与碰撞。隐含着以“革命”为尚的价值上的实用化判断——将这批画家视为保守势力,从而忽略了文化体内部自我推进的动力、因素与规律,甚至以对社会、政治的判断取代文化本身的判断。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立足于我们所“熟悉”的概念内涵之形成历史的疏理与辨析——从现行某些简单化、甚至矛盾的论述入手,探寻我们“熟悉化”知识经验的形成过程。通过较为细致的考析,笔者认为此种观念的产生主要发生在建国之后,与历史事件的发生并非同时,并认为我们要认识这段历史,首先应该反思我们习惯的思维逻辑,一步一步抛离我们所熟悉的知识或经验,以期获得相对客观的认知眼光。继而,本文以两则传统派画家临摹案例展开这批画家的作品分析,并结合相关题跋、画论探讨他们对待新知的“博采”态度。同时还指出这种“博采”与革命派主张有所不同。而是以尊重传统为前提——主要以“精研古法”的方式在传统内部中寻找摆脱晚清“四王”画风的“变革”之路,从而形成了相对温和的、渐进发展的艺术演进方式。进而,本文通过对“以西画写实改造中国画”之口号如何于1917~1918左右发生影响之考析为起点,探析当时传统派画家与激进主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指出激进派往往以革命方式摧毁过去,其呐喊有着醒人耳目、摆脱浑噩,给人以崭新的对未来的希望,但往往带有破坏性,缺乏建设功能而引发混乱:传统派则往往倾向改良方式,以对过去的尊重为前提,进而探寻新生之目标。带有稳步求变的建设价值。但这种改良色彩的“求变”如果缺少其外围的激进呐喊,也容易产生自足心理而趋于守成,尤其是当其面对的传统足够强大之时。故而,看待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对这两种力的作用、价值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武断地以单一的价值标准为其定位。然现行研究却多陷入简单化定位的误区之中,将两者对立而不细分其异同。并且在这种对立中,多看到激进革命之“变”,而忽视传统改良之“变”。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派一直被看作世纪初绘画变革中的保守营垒,是有碍艺术进步的惰性力量,从而造成我们现有“熟悉化”知识经验的偏颇色彩。最后,通过对于历史细节的深入解析,本文认为民初北京地区传统派画家基于中国画既有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吸纳西画新的因素发展本土艺术的思路,与清末民初国粹派在思想脉络上一脉相承——即于文化冲撞期中,强调本土文化之自身价值,同时整合异域文化因素,以温和渐进的方式寻求文化之演进与发展。这是人类文明冲撞期中,受力文时常采用的文化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当下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仍具有一定的参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06-04-01)

传统派画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初北方传统画派主要指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属于"五四"后期诞生的保守主义美术流派。他们有相同或相近的美术倾向,都坚持中国画的传统,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理念,奉金城的艺术理念为圭皋。他们通过教学和展览等形式,传承中国画的理论和技法,培养中国画方面的人才。他们还分别创建了自己的艺术阵地:《艺林(旬)月刊》和《湖社月刊》。他们的人员构成,如南北方人员的比例、学历和职业等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南北方教育的差距以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千年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清朝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官员和文人集散于此的特殊优势等,都成为民初北方传统画派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从流派的角度研究北方传统画派,有助于研究民国时期美术的发展,也可为当代美术的繁荣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派画家论文参考文献

[1].刘曦林.《20世纪中国画史》之吴湖帆等传统派画家师法山河[J].艺术市场.2018

[2].周牧.民初北方传统派画家汇聚北京地区的原因及构成分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

[3].戢范.俯仰自得——民国传统派画家萧谦中的摹古绘画艺术[J].荣宝斋.2014

[4].周青川.感悟瞬间突破传统——印象派画家莫奈浅谈[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朱万章.民国初期岭南画坛之传统派画家[J].收藏家.2006

[6].杭春晓.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标签:;  ;  

传统派画家论文-刘曦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