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噻二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酰,晶体,活性,氨基甲酸酯,噻吩,羰基,杂环化合物。
噻二唑论文文献综述
张梅梅,黄丹丹,胥城城[1](2019)在《Si掺杂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在 TiO_2(100)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周期性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在GGA/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Si掺杂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DTBT-Si)在TiO_2(100)表面的吸附。通过吸附前后化合物DTBT-Si的Mulliken charge和前线轨道分析表明:当DTBT-Si吸附在TiO_2(100)表面时,DTBT-Si表面向TiO_2(100)转移0.923 e电荷,同时前线轨道能隙变窄。(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范思琪,梁经泰,方方[2](2019)在《新型2-取代氨基-5-(N-异丙基-9H-咔唑-2-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异丙基-9H-咔唑为起始原料,经取代、氧化、环合、酰化4步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2-取代氨基-5-(N-异丙基-9H-咔唑-2-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1a~1g),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1a~1g对5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1a~1g对人正常VEC细胞的抑制活性弱于5-FU。1d和1e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8),1e对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以及1g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的抑制活性(IC_(50)≤9.28μmol·L~(-1))均与5-FU相当。(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汪志勇,梁一龙,孙乐涛,余昌金,杨先炯[3](2019)在《2,5-二-(3,5-二甲基吡唑-4-巯基)-1,3,4-噻二唑-Cd(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配体Ll(2,5-二-(3,5-二甲基吡唑-4-巯基)-1,3,4-噻二唑)和L2(3,5-二甲基吡唑)同时与Cd(NO_3)_2·4H_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Cd(L1)_2(L2)(NO_3)_2(H_2O)],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m空间群,每个Cd(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五角双锥,分别与来自配体L1和L2的一个氮原子、两个硝酸根的叁个氧原子、和一个水分子配位,配体L1只用一端的氮原子和Cd(Ⅱ)离子配位,配合物形成"E"字型结构。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徐佳宇,方识耘,冯雨婷,赵国良[4](2019)在《两个基于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构筑的铜、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个新型配位聚合物[Cu_2(OH)(H_2O)(L)_3(bpp)]_n(1),[Zn(L)_2(H_2O)(bipy)]_n(2)(HL=C_4H_4N_2O_2S,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 bpp=1,3-双(4-吡啶基)-丙烷; bipy=4,4’-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测定.配合物1是双核结构,中心金属离子Cu~(2+)的配位数均为五,构成略为变形的叁角双锥体;配合物2的中心金属离子Zn~(2+)的配位构型是扭曲的叁角双锥结构.配合物1通过氢键形成了二维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结构.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天骄,王佳毅,宋恭华[5](2019)在《氮杂双环[3.3.1]壬烷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合成及其对线虫的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具有抗线虫活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MDL 72222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改变氮杂双环中桥环的位置以及桥碳数量,引入农药活性基团噻二唑结构,设计合成了23个未见报道的3-氮杂双环[3.3.1]壬烷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分析手段确认了化合物的结构。以根结线虫为试虫,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其中10个目标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40 mg/L时对根结线虫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在试管实验中化合物Z7对根结线虫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冯长君,何红梅,李靖[6](2019)在《新型叁唑并噻二唑衍生物对PTP1B的抑制活性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建立21种新型叁唑并噻二唑衍生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pM_P)的叁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训练集中17个化合物用于建立预测模型,测试集5个化合物作为模型验证。已建立的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_(cv)~2)、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 432、0. 975,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贡献率依次为59. 2%、40. 8%,表明影响抑制活性(pM_P)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空间位阻及疏水性,其次是取代基的氢键及配位作用。基于此研究结果,设计了3个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新化合物,有待医学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阳,张辉,李明[7](2019)在《具有较大Stokes位移的新型苯并噻二唑基pH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种基于苯并噻二唑的荧光探针C1和C2,应用于极酸性条件下pH检测。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的荧光探针分子结构及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种荧光探针均具有较大的斯洛克斯(Stokes)位移(>100nm),且C2具有优良的专一性和光稳定性;pH从0增加到3.04时,随着pH的升高,C2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C2探针的酸度系数为1.56,在极酸性条件下C2作为pH探针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张晓鹏,牛雪利,高贺梅,范学森,张贵生[8](2019)在《硒催化羰基化合成1,3,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金属硒作为催化剂,以CO替代剧毒光气作为羰基化试剂,以O2作为氧化剂,通过2-氨基-1,3,4-噻二唑与醇以"一锅法"方式发生硒催化氧化羰基化反应,提出了一种成本低、原子经济性高、合成路线简短及环境相对友好的合成1,3,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醇的用量、压力及碱的种类等对合成1,3,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的影响,在优化反应条件下,2-氨基-1,3,4-噻二唑可与一系列醇顺利发生羰基化反应,以45%~90%的收率得到1,3,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付刚,薛峰,曹辉,居沈贵[9](2019)在《(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基亚胺基乙酸合成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氰基乙酰胺为原料,经过肟化、乙基化、氨解、溴代、环合、碱性水解六步反应制得(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基亚胺基乙酸(ATDE),总收率37.8%。通过MS和~1H NMR对目标产物及各步反应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改进了2-氰基-2-乙氧亚胺基乙酰胺的合成工艺,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n(氰基乙酰胺)∶n(亚硝酸钠)∶n(酸)∶n(硫酸二乙酯)=1∶1.5∶2∶1.2,采用盐酸,反应温度48℃,反应时间3 h,收率提高至89.1%。对于水解过程,最优工艺条件为:采用氢氧化钾,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7 h。(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袁海燕,董新,黄燕敏,展军颜,崔建国[10](2019)在《一些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代氨基脲、甲酸、取代苯甲酸以硫代氨基脲、甲酸、取代苯甲酸为原料,通过脱水环化、Knoevenagle缩合反应等步骤,得到一类具有噻唑环和噻唑啉酮双杂环结构的化合物6a~6h。此外,将中间体4a~4h与叁氯吡啶醇钠反应,得到另一类具有噻唑环和叁氯吡啶醇结构的新型化合物7a~7g。合成的终产物中,有9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采用IR、NMR等方法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且利用生长速率法对目标产物的植物菌类抑菌活性进行测试,初步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6d对稻瘟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具有良好的活性,在浓度为50 mg·L~(-1)时,抑菌率达到80%以上。(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噻二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N-异丙基-9H-咔唑为起始原料,经取代、氧化、环合、酰化4步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2-取代氨基-5-(N-异丙基-9H-咔唑-2-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1a~1g),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1a~1g对5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1a~1g对人正常VEC细胞的抑制活性弱于5-FU。1d和1e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8),1e对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以及1g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的抑制活性(IC_(50)≤9.28μmol·L~(-1))均与5-FU相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噻二唑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梅梅,黄丹丹,胥城城.Si掺杂4,7-二(2-噻吩基)苯并噻二唑在TiO_2(100)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J].河南化工.2019
[2].范思琪,梁经泰,方方.新型2-取代氨基-5-(N-异丙基-9H-咔唑-2-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合成化学.2019
[3].汪志勇,梁一龙,孙乐涛,余昌金,杨先炯.2,5-二-(3,5-二甲基吡唑-4-巯基)-1,3,4-噻二唑-Cd(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抑菌活性[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4].徐佳宇,方识耘,冯雨婷,赵国良.两个基于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构筑的铜、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J].化学研究.2019
[5].杨天骄,王佳毅,宋恭华.氮杂双环[3.3.1]壬烷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合成及其对线虫的抑制活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冯长君,何红梅,李靖.新型叁唑并噻二唑衍生物对PTP1B的抑制活性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研究[J].化学通报.2019
[7].李阳,张辉,李明.具有较大Stokes位移的新型苯并噻二唑基pH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8].张晓鹏,牛雪利,高贺梅,范学森,张贵生.硒催化羰基化合成1,3,4-噻二唑-2-氨基甲酸酯[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9].王付刚,薛峰,曹辉,居沈贵.(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基亚胺基乙酸合成工艺改进[J].应用化工.2019
[10].袁海燕,董新,黄燕敏,展军颜,崔建国.一些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