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传英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蕴藏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数学知识最终运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努力开发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蕴藏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给学生提供温润肥沃的生活的土壤,生活的阳光、雨露和惠风,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生活的绿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融入课堂,让数学课堂生活化。那么,在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条件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生活呢?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与看法。
一、导入数学新课生活化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灵,又仿佛惊险刺激或温情浪漫电影的“序幕”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笔者有表情地朗读了作家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一段文字:“正月里的一个清冷的黑早,太阳还没有出来,东方山后的天上,几片浓云的薄如轻绡的边际,衬上了浅红的霞彩,过了一阵,山峰映红了,又停一会,火样的圆轮从湛蓝的天海涌出了半边,慢慢地完全显露了它的庞大的金身,通红的火焰照彻了大地,红光又逐渐地化为了纯白的强光。白天开始了。”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地平线看做直线,太阳当做一个圆,在上述的描写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你能给它们命名吗?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程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教学“相似形”时,我出示了一期《百花园小小说》封面上刊登的一幅名为《唇齿相依》的油画,背景是蔚蓝色的大海。让学生认真观察,学生首先观察到“台湾岛”,逆时针旋转九十度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看到“嘴唇”,“微笑的嘴唇”。笔者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画所蕴含的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学生经历了一次爱国主义心灵的洗礼。随后提出“画中的台湾岛与现实中的台湾岛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的问题,学生回答“形状相似”,自然引入新课。
二、探究数学新知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材懂得用教材,灵活整合教材信息中的生活意义,还有必要对教材提供的素材做适当的改编,作些生活化的加工。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学习体会数学,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更多数学生活的烙印。
例如,在教学“概率”时,笔者诵读了李尚志的一首数学诗:“沙场百胜古来稀,九密一疏已足奇。祸福偶然存概率,风云多变测天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形象、生动地对什么是概率及其“偶然性中的必然规律”的实质做了阐释。
在讲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时,笔者先引用现实中的一些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荆州长江大桥的设计中,拉杆都是彼此平行的,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他们是平行的呢?”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面临着缺水的严重挑战,我国也是一个严重缺水国。七年级上册《5.5综合与实践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调查》选用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约用水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活动性。该课是一个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生活问题,它同样也是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计算及统计整理,从而得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又增强学生的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自觉主动地加入节约用水的宣传和行动中来。
三、解决数学应用生活化
将数学知识最终运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笔者所在学校的少年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剪纸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巧手剪出精美、漂亮、立意新颖的轴对称图形剪纸。如:蝴蝶、双喜、双鱼、京剧脸谱等,这些作品在学校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芳草,无处不飞花”,大到高精尖技术,小到百姓居家过日子,数学问题无孔不入,关键是要找好、找准,给人以自然的感觉。如在讲“比例线段”时,利用“日光成影”让学生动手测量,解决求树高、旗杆高问题;又如:教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解决不过河求河宽、不登楼求楼高、求高速公路旁边的广告牌高等问题;再如:讲授“概率”时,课本上设置的“摸红白球问题”学生感觉生活中不常见,我把它改成“扑克牌问题”,准备一副扑克牌,3人一组每人起到的花色、点数有什么规律呢?一副扑克牌有两个“王”,某一个人发到一对王的可能性有多大?为什么三个人起牌,绝对有一个人能起到至少两个2、两个3、两个4……让学生从心底感叹“原来数学有这么大的用途。”
四、兴趣小组活动的生活化
组织学生开展“带上数学知识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最好表现,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实践活动。这不只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办法处理一些简单的实践问题,从而领略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里湾》是赵树理同志写的一部小说,讲三里湾村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这部小说中说到一个几何题,就是“场磙的改造”。什么叫场磙呢?笔者经历过那个时代,对场磙比较熟悉。画图向学生作了介绍并说明场磙的用途及使用方法(现在,农村有些地方还有,只不过用机械代替了牲口)。怎样让场磙兜大圈子,那就要对场磙进行改造,把大的一头稍稍凿小一点儿。凿去多少正合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高涨,探究尽头十足,学生浅尝辄止时,笔者及时给予引导点拨。终柳暗花明,水落而石出。学生经过一番思索、探究,似乎很疲倦,但我看到的是他们脸上掩饰不住的愉悦和幸福。随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小说中场磙改造的过程,并进行了一次理想前途教育。
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笔者把《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复习题中安排的“探索研究”的问题拿过来,让学生合作研究解决。
1.野营活动中,小明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的铁皮代替锅,烙一张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烙好一面后把饼翻身,这块饼刚好落在“锅”中,这是为什么?学生由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很容易解决。
2.小丽用一块直角三角形的铁锅,烙一张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烙好一面后把饼翻身,这块饼不能正落在“锅”中,小丽将饼切了一刀,然后将两块都翻身,结果饼就正好落在“锅”中,这又是为什么?教师提示:如何把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第1题。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把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问题得以解决。
3.如果用来烙饼的铁皮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烙好一面后,怎样翻身,才能使烙饼刚好落在“锅”中?通过上面的阅读理解,学生大显身手,得到了不同的方法。至此,学生对此题的认识上升到只要是轴对称图形翻身后就可和自身重合这一重要结论。
生活如歌如诗,数学生活化——“小诗有味似连珠”,生活课堂,诗乐歌之。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的根本理念,努力开发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参考文献:
[1]覃运初.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
[2]王志东.情境、生活、实践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2(17).
[3]汪斌.让初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孟溪中学4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