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王扬明王欣湖南省洪江市黔阳三中418200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也很重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中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会对大量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最终全面提高历史学习成绩。

关键词: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知识,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认真探索,肤浅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

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首先必须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明确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探究性学习对迅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有很大帮助。从古到今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是从探究开始的,如古希腊杰出科学家阿基米德由洗澡盆水溢出进行探究,结果发现了浮力定律;又如英国科学家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兴趣,进行探究,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有探究就有收获,遇事爱问为什么,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将来就有发明,就会有成功。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如此,学生虽不能看到过去的历史史实,但经过学习探究和调查研究却能成为历史奥秘的发现者,研究者。然后,大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做事有兴趣的人,其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都是平等的关系,老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学生提问也可让老师回答,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探究解答都是可行的。通过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探究学习,学生做起作业来就容易了,有趣了,收获也多了。每次探究学习结束,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学习得来的成绩给予肯定、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探究学习的成功。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自身地位。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认真发言,其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提高,从而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也就养成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探究性学习模式,把探究性学习作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让学生逐步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学生一旦会自觉进行探究学习了,历史学习成绩也就会很快提高,你的教学目的也就能实现。

二、引导质疑,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仅有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还不行,还必须使学生学会提问、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题,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归根于如何。”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遇事总爱问为什么,结果他创造了近2000项发明,成为世界“发明大王。”等等,可见,发明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就能反映学生在创新学习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提出问题。

学生开始提出问题,可能有的简单,有的深刻,例如,我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完世界上古史后,曾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亚非四大文明古国都与大河有关,欧洲的文明与海洋有关,今天欧洲国家大都是先进国家,而亚非古国为什么今天还这么落后呢?这个问题很有难度,有待探究(我及时对他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肯定了)。其结果说明,大河文明还是不如海洋文明。学到“美国独立战争”这课时,我讲到美国独立于1776年,它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只有二百三十多年历史……有位学生马上提出一个问题:“美国历史不长,为什么这样先进而发达?而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什么还落后于它呢?”当学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有个学生提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等等,如此类似的提问,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思维想象力显然得到增强。

在上完世界近、现代史后,我专为学生上了一堂提问专题课,要求每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结果绝大多数学生提出了问题,如有的说:“‘一战’为什么在20世纪初期爆发?”“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快结束时才参加协约国作战?”也有的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了呢?”还有的说:“二战中战败的日本为什么在20世纪八十年代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在同一时期却远远落后于它呢?”还有说:“社会主义优越性要比资本主义强,为什么苏联(原社会主义国家)到1991年却解体了呢?”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学会了提问,壮大了胆量,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而且想象力、理解力和求知欲明显增强。

三、创设情景氛围,开展探究活动

教与学是双向的,也是同步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找到答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历史教学中,有机地创设情景氛围,如编制历史小报、历史小故事、历史知识抢答赛或追访历史、开新闻发布会、或辩论会等活动,就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例如,教“新航路的开辟”时,我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四位航海家,要求各组同学分别说出四位航海家的动机、条件和出发时间、线路,以及要到达的国家或地区,并互评哪组答得快而准。话刚说完,全班同学很快进入角色,看课文、找资料、备答案,不一会儿每组就推荐了一两个代表讲述。在活动中,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作用很快弄清楚了,这比教师先讲述再让学生记忆效果好得多。然后再分成两组讨论,教师提出:“有人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他把欧洲的强盗带到美洲,掠夺了大量财富,还大量屠杀印第安人,是恶魔。”也有的说“哥伦布把欧洲文明带到了美洲,发现新大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是一个功臣。”针对此问,学生各持已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每个同学都显得十分积极活跃。经过一番辩论,正确答案明确了,两种说法都均有道理,但不够全面,其正确说法应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既有其进步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这种探究活动,创设了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它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用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创新力。这样,不仅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了,而且及时消化了新知识。它既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营造了一个宽松学习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愿学、乐学、会学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动者,参与者、提问者和发现者。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华教育出版社出版。

标签:;  ;  ;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