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合水地区长储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水地区,长8_1储层,流动单元,孔喉结构
合水地区长储层论文文献综述
吴育平,孙卫,雒斌,李冠男,孟子圆[1](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_1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流动单元研究在储层精细表征、剩余油分布规律及预测油藏开发生产性能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合水地区长8_1储层为例,在建立流动单元类型划分标准的基础上,对长8_1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结合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相渗等实验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孔喉结构和渗流机理的特点,明确了不同流动单元在生产动态方面的差异性原因。结果表明:长8_1储层划分为A、B、C、D四类流动单元;A类流动单元孔喉结构最好,低含水期稳产周期长;B类流动单元孔喉结构较好,分布面积广,是油田开发的主力区;C类和D类流动单元孔喉比大且连通性差,储层渗流能力差,含水率上升快且稳产期短,注水开发效果差,建议对其采取适当措施或者调整开发方案,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5期)
王琪杰,朱玉双,刘新菊,杨红梅,陈建文[2](2019)在《合水地区长2_3储层微观渗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于研究区储层微观渗流特征规模缺乏有效认识,为保证N138区长2_3油层段产量持续稳定的增长,有必要开展储层微观渗流特征研究,丰富对油水分布规律,油水驱替渗流机制等微观渗流特征的认识,为提高后期的注水效率以及开发的最终采收率,利用油水两相渗流实验、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渗流实验等技术手段,研究长2_3储层的渗流特征,得到合水地区长2_3储层润湿性偏亲水;相渗实验中原始含油饱和度较高可达40%;微观模型渗流实验中残余油形态主要为膜状和簇状为主,驱油效率为43.7%。(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梁文燕,齐海钧,宋传娟,文志刚[3](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_1储层特征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心观察、常规物性、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等分析、测试资料,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_1储层特征,建立了储层分类标准。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_1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次之,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优选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等参数,将研究区长8_1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Ⅱ类储层分布面积最广,是下一步勘探和开发的有利目标。(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宇[4](2019)在《合水地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压裂液伤害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水地区位于我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已探明合水地区长8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与邻区华庆地区长8储层和镇北地区长8储层相比研究区开采效果一直不是特别理想。本文通过将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法以及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结合,从而达到获得研究区的物性参数、岩矿组分、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孔隙各项参数,最终完成对以合水地区长8储层为主等区块微观孔隙特征的全面认识和定量表征。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储层压裂液伤害实验和粘土膨胀实验,进行压裂液伤害机理以及粘土膨胀伤害分析研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岩心伤害前后的T2信号变化量计算以达到对岩心孔隙结构变化做定量统计。最终将实验结果与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参数做相关性分析,最后得以确定研究区影响压裂液伤害储层的主要因素(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压裂液类型以及防膨剂)。由于压裂过程中压裂液对储层伤害是压裂取得效果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该区储层微观地质特征,结合室内实验研究方法,更加深入地确定压裂伤害的内在原因,为提高该地区储层压裂工艺作业的效果、减少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为现场实际压裂作业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5-27)
欧阳思琪,孟子圆[5](2019)在《特低-超低渗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储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储层特征具有共同点与差异,驱油类型受均质程度控制,长6储层样品见均匀–网状、网状、指状叁种驱替类型,长8储层未见指状驱替;润湿性影响残余油状态,有效渗透率越高、平均喉道半径越大、孔喉连通性越好,则驱油效率越高;长8储层样品溶蚀孔越发育驱油效率越高。以注水启动压力为基准提高50%注入压力,注入速度为0.05~0.08 mL/min,注入体积3 PV时,驱油效果最好。利用储层各项参数综合对比可预测驱油效率,选取适当的注水方式可明显提升驱油效率。(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6](2019)在《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合水地区储层含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其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复杂,长7段为源储一体型岩性组合,可细分为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3种类型,长6与长8段为研究区主要储层,与烃源岩形成邻源型岩性组合,细分为源储接触型、源储过渡型与源储间隔型3种类型;长7段源夹储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长6与长8段源储接触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最有利于致密油聚集;长6~长8段形成干酪根网络→孔隙+微裂缝型、干酪根网络+构造裂缝→孔隙+微裂缝型两种石油运移通道组合,为致密油充注提供有利的通道网络。(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茜,曹江骏[7](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因受沉积、成岩作用影响总体表现为岩性致密、物性低、喉道连通性差的特点。因此,本文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分析结果,并结合测井数据重点研究了长8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对长8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砂体厚度、连通性、物性及含油性的变化,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最大,连通性最好,物性最高。机械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主要控制着长8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其中,机械压实及绿泥石、铁方解石胶结减少了储层原生孔隙,对储层起到破坏作用;长石溶蚀整体上增加了储层次生孔隙,对储层起到建设作用。经分析认为,长8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胶结物含量较少、溶蚀孔强烈发育且厚度大、连通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主体部位。在此基础上,按照储油能力由强到弱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Ⅰ、Ⅱ、Ⅲ叁类。本次对合水地区长8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评价对该地区及周边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外能源》期刊2019年04期)
孟子圆[8](2019)在《合水地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测井手段等实验检测方法,分析了合水地区长6储层的特征及各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标志。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沉积相为半深湖-深湖沉积,以及发育重力流复合水道和水道间两种微相。重力流复合水道砂体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中低幅的箱型、齿化箱形、钟形、漏斗形及指形的频繁迭加,电阻率曲线为中、低阻的反复迭置;水道间砂体自然电位曲线为有齿化的钟形、指形组合。(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谢启超,冯波,宋鹏,刘广峰,刘建[9](2019)在《合水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砂岩油藏储量丰富,前景广阔,但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开展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在开展18块岩心高压压汞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致密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研究发现,合水地区长7储层的喉道半径主要分布在10-2~100μm,岩石孔喉结构存在两段分形和叁段分形特征。储层物性与总分形维数无明显相关性,但储层孔喉特征参数与总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相关性,表明了研究区孔喉结构的复杂性,可以用分形维数表征孔喉结构的非均质性。(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2期)
孟子圆[10](2019)在《合水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测井等实验手段对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物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角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屑成分、结构成熟度以及沉积微相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成岩作用的改造是储层物性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区储层孔隙度经强烈压实作用损失25.96%,经胶结作用孔隙度损失2.99%。溶蚀作用属于建设性成岩作用,使孔隙度增加0.6%。(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合水地区长储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对于研究区储层微观渗流特征规模缺乏有效认识,为保证N138区长2_3油层段产量持续稳定的增长,有必要开展储层微观渗流特征研究,丰富对油水分布规律,油水驱替渗流机制等微观渗流特征的认识,为提高后期的注水效率以及开发的最终采收率,利用油水两相渗流实验、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渗流实验等技术手段,研究长2_3储层的渗流特征,得到合水地区长2_3储层润湿性偏亲水;相渗实验中原始含油饱和度较高可达40%;微观模型渗流实验中残余油形态主要为膜状和簇状为主,驱油效率为43.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水地区长储层论文参考文献
[1].吴育平,孙卫,雒斌,李冠男,孟子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_1储层流动单元研究[J].非常规油气.2019
[2].王琪杰,朱玉双,刘新菊,杨红梅,陈建文.合水地区长2_3储层微观渗流特征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19
[3].梁文燕,齐海钧,宋传娟,文志刚.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_1储层特征与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宇.合水地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压裂液伤害机理[D].西安石油大学.2019
[5].欧阳思琪,孟子圆.特低-超低渗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储层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9
[6].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9
[7].王茜,曹江骏.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评价[J].中外能源.2019
[8].孟子圆.合水地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标志[J].国外测井技术.2019
[9].谢启超,冯波,宋鹏,刘广峰,刘建.合水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形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9
[10].孟子圆.合水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外测井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