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推力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推力,离子,栅极,霍尔,屏蔽,激光,单元。
推力器论文文献综述
孙明明,耿海,王亮,郑艺[1](2019)在《空间在轨环境下的30cm离子推力器叁栅极组件间距变化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仿真(FEM)与地面热平衡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并模拟了30 cm离子推力器处于在轨环境时,有、无主动热控对叁栅极相对位移变化造成的影响,并对目前离子推力器设置的工作启动流程可能造成的打火风险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叁栅极组件的热形变方向均为法向方向,且栅极中心区域的间距最小;在-269℃在轨极限环境温度下,推力器在5 kW工作模式下温度平衡后的屏栅与加速栅最大热态间距为0.14 mm,加速栅和减速栅则已发生贴合;在受太阳辐照以及卫星帆板恒温边界的影响下,栅面最低初始温度为-102℃;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20℃时,栅面最低启动温度为-25℃,且推力器工作8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与减速栅的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25 mm和0.20 mm;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50℃时,推力器工作9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和减速栅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31 mm和0.30 mm,能够满足0.25 mm的栅极安全打火间距要求。(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夏旭,杨涓,金逸舟,杭观荣,付瑜亮[2](2019)在《磁路和天线位置对2 cm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路和天线位置对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thruster, ECRIT)的电子加热、等离子体约束和输运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离子束流引出和中和器耦合电压.本文开展不同磁路和天线位置下2 cm ECRIT离子束流和耦合电压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磁路的离子源和中和器的束流引出特性,选出合理的磁路结构,再比较不同天线位置对束流引出的影响.归纳了磁路和天线位置对ECRIT的性能影响规律,得到合理的推力器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和流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离子引出束流和降低电子引出压;保持天线空间位置不变,合理的磁路结构能增大电子获能并减小粒子损失,从而提高引出离子束流并降低耦合电压;在合理磁路结构条件下,离子源和中和器存在有利于离子引出和降低耦合电压的合理天线位置.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出结构较优的中和器和离子源进行中和实验.结果表明:有无中和器工作时对离子源束流引出的影响较小;功率和流量为1 W, 0.1 sccm (1 sccm=1 mL/min)的中和器与功率和流量为2 W, 0.3 sccm的离子源能良好匹配工作,性能指标为离子束流5.3 mA、放电损耗337.5 W/A、推进剂利用率24.7%、推力368.6μN、比冲1277.6 s、中和器耦合电压17.4 V.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推力器工作机理,并为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徐友慧,王先荣,王少宁,高波,任海玢[3](2019)在《离子推力器数字化电源处理单元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电推进系统(IPA)是卫星实现无拖曳飞行的主要手段,10 cm离子推力器(LIPS-100)是根据重力梯度卫星无拖曳飞行需求所设计的。针对LIPS-100推力器电源处理单元(PPU)必须具备电参数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快速响应的要求,采用移相全桥拓扑结构设计屏栅电源,减少了开关管高频时的开关损耗以及有效降低了开关管的电压和电流应力;以DSP为核心设计数字化阳极电源和励磁电源,实现电源输出电压、电流参数的改变,实现推力连续变化的控制,并且可以有效减小控制板体积。(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何永英,王倩,杨芳芳[4](2019)在《星用单元肼推力器工作性能分析及飞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元肼推力器被广泛应用于中低轨卫星推进系统,作为姿轨控喷气控制的执行部件,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的效果和精度。以单元肼5N推力器为例,对其在适应姿轨控需求的稳态及各品种脉冲控制程序下的工作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比对地面试验和在轨飞行试验的结果,给出推力器的输出性能特点、影响因素,并对脉冲小量轨控模式下的推力器性能进行分析,明确推力器的使用约束,为姿轨控喷气控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S2期)
赵杰,唐德礼,许丽,李平川,张帆[5](2019)在《阳极磁屏蔽对阳极层霍尔推力器内磁极刻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IC与溅射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阳极层霍尔推力器的阳极磁屏蔽对内磁极刻蚀速率的影响.通过磁屏蔽技术,改变了阳极表面的磁场位形分布,提高了推力器磁镜场的磁镜比和中轴线上的正梯度的磁场宽度.磁镜比是原来的1.4倍,且增加了两个鞍形磁场区域.在放电电压900 V,工作气压2×10~(–2) Pa时,仿真结果表明:在阳极磁屏蔽的情况下,大部分轰击内磁极的离子能量概率分布范围在40—260eV之间,比无屏蔽下的40—360 eV下降了将近100 eV;入射角余弦值的最大概率分布从0.1附近的小范围(入射角84°)扩展到0.1—0.45 (入射角84°—63°)的大范围;阳极屏蔽后的内磁极最大刻蚀速率是6.1×10–10 m/s,比无磁屏蔽时的16×10~(–10) m/s降低了38.2%.无磁屏蔽下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陈凯,李得天,谷增杰,孟伟,郭立新[6](2019)在《胶体推力器的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体推力器是一种静电式推力器,具有比冲高、可控精度高等优点,在微小卫星的姿态控制、轨道转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对胶体推力器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胶体推力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重点介绍了胶体推力器的发展过程,以及在设计制造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即发射极毛细管制造技术、推进剂供给元件制造技术、中和技术、长寿命问题和微推力测量技术,为我国胶体推力器后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徐亚男,康小录,余水淋,黄浩[7](2019)在《磁屏蔽霍尔推力器磁场设计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屏蔽能够有效减缓等离子体对霍尔推力器放电室壁面的腐蚀,是延长推力器寿命的有效途径,可以将霍尔推力器的寿命提高至满足长寿命航天任务要求的水平,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磁屏蔽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以口径120 mm的霍尔推力器为对象进行了磁场设计和验证实验。提出了一种壁面磁力线向阳极弯曲程度最大且与壁面尽量不相交的磁场构形,是该实验样机壁面磁力线等势程度最高的构形,10 h点火后磁屏蔽构形壁面腐蚀状况与传统构形壁面相比,全部壁面被沉积的黑色物质覆盖,显着减少了离子对放电室壁面的腐蚀。验证了该磁屏蔽磁场构形的显着效果,并对该磁屏蔽霍尔推力器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阳极流量62 sccm、放电电压300 V下的最优效率为54.23%,对应的羽流状态为"长筒状"。(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19年05期)
[8](2019)在《国际首次碳化硅MEMS微推力器阵列在轨点火试验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据麦姆斯咨询报道,10月18日上午9时40分,随金牛座纳星运行了37天的碳化硅MEMS(微机电系统)微推力器阵列芯片接受地面点火指令成功点火,在轨验证了对金牛座纳星的姿态控制技术。金牛座纳星由八院805所所属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于9月12日11时26分,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实施了一箭叁星发射,将资源一号02D星、京师一号卫星和金牛座纳星送入太(本文来源于《半导体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刘欣宇,康小明,贺伟国,徐明明,郭登帅[9](2019)在《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的关键技术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通过与其他相同推力量级的电推力器对比进一步分析了其特点,然后总结了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微尺度下带电粒子的产生与加速、微细制造与精密装配、推进剂贮存和供给、高升压比微功率电源处理单元以及比冲和推力测试等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研制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小型化、模块化与推力密度提升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的发展构想。(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常浩,叶继飞,周伟静,李南雷[10](2019)在《靶带式激光微推力器微推力输出对纳星平台的姿态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微推力器由于比冲高、推力水平低、体积功耗低、简单可靠等优点逐渐成为微纳星可负担的起的动力系统选择之一。针对固体靶带式激光微推力器推力输出过程中,由于阵列式激光器点火位置、点火顺序对纳星平台姿态影响问题,建立了基于激光烧蚀力矩的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仿真分析姿态角和角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微推力器激光点火顺序可分为两边对称且连续输出和两边对称且间隔输出两种情况下,两种模式对纳星姿态影响存在差异,但无论激光烧蚀力矩由大到小输出或由小到大,力矩对称且连续输出对姿态影响最小,为应用于微纳星姿态稳定控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S2期)
推力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路和天线位置对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thruster, ECRIT)的电子加热、等离子体约束和输运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离子束流引出和中和器耦合电压.本文开展不同磁路和天线位置下2 cm ECRIT离子束流和耦合电压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磁路的离子源和中和器的束流引出特性,选出合理的磁路结构,再比较不同天线位置对束流引出的影响.归纳了磁路和天线位置对ECRIT的性能影响规律,得到合理的推力器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和流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离子引出束流和降低电子引出压;保持天线空间位置不变,合理的磁路结构能增大电子获能并减小粒子损失,从而提高引出离子束流并降低耦合电压;在合理磁路结构条件下,离子源和中和器存在有利于离子引出和降低耦合电压的合理天线位置.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出结构较优的中和器和离子源进行中和实验.结果表明:有无中和器工作时对离子源束流引出的影响较小;功率和流量为1 W, 0.1 sccm (1 sccm=1 mL/min)的中和器与功率和流量为2 W, 0.3 sccm的离子源能良好匹配工作,性能指标为离子束流5.3 mA、放电损耗337.5 W/A、推进剂利用率24.7%、推力368.6μN、比冲1277.6 s、中和器耦合电压17.4 V.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推力器工作机理,并为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推力器论文参考文献
[1].孙明明,耿海,王亮,郑艺.空间在轨环境下的30cm离子推力器叁栅极组件间距变化仿真分析[J].宇航学报.2019
[2].夏旭,杨涓,金逸舟,杭观荣,付瑜亮.磁路和天线位置对2cm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9
[3].徐友慧,王先荣,王少宁,高波,任海玢.离子推力器数字化电源处理单元设计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2019
[4].何永英,王倩,杨芳芳.星用单元肼推力器工作性能分析及飞行验证[J].上海航天.2019
[5].赵杰,唐德礼,许丽,李平川,张帆.阳极磁屏蔽对阳极层霍尔推力器内磁极刻蚀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9
[6].陈凯,李得天,谷增杰,孟伟,郭立新.胶体推力器的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7].徐亚男,康小录,余水淋,黄浩.磁屏蔽霍尔推力器磁场设计及实验验证[J].火箭推进.2019
[8]..国际首次碳化硅MEMS微推力器阵列在轨点火试验成功[J].半导体信息.2019
[9].刘欣宇,康小明,贺伟国,徐明明,郭登帅.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的关键技术及展望[J].宇航学报.2019
[10].常浩,叶继飞,周伟静,李南雷.靶带式激光微推力器微推力输出对纳星平台的姿态影响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