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系统论文_Basheer,Noman,Mohammed,Sallam

导读:本文包含了栽培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模式,苹果园,机器人,棉花,侧枝,板栗。

栽培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Basheer,Noman,Mohammed,Sallam[1](2019)在《有机肥和无机肥对“叁明治”无土栽培系统中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农业上过量使用氮肥会造成严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故减少化肥使用刻不容缓。本试验中使用红砖槽培的方式,槽深30cm,分为3层,每层10 cm,最上层为沙子,中间层进行不同处理,最下层使用椰糠作为基质,并将这种栽培方式称为“叁明治”无土栽培系统,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该栽培系统的最佳沙子厚度,有机肥与基质的最佳剂量比,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最佳配比,以及营养液中NO_3~--N/NH_4~+-N的最佳配比。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沙层厚度对栽培基质水分和温度的影响。在30 cm椰糠的基础上,添加不同厚度(0,5,10,15,20 cm)的沙子分别记为T1-对照,T2,T3,T4,T5处理,在椰糠上面覆盖一层地膜作为T6处理。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温度保持最稳定的处理是T3,T5处理由于使用过量的沙子在经济性方面是不可行的,而且和T1间无显着差异,而塑料膜作为覆盖物的T6处理温度过高。2、栽培基质中不同水平有机肥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一定体积椰糠基质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有机肥,有机肥添加量添加分别为每立方基质15,30,45,60和75 kg,共5个处理,以椰糠中不添加有机肥并浇灌营养液作为对照(CK),其他处理均只浇灌水。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肥对黄瓜营养生长,果实和生理参数有积极作用。此外,CK的叶,果实,根和茎中营养元素浓度最高,60 kg/m~3和75 kg/m~3两处理次之。因此,选择有机肥的最佳处理(60kg/m~3鸡粪/基质)作为第叁次试验的基础。3、栽培基质中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对黄瓜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在重量/体积(w/v)的基础上,将不同数量的鸡粪(PM)和化肥(MF,NPK 15:15:15)添加到椰糠中,处理如下:在每个立方基质中加入60 kg PM作为对照(T1),30 kg(PM)加3kg MF(T2),30 kg(PM)加5 kg MF(T3)和30 kg(PM)加7 kg MF(T4)。结果表明,PM和MF的综合利用显着改善了黄瓜的营养生长,生理参数和果实品质(P<0:05),但T2,T3和T4处理之间没有差异。因此,最佳配方应是每立方基质加30kg PM和3kg MF。4、营养液中不同NO_3~--N/NH_4~+-N比对黄瓜生长,氮代谢、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不同氮素形式NO_3~--N/NH_4~+-N配比的处理如下:T1-100:0%,T2-75:25%,T3-50:50%,T4-25:75%。所有处理的总氮浓度为196 mg/L。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对黄瓜的营养生长,生理、生化参数、产量和品质有显着促进作用(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厚度为10 cm的沙子保持水分、温度的能力最好;60 kg/m~3(家禽粪/基质)的有机肥添加水平对黄瓜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最好;每立方基质中添加30 kg(PM)和3kg MF(NPK15:15:15)对黄瓜的生长最好;75:25%和50:50%(NO_3~--N/NH_4~+-N)的氮素组合在试验条件下对黄瓜的生长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陈玉梅,申允德,张成浩[2](2019)在《黄瓜自动化栽培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黄瓜自动化栽培系统的研究进展,针对黄瓜播种育苗、移栽定植、搭架引蔓、整枝与采收的农艺规程,介绍国内外黄瓜培育系统、移栽系统、吊落蔓系统、侧枝修剪机器人和采摘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分析制约黄瓜采摘机器人应用研究的因素为采摘效率和制造成本,最后指出未来黄瓜自动化栽培系统的研发重点为简化机器人任务和强化机器人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史继东[3](2019)在《苹果园双主干(并棒)栽培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苹果园矮砧密植栽培的广泛开展以及连续多年对国际发展前沿的追踪,笔者发现,如何让树体冠幅变小、让结果墙变薄、让传统的3D结构变成现代的2D结构是国际同行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为此,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从欧洲引进了苹果双主干(并棒)栽培模式,并在陕西千阳县建立双主干(并棒)栽培模式果园200亩,通过4年的观察研究,笔者认为,这一栽培模式完全适合我国矮砧密植栽培,并且和单干模式(高纺锤形)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果农之友》期刊2019年03期)

刘培源,黄耀新,丁连军,林萍,张大勇[4](2019)在《哈萨克斯坦棉花滴灌栽培系统模式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哈萨克斯坦棉花种植区南哈萨克斯坦州的气候、地形、水源等基础条件,以及当地农户农田面积、管理方式,结合不同滴灌系统模式的投资成本、人工费用、运行管理等方面,研究分析适宜哈萨克斯坦种植棉花进行推广的滴灌系统大小和系统管网布置模式。(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孙美艳,华文煊,陈伟,祝娜,羽佳[5](2019)在《叶菜类蔬菜工厂化智能栽培系统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蔬菜栽培方式对劳动力、土地等要求比较高,栽培成本不断提高,为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发出了叶菜类蔬菜工厂化智能生产栽培系统。该文从播种育苗、自动移栽、日常管理、自动采收、基质回收等方面介绍了智能系统应用于叶菜栽培的过程,智能化蔬菜栽培降低了蔬菜种植成本,可实现叶菜周年生产和供应。(本文来源于《上海蔬菜》期刊2019年01期)

陈玉梅[6](2019)在《黄瓜自动化栽培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是中国栽培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蔬菜之一,黄瓜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0%,而目前我国的黄瓜栽培仍以人工作业为主,导致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研究智能化栽培系统不仅有利于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收获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响应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号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以设施黄瓜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包括吊落蔓系统和采摘机器人等黄瓜栽培系统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之后,以改变栽培方式和机械手本体优化设计为切入点,分别对自动化循环系统和收获机器人两个方面,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等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调研了设施黄瓜的生长特性和农艺规程,了解常用的传送工艺,确定了黄瓜自动化循环系统的动作方案;了解常用的机械手选型、剪切工艺,确定了黄瓜收获机器人的结构选型。(2)进行黄瓜自动化栽培系统关键部分的结构设计,包括黄瓜自动化循环系统、6自由度关节机械手、夹剪式末端执行器、行走机构的设计,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各部分进行叁维建模及虚拟装配。(3)基于多目标优化方法,进一步优化机械手主连杆尺寸,确定机械手各杆杆长、各关节位移量和偏转量。(4)将机械手的叁维模型导入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验证机械手在主工作平面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采摘性能,求取各关节峰值力矩,为关节电机和减速器选型提供依据。(5)运用矢量解析法和矩阵法对自动化循环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建模,将自动化循环机构导入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比较分析滑块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图,检验理论运动学建模的正确性;比较分析滑块所受反力和平衡力矩的曲线图,检验动力学建模的正确性,同时观察运动学仿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证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2-01)

刘培源,黄耀新,丁连军,林萍,张大勇[7](2019)在《哈萨克斯坦棉花滴灌栽培系统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哈萨克斯坦棉花种植区—南哈萨克斯坦州的气候、地形、水源等基础条件,以及当地农户农田面积、管理方式,结合不同滴灌系统模式的投资成本、人工费用、运行管理等方面,研究适合哈萨克斯坦种植棉花的滴灌系统和系统管网布置模式。种植面积较大且连片的农场适合推广的滴灌系统模式为地埋"PVC管+PE支管+毛管"模式,对于种植面积较小的可选用厚壁或薄壁纳米PE管替代输水管,采用地面铺设模式。(本文来源于《粮食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8](2019)在《河北省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宽城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分布在宽城满族自治县的18个乡镇,总面积为1952平方公里。全县百年以上的板栗树达10万余株,现存最老的板栗树树龄达700余年,被誉为"中国板栗之王"。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可持续的有机农业生(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19年02期)

张宗群,马稚昱,李明爵,陈嘉豪,高林锋[9](2018)在《无土立体栽培系统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土壤栽培存在的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了栽培环境相对封闭的无土立体栽培系统。该系统硬件采用倒V型支架的立体水培形式,配合电导率EC传感器、pH传感器及臭氧发生装置;软件采用PLC一体机与叁菱工控屏配合使用,可实现水肥营养液的定时灌溉、监测调控及臭氧杀菌功能。该系统结构简单,造价实惠,工作稳定,具有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土壤环境污染等优点,适合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装备》期刊2018年06期)

吕斯健,陈锦煌,潘志宏[10](2019)在《云端植物栽培系统“花伴”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人们重视绿色覆盖,却又因对植物种植不了解或工作繁忙,从而导致种植的植物成活率不高。对此,利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种植体系进行改造,设计一套基于云端并且可通过多端实现远程管理、自动浇水、环境监测等功能的智能植物栽培系统。可以通过移动端App以及浏览器直接对种植系统进行远程的植物温湿度状态监控以及浇水营养液等养护操作,同时可以对系统自动化操作进行设置,便于无人干预时系统对植物自主判断进行浇水等养护操作。该系统使用简单,适用范围广,无论是家中的盆栽还是中小型花园,可以大大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也能对植物的实时状态进行准确获取和监控。与传统种植系统相比,该系统大大减轻了人们的负担并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9年03期)

栽培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概述黄瓜自动化栽培系统的研究进展,针对黄瓜播种育苗、移栽定植、搭架引蔓、整枝与采收的农艺规程,介绍国内外黄瓜培育系统、移栽系统、吊落蔓系统、侧枝修剪机器人和采摘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分析制约黄瓜采摘机器人应用研究的因素为采摘效率和制造成本,最后指出未来黄瓜自动化栽培系统的研发重点为简化机器人任务和强化机器人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栽培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Basheer,Noman,Mohammed,Sallam.有机肥和无机肥对“叁明治”无土栽培系统中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2].陈玉梅,申允德,张成浩.黄瓜自动化栽培系统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史继东.苹果园双主干(并棒)栽培系统[J].果农之友.2019

[4].刘培源,黄耀新,丁连军,林萍,张大勇.哈萨克斯坦棉花滴灌栽培系统模式分析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

[5].孙美艳,华文煊,陈伟,祝娜,羽佳.叶菜类蔬菜工厂化智能栽培系统简介[J].上海蔬菜.2019

[6].陈玉梅.黄瓜自动化栽培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温州大学.2019

[7].刘培源,黄耀新,丁连军,林萍,张大勇.哈萨克斯坦棉花滴灌栽培系统模式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

[8]..河北省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J].农村百事通.2019

[9].张宗群,马稚昱,李明爵,陈嘉豪,高林锋.无土立体栽培系统的设计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2018

[10].吕斯健,陈锦煌,潘志宏.云端植物栽培系统“花伴”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9

论文知识图

1 盆钵栽培系统的结构小麦数字化栽培系统结构图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系统理论与途径示意图模型深液栽培系统运行效果图栽培系统抑菌效果检测示意图柱式无土栽培系统

标签:;  ;  ;  ;  ;  ;  ;  

栽培系统论文_Basheer,Noman,Mohammed,Sallam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