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核苷酸论文_张雪妍,崔雅欣,祝天宇,孙凤英,滕乐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寡核苷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核苷酸,色谱,探针,液相,荧光,小麦,逆转录。

寡核苷酸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妍,崔雅欣,祝天宇,孙凤英,滕乐生[1](2019)在《寡核苷酸微球制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寡核苷酸能够针对特定致病基因进行特异性干扰,是当前肿瘤、炎症等疾病治疗的新热点;但生物学稳定性差、体内半衰期短、核酸酶降解、对细胞膜的渗透性低、靶部位浓度低等缺点使其难以直接作为治疗药物。药物传递系统是目前常用的解决寡核苷酸递送问题的方案,其中,微球制剂以其能够提高药物稳定性、控制药物平稳释放等特点成为解决寡核苷酸递送问题的新热点。寡核苷酸药物可以直接包载或与阳离子材料形成复合物后包载进入微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球制剂在寡核苷酸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邓晶,邢育珍[2](2019)在《HOXB7反义寡核苷酸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OXB7反义寡核苷酸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口腔鳞癌细胞系Tscca中转染HOXB7反义寡核苷酸和无义寡核苷酸,记为AS-ODN和NS-ODN,设置不转染寡核苷酸的细胞为Control,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HOXB7表达变化,MTT测定细胞增殖和黏附能力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MMP-2,MMP-9表达水平。结果:HOXB7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细胞中HOXB7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增殖、黏附、运动、侵袭和迁移能力均下降,细胞中N-cadherin,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与转染无义寡核苷酸的细胞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XB7反义寡核苷酸具有抗口腔鳞癌细胞增殖、黏附、运动、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雨欣[3](2019)在《DNA框架核酸递送多重靶向的反义寡核苷酸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形成导致许多的慢性感染并且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细菌胞外多糖(EPS)的产生使生物膜具有粘附性和毒性,并且会对抗生素产生抗性,因此难以完全去除。抑制细菌合成EPS可以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降低其稳定性并促进去除。本研究开发了具有四面体构型的框架核酸(tFNA)递送系统,它可以自由进入细菌细胞并将反义寡核苷酸(AOS)运输到靶向基因发挥其功能。我们基于变异链球菌中VicK蛋白结合区域的保守性设计了具有多重靶向性的AOSs序列,并使用FNA将其传递至细菌细胞中。我们观察到EPS的合成显着降低,并且生物膜结构明显破坏。递送系统同时降低了所有靶基因的表达,证明其高效性。本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型核酸纳米材料在抑制生物膜形成中的应用,证明其在治疗由生物膜引起的慢性感染中的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朱晓燕,宋华峰,陈慧,吴敏娟,赵妮娜[4](2019)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在分枝杆菌菌种快速鉴定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MTB)所致的临床症状相似,临床鉴别诊断困难,寻找快速有效地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49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标本,分别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Spoligotyping)技术(简称"Spoligotyping法")与BACTEC MGIT 960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法(简称"MGIT 960培养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分枝杆菌诊断与菌种鉴定的价值。并且以培养法为参考标准,评估Spoligotyping法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和Kappa值。结果培养法检出426例(86.1%,426/495)为结核分枝杆菌,69例(13.9%,69/495)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而Spoligotyping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420例(84.8%,420/495),非结核分枝杆菌75例(15.2%,75/495)。与MGIT 960培养法相比较,Spoligotyping法诊断的敏感度为96.7%(412/426),特异度为88.4%(61/69),阳性预测值为98.1%(412/420),阴性预测值为81.3%(61/75),诊断符合率为95.6%(473/495),Kappa值为0.821,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与MGIT 960法相比,间隔区寡核苷酸芯片分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该方法能为患者及时诊治提供有效结果。(本文来源于《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单翔,高立文,乐聪,陈秀芳[5](2019)在《寡核苷酸类药物-遗传毒理试验设计考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导则要求,需要对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开展遗传毒理研究。而对于大分子化合物,不管是有机体产生或者人工合成,考虑到其生物学特性,一般不需要进行遗传毒理学研究。但对于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类(Oligonucleotide,ONs)药物,虽其具有较大的分子量,但考虑到其经过代谢后形成的单体可整合进入DNA,影响DNA的正常功能外,因此仍需对其进行遗传毒理学研究,且通常采用标准组合试验一。本摘要分享了实际操作中针对ONs的遗传毒理试验设计,关注体内试验设计中的问题。①在试验设计时,应当考虑试验系统对于ONs的吸收,即ONs在试验系统中的暴露情况。在体内试验中,可通过毒性反应或直接测定供试品浓度来判断。OSWG推荐药物的吸收可通过现行试验或者其他支持性试验来证明。对于体内遗传毒理试验结果为阳性的,通过评估体细胞中染色体畸变或微核形成的上升,可以证明其暴露。但对于尚未开展的试验,通常做法是通过设置TK组来证明其暴露。②给药和采样时间设计,根据OECD指导原则所推荐,体内微核试验可以采用一次、两次或多次给药的形式进行药物暴露,而后在不同的时间点采集样品进行微核率分析。而对于ONs,尤其是对于具有较长半衰期的ONs而言,常规的采样时间点不能足以使化合物在体内达到完全的暴露;同时,由于其半衰期较长,可能采用间断性给药方式。这就使得试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其半衰期,以及体内微核的存活周期数据。使得选择的采样时间点既能充分体现药物暴露,又能满足OECD对于试验设计的要求。结果在本试验内开展的一项ONs遗传毒理试验中,由于化合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120小时),Tmax为72小时,且采用3天/次的间断给药。因此试验设计时采用了给药2次的方式,采样时间参考了OECD导则推荐的2次给药方式试验设计。同时,本试验中,考虑到供试品制剂的渗透压以及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在满足最大给药体积的前提下进行,给予了最大可给药剂量(MFD)。另外,本试验未进行药物吸收的探索,但是考虑到试验设计给药量已达到MFD,因此认为该试验仍然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毛强,赵春景,钱妍,邹品文[6](2019)在《寡核苷酸样品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FDA已批准上市多种寡核苷酸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例如治疗儿童及成人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寡核苷酸及其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是药物开发和评估所必需的,良好的分析方法有利于控制药品质量。本文总结了寡核苷酸分析的第一步,即样品制备,特别是用于液相色谱、液相-质谱联用。需要特殊的样品制备技术需要在复杂的生物基质中确定反义寡核苷酸。本文讨论了寡核苷酸样品制备中所遇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本文主要总结了蛋白沉淀法、酶消化法、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及其他前瞻性技术,并突出了其与每种方法的应用相关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实际使用的技术以及指引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毛强,赵春景,钱妍,邹品文,罗文[7](2019)在《寡核苷酸药物及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分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寡核苷酸已成为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候选药物。寡核苷酸药物及其代谢物、生物标志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是药物开发和评估所必需的,良好的分析方法有利于控制药品质量及准确定量药品浓度。本文主要探讨了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液相色谱-荧光(LC-FL)、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在寡核苷酸药物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及各自的优缺点,旨在概述目前现有寡核苷酸药物和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分析方法,以期为从事寡核苷酸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研发、分析人员及企业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此类新药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分析的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评价》期刊2019年04期)

冯震,梁东玉,张明虎,刘小娟,袁中伟[8](2019)在《利用多种寡核苷酸序列探针鉴别野生一粒小麦Ab染色体组》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AbAb,2n=2x=14)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但是,关于野生一粒小麦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的研究少。本研究以野生一粒小麦G52和普通小麦Crocus为研究材料进行FISH鉴定,发现寡核苷酸序列探针Oligo-pTa535-HM和Oligo-pSc119.2-HM,可以区分野生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2、4、5和6部分同源群的Ab和A染色体。微卫星寡核苷酸序列探针(AAC)7、(CAG)7、(ACT)7、(CTT)7和(GAA)7用作探针的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A基因组的染色体相比,野生一粒小麦Ab基因组的染色体信号很少。但是,五种微卫星序列探针均可以用来区分染色体3Ab和3A;染色体1Ab和1A可以利用(CAG)7和(ACT)7在1Ab缺少杂交信号进行区分;除了(ACT)7探针,其它微卫星序列探针在染色体7Ab和7A上均显示不同的杂交信号。该研究结果将为普通小麦-野生一粒小麦异染色体系或渐渗系的筛选和鉴定提供帮助,并为小麦属物种A基因组的进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亓增军,庄丽芳,王艳芝,杜培,王丹蕊[9](2019)在《小麦族植物寡核苷酸探针开发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寡核苷酸探针开发和利用大大简化和普及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促进了植物染色体工程发展。Cuadrado et al.(2009、2010)报道的非变性FISH (ND-FISH)技术和简单重复序列探针作为染色体鉴定新方法引起了大量关注。南京农业大学自2010年开始相关研究(庄丽芳等2011),2013年将pSc119.2和pAs1开发成8个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命名为pSc119.2-1~2和pAs1-1~6 (王艳芝2013;Wang et al.2013)。发现29~59nt探针产生更稳定信号、(GAA)10等在极低浓度下可以侵染非变性染色体(Du et al.2017),开发出一批重复序列寡核苷酸探针,组配成功8个寡核苷酸探针套(Oligonucleotide probe multiplex,ONPM#1~8),用于清晰识别小麦、黑麦、小黑麦、大麦、簇毛麦、节节麦、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百萨偃麦草、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等染色体(Du et al.2017;王丹蕊等2017;Zhu et al.2017;Huang et al.2018;Zhang et al.2019)。其中,ONPM#4可以同时区分小麦与簇毛麦全部染色体,ONPM#5可以区分小麦与黑麦全部染色体,ONPM#7可以区分小麦与百萨偃麦草全部染色体,并已鉴定小麦、大麦、黑麦、小黑麦和簇毛麦等各类种质上千份,为国内外同行鉴定材料上百份。发现我国栽培小麦存在高频率染色体变异,其中部分变异可能涉及选择优势;发现pSc119.2和pSc200染色质变异丰富,导致黑麦品种间和个体间染色体高度异质性和杂合性;发现人工合成小麦存在丰富染色体变异,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刘宇妍,于文雯,申玉芹,秦甜甜,周雪纯[10](2019)在《聚乙烯亚胺衍生物PEN介导寡核苷酸MT01递送对实验性大鼠牙移动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PEI)衍生物PEN介导寡核苷酸MT01的体内局部递送能力,初步阐明其对实验性牙移动模型大鼠牙槽骨改建的影响及生物学安全性。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PEN组、MT01组、硫代修饰的MT01 (MT01s)组和PEN/MT01组,建立实验性牙移动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左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牙龈黏膜局部注射以上4种药物作为药物干预侧,右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牙龈黏膜局部注射PBS作为PBS对照侧,每3d注射1次,14d时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大体照片及X线片测量牙移动距离,实时定量荧光PCR (RT-PCR)法检测牙周组织中成骨标志性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SP7)和骨钙素(OCN)mRNA表达水平。结果:局部注射以上药物后,各组大鼠的主要脏器组织中均未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及结构差异,各脏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与PBS对照侧比较,MT01、MT01s和PEN/MT01组大鼠药物干预侧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均缩小(P<0.05或P<0.01),P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双侧牙齿近中移动距离的差值PEN/MT01组>MT01s组>MT01组>PEN组,且PEN/MT01组与MT01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对照侧比较,MT01s组和PEN/MT01组大鼠药物干预侧牙周组织中Runx2、SP7和OC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PEN/MT01组升高最为明显;MT01组大鼠药物干预侧牙周组织中Runx2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SP7和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EN组大鼠药物干预侧牙周组织中Runx2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SP7和OCN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衍生物PEN可安全递送MT01进入体内,使牙周组织中Runx2、SP7和OCN mRNA表达水平升高,减少实验性牙移动大鼠的牙齿移动距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寡核苷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HOXB7反义寡核苷酸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口腔鳞癌细胞系Tscca中转染HOXB7反义寡核苷酸和无义寡核苷酸,记为AS-ODN和NS-ODN,设置不转染寡核苷酸的细胞为Control,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HOXB7表达变化,MTT测定细胞增殖和黏附能力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MMP-2,MMP-9表达水平。结果:HOXB7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细胞中HOXB7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增殖、黏附、运动、侵袭和迁移能力均下降,细胞中N-cadherin,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与转染无义寡核苷酸的细胞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XB7反义寡核苷酸具有抗口腔鳞癌细胞增殖、黏附、运动、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寡核苷酸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雪妍,崔雅欣,祝天宇,孙凤英,滕乐生.寡核苷酸微球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

[2].邓晶,邢育珍.HOXB7反义寡核苷酸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3].张雨欣.DNA框架核酸递送多重靶向的反义寡核苷酸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4].朱晓燕,宋华峰,陈慧,吴敏娟,赵妮娜.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在分枝杆菌菌种快速鉴定中的价值[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9

[5].单翔,高立文,乐聪,陈秀芳.寡核苷酸类药物-遗传毒理试验设计考虑[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6].毛强,赵春景,钱妍,邹品文.寡核苷酸样品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7].毛强,赵春景,钱妍,邹品文,罗文.寡核苷酸药物及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分析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评价.2019

[8].冯震,梁东玉,张明虎,刘小娟,袁中伟.利用多种寡核苷酸序列探针鉴别野生一粒小麦Ab染色体组[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9].亓增军,庄丽芳,王艳芝,杜培,王丹蕊.小麦族植物寡核苷酸探针开发与应用进展[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10].刘宇妍,于文雯,申玉芹,秦甜甜,周雪纯.聚乙烯亚胺衍生物PEN介导寡核苷酸MT01递送对实验性大鼠牙移动的抑制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修饰前后细胞毒性试验的结果合成路线图对草鱼白细胞中Foxp3表达的...μM的芘荧光探针与不同浓度poly(d...(A)野生型F3及其突变型的寡核苷酸芘荧光探针对四种不同碱基寡核苷酸

标签:;  ;  ;  ;  ;  ;  ;  

寡核苷酸论文_张雪妍,崔雅欣,祝天宇,孙凤英,滕乐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