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巧杨晓峰杨宪武薛辉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消化内三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滴度的变化特点。方法:62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6个月、1年时检测ALT、HBV血清标志物、HBVDNA、HBsAg定量。结果:62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患者获得了病毒学应答,其基线HBsAg水平为3.86log10IU/mL,治疗6个月、1年时分别为3.55、3.39log10IU/mL,与基线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HBsAg水平与1年时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第1年时HBsAg下降速度为0.13log10IU/mL。结论: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滴度缓慢下降。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阿德福韦酯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50-0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近20年来,HBsAg定量技术的发展,赋予了这古老的指标新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基线HBsAg滴度水平及早期HBsAg下降速度可起到预测抗病毒疗效的价值[1]。但是,目前关于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analogues,NAs)治疗CHB患者过程中HBsAg变化的研究颇少。本研究对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血清HBsAg滴度的变化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时开始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62例CHB患者,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
1.2方法
ALT检测采用酶法和化学法全自动操作。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HBsAg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治疗方案为阿德福韦酯(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mg每日一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1年时检测ALT、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及HBsAg定量。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HBsAg以检测值对数的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病毒应答情况
62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见下表。
3.讨论
HBsAg是HBV的包膜蛋白,HBV是一种部分双链环状DNA,HBsAg定量检测技术识别的是包膜蛋白中主蛋白上的抗原表位,检测的HBsAg是主、中、大蛋白混合物,包括Dane颗粒、小球颗粒及管形颗粒。
目前CHB抗病毒治疗药物为两类:干扰素与NAs,NAs通过竞争性抑制HBV聚合酶发挥抗病毒作用,其作用的靶位点是HBV聚合酶的逆转录酶部分[3]。
随着HBsAg定量临床应用价值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的NAs抗病毒治疗,HBsAg滴度的变化特点不尽相同。BoglioneL等[5]研究者观察了134例应用NAs抗病毒治疗的初治CHB患者,结果显示阿德福韦酯治疗第1年时HBsAg下降速度为0.11log10IU/ml,高于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低于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本研究观察了62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初治CHB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时35例患者达到病毒学应答,该35例患者血清HBsAg滴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抗病毒治疗6个月、1年时HBsAg水平与基线相比,明显下降,并且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年时HBsAg下降速度为0.13log10IU/mL。
综上所述,本研究观察了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血清HBsAg滴度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在抗病毒治疗1年过程中,HBsAg水平呈下降趋势,今后有望增加样本量且进一步随访,探讨HBsAg定量在NAs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ChenGY,ZhuMF,ZhengDL,BaoYT,WangJ,ZhouX,LouGQ.BaselineHBsAgpredictsresponsetopegylatedinterferon-α2binHBeAg-positive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WorldJGastroenterol,2014;20(25):8195-200.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
[3]DelaneyWE,LocarniniS,ShawT.ResistanceofhepatitisBvirustoantiviraldrugs:currentaspectsanddirectionsforfutureinvestigation.AntivirChemChemother,2001,12(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