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河北省永年县小龙马总校程芳芳

【中图分类号】G616.20【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44-0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而要做到这些,兴趣是最关键的。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

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又如写人的作文,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每个人的外貌千差万别,其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的复杂不是一个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用语言文字反映更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所不及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孩子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情景。如教他们写一个人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提前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从中提炼出中心,确定写作重点,并在课堂上请同学们提意见,及时修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2、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

在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想象情境进行习作,获益匪浅。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借助童话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的想象,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接着提供激发创作欲望的题材,为他们习作做好必要的内容铺垫。如,写童话时,先选提,为他们提供一些海底动物的知识作铺垫取他们喜欢的海底世界为大前(如海龟、珊瑚、海马、海象等),再让他们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形象的综合创造,编排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优美的、富有科幻意义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创作的乐趣。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增强习作兴趣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

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如写一件事的习作要求是:(1)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即可得“优”;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即得“优”;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即可得“优”。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让学生乐于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然后再转化为一般作文,学生就不难下笔了,

3、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在《桂林山水》教学中,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三、以教材为主,实际生活为辅,课内课外相结合,发散习作兴趣

1、善于把握教材上的训练点。

语文教材以其内容的缤纷、包罗万象,为我们提供了练笔的好机会。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加以训练,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中读写相结合的成功把握与否,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所学教材的领悟。为此,作文教学中我尽量创造机会,建立起语文教材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如学习《井底之蛙》一课后,针对课文最后一段小鸟请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天到底有多大,我将它转化为学生的一次练笔,进行了这样一番设计:首先用多媒体播放课文中的放大插图(青蛙在井里,小鸟在井沿上),伴随欢快悦耳的背景音乐,在逼真的图片环境里,师生情境模拟小鸟与青蛙的对话;紧接着,顺势诱导,让学生续编故事:青蛙会接受小鸟的建议吗?结果如何?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青蛙不愿服输,一气之下跳出了井底;有的认为这只青蛙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最后,再根据自己的观点写一段话进行阐述。结果,学生比较自如的写出了作文。可见,没了思维的禁锢,在美妙逼真的视听环境里,学生兴趣盎然地提笔,作文不再是难事、头疼事。

2、捕捉生活资源中的亮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以《有趣的脸》为题,进行人物的肖像描写训练。先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熟悉的一张张脸孔,他(她)最显著的神态特征是什么?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出各种不同的脸,说说他们各自的不同处,学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表情进行三言两语的勾勒,并互写互议,小组间评改结合,取长补短。最后,再由这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孔回到身边熟悉的人物身上,穿插具体的情节事件,由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一副副表情串起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让学生爱好作文,乐于习作是我们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懈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标签:;  ;  ;  

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