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玻璃化论文_张明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玻璃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玻璃化,低温,显微镜,冰晶,形貌,纳米,晶态。

反玻璃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珂[1](2019)在《二糖对丙叁醇浓溶液反玻璃化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化保存方法就是在添加低温保护剂的前提下,通过快速降温使溶液固化为非晶的玻璃态。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降温过程冰晶的产生,然而复温过程中反玻璃化结晶仍是成功玻璃化保存的一个重要障碍。对反玻璃化过程中冰晶的成核以及生长进行定量研究,对于优化玻璃化溶液,提高低温保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低温显微镜研究了蔗糖、海藻糖、麦芽糖和乳糖对丙叁醇浓溶液(60wt%)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发现这些二糖能降低溶液成核率和冰晶生长速率,其中蔗糖的效果最好。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的微观机理,本文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冰晶的生长过程。通过相场法理论,建立纯物质以及二元物质枝晶生长模型,探究各向异性强度、无量纲过冷度以及界面自由能对枝晶生长速率和冰晶形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随着过冷度增的大枝晶尖端速度显着增大。低温保护剂的加入改变了溶液的平衡温度,这对减小溶液过冷度、减缓冰晶生长速率有利。各向异性强度较大时枝晶分裂明显,主干与侧枝竞争加大,尖端生长速度也随之增大,在丙叁醇溶液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二糖可以增加溶液的粘度,从而减小各向异性。界面能增大时相应的生长界面变得光滑,晶枝主干横向生长优势增大,轴向生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减缓,尖端钝化。数值模拟结果部分解释了二糖对丙叁醇浓溶液中反玻璃化过程的抑制机理。本文的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冰晶的微观生长机理、选取合适的反玻璃化抑制剂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柳珂,于红梅,胥义[2](2017)在《磁纳米粒子对Vs55溶液体系反玻璃化过程的量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了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反玻璃化转变温度Td以及熔融温度Tm等。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经过羧酸(Carboxylic Acid, CA)修饰的磁纳米粒子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Vs55-Fe-CA体系的Tg,Td,Tm而升高,而比热容的变化量△Cp和Tm-Td则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而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修饰后, Tg,Td,Tm在数值上有所增加,而△Cp和Tm-Td有所减小,说明Vs55-Fe-PEG体系对反玻璃化影响程度更大。本研究对今后Vs55+mNPs溶液体系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2-18)

吕福扣[3](2014)在《纳米低温保护剂溶液反玻璃化和再结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在低温保存时,必须经历从室温到低温(通常是-196℃),再从低温回复到生理状态的降温和升温两个过程,可能两次遭受由于结冰而引起的一系列损伤的威胁。因此,避免细胞内外冰晶的形成和生长,是低温保存获得成功的最重要问题之一。80年代发展起来并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的生物材料玻璃化低温保存,是使细胞及其保护剂溶液以足够快的降温速率,过冷到所谓玻璃化转变温度,而被固化成完全的玻璃态(或非晶态),并以这种玻璃态在低温下长期保存。由于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内外完全避免了结晶,从而得以避免通常的平衡冻结方法中,由于结冰可能引起的各种损伤,如胞内外冰晶的机械损伤、溶液损伤、渗透压损伤等。成功的玻璃化低温保存,除了在降温过程中要避免结晶固化,还应在复温过程中避免反玻璃化,即避免由玻璃态向晶态的转变。常温下,纳米微粒能够显着增强溶液的传热性能。将纳米微粒添加到低温保护剂溶液中,从纳米微粒和低温保护剂种类两方面对复温过程中溶液的热物性能、冰晶形貌、冰晶分数以及生长速率影响的角度来深入了解水分子结晶的物理机理,分析影响冰晶生长属性的各个因素以寻找抑制冰晶生长的手段,这对于研究低温保护剂溶液复温再结晶/反玻璃化的预防措施,降低冰晶的损伤,进而提高低温保存的存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低温显微镜系统研究了添加和未添加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粒的丙叁醇和聚乙二醇(PEG-600)溶液复温过程中的热物性能、反玻璃化和再结晶现象。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超声振荡方法制备了含有60nm,0.5%(w/w)HA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并应用重力沉降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均匀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和震荡时间是影响纳米悬浮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超声功率200W,震荡时间3h条件下可获得均匀稳定的纳米悬浮液,配制的纳米低温保护剂在12h内不会发生明显的团聚或沉淀现象。2、利用低温显微镜系统和DSC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径(20nm、40nm、60nm)和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8%)HA纳米微粒的PEG-600(50%,w/w)溶液在复温过程中的反玻璃化和再结晶现象。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相比,加入40nm、0.4%纳米微粒的溶液的反玻璃化温度升高了7℃。加入20nm、0.4%和40nm、0.8%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的冰晶生长温度区间分别增大了35%和减小了50%。纳米低温保护剂溶液的冰晶形貌从大圆形变成了小圆形、枝晶或小圆形中夹带枝晶。3、利用低温显微镜系统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径(20nm、40nm、60nm)、质量浓度为0.5%HA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40%,w/w)在不同温度变化速率(5℃/min、10℃/min、15℃/min)下的降温和升温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变化速率的增大,含60nm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冰晶的成核温度从-40℃降低到-50℃;含20nm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冰晶的融化起始温度从-70℃升高到-60℃。对于含40nm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温度变化速率为10℃/min的溶液的冰晶属性差异显着。相比未添加、添加20nm和40nm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添加60nm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无溶质分子淀析现象。4、利用低温显微镜系统和DSC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径(20nm、40nm、60nm)和不同质量浓度(0.1%、0.5%)HA纳米微粒的渗透性丙叁醇(60%,w/w)和非渗透性PEG-600(50%,w/w)溶液在复温过程中的反玻璃化和再结晶现象。结论如下:加入不同粒径(20nm、40nm、60nm)HA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随着纳米微粒的浓度从0.1%增加至0.5%,反玻璃化峰都从单峰变成了双峰。添加纳米微粒对丙叁醇和PEG-600溶液的反玻璃化起始温度影响显着,而对反玻璃化峰的终止温度没有影响。丙叁醇和PEG-600溶液在复温过程中的冰晶形貌分别为枝状和球形,且两者冰晶的形貌均不随添加纳米微粒粒径和质量浓度的不同而改变。与未添加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相比,添加60nm、0.1%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的析晶分数显着减少,在-45℃时,仅为未添加纳米微粒溶液的2/5。PEG-600溶液在-64℃~-54℃区间内的析晶分数显着增加,在此区间范围内,未添加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的析晶分数从5%增加至97%。5、利用低温显微镜系统和DSC进一步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径(20nm、40nm、60nm)和不同质量浓度(0.1%、0.5%)HA纳米微粒的丙叁醇(60%,w/w)和PEG-600(50%,w/w)溶液在复温过程中的热物性能和冰晶的生长速率。结论如下:添加纳米微粒对丙叁醇和PEG-600溶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融化温度没有影响。在丙叁醇溶液中,添加纳米微粒对溶液的反玻璃化焓值和融化焓值影响显着,而在PEG-600溶液中,反玻璃化焓值和融化焓值均不随添加纳米微粒而改变。冰晶的生长速率存在两个极大值现象,而添加40nm、0.5%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未添加和添加60nm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的冰晶的生长速率都只有一个极大值。(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吕福扣,刘宝林,李维杰[4](2013)在《纳米微粒对不同种类低温保护剂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粒对不同种类低温保护剂【渗透性丙叁醇(60%,w/w)和非渗透性PEG-600(50%,w/w)】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利用低温显微镜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径(20nm、40nm、60nm)和不同质量浓度(0.1%、0.5%)HA纳米微粒的丙叁醇和PEG-600溶液在反玻璃化过程中的结晶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丙叁醇和PEG-600溶液在反玻璃化过程中的冰晶形貌分别为枝状和球形,且形貌都不随添加纳米微粒而改变。(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2-18)

吕福扣,刘宝林,李维杰[5](2013)在《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对不同种类低温保护剂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粒对不同种类低温保护剂(质量浓度为60%的渗透性丙叁醇和质量浓度为50%的非渗透性PEG-600)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利用低温显微镜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径(20nm、40nm、60nm)和不同质量浓度(0.1%、0.5%)HA纳米微粒的丙叁醇和PEG-600溶液在反玻璃化过程中的结晶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丙叁醇和PEG-600溶液在反玻璃化过程中的冰晶形貌分别为枝状和球形,且形貌都不随添加纳米微粒而改变。与未添加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相比,添加60nm、0.5%纳米微粒溶液的析晶分数仅为未添加溶液的1/7。PEG-600溶液在-64℃~-52℃区间内的析晶分数显着增加,其中添加40nm、0.5%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的析晶分数增加了90%。冰晶的生长速率存在两个极大值现象,而添加40nm、0.5%纳米微粒的丙叁醇溶液、未添加和添加60nm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的冰晶生长速率都只有一个极大值。(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吕福扣,刘宝林,李维杰[6](2012)在《HA纳米微粒对PEG-600低温保护剂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粒对低温保护剂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本文利用DSC和低温显微镜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径(20nm、40nm、60nm)和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8%)HA纳米微粒的PEG-600(50%,w/w)溶液反玻璃化过程中的结晶现象.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纳米微粒的PEG-600溶液相比,加入40nm、0.4%纳米微粒的HA-PEG600溶液的反玻璃化温度升高了7℃;加入20nm、0.4%和40nm、0.8%纳米微粒的HA-PEG600溶液的冰晶生长速率分别降低了35%和提高了50%;纳米低温保护剂溶液的冰晶形貌从大圆形变成了小圆形、枝晶或小圆形中夹带枝晶.(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方守狮[7](2005)在《合金体系的本征参数对其玻璃化和反玻璃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Duwez等人采用熔体快速冷却方法首先制得了Au-Si金属玻璃后,金属玻璃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和防腐蚀性能而引起了科学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多组元大块金属玻璃的开发突破了传统金属玻璃在尺寸上的限制而使金属玻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什么样的合金体系可以形成金属玻璃(即合金系的玻璃化能力问题)和什么样的金属玻璃最稳定(即反玻璃化倾向问题)仍然是金属玻璃研究领域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基本问题。虽然关于金属玻璃的形成有混乱准则、共晶准则、原子尺寸差准则、非晶形成焓准则等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诸多理论,但是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或者一个普适的参数来表征合金的玻璃化能力。本文根据Miedema模型,研究了二元合金系或多元合金系的非晶形成焓、固溶体形成焓、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焓与玻璃化能力的关系,提出了一个较为普适的参数,并给出了多元合金系的原子本征参数(如等效原子尺寸差、等效电负性差等)的一种表达方法,研究了原子本征参数对多元合金的玻璃化能力和非晶合金的反玻璃化倾向的影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点:1根据金属间化合物与固溶体合金的差别主要在于合金结构的化学有序程度,金属间化合物与金属玻璃的差别主要在于合金结构的拓扑有序程度这一观点,提出化学有序焓与拓扑有序焓之比φ来表征多元合金系合金间玻璃形成能力的相对大小。利用真空吸铸法和水淬法制备了二元系(Zr-Cu, Ni-Nb)和多元系(Zr-基、La-基,Sm-基等)大块金属玻璃,研究了φ值与多元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的关系,并分析了小尺寸原子Be和低熔点原子Ce对合金玻璃化的影响。2对于ZrxCu1-x二元合金,根据非晶形成条件φ>1得到非晶形成范围为Zr含量x=0.05~0.88。大块非晶形成范围为Zr含量x=0.35~0.55,由此确定的形成条件为φ>3.1。对于NixNb1-x二元合金,根据非晶形成条件φ>1得到非晶形成范围为Ni含量x=0.26~0.89。由实验结果确定的大块非晶范围为0.615~0.625,由此确定的形成条件为φ>1.84。3 Zr-Cu-Al叁元合金系形成大块金属玻璃时φ值满足φ>1.2,而且玻璃化能力基本上随φ值增加而增加;Zr-Al-Ni-Cu-Be和Zr-Ti-Ni-Cu-Be多元系形成大块金属玻璃时,φ值大于1.464。La-Al-Ni和La-Al-Cu叁元合金系、La-Al-Ni-Cu多元系形成大块金属玻璃时,(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05-10-01)

田国利[8](1994)在《炉温均匀性对硅基型芯反玻璃化程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炉温均匀性对硅基型芯反玻璃化程度的影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田国利一、引言石英玻璃基陶瓷型芯在预焙烧阶段,伴随反玻璃化的进行,即方石英晶体析出。析出量的多少对型芯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反玻璃化程度一般随预焙烧温度的提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同样的温度及保...(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1994年11期)

张湛[9](1988)在《空心叶片用石英基陶芯的反玻璃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了石英基陶芯的反玻璃化影响因素和方石英析晶与陶芯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和烧结温度对反玻璃化有明显影响,前者能改变反玻璃化的起始温度,后者能加速反玻璃化的过程。随着方石英的析晶。陶芯的高温挠度明显减小,烧结强度和高温强度略有降低,线膨胀率增加。合理控制反玻璃化程度,就可制成优质石英基陶芯在空心叶片铸造中应用。(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1988年12期)

樊继轩[10](1981)在《利用差热分析法研究钙镁磷肥的反玻璃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镁磷肥在热力学上属于介稳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稳定的晶态,而使产品有效 P_2O_5降低,此一转变过程称为“反玻璃化过程”。本文介绍了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化学分析研究钙镁磷肥的“反玻璃化过程,”并确定了“反玻璃化温度。”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中控制合理的工艺操作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郑州工学院学报》期刊1981年01期)

反玻璃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了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反玻璃化转变温度Td以及熔融温度Tm等。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经过羧酸(Carboxylic Acid, CA)修饰的磁纳米粒子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Vs55-Fe-CA体系的Tg,Td,Tm而升高,而比热容的变化量△Cp和Tm-Td则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而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修饰后, Tg,Td,Tm在数值上有所增加,而△Cp和Tm-Td有所减小,说明Vs55-Fe-PEG体系对反玻璃化影响程度更大。本研究对今后Vs55+mNPs溶液体系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玻璃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珂.二糖对丙叁醇浓溶液反玻璃化行为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9

[2].柳珂,于红梅,胥义.磁纳米粒子对Vs55溶液体系反玻璃化过程的量热分析[C].上海市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3].吕福扣.纳米低温保护剂溶液反玻璃化和再结晶的实验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4

[4].吕福扣,刘宝林,李维杰.纳米微粒对不同种类低温保护剂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C].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5].吕福扣,刘宝林,李维杰.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对不同种类低温保护剂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J].制冷学报.2013

[6].吕福扣,刘宝林,李维杰.HA纳米微粒对PEG-600低温保护剂反玻璃化结晶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2012

[7].方守狮.合金体系的本征参数对其玻璃化和反玻璃化的影响[D].上海大学.2005

[8].田国利.炉温均匀性对硅基型芯反玻璃化程度的影响[J].材料工程.1994

[9].张湛.空心叶片用石英基陶芯的反玻璃化规律[J].航空学报.1988

[10].樊继轩.利用差热分析法研究钙镁磷肥的反玻璃化过程[J].郑州工学院学报.1981

论文知识图

%甘油水溶液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反溶液反玻璃化结晶图丙叁醇溶液反玻璃化结晶图6-6 50%甘油水溶液反玻璃化 DSC...不同复温速率下的反玻璃化情况...叁种反玻璃化峰形的比较

标签:;  ;  ;  ;  ;  ;  ;  

反玻璃化论文_张明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