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萜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溪黄草,二萜类,保肝作用,定量构效关系
二萜类论文文献综述
刘方乐,林朝展,祝晨蔯[1](2019)在《南药溪黄草中二萜类成分的保肝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来自溪黄草3种基原植物的23种二萜类化合物保肝作用的构效关系,为阐明溪黄草保肝药效物质基础及保肝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过氧化氢(H2O2)损伤肝细胞模型,测定23种二萜化合物对细胞存活率(CV)及转氨酶(AST、ALT)含量的影响;采用叁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方法,以分子结构参数及CV构建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模型,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贝壳杉烷型二萜nodosin、isodocarpin和松香烷型二萜Gerardianol A、Gerardianin E、Gerardianin D、horminone、Graciliflorin E和Fleuryinol B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作用(P <0.05,P <0.01)。模型分析表明,所测试二萜的结构参数与其保肝作用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且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均大于0.5,说明模型可靠;贝壳杉烷型和松香烷型二萜的保肝活性差异主要取决于母核上取代基团的位置及类型,母核类型对其活性影响不大。结论二萜类化合物是溪黄草重要的保肝药效物质基础;所构建模型预测的化合物活性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接近,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同类型二萜保肝活性的预测。(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2期)
邹毅,周敏[2](2019)在《雀舌栀子二萜类化学成分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雀舌栀子二萜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将雀舌栀子90%、80%乙醇回流提物经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萃取部位再反复硅胶柱层析纯化,并经sephadex LH-20柱和ODS反相柱层析分离纯化,依照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化合物。采用MTT方法筛选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结果显示化合物1、2、4对HCT116、MCF-7两种肿瘤细胞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王书云,李钦,李国玉,张珂,梁宏刚[3](2019)在《大戟脂中二萜类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戟脂中二萜类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RP-HPLC等方法,从大戟脂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5个二萜类化合物,利用各种波谱学手段及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的生合成途径进行了简单推测,并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分离得到的5个二萜类化合物包括3个Ingol烷型二萜、2个巴豆烷型二萜,分别鉴定为:ingol 7,8,12-triacetate-3-(4-methoxy-phenyl)acetate (1)、ingol 7,8,12-triacetate-3-phenylacetate (2)、ingol 3,8,12-triacetate (3)、12-deoxyphorbol-13-isobutyrate-20-acetate (4)、12-deoxyphorbol-13-angelate-20-acetate (5)。[结论]化合物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对C6细胞株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姚禹民,房鑫,李俊,张继全,阮克锋[4](2019)在《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 Don)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制备羊踯躅二萜类成分闹羊花毒素Ⅲ、Ⅵ及羊踯躅水提取液,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分离不同极性部位(水部位、30%乙醇部位、95%乙醇部位)。体外实验:①取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闹羊花毒素Ⅲ组、闹羊花毒素Ⅵ组、羊踯躅水提取液组、水部位组、30%乙醇部位组、95%乙醇部位组,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浓度100.0、50.0、25.0、12.5、6.3、3.1μg/ml)。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相对存活率。②取RAW264.7细胞分组同前,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浓度10.0、5.0、2.5、1.2、0.6、0.3μg/ml)。药物作用4 h后,加入2.0μg/ml LPS诱导炎症反应;培养24 h后,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并分别计算各药物对TNF-α和IL-1β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以比较不同药物体外抗炎活性的效能。体内实验:①对闹羊花毒素Ⅲ、Ⅵ和各极性部位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评价其毒性大小,并确定体内实验的给药剂量。②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闹羊花毒素Ⅲ、Ⅵ和各极性部位,连续7 d,末次给药后采用二甲苯诱导耳廓肿胀,比较各组小鼠的耳廓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率。结果:体外实验:①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在给药浓度≤12.5μg/ml时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显着影响。②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闹羊花毒素Ⅲ可抑制TNF-α、IL-1β的水平,其IC_(50)值分别为1.87、1.93μg/ml,抗炎效能与雷公藤多苷片相当;95%乙醇部位可抑制IL-1β的水平,其IC_(50)值为9.81μg/ml。体内实验:①闹羊花毒素Ⅲ(LD_(50)为2.35 mg/kg)和闹羊花毒素Ⅵ(LD_(50)为8.47 mg/kg)的毒性均大于雷公藤多苷片(LD_(50)为100.36 mg/kg);各极性部位的LD_(50)值均明显大于闹羊花毒素Ⅲ、Ⅵ;95%乙醇部位(LD_(50)为88.54 mg/kg)的毒性大于羊踯躅水提取液及其他极性部位。②与模型组相比,闹羊花毒素Ⅲ(0.12、0.24 mg/kg)、羊踯躅水提取液(61.88 mg/kg)、95%乙醇部位(8.85 mg/kg)可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的耳廓肿胀度(P<0.05),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结论:以闹羊花毒素Ⅲ为代表的二萜类成分是羊踯躅主要的抗炎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晓毅,张睿,马允,孟令嘉,屠李婵[5](2019)在《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公藤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萜类等次生代谢产物,但一些萜类成分在植物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因此,该研究结合生物技术手段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叁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以雷公藤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福啶、雷酚内酯和雷公藤宁B 4种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以期为雷公藤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外源性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结果显示,100μmol·L-1GR24诱导雷公藤悬浮细胞240 h后,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福啶、雷酚内酯和雷公藤宁B的累积量均被不同程度地抑制,其累积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96. 59%,63. 80%,61. 02%,33. 59%,其中,雷公藤宁B的累积被显着性地抑制,而诱导后120 h为GR24对部分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发挥抑制调控的关键时间点。该研究首次系统探讨了GR24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福啶、雷酚内酯和雷公藤宁B共4种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效应,并对其诱导后的动态累积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今后深入研究GR24诱导雷公藤中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史悦华,闫秋莹,范汇森,程海波,沈卫星[6](2019)在《UH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大鼠灌胃白花蛇舌草水提取液后血浆中3种二萜类成分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大鼠灌胃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后血浆中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和京尼平苷酸的含量。方法:使用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采用质谱检测法,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结果:各成分线性良好,r~2均≥0.993 4。各成分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在15%以内,准确度回收率范围为91.8%~99.0%。血浆中各待测物及内参提取回收率均≥94.5%。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及京尼平苷酸分别在灌胃后0.5、3和3 h达到最高浓度,AUC_(0-t)分别为(1 281.95±1 079.75)、(1 679.10±681.93)、(129.35±69.23)ng·L~(-1)·h~(-1),AUC_(0-∞)分别为(1 373.21±1 054.31)、(2 018.92±1 102.21)、(152.94±71.34)ng·L~(-1)·h~(-1),t_(1/2)分别为(6.50±5.95)、(8.54±4.14)、(5.22±2.11)h,MRT_(0-t)分别为(6.08±0.86)、(7.98±2.59)、(8.31±3.35)h。结论:该UHPLC-MS/MS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大鼠灌胃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后的3种二萜类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星[7](2019)在《长梗叁宝木中瑞香烷型二萜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梗叁宝木是大戟科叁宝木属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广西特有民间药用植物。现代药物研究表明,叁宝木属植物中的成分类型非常丰富,囊括了萜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单宁类等多种类型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长梗叁宝木自2000年起发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瑞香烷二萜类化合物后,逐渐步入了天然产物研究者的视线。截至目前,已从该植物中发现了 40余种新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证明了该植物是叁宝木属中富含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最多的植物之一。其中得到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经现代药理研究手段证明具有较强的抗HIV-1型病毒和抗炎等药理活性,也证明了长梗叁宝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研究和开发价值。本学位论文对长梗叁宝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细致研究,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用95%乙醇溶液提取得到药材总浸膏先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试剂萃取,得到叁个部位浸膏。经初步药理活性筛选,发现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浸膏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和人肝癌HepG2细胞株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正丁醇部位浸膏仅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具有较弱的细胞毒活性。本实验主要对石油醚部位浸膏进行细致分离,经硅胶柱层析初步分离,以紫外导向、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指导,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MCI柱层析、中压快速ODS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结合高分辨质谱、核磁波谱数据及文献对比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trigothysoid D(1),trigothysoid E(2),trigothysoid F(3),trigoxyphin K(4),trigochinin F(5),trigonothyrin E(6),trigonosin D(7),trigochinin A(8),trigochinin B(9),trigochinin D(10),trigochinin E(11),trigoheterin B(12),trigolin G(13),trigoxyphinA(14),(-)-loliolide(15),β-谷甾醇(16)和单棕榈酸甘油(17)。其中化合物trigoxyphinK(4)、trigoheterinB(12)和trigolin G(13)、(-)-loliolide(15)为首次从长梗叁宝木中分离得到。为了快速定位瑞香烷型二萜类目标化合物,实验通过归纳化合物UV特征,确定了目标组分,运用一系列分离手段靶向分离目标化合物,从Fr.12-13组分共分离得到11个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1、3-5和7-13)。并总结文献数据,预测了 9个未知成分的可能结构,其中2个成分可能为新化合物。采用CCK-8法测定了化合物(1-11、14和17)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和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1,2对3种肿瘤细胞均具有中等增殖抑制活性,化合物9对人宫颈癌HeLa和人肝癌HepG2细胞株具有中等增殖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5.96和14.74μg/mL。化合物1,2,9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均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4-12)
张思琦,何佳,周方,徐世晓,陈芳[8](2019)在《不同烤烟品种(系)二萜类物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及代谢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烤烟品种(系)二萜类物质代谢特点,为高香气烟草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306、红花大金元、云烟87、K326、豫烟11、豫烟12共计6个烤烟品种(系),通过q-PCR技术对二萜类物质合成关键基因DXR、CYC-1、CYP71D16、CPS2、ABS进行检测,应用GC-MS技术对二萜类物质及调制后二萜类降解产物进行测定,并对其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DXR、CYC-1和CYP71D16在8306和豫烟11中高表达,CPS2仅在产生顺-冷杉醇品种(系)8306和豫烟11中高表达,ABS在不产生顺-冷杉醇的品种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和豫烟12中高表达。在产生顺-冷杉醇品种(系)中CPS2基因第二外显子第456位碱基表现为G,在不产生顺-冷杉醇品种(系)中碱基表现为T。8306和豫烟11具有较高的西柏叁烯二醇含量,顺-冷杉醇和赖百当烯二醇仅在8306、豫烟11中检测出。调制后,8306和豫烟11的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各品种(系)均未检测出赖百当类降解产物。豫烟11的感官质量评分最高,表现为香气质和柔细度稍好、浓度稍浓、刺激性稍小、灰色较白。二萜类物质总量与香气量、柔细度、杂气、刺激性和感官质量评价总分呈极显着正相关;二萜类降解产物总量与香气质呈极显着正相关。【结论】不同烤烟品种(系)二萜类物质及其降解产物、基因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8306和豫烟11西柏烷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DXR和CYC-1、CYP71D16的上调表达。部分品种不产生顺-冷杉醇与CPS2碱基突变表达受阻有关。结合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认为,二萜类物质及其降解产物能够起到增添香味、柔和烟气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黄韬,吴冲,陈德金,林朝展,祝晨蔯[9](2019)在《一测多评法测定溪黄草中5个二萜类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溪黄草中5个二萜类成分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法,以溪黄草中的二萜类成分诺多星为内标,建立其与药材中延命素、黄花香茶菜甲素、毛栲利素、毛果青茶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分别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计算该药材中5个二萜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种测定法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5个二萜类成分含量的RSD<3%,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方法可同时测定溪黄草中5个二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9年02期)
周艳丽,王大利,张艳,张宁,李硕熙[10](2019)在《蜈蚣草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蜈蚣草Pteris vittat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95%乙醇对蜈蚣草进行回流提取,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提取物,萃取物经过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进行解析;通过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获得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映-3β-羟基-贝壳杉-16-烯(ent-3β-hydroxy-kaur-16-ene)(1),对映-3β-乙酰氧基-贝壳杉-16-烯(ent-3β-acetoxy-kaur-16-ene)(2),13-[(2-O-β-D-glucopyranosyl-3-O-β-D-glucopyranosyl-β-D-xylopyranosyl)-oxy]ent-kaur-16-en-19-oic acid β-D-glucopyranosyl ester(3),13-[(2-O-α-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ent-kaur-16-en-19-oic acid 2-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 ester(4),越南巴豆素C(crotonkinin C)(5)和越南巴豆素D(crotonkinin D)(6)。抗炎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较强的抑制NO产生作用,IC_(50)值分别为9.5、8.3μmol·L~(-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研究发现化合物1和2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02期)
二萜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雀舌栀子二萜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将雀舌栀子90%、80%乙醇回流提物经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萃取部位再反复硅胶柱层析纯化,并经sephadex LH-20柱和ODS反相柱层析分离纯化,依照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化合物。采用MTT方法筛选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结果显示化合物1、2、4对HCT116、MCF-7两种肿瘤细胞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萜类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方乐,林朝展,祝晨蔯.南药溪黄草中二萜类成分的保肝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2].邹毅,周敏.雀舌栀子二萜类化学成分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江西化工.2019
[3].王书云,李钦,李国玉,张珂,梁宏刚.大戟脂中二萜类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姚禹民,房鑫,李俊,张继全,阮克锋.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5].吴晓毅,张睿,马允,孟令嘉,屠李婵.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9
[6].史悦华,闫秋莹,范汇森,程海波,沈卫星.UH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大鼠灌胃白花蛇舌草水提取液后血浆中3种二萜类成分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9
[7].王星.长梗叁宝木中瑞香烷型二萜类成分研究[D].扬州大学.2019
[8].张思琦,何佳,周方,徐世晓,陈芳.不同烤烟品种(系)二萜类物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及代谢差异[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黄韬,吴冲,陈德金,林朝展,祝晨蔯.一测多评法测定溪黄草中5个二萜类成分的含量[J].中药材.2019
[10].周艳丽,王大利,张艳,张宁,李硕熙.蜈蚣草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J].中国现代中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