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剪切滑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态,组合,应力,柱状,路面,弯矩,露天矿。
剪切滑移论文文献综述
付利,申瑞臣,庞飞,杨恒林,陈科[1](2019)在《页岩剪切摩擦与非稳态滑移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龙一1亚段页岩是川南页岩气开发的主要目的层,实践表明水平井单井产气量对井轨迹所在小层较为敏感.龙一_1亚段页岩各层脆性矿物组分、弹性模量变化幅度小,采用常规页岩脆性评价方法和模型不能有效评价川南龙一1亚段各小层页岩的可压性,借鉴地震学地震成核原因研究思路,提出利用稳态-非稳态破坏特征来表征各小层可压性.优化设计一种页岩剪切摩擦、稳态-非稳态特性实验方法,利用川南页岩地面露头进行线切割制样开展相关实验测试,分析研究页岩摩擦系数受层理性构造、矿物组分、法向应力大小的影响,表征量化不同矿物组分下的页岩稳态-非稳态特征,确定了速度弱化向速度强化转换的粘土矿物含量临界值.以川南昭通YS108井区龙一_1亚段页岩储层为例,对各小层可压性进行整体评价,得到:龙一_1~(1~2)层较易开启剪切滑移,且易形成网状裂纹,储层整体可压性好;龙一_1~3层较难开启剪切滑移,但裂纹为单一裂纹、网状裂纹过渡状态,储层整体可压性较差;龙一_1~4层较易开启剪切滑移,但裂纹则呈现单一状态,储层整体可压性较差.(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徐前,陈玉龙,金杨福[2](2019)在《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在剪切场下的边界滑移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柱状两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在剪切场下的相结构转变以及边界滑移行为。重点考察了表观剪切速率γ_a、纳米粒子以及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相互作用强度ε_(A-NP)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薄膜内部的微观相结构、速度梯度分布、有效剪切速率以及各相间的相互作用能,探究了嵌段共聚物纳米复合体系的界面滑移机理。研究显示,纳米粒子的添加及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大,均会使薄膜粘度升高,阻碍了其随剪切运动的能力,从而使体系出现急剧的边界滑移现象。当ε_(A-NP)>20ε时,严重的边界滑移现象甚至使剪切作用无法有效地诱导纳米复合薄膜内部出现有序相结构。(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许洪浩[3](2019)在《考虑界面滑移和剪切变形影响的GFRP-混凝土组合梁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材料和组合结构的研究与应用是桥梁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FRP是一种轻质高强、耐久性好的高性能材料,与混凝土构成的组合梁在中小跨径桥梁中具有竞争力。由于FRP型材的刚度较小,使变形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关键,本文通过变形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对GFRP-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计算方法和参数影响展开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开展变形试验研究,探究了不同参数对组合梁破坏模式与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组合梁主要有混凝土压碎破坏、GFRP脆性破坏和整体延性破坏叁种破坏模式;组合梁中存在界面滑移效应。混凝土强度较低时,组合梁在加载前期处于弹性状态,在加载后期变形呈明显的非线性增长;混凝土强度提高到C40及以上时,组合梁的荷载-变形曲线近似为直线。2.基于静力法和铁木辛柯梁理论,本文推导了考虑界面滑移和剪切变形影响的GFRP-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将解析解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公式的准确性。分析表明,两种因素对组合梁变形的影响随跨高比增大而减小,且剪切变形的影响更大。3.采用ANSYS软件建立GFRP-混凝土组合梁的有限元模型,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考虑界面滑移建模方式的准确性。应用该模型对影响界面滑移和剪切变形的连接件参数与GFRP几何参数进行了分析;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考虑竖向分离效应的影响修正了组合梁的变形计算公式。同时建立精细化模型,对螺栓连接处的局部变形和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4.结合实际工程,将本文提出的变形计算方法与数值建模方式应用于全GFRP桥和GFRP-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变形分析,证实了公式的实用性。同时开展了人群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全GFRP桥在静载和冲击作用下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本文对GFRP-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变形分析,推导了实用的变形计算公式,建立了能用于参数影响分析的数值模型,为GFRP桥梁的设计计算和工程应用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宋绪成,李普,朱睿[4](2019)在《微尺度剪切驱动流滑移膜阻尼的有效多松弛时间格子Boltzmann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Knudsen边界层模型将壁面效应与稀薄效应引入松弛时间的修正中,通过修正后的有效多松弛时间-格子Boltzmann模型(MRT-LBM)进一步研究微尺度剪切驱动流滑移膜阻尼的物理特性.对比MRTLBM模型与蒙特卡洛模型、高阶格子Boltzmann模型的板间速度分布的吻合度;将切向动量调节系数r对板间速度分布的影响与高阶格子Boltzmann模型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MRT-LBM模型用于分析微尺度非平衡剪切驱动流滑移膜阻尼时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该模型研究努森数Kn、斯托克斯数β和板间间隙对微尺度剪切驱动流滑移膜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渡区,对于平板剪切振荡驱动流,随着努森数或板间间隙的增大,上平板下表面的滑移膜阻尼逐渐减小;斯托克斯数越大,滑移膜阻尼越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9年01期)
周世昌,朱万成,于水生[5](2018)在《基于双指数剪切滑移模型的全长锚固锚杆荷载传递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分析全长锚固锚杆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以锚固界面的双指数曲线剪切滑移模型和锚杆线性强化弹塑性本构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拉拔试验验证此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分析不同锚固长度的锚杆中载荷传递规律,探讨锚固长度为1.5m的锚杆中轴向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此数值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锚杆在拉拔荷载作用下发生界面滑脱失效和拉伸破坏2种破坏形式,以及能够准确判断在整个拉拔历程中锚杆是否发生屈服,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刘庆,柯柏林,林天懿,杨淼,赵连海[6](2018)在《低压洗井对微裂隙剪切滑移的诱导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泵压条件下地热储层洗井作业对近井地带天然裂缝的诱导作用开展研究,完善了流体作用下天然裂缝发生剪切滑移的条件。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在同时考虑Ⅰ,Ⅱ型断裂复合扩展,水岩化学作用,流体对岩石强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流体对缝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下,建立了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提出了流体作用下缝面的摩擦修正系数,以及实验测定摩擦修正系数,水岩化学损伤系数的方法。分别讨论了渗透压、摩擦纠正系数、水岩作用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在流体作用下,微裂隙发生剪切滑移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具体施工情况提出了施工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王创业,刘伟,常新科[7](2018)在《裂纹尺度在边坡剪切滑移带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裂纹尺度增长的基础上,首先借助FLAC~(3D)软件对边坡工程进行稳定性模拟,其次从最大主应变增量云图和最大剪应变增量云图分析边坡潜在的滑移带发展情况,同时结合监测点的位移对其裂纹尺度增长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裂纹的生长可划分为微缺陷胚胎、胚胎连接并生长、微裂纹扩张与发展3个阶段,其潜在的剪切滑移带弧度会变得越来越大,并在剪应力集中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08期)
曹明明,陆阳,黄晚清,李一鸣,吴志勇[8](2018)在《复合式路面层间界面剪切滑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南大梁高速公路复合式路面试验段,测试了不同糙化界面的露骨率和构造深度,并钻取芯样进行45°剪切试验。结合45°剪切试验测试结果与层间剪切过程力学特性,将层间剪变特性曲线划分为弹性阶段、破坏阶段、剪切强度衰减阶段和残余阶段,采用界面构造深度、剪切强度峰值、剪切强度峰值对应层间相对滑动位移和残余剪切强度等指标评价层间剪变特性,分析了界面糙化方式、防水黏结材料类型和用量、温度和加载速率对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变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凿毛界面构造深度(1.17mm)大于喷砂界面构造深度(0.37mm),结合不同糙化界面下剪切过程的层间力学特性差异,凿毛界面较喷砂界面所成型复合试件具有更优的抗剪性能;防水黏结材料相同时,凿毛界面层间剪切强度峰值对应层间相对滑动位移(0.19~0.79mm)较喷砂界面(0.16~0.33mm)更大,且防水黏结材料对残余剪切强度和剪切强度峰值的影响大于层间剪切强度峰值对应层间相对滑动位移的影响;整体而言,温度对层间剪变特性影响显着,5℃时层间剪切强度峰值为40℃时的7.0~10.0倍,测试条件对层间剪切强度影响较大,50mm·min-1加载速率时测试层间剪切强度峰值为5mm·min-1加载速率时的1.9~3.5倍。可见,凿毛糙化方式更有助于提高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切强度,且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变特性需采用多指标予以评价。(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熊秉贤,陈建兵,闫畅[9](2018)在《基于剪切、滑移双重效应的管桁架组合梁负弯矩区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空间管桁架组合梁试验和Abaqus有限元分析为基础,基于弹性理论分析方法推导了空间管桁架组合梁负弯矩区考虑剪切变形与滑移效应影响的变形公式。结果表明:由滑移效应引起的附加变形为计算总挠度的6%,由剪切变形产生的变形占总挠度比重为52%;从混凝土开裂荷载值到斜腹杆屈服荷载值的各级荷载作用下,考虑剪切变形与滑移效应影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有限元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平均偏差分别为4.1%和12.4%,实测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平均偏差为12.9%。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该文建立的变形公式对空间管桁架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变形计算是合理可信的。(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8年03期)
陈晓[10](2018)在《沥青-集料界面的剪切滑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属于柔性路面结构形式,用于铺筑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属于温度敏感性材料,其受温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影响明显.在南方区域,高温多雨气候持续时间长,日照充足,沥青路面在高温持续作用下,混合料中沥青黏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变低,从而造成沥青混合料抗剪切性能逐渐降低.通过对沥青-集料界面剪切滑移性能研究,得出当天然沥青掺量小于10%时,沥青膜抗剪切滑移性改善效果不明显,当掺量大于10%时,沥青膜抗剪切滑移性能改善效果随掺量増大而逐渐明显,且ARA对沥青膜抗剪切滑移性能改善效果优于TLA.(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剪切滑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柱状两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在剪切场下的相结构转变以及边界滑移行为。重点考察了表观剪切速率γ_a、纳米粒子以及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相互作用强度ε_(A-NP)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薄膜内部的微观相结构、速度梯度分布、有效剪切速率以及各相间的相互作用能,探究了嵌段共聚物纳米复合体系的界面滑移机理。研究显示,纳米粒子的添加及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大,均会使薄膜粘度升高,阻碍了其随剪切运动的能力,从而使体系出现急剧的边界滑移现象。当ε_(A-NP)>20ε时,严重的边界滑移现象甚至使剪切作用无法有效地诱导纳米复合薄膜内部出现有序相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剪切滑移论文参考文献
[1].付利,申瑞臣,庞飞,杨恒林,陈科.页岩剪切摩擦与非稳态滑移特性实验[J].地球科学.2019
[2].徐前,陈玉龙,金杨福.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在剪切场下的边界滑移现象[J].科技通报.2019
[3].许洪浩.考虑界面滑移和剪切变形影响的GFRP-混凝土组合梁变形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宋绪成,李普,朱睿.微尺度剪切驱动流滑移膜阻尼的有效多松弛时间格子Boltzmann模拟(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9
[5].周世昌,朱万成,于水生.基于双指数剪切滑移模型的全长锚固锚杆荷载传递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6].刘庆,柯柏林,林天懿,杨淼,赵连海.低压洗井对微裂隙剪切滑移的诱导规律[J].城市地质.2018
[7].王创业,刘伟,常新科.裂纹尺度在边坡剪切滑移带中的应用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8
[8].曹明明,陆阳,黄晚清,李一鸣,吴志勇.复合式路面层间界面剪切滑移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8
[9].熊秉贤,陈建兵,闫畅.基于剪切、滑移双重效应的管桁架组合梁负弯矩区变形分析[J].中外公路.2018
[10].陈晓.沥青-集料界面的剪切滑移性能研究[J].河南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