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微拉伸强度论文_张祖太,李永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接微拉伸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粘接,粘接剂,本质,树脂,应力,冷热。

粘接微拉伸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祖太,李永梅[1](2019)在《负压对树脂粘接剂微拉伸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负压对粘接剂本身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用不锈钢片(厚1 mm)制作长20 mm,宽4 mm,中间宽1 mm的哑铃型模具,将其固定在玻璃板上,按厂家使用说明调制加成型硅橡胶制取哑铃型硅橡胶阴模。选择义获嘉VariolinkN树脂粘接剂和PanaviaF树脂粘接剂,(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吴爱静[2](2017)在《2%氯己定预处理牙本质对全酸蚀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氯己定(CHX)预处理牙本质对全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取40颗离体人磨牙,磨除牙合面牙釉质至釉牙本质界下,暴露牙本质,作为粘接面。随机分为四组,取两组在酸蚀后涂粘接剂前涂布CHX为实验组,另外两组同法涂布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所有组经全酸蚀粘接剂3M ESPE Single Bond2处理后,堆积超声树脂制备成粘接模型。取一组实验组和一组对照组制备成标准试件后,直接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另外一组实验组和空白组在冷热循环5 000次后制备标准试件,并测试其微拉伸粘接强度。运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断裂界面,分析断裂模式。结果 CHX处理组和空白组之间的微拉伸强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后,CHX处理组和空白组之间的微拉伸强度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HX处理的即刻组和老化组,其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的即刻组和老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组别的断裂大多是在粘接剂内部即界面断裂,少数的混合断裂及极少数的内聚断裂。结论 2%CHX预处理能够增强牙本质全酸蚀粘接强度,老化后增强作用变得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大医生》期刊2017年Z2期)

何琴,陈怀丽,赵静,王文梅[3](2015)在《3种粘接剂在离体后牙纵折粘接修复中的微拉伸强度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3种粘接剂3M Adper Easy One(3AEO)、Clearfil S3Bond(CSB)及Super-Bond C&B(SBCB)在后牙纵折模式中的粘接强度。方法:选用30颗新鲜拔除的人磨牙,随机分成3组(n=10)。用低速切割沿着牙长轴将离体牙切开,制备成统一的纵折模型。分别用3种粘接剂将3组牙齿的折裂面粘接起来。冷热循环500次后37℃蒸馏水中放置24 h。用低速切割机垂直于粘接面制备成1.0 mm×1.0 mm横截面积的柱状试件,测试其微拉伸强度,并观察断裂模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BCB、3AEO及CSB的粘接强度(MPa)分别为22.75±5.18、18.57±4.98和16.93±4.70(P<0.05)。试件断裂模式以界面断裂为主,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SBCB在纵折牙牙面的粘接上粘接强度高于3AEO和CSB。(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林斐,刘伟,闫鹏,岳林[4](2015)在《复合树脂间粘接的微拉伸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复合树脂间粘接后的强度。方法:选用甲基丙烯酸基复合树脂Clearfil APX(APX)及其配套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SE)和环氧基复合树脂Filtek P90(P90)及其配套粘接剂Filtek P90 System Adhesive(SA)。实验分为3组:(1)整块组,将树脂分层固化制成完整一体的树脂块;(2)直接充填组,将树脂固化成块后,表面打磨,再直接填充新树脂,光固化;(3)粘接组,树脂固化成块后打磨,涂布粘接剂,再填充新树脂,光固化。将上述树脂试样切成数条1 mm×1 mm×14 mm的样品,检测微拉伸强度,以One-Way ANOVA和LSD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整块组的微拉伸强度最高,APX为(81.11±1.79)MPa,P90为(82.07±1.42)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直接充填组中,APX-APX为(43.54±2.99)MPa,P90-APX为(42.74±2.49)MPa,APX-P90为(41.28±1.96)MPa,P90-P90为(42.39±3.24)MPa,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粘接组中,比较上层树脂的种类显示,用APX修复的微拉伸强度均显着高于用P90修复;比较底层树脂的种类显示,当上层树脂粘接相同种类的底层树脂时,其微拉伸强度要高于其对异种树脂的粘接(P<0.05);比较粘接剂的种类系显示,用SE粘接两树脂的微拉伸强度均显着高于用SA粘接。(4)微拉伸强度排序为:整块>SE粘接APX>SA粘接APX>SE粘接P90=直接充填>SA粘接P90。结论:底层树脂表面经打磨后,使用APX粘接修复的强度高于使用P90修复,SE粘接两树脂的强度高于SA,底层树脂的类型对粘接强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何琴,陈怀丽,赵静,王文梅[5](2014)在《叁种粘接剂在离体后牙纵折粘接修复中的微拉伸强度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微拉伸粘接强度检测法,比较3种不同的粘接剂3M Adper Easy One、Clearfil S~3Bond及Super-Bond C&B在后牙纵折模式中的粘接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30颗新鲜拔除的人类磨牙,随机分成叁组,每组10颗。用低速切割沿着牙长轴将离体牙切开,制备成统一的纵折模型。分别用叁种粘接剂将叁组牙齿的折裂面粘接起来。用低速切割机垂直于粘接面制备成1.0mm×1.0mm横截面积的柱状试件,测试其微拉伸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叁种粘接剂微拉伸强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经两两方差分析,Super-Bond C&B的粘接强度高于3M Adper Easy One及Clearfil S~3 Bond(P<0.05),而3M Adper Easy One与Clearfil S~3 Bond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源于《2014年第九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8)

林斐,岳林[6](2014)在《复合树脂间粘接的微拉伸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复合树脂间粘接后的强度。方法:选用甲基丙烯酸基复合树脂Clearfil APX(APX)及其配套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sE)和环氧基复合树脂Filtek P90(P90)及其配套粘接剂Filtek P90 System Adhesive(sA)。将树脂固化成块后,表面打磨吹干,涂布粘接剂,再分层充填固化同种或异种树脂。每一粘接树脂块切成数条1mm×1mm×14mm的样品,检测微拉伸强度。One-Way ANOVA和LSD法统计数据。实验分组:(1)整块组,用同一树脂材料分层固化制成的完整一体的树脂块;(2)直接充填组,树脂块固化打磨后,再直接填充新树脂,光固化;(3)粘接组,树脂块固化打磨后,涂布粘接剂后再填充新树脂,光固化。结果:(1)整块组的微拉伸强度最高,APX、P90的整块强度分别为(81.11±1.79,82.07±1.42)MP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直接充填组的4个亚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APX-APX(43.54±2.99)MPa,P90-APX(42.74±2.49)MPa,APX-P90(41.28±1.96)MPa,P90-P90(42.39±3.24)M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着低于整块组的强度(P<0.05)。(3)下层树脂相同时,无论是何种粘接剂,上层新树脂用APX修复的微拉伸强度均显着高于P90修复(P<0.05)。(4)下层树脂不同时,无论何种粘接剂,上层用APX修复时,下层APX的微拉伸强度显着高于P90(P<0.05);上层用P90修复时,下层P90的微拉伸强度显着高于APX(P<0.05)。(5)两种粘接剂比较,使用SE粘接的微拉伸强度均显着高于SA(P<0.05)。结论:整块、直接充填、粘接叁组间强度排序:整块组>甲基丙烯酸树脂及配套粘接剂粘接下层树脂>直接充填组>环氧树脂及配套粘接剂粘接下层树脂。树脂打磨后不涂布粘接剂直接充填新树脂无法获得足够的固位力;使用甲基丙烯酸树脂及其配套粘接剂修复下层树脂时固位力增大,使用环氧树脂及配套粘接剂修复时固位力减小;下层树脂类型对粘接强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2014年第九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8)

张祖太,丁宁,何敏,韦艳华,任蕾[7](2012)在《不同牙科粘接剂冷热循环前后微拉伸强度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不同牙科粘接剂冷热循环前后的微拉伸强度。方法将临床常用9种粘接剂分为9组,分别为3M公司的Single Bond 2(SB)、Easy One(EO)和SE Plus B(SEPB),可乐丽公司的SE Bond(SEB)和Protect Bond(PB),松风公司的Fl-Bond II(FLB)和Beauti Bond(BB),贺利氏古莎公司的Durafill Bond(DB)和i Bond(IB),所有材料均制备成哑铃型微拉伸试件,测量冷热循环前、后的微拉伸强度。结果除IB和BB试件制作时不固化,微拉伸强度无法测量外,粘接剂在冷热循环前的微拉伸强度SB最低(15,41 MPa±1.46 MPa),PB最高(41.17 MPa±7.87 MPa),各组顺序依次为:SB<DB<EO<SEB<FLB<SEPB<PB。冷热循环后的微拉伸强度DB最低(9.57 MPa±2.02 MPa),SEB最高(38.73 MPa±2.48 MPa),依次为:DB<SEPB<FIB<PB<SEB,SB和EO循环后严重变形,无法测量。除PB之外,冷热循环前、后的微拉伸强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粘接剂之间以及粘接剂本身冷热循环前、后的微拉伸强度有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口腔材料器械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李亚亚[8](2012)在《脱敏剂对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牙本质微拉伸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脱敏剂对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收集27颗人前磨牙,去除牙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将18颗离体牙根据不同的脱敏剂随机分为3大组:即对照组、Gluma组和Green Or组。对照组不涂脱敏剂,另两组分别涂布相应脱敏剂(Gluma,贺利氏古莎;Green Or, Italmed)。每组又根据不同的粘接剂随机分为2小组,分别将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BeautiBond,松风;G-bond,而至)涂于不同脱敏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然后用与粘接剂同一厂家的相应材料(聚合体Beautifil Ⅱ,松风;复合树脂Gradia Direct,而至)分层堆砌4mm厚的树脂核,每层约2mm,每次光固化20s。用Isomet低速切割机将粘接好的样本切成粘接面积为1mm2的柱状样本,用微拉伸仪(Bisco,美国)测试微拉伸强度,拉伸速度为1mm/min。另6颗牙齿按上述方法制备粘接样本(每组1个),切成1mm厚,对粘接界面行扫描电镜观察,其余3颗牙齿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脱敏处理(包括对照)后的牙本质表面形态。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cheffe检验)对同种粘接剂不同脱敏处理组之间的粘接强度进行比较。结果:对于BeautiBond, Gluma组粘接强度[(22.00±12.44)MPa]与对照组[(24.35±11.68)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reen Or组粘接强度[(10.42±7.12)MPa]降低;对于G-Bond, Gluma组[(24.89±6.84)MPa]粘接强度与对照组[(22.26±8.29)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reen Or组粘接强度[(14.27±5.57)MPa]降低。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和Gluma组粘接剂与牙本质结合紧密,Green Or组牙本质粘接界面完全离断。经Gluma脱敏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与对照牙本质表面无明显不同,均可见牙本质表面小管开口,经Green Or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可见不规则鳞片样晶体结构。结论:对在本实验条件下,两种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的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无显着性差异,均达到了临床可接受的粘接强度。Gluma脱敏剂对两种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无影响,Green Or脱敏剂可降低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2-01)

傅柏平,刘丽,李亚亚,应淑女[9](2011)在《脱敏剂对单瓶自酸蚀粘接剂牙本质微拉伸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脱敏剂对单瓶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24颗人前磨牙根据粘接剂分为2大组,每组又根据不同的表面处理分成3小组,即对照组、Gluma组和Green Or组。对照组牙本质表面不涂脱敏剂,Gluma组和Green Or组牙本质表面按操作说明分别涂以相应脱敏剂。两种单瓶自酸蚀粘接剂(BeautiBond和G-bond)按操作说明分别涂在不同表面处理后(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11-11)

高杰,吴补领,陈婷,陈露[10](2009)在《不同酸蚀体系粘接微拉伸强度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2种一步法自酸蚀体系、2种两步法自酸蚀体系以及一种全酸蚀体系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方法:选取一步法自酸蚀体系粘接剂iBond和XenoⅢ,两步法自酸蚀体系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和Optibond Solo Plus,以及全酸蚀体系Prime & Bond NT,将复合树脂Ceram-X粘接在牙本质小块上,粘接面积均为2mm~2,每组4块。粘接步骤按照各种粘接剂的说明书进行。样本树脂光照固化后,保存于37℃蒸馏水中72h,然后在5℃和55℃的蒸馏水中交替循环1500次,每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30秒。测试粘接微拉伸强度。结果:全酸蚀体系Prime & Bond NT粘接微拉伸强度明显高于一步法自酸蚀体系iBond和2步法自酸蚀体系Optibond Solo Plus SE(P<0.05)。在Prime & Bond NT和2步法自酸蚀体系XenoⅢ和Clearfil SE之间未见明显差异。XenoⅢ,Clearfil SE,Optibond Solo Plus SE和iBond组微拉伸强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全酸蚀体系的粘接微拉伸强度高于自酸蚀体系。一步法与两步法自酸蚀体系相比,粘接微拉伸强度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叁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10-23)

粘接微拉伸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2%氯己定(CHX)预处理牙本质对全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取40颗离体人磨牙,磨除牙合面牙釉质至釉牙本质界下,暴露牙本质,作为粘接面。随机分为四组,取两组在酸蚀后涂粘接剂前涂布CHX为实验组,另外两组同法涂布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所有组经全酸蚀粘接剂3M ESPE Single Bond2处理后,堆积超声树脂制备成粘接模型。取一组实验组和一组对照组制备成标准试件后,直接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另外一组实验组和空白组在冷热循环5 000次后制备标准试件,并测试其微拉伸粘接强度。运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断裂界面,分析断裂模式。结果 CHX处理组和空白组之间的微拉伸强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后,CHX处理组和空白组之间的微拉伸强度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HX处理的即刻组和老化组,其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的即刻组和老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组别的断裂大多是在粘接剂内部即界面断裂,少数的混合断裂及极少数的内聚断裂。结论 2%CHX预处理能够增强牙本质全酸蚀粘接强度,老化后增强作用变得更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接微拉伸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祖太,李永梅.负压对树脂粘接剂微拉伸强度的影响[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吴爱静.2%氯己定预处理牙本质对全酸蚀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的影响[J].大医生.2017

[3].何琴,陈怀丽,赵静,王文梅.3种粘接剂在离体后牙纵折粘接修复中的微拉伸强度的比较[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

[4].林斐,刘伟,闫鹏,岳林.复合树脂间粘接的微拉伸强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5].何琴,陈怀丽,赵静,王文梅.叁种粘接剂在离体后牙纵折粘接修复中的微拉伸强度的比较[C].2014年第九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6].林斐,岳林.复合树脂间粘接的微拉伸强度研究[C].2014年第九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7].张祖太,丁宁,何敏,韦艳华,任蕾.不同牙科粘接剂冷热循环前后微拉伸强度的比较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2

[8].李亚亚.脱敏剂对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牙本质微拉伸强度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

[9].傅柏平,刘丽,李亚亚,应淑女.脱敏剂对单瓶自酸蚀粘接剂牙本质微拉伸强度的影响[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

[10].高杰,吴补领,陈婷,陈露.不同酸蚀体系粘接微拉伸强度的比较研究[C].全国第叁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

论文知识图

复合树脂破坏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GSE预处理脱矿牙本...粘接界面破坏2-3即刻粘接强度与6个月老化粘接强度...混合破坏牙本质破坏

标签:;  ;  ;  ;  ;  ;  ;  

粘接微拉伸强度论文_张祖太,李永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