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刘瑞贵州省晴隆县长流乡双凤小学561413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0-174-0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情境创设有着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所学过的知识,更能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而且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所希望了解的、生动的知识。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创设情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一、要有趣味性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从情境中引出问题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自己熟悉的经历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或融入学生亲身经历的场景中,通常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引领学生去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案例一]《按比例分配》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

生:分过。

师:五(3)班体育陈老师要把24个实心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教师板书),你们能帮助陈老师分一分吗?

同桌互相交流后反馈。

生1:男同学12个,女同学12个。

生2:也是男同学12个,女同学12个。

师:大家一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称之为“平均分”,可以吗?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学生表示不同意见)

师:五(3)班的女同学有意见,因为五(3)班的女同学有28人,男同学有20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这样不太合理,因为女同学人数多,但她们只分到12个,所以她们有意见。

生2:我也认为不合理,应该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来分,人数多的多分一点,人数少的少分一点。

师:我也赞成大家的意见,这里按人数的多少,也就是按人数的比例来分比较合理。

帮老师做事情学生是非常向往的,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创设“帮陈老师分球”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这一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分球的争议中,充分暴露各自的思维过程,就“怎样分配合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多种分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按比例分配最合理,从而展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感悟按比例分配的必要性,然后引出课题。

二、要有针对性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材料或活动的情境创设应针对教学的内容特点,为实现

教学目标服务。

[案例二]《比一比》教学片段

师:淘气家准备买一台洗衣机,他们来到中闽百汇大楼,发现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钱是1046元,淘气建议爸爸多到其他商店去看一看,后来又到新华都和国美两家电器超市,发现同样的款式的洗衣机分别是1125元和998元。他们该到哪家超市买洗衣机?为什么?

生1:我认为应该到国美超市买洗衣机,因为那里的价钱最便宜。

生2:我也选择国美超市,因为同样款式的洗衣机,那里的价钱最低最划算。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没有学生表示异议)……

课本里只有两对鸟,分别叨着写有“1084、982”和“3756、4184”的纸片,即要分别比较两对数的大小。于是我设计买便宜的洗衣机,要货比三家的现实情境,教学的针对性强,因为要货比三家就一定要用到数大小的比较,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枯燥无味,在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要有探究性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需要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复习片段

当师生已完成两位数除法的基本内容整理复习后,出示()&pide;12=()

师: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思考方法。那么对于()&pide;12=()这道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你有办法解决下列的几个问题吗?

(1)要使商的中间出现0,你能想出被除数吗?比一比,哪个同学能最快想出来?

(2)你是怎样思考的?(先想商,再用除数乘商求出被除数)

(3)这样的商和被除数有多少个?

(4)有没有最大的被除数?为什么?

(5)有没有最小的被除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6)要使商的末尾出现0,你能很快想出被除数吗?如果有很多,有没有一个最大和最小的?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在本案例中出现的情境只有除法算式中的一个除数,让学生联想被除数、除数与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联想、思考与尝试去解决问题。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让他们在“认知冲突”中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运用旧知,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讲究实效。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标签:;  ;  ;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