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琪卓尼县中医医院(甘肃卓尼747600)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3--
2005年至2012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5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病例与方法
1.1病列;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6岁,平均39.3岁,病程3—10天,主要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有包块半低热或中度发热。查体:右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腰大肌试验阳性,可触及包块。6例右下腹肌紧张。化验:白细胞(8.6—19.8)/10/l,中性粒细胞86%以上。尿11项:有8例镜下见有红细胞及白细胞,4例有尿蛋白+。15例患者行B超检查:9例有实质性包块,6例包块有液性暗区及小囊腔。诊断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确诊。
1.2治疗方法:
1.2.1西药治疗: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注射液联合静滴,每天1次,全身中毒症状重,及时补充电解质,水和维生素类。中药治疗:
1.2.2薀热期:为积热不散,热胜内腐,宜通脏泄热,解毒透脓,用大黄牡丹皮汤(大黄6克,牡丹皮12克,桃仁12克,皂刺12克,冬瓜子20克,芒硝6克,鱼腥草12克,败酱草20克,每日1剂,口服。毒热期:为阳明腑实,毒热积盛,治以通腑排脓,养阴清热,用增液承气汤(元参30克,麦冬20克,生地12克,大黄9克,芒硝6克,(后下)加减;瘀滞期:为湿热内薀,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辅以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2治疗结果
15例中13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86.7%,好转2例13.3%。
3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肠痈”,概因寒湿不适,饮食失节,劳累过度或情志不畅导致肠道气血凝滞,湿热之邪流注于肠腑之间,积久不散,酿成脓肿,肠痈发生后,毒热与瘀血交积,热瘀相搏,凝结成块。目前临床上仍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类能有效杀灭混合感染中的需氧大肠杆菌,甲硝唑对厌氧菌敏感性高,三者联合可有效杀灭致病菌,控制病情。中医分期辩证用药,大剂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能明显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局限和吸收。中西药结合治疗,内外兼治,发挥了中西医之长,体现了整体论治,标本兼顾,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结合,为择期行阑尾切除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宝贵的时间,尤其是老年体弱,合并症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印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646.
[2]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年11月第3卷第11期。汪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