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总传质单元高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质,高度,单元,模型,填料,精馏,筛板。
总传质单元高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景梅,马凤云,张晓宇[1](2017)在《用Excel进行《液-液萃取塔的操作及其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和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Excel的强大直观的数据处理和绘图功能完成液萃取塔的操作及其传质单元高度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可大大增强学生的设计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7年12期)
代丽雁,李坤[2](2015)在《转盘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转盘萃取塔中用清水萃取煤油中的苯甲酸。通过改变转盘的转速、原料的进样流量、油层的厚度,分别测取分散相中苯甲酸的含量,求得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结果表明:转盘转速、油层厚度与传质单元高度成反比;原料的进样口流量与传质单元高度成正比。(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5年05期)
李思政[3](2003)在《振动筛板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实验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振动筛板塔工程型实验装置中测定了以水为萃取剂萃取煤油中苯甲酸的液液传质单元高度,并测定了外加能量的大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从而证明该实验方法可靠易行,并为教学和分离工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陈少堂,李小莹,温欣荣,梅慈云[4](1997)在《新型塔填料共轭环的性能研究及液膜传质单元高度关联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新型填料共轭环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并归纳出一个传质单元高度关联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较吻合。(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1997年05期)
史美丰[5](1983)在《传质单元高度法用于填料蒸馏塔设计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传质单元高度(HTU)来计算填料塔的高度,从理论上说比用理论板高度(HEPT)更为合理,但过去多用于吸收操作。本文介绍 Waggoner 提出的用于蒸馏塔的改进方法。一、基本公式与计算方法填料床总高为 HTU 与所需传质单元数(本文来源于《医药设计》期刊1983年02期)
雷夏,费维扬,沈忠耀,汪家鼎[6](1982)在《一种由稳态浓度剖面计算萃取柱中轴向混合系数和“真实”传质单元高度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扩散模型用最优化方法拟合浓度剖面的计算方法,可以在有传质情况下,较准确地由实验测定的稳态浓度剖面,同时求得轴向混合系数和扣除了轴向混合影响后的“真实”质单元高度.并已成功地用于脉冲筛板萃取柱的传质性能研究中.(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1982年04期)
总传质单元高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转盘萃取塔中用清水萃取煤油中的苯甲酸。通过改变转盘的转速、原料的进样流量、油层的厚度,分别测取分散相中苯甲酸的含量,求得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结果表明:转盘转速、油层厚度与传质单元高度成反比;原料的进样口流量与传质单元高度成正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传质单元高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景梅,马凤云,张晓宇.用Excel进行《液-液萃取塔的操作及其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
[2].代丽雁,李坤.转盘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5
[3].李思政.振动筛板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实验测定[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4].陈少堂,李小莹,温欣荣,梅慈云.新型塔填料共轭环的性能研究及液膜传质单元高度关联式[J].广东化工.1997
[5].史美丰.传质单元高度法用于填料蒸馏塔设计的改进[J].医药设计.1983
[6].雷夏,费维扬,沈忠耀,汪家鼎.一种由稳态浓度剖面计算萃取柱中轴向混合系数和“真实”传质单元高度的方法[J].化工学报.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