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树脂废水论文-金鑫,阮建飞,梅荣武,李亚,蒋涛

聚酯树脂废水论文-金鑫,阮建飞,梅荣武,李亚,蒋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酯树脂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苯酚,催化氧化,提标改造

聚酯树脂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金鑫,阮建飞,梅荣武,李亚,蒋涛[1](2018)在《高苯酚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工程提标改造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原高苯酚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的高COD、苯酚等复杂化工综合废水的原处理工艺只能满足GB 8978-1996中的叁级标准的情况,为提高出水水质,满足当地县镇污水处理厂的纳管要求,采用以催化氧化技术主深度处理工艺,同时将高效吸附药剂作为备用。工程总投资353.45万元,污水处理规模250 t/d。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和NH_3-N、TN、TP、苯酚的质量浓度分别≤200 mg/L和≤10、≤20、≤3、≤2 mg/L的情况下,深度处理后COD和NH_3-N、TN、TP、苯酚的质量浓度分别<60 mg/L和<8、<35、<0.50、<0.50 mg/L,水质满足GB 31572-2015中的表1要求,污水处理费用估算为5.68元/t。(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胡健[2](2015)在《混凝—两级A/0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聚酯树脂废水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聚酯树脂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浓度有毒聚酯树脂废水大量产生,不仅制约着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现有的聚酯树脂废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着处理流程过长、投资和运行费用高、能耗大、处理负荷较低等不足。因此,开发高效经济的聚酯树脂废水处理工艺迫在眉睫。本论文以某企业聚酯树脂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混凝单因素试验和A/O/A/O-MBR工艺中试试验,获得了最优混凝条件和生化工艺运行参数,成功构建了聚酯树脂废水“混凝-两级A/O”组合处理工艺;通过实验室模拟装置的优化研究,初步探明了工艺各单元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转化行为及其潜在微生物机理。研究结果可为“混凝-两级A/O”组合工艺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比较FeCl3、A12(SO4)3、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等四种混凝剂对聚酯树脂废水的处理效果,发现PFS混凝效果最佳。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优混凝条件为:pH值8.0,PFS投加量1000 mg/L,PAM投加量10 mg/L,搅拌强度350 r/min,反应时间25 min,静置时间10 min,此时,浊度去除率为90%左右,COD去除率为20%左右。FTIR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废水中酚类、芳香类及饱和脂肪族烷烃类污染物的含量,并实现醛酮类有机污染物的完全去除。(2)通过中试研究,成功构建了聚酯树脂废水A/O/A/O-MBR处理工艺。中试结果表明,当厌氧池温度保持在25℃左右,MLSS约10000 mg/L,好氧池DO>1.4 mg/L,温度26.-30℃,MLSS大于2000 mg/L,SV30维持在60%左右条件下,可保证中试处理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在原水pH为2-4,COD≤32000 mg/L条件下,工艺最佳进水COD浓度约为9000 mg/L,最大耐受进水COD浓度在12500 mg/L左右,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2.8d,COD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工艺出水COD≤500 mg/L,NH4+-N≤35 mg/L,水质明显优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3)在中试基础上,通过设计、运行模拟生物反应器提升“两级A/O”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并探讨了其潜在的去除机理。通过负荷提升,“两级A/O”生物反应器最高耐受COD浓度可达14000 mg/L左右,COD平均去除率95.5%,苯酚平均去除率99.9%,PTA平均去除率95.3%;出水COD浓度稳定小于500 mg/L,出水平均PTA浓度21.4 mg/L,苯酚可被完全去除。环氧烷烃类和酯类是聚酯树脂废水中主要的难降解有机物组分,在反应器出水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6.21%、9.22%。随着进水COD浓度的提升,反应器各处理单元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种群丰度存在较大差异且呈逐渐降低趋势。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Saprospirae是厌氧池主要的优势细菌种群,Saprospirae、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和β-变形菌Betaproteobacteria则是好氧池主要的优势细菌种群。Comamonadaceae、Cryomorphaceae、 Chitinophagaceae、Rhodocyclaceae等细菌种群比例与COD、苯酚以及PTA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量呈正相关关系,各处理单元优势细菌种群的成功富集与驯化是“两级A/O”反应器具有良好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3-01)

赵贤广,李武,朱明新,徐炎华,许培圣[3](2011)在《不饱和聚酯树脂高浓度废水共沸精馏资源化与治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高浓度废水的特点,采用新型共沸精馏技术进行资源化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共沸精馏几乎将废水中的原料、聚合中间体等有机物全部浓缩于釜液中,釜底浓缩液COD可高达120万mg/L左右,有机物回收率达93%~96%。将COD约120万mg/L的釜液以20%比例投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反应中,制得了一种新型高性能树脂,且树脂的得率由常规生产的93.4%提高至99.77%。对与共沸剂分离后的COD约为1万mg/L的馏出液采用新型多技术协同催化氧化技术进行预处理,使废水B/C由0.021提高至0.3以上;再采用EGSB+MBBR生化处理和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出水可稳定达标排放,并能满足循环冷却水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刘木权,冯志坚,朱月琪[4](2011)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将厂区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混合处理,二者水量之比约为3∶1。生活污水一部分进入混合池与生产废水进行混合;另一部分作为补给氮源直接进入好氧池。经气浮处理后的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后,采用厌氧-好氧-气浮-碳滤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1年01期)

吴锦利[5](2011)在《铁炭微电解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研究,先进行正交试验,考察铁屑投加量、铁炭比和废水初始pH值对微电解效果的影响,接着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铁炭微电解法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值对微电解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铁屑投加量和铁炭比,最适工艺条件为:室温,废水初始pH值为2.0,铁屑投加量为100 g/L,铁炭质量比为1:1,曝气搅拌反应时间2.0 h。在此工艺条件下,BOD5/CODcr从0.17增加到0.33;此外,废水的CODcr去除率也可达到50.91%,这大大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1年01期)

宋艳华,赵硕伟,许晖[6](2009)在《Fenton试剂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Fenton试剂处理工业废水(起始CODC r=60220 mg/L),通过改变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及废水初始pH值等参数,对某聚酯树脂废水进行Fenton试剂氧化正交试验。并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Fenton氧化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因素所选的水平中,叁个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H2O2投加量>废水初始pH值>Fe2+投加量。在室温条件下,H2O2/CODC r=2(质量比),[Fe2+]/[H2O2]=1/10(质量比),pH=2.9,反应2h后,废水的CODC r去除率可达74.23%。废水的BOD5/COD值由起使0.352提高至0.582(预处理后),可生化性得到较大提高,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09年22期)

王万俊[7](2007)在《高浓度难降解聚酯树脂废水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聚酯树脂废水的难生物降解性,论文采用混凝沉淀法、铁炭微电解法和Fenton试剂法对高浓度难降解聚酯树脂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改善其可生化性,减少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同时去除水中部分COD_(Cr),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在混凝沉淀法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研究中,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初始废水pH值、水温、搅拌时间、澄清时间等因素对聚酯树脂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法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最适工艺条件是:混凝剂选用PAC,其适宜投药量为500 mg/L;助凝剂选用PAM,其适宜投药量为20 mg/L;初始废水pH值为8.0,水温为25℃,搅拌时间为20 min,澄清时间为1 h左右。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虽然COD_(Cr)的去除率达到29.82%,但是废水的BOD_5/COD_(Cr)只从处理前的0.17提高到处理后的0.19,废水的生物毒性没有得到去除,不能满足后续生化处理的要求,所以单纯采用混凝沉淀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可行性不大。在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研究中,先进行正交试验,考察铁屑投加量、铁炭比和废水初始pH值对微电解效果的影响,接着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铁炭微电解法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因素所选的水平内,废水初始pH值对微电解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铁屑投加量和铁炭比。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室温,废水初始pH值为2.0,铁屑投加量为100 g/L,铁炭质量比为1:1,曝气搅拌反应时间2.0 h。在此工艺条件下,聚酯树脂废水经铁炭微电解预处理后其可生化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BOD_5/COD_(Cr)从0.17增加到0.33;此外,废水的COD_(Cr)去除率也可达到50.91%,这大大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在Fenton试剂法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研究中,先进行正交试验,考察H_2O_2投加量、废水初始pH值和Fe~(2+)催化剂投加量对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接着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Fenton氧化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因素所选的水平内,H_2O_2投加量对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最大,废水初始pH次之,Fe~(2+)催化剂投加量影响最小。Fenton试剂法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室温,初始废水pH=2.9,H_2O_2/COD_(Cr)=2,[Fe~(2+)]/[H_2O_2]=1/10,H_2O_2、Fe~(2+)均分四次的投加方式,并控制在1.5h内加完,总反应时间为2h。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用Fenton试剂对聚酯树脂废水进行预处理,废水的COD_(Cr)去除率可达76.45%,BOD_5/COD_(Cr)由0.17提高至0.37,可生化性得到了明显改善;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的平均化学计量关系为0.382 mgCOD_(Cr)/mgH_2O_2,H_2O_2的有效利用率高达81.2%。从技术上和经济成本上进行综合分析,铁炭微电解法较为实际,而Fenton试剂法效果虽好,但处理废水成本偏高,可考虑作为工艺的后继处理。(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7-06-01)

杨莹[8](2005)在《松香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工艺品生产中的废水废气的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松香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工艺品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治理措施,在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治理效果好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工通讯》期刊2005年04期)

潘瑞松,宋志平,周培国[9](2002)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治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CODCr高达 10 0 0 0 0mg/L ,pH为 1— 2 ,且排放无规律 ,处理难度大。采用先对缩聚废水进行蒸馏浓缩 ,再真空泵废水混合调质、降温、缺氧水解后 ,经高效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HCR)处理后与低浓度的冲洗水、生活废水混合 ,进行低负荷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 ,出水CODCr稳定在 10 0mg/L以下。(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期刊2002年09期)

齐鸣斋,许煦,李月中[10](2002)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中的含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分段处理方法作了介绍:先进行精馏预处理,回收95%以上的有机物,然后进行生化处理。该方法在工业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行业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2002年17期)

聚酯树脂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聚酯树脂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浓度有毒聚酯树脂废水大量产生,不仅制约着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现有的聚酯树脂废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着处理流程过长、投资和运行费用高、能耗大、处理负荷较低等不足。因此,开发高效经济的聚酯树脂废水处理工艺迫在眉睫。本论文以某企业聚酯树脂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混凝单因素试验和A/O/A/O-MBR工艺中试试验,获得了最优混凝条件和生化工艺运行参数,成功构建了聚酯树脂废水“混凝-两级A/O”组合处理工艺;通过实验室模拟装置的优化研究,初步探明了工艺各单元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转化行为及其潜在微生物机理。研究结果可为“混凝-两级A/O”组合工艺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比较FeCl3、A12(SO4)3、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等四种混凝剂对聚酯树脂废水的处理效果,发现PFS混凝效果最佳。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优混凝条件为:pH值8.0,PFS投加量1000 mg/L,PAM投加量10 mg/L,搅拌强度350 r/min,反应时间25 min,静置时间10 min,此时,浊度去除率为90%左右,COD去除率为20%左右。FTIR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废水中酚类、芳香类及饱和脂肪族烷烃类污染物的含量,并实现醛酮类有机污染物的完全去除。(2)通过中试研究,成功构建了聚酯树脂废水A/O/A/O-MBR处理工艺。中试结果表明,当厌氧池温度保持在25℃左右,MLSS约10000 mg/L,好氧池DO>1.4 mg/L,温度26.-30℃,MLSS大于2000 mg/L,SV30维持在60%左右条件下,可保证中试处理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在原水pH为2-4,COD≤32000 mg/L条件下,工艺最佳进水COD浓度约为9000 mg/L,最大耐受进水COD浓度在12500 mg/L左右,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2.8d,COD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工艺出水COD≤500 mg/L,NH4+-N≤35 mg/L,水质明显优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3)在中试基础上,通过设计、运行模拟生物反应器提升“两级A/O”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并探讨了其潜在的去除机理。通过负荷提升,“两级A/O”生物反应器最高耐受COD浓度可达14000 mg/L左右,COD平均去除率95.5%,苯酚平均去除率99.9%,PTA平均去除率95.3%;出水COD浓度稳定小于500 mg/L,出水平均PTA浓度21.4 mg/L,苯酚可被完全去除。环氧烷烃类和酯类是聚酯树脂废水中主要的难降解有机物组分,在反应器出水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6.21%、9.22%。随着进水COD浓度的提升,反应器各处理单元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种群丰度存在较大差异且呈逐渐降低趋势。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Saprospirae是厌氧池主要的优势细菌种群,Saprospirae、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和β-变形菌Betaproteobacteria则是好氧池主要的优势细菌种群。Comamonadaceae、Cryomorphaceae、 Chitinophagaceae、Rhodocyclaceae等细菌种群比例与COD、苯酚以及PTA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量呈正相关关系,各处理单元优势细菌种群的成功富集与驯化是“两级A/O”反应器具有良好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酯树脂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金鑫,阮建飞,梅荣武,李亚,蒋涛.高苯酚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工程提标改造工程[J].水处理技术.2018

[2].胡健.混凝—两级A/0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聚酯树脂废水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

[3].赵贤广,李武,朱明新,徐炎华,许培圣.不饱和聚酯树脂高浓度废水共沸精馏资源化与治理技术[J].环境工程学报.2011

[4].刘木权,冯志坚,朱月琪.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广东化工.2011

[5].吴锦利.铁炭微电解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

[6].宋艳华,赵硕伟,许晖.Fenton试剂预处理聚酯树脂废水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9

[7].王万俊.高浓度难降解聚酯树脂废水预处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7

[8].杨莹.松香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工艺品生产中的废水废气的治理[J].林产化工通讯.2005

[9].潘瑞松,宋志平,周培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治理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

[10].齐鸣斋,许煦,李月中.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J].上海化工.2002

标签:;  ;  ;  ;  

聚酯树脂废水论文-金鑫,阮建飞,梅荣武,李亚,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