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贵州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得到了有效加快,我国各大中小城市中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在对建筑工程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结构转换层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在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有着更有密切的联系,在高层建筑过程中转换层是整个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建筑工程实际的角度出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相关施工技术提出了几点合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结构转换层

1引言

高层建筑转换层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整体的功能特征和质量的好坏。面对城市化建设中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参建各方应高度重视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法和施工质量问题,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的工法可行性和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探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

2高层建筑模板施工

在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结构施工中,常采用的模板支撑技术有一次性使用的支模技术、埋设型钢法支撑技术、荷载传递法支撑技术等模板支撑体系,对不同的转换梁应根据相应的施工原理选择最合适的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施工。在进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模板搭建工作开始之前,相关施工人员应提前对高层建筑模板搭设的施工现场进行环境勘察,根据勘察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模板支撑技术进行转换层的结构模板施工,在施工时模板的位置必须按照专项方案进行,要保证上、下楼层间的支撑柱在准确的位置。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时,对梁的侧面模板应选择合适长度的扁钢拉片(钢模)或对拉螺杆(木模),梁的侧面模板应使用钢管扣件夹具进行固定,梁底板支撑部位的横向水平杆的末端在顶住梁的两侧模板的同时,应与梁上的钢管扣件夹具相连接以承受来自浇注混凝土侧向的压力。因为梁模板是搭设而成的,在搭接处难免会有空隙,施工人员应使用塑料泡沫或毛胶带对其进行密封,以防止在浇注混凝土时有混凝土流出。另外,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的下部空间如果允许采用叠合浇注或埋设钢筋进行模板搭设,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对转换层下部的支撑模板系统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核算。与此同时,采取钢管作为侧模背扛的锁固工作,目前常见的背扛间距在500mm左右。最后需要注意一点,即转换层混凝土强度只有在全部满足后,方可进行底模的拆除工作。

3钢筋施工

钢筋施工过程中,通常具备密集性强、主盘较长、钢筋含量大等特点,在梁柱的节点部位尤为突出,钢筋的密集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结构的安装捆绑工作难度极大,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捆绑施工问题,从而提高钢筋安装工程的质量与工程便利性。目前常见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转换梁的两侧位置,合理的布置脚手架,并且利用脚手架的支撑力,从而确保钢筋骨架的临时支撑点;其次,通过钢管结构实现整个结构上层部分钢筋的支撑工作,待全部钢筋焊接工作完成后,且钢筋达到相对稳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撤离脚手架的工作。(2)进行焊接过程中,要求相关焊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并且持证上岗,严格控制其资质,避免在焊接时因焊接人员的技术不合格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与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进行主钢接头部分的焊接过程中,需要采取闪光对焊的方法与锥螺纹接头连接等方法,控制好接头位置。焊接过程中的任何操作流程务必按照有关规范合理进行。(3)留设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其中,包括转换层的楼板钢筋部位、腰筋部位以及上下部位。

这里以脚手架搭设为例,某工程是集办公、商业、公寓为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大厦,建筑总高度为241.85m,总建筑面积约11万m2。该工程转换层顶设在结构标高99.3m处,由于百米以上结构与以下结构垂直荷载分布极不规则,因此转换层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如图1所示。该工程脚手架搭设要点如下。满堂脚手架将搭设楼板上,脚手架管材均采用Ф48×38mm钢管搭设。满堂架主要杆件有立杆、横杆、扫地杆和剪刀撑,在满堂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立杆下加设钢底座或5cm厚木跳板(根据现场情况需要使用),支撑顶板、梁模板的钢管立杆顶部采用可调顶座。24层梁底立杆间距为600mm×800mm,垂直于梁宽方向为600mm,沿梁长方向为800mm;板底立杆间距为800mm×800mm,扫地杆距地面200mm,横杆间距为1200mm,梁底第一道横杆距梁底为400mm,在梁底连续设置水平和垂直剪刀撑。满堂架连接采用横杆、立杆、剪刀撑通过扣件连接的方式。垂直剪刀撑:应沿钢梁底沿跨度方向、在24层梁底立杆部位,用短钢管斜撑加强所有格构,形成米式格构桁架,用旋转扣件与梁底立杆或三道横杆连接。垂直于梁方向每隔4道立杆连续设置。水平剪刀撑:上下共2道,上步应沿转换大梁底沿跨度方向连续设置,下步沿梁底扫地杆连续设置;每道覆盖不少于40%面积的立杆格构。

4混凝土施工

4.1分层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转换层楼板的浇筑由于其厚度较厚,一般情况下都会采取分层浇筑的措施,层数与层厚的确定都要以建筑实际情况作为基础依据。而分层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化热的影响,要实现对水化热问题的有效控制,就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的合理选择与配置,除要选用低热水泥等优质材料外,还需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原材料配比方案,可适当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或通过提高粉煤灰、矿渣比例来降低水化热的影响,减少混凝土裂缝等问题的发生几率。

4.2连续浇筑与有效振捣

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保证各层浇筑的连续性,一般可采取基于转换板这一中心的对称性浇筑策略,以均匀一致的速度从两侧同步进行施工,并通过对下部脚手架受力对称性的调整,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侧向位移。在浇筑过程中还要做好对混凝土的有效振捣,合理选择所要使用的振捣器,保证混凝土内部的均匀性与密实度,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此外,还要确保结构表面水泥浆的厚度符合标高要求,对于超出标准厚度的情况,应在初凝前一至两小时内进行刮平处理,并于终凝前做好碾压工作,促使裂缝收缩和闭合。

4.3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一般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施工基本完成后,还需要及时进行养护,较为常用的养护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蓄水养护,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向其表面进行洒水养护两小时,之后采取徐水的方式进行养护。(2)内部降温,即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预埋冷却循环水管道,通过水的循环将内部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导出,促进混凝土结构内部与表面温度的均衡性。(3)蓄热保温,即升温时,采取保湿养护措施,降温时,采取覆盖蓄热层进行保温养护的措施。

5结束语

综合所述,工程施工时应采取适宜的转换层施工技术实现楼层间荷载的合理传递和转换,以保证转换层机构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另外,在保证安全稳固的建筑施工前提下,相应的加强转换层的结构模板支护,精确钢筋的布设位置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浇注施工技术和相应的质量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成工程建设要求的空间布设和荷载转换,以满足人民对现代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尹强.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88.

[2]邹守松,李要利.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348.

标签:;  ;  ;  

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