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对我国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外资并购对我国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陈贤银[1]2010年在《基于产业安全视角的我国农业产业外资并购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基于产业安全视角的我国农业产业外资并购效应研究。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思想为指导,整合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现代并购理论等学科成果,运用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博弈分析法、逻辑思辨法等分析方法,通过对产业安全理论和外资并购理论的分析,梳理东道国产业安全和外资并购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基于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外资并购机制模型,对我国农业产业领域的外资并购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现状和借鉴他国外资利用、维护产业安全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产业应对外资并购与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的调控框架。一、论文的研究内容1、基于产业安全视角的外资并购效应理论框架研究。作为本研究的理论起点,批判性梳理产业安全理论、外资并购理论;提出了基于产业安全的外资并购作用机理理论模型;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拓展,仔细分析外资并购对农业产业安全的作用机理。2、我国农业产业的外资并购效应实证研究。从宏观层面,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外资进入对我国农业产业的结构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从微观层面,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外资并购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股市效应、财务效应,判断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的绩效提升有何影响;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中的外资并购问题进行案例分析。3、从产业安全角度对我国农业产业应对外资并购的调控框架研究。利用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外资并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运用评价模型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度进行评价;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农业产业外资并购的经验与教训;从产业限入、垄断性并购判定和外资并购的审批程序等方面,提出在我国农业产业领域构建一套完善的产业安全防范体系的外资并购调控框架,包括相关的政策集合和产业安全保障机制构建。二、论文的基本结论1、外资利用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效应不明显,农业产业一直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外资利用得好,对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农业技术升级改造,促进新兴工业的发展,带动第叁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第一产业外资总量偏低,并呈下降趋势;第一产业的外资利用区位商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第二产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第叁产业外资利用规模和力度在不断增强。由于我国产业结结构本身就存在偏差,外资投向差异性会加大产业结构性偏差,这会导致正常的外资利用产业结构效应失效,加剧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增加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度,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安全。2、外资利用对我国农业产业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极小。在外资大量涌入我国、外资并购日益活跃的背景下,外资经济对国我农业产业发展并未起到应有作用,这说明我国农业领域的引资存在效率问题,我们在引资过程中必须注重质量和效果,不能一味追逐数量和速度。3、短期内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股市有显着负效应,但长期内呈显着正效应。通过分析外资并购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股市效应,我们发现,外资并购前后短期内股市反常收益率显着为负,外资并购后股市长期反常收益率显着为正。表明在并购发生时,投资者已掌握并购事件的乐观预期,由于交易日信息已经公开,外资并购的利好消息刺激股价上涨,是典型的“见光死”,在长期内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的正效应逐渐体现。4、外资并购除能显着改善现金流量外,对改善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其它财务状况有一定效果,但不显着。外资并购后,经营现金流量得到了显着提升,但加权净资产收率、加权资产收益率、现金流动负债比、资产负债率、存货存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增长率等指标均有所提升,可不显着;流动比率、主营收入增长率两项指标有所下降,但不显着。5、外资控制致使我国大豆产业存在边缘化危险,必须防止大豆产业悲剧在其它农业产业上重演。外资通过控制我国大豆生产原料供应、大豆定价方式、并购大豆压榨企业,致使我国从大豆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变成进口大国,品种资源严重受制于人,我们必须从农业产业安全的立场,反思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政策、贸易政策等,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6、我国农业产业总体还处在“基本安全”状态,但在产业创新度、农产品竞争力、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产状况等方面表现出“很不安全”、“不安全”。从外资对农业生产能力、农业国际竞争力、产业控制力等角度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现状做了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产业总体为基本安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农业产业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应对之策。叁、论文的创新点1、初步建立了一个基于产业安全视角的外资并购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外资并购和产业安全之间在理论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前者影响后者的作用机理给出了详尽的理论分析;其次,本论文建立了基于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外资并购模型;再次,本论文通过计量模型计算了外资并购对于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程度,使得外资并购的影响能够进行量化;最后,国内基于农业产业安全的外资并购体系的研究极少,本论文尝试在这方面提供一个分析的框架。实际上,从东道国产业安全的角度研究外资并购问题本身就比较有新意。2、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外资并购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尝试性利用考察外资并购效应的方法确定外资利用对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本研究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宏观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中观效应(以大豆产业为案例)、微观效应(股市效应、财务效应)。综合运用考察外资并购效应的方法确定外资利用对于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国内学者鲜有尝试。本文不但提出这种尝试的理论可能性,而且在实证上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此外,本文还运用外资并购影响东道国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相关统计数据,突出外资并购在评价产业安全时的权重,以确定外资并购影响产业安全的程度。3、基于产业安全视角,尝试性构建了我国农业产业应对外资并购的调控框架,包括农业产业政策调控框架和外资并购安全审查保障机制。目前国内对于应对外资并购的政策管制政策较少,其相关的文献研究也不够丰富,更不可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管制框架。本研究尝试系统地构建一个基于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外资管制的政策体系框架,并重点探讨了产业安全审查机制,认为在开放条件下我国对外资并购中的农业产业和农业企业应加以适度保护的政策建议,当然其适用性有待评判。四、论文的政策建议1、构建国家农业产业安全预警体系。需要辩证地对待外资对我国农业企业的并购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外资对我们农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面又要建立农业产业安全预警体系,预防农业产业风险,维护农业产业安全。为了更好的衡量农业产业安全状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安全预警体系,本文选取了下列指标作为农业产业安全预警体系指标。(1)农业产业发展力指标;(2)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3)产业对外依存度指标;(4)产业控制力指标;(5)并购企业的诚信和业绩指标。2、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1)完善《反垄断法》的配套措施,增强《反垄断法》的核心地位;(2)加快完善《证券法》和《公司法》中对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定;(3)完善其他的一些对外资并购进行规定的行政法规。3、形成主动利用外资的工作体系。(1)多方引进外资,使外资并购母国多元化。我们要制订一个鼓励外资引进多元化的政策,避免对单个国家外资的过度依赖,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本国产业安全;(2)有选择的利用外资。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引进外资的质量,对本身质量不高的外资在我国的并购要进行重点审查,坚决维护我国产业利益;(3)理智把握“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既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引进外资,获得外资企业的技术;又要在外资并购中,掌握主动权,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利益,绝对不能因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掉国家产业安全;(4)逐步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引进高质量的外资,减轻内资负担;(5)争取掌握合资公司的控制权,保护本国产业的健康发展。4、加强农业龙头企业自我发展体系。(1)鼓励行业内大型企业合作,形成战略联盟;(2)要加大对农业研发的资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3)加强对农业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4)加强对民族品牌的保护,以提高应对外资并购的抗衡能力。5、强化产业安全保障机制。(1)准入机制。审批机关在外资进入我国农业产业时对外资主体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增长率、注册资本、全球市场占有率、并购后国内市场占有率、历次并购后持有的年份等指标设定一定的标准,当外资公司不满足这些指标条件时,就否决外资公司的并购。(2)预警机制。在农业产业安全评价的基础上,选取外资并购后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在对指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适度、适时地向有关部门发出警告,并协助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措施,保护农业产业安全的机制。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包括农业产业安全预测机制和农业产业安全警报机制。(3)安全审查机制。加快建立我国的外资并购的安全审查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外资并购审查程序;制订外资并购的审查标准;成立外资并购重大项目审查委员会;建立中介机构产业安全审查服务制度。(4)持续监管机制。在外资并购后对外资并购合同的履行情况、合资公司的内部治理情况进行监管。对外资并购合同的监管包括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人员配备是否到位,承诺的一些事项是否正在进行或是已经完成。对合资公司内部治理情况的监管包括合资公司有无违反合同大势进行人事更换,或是公司股权的实质性转移。构建持续监管机制需要在监管机构中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配以专门的监管人员。对外资并购的持续监管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并购合同的履行,维护农业产业安全。(5)退出机制。外资并购公司在并购后违反并购合同或是无力继续履行并购合同、外资公司意愿提前退出、外资公司做出其他威胁国内农业产业安全行为时,由监管机构组织并监管外资公司退出国内市场的制度安排。退出机制是维护本国产业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护本国产业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6)互补机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国经济日益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来维护本国产业安全已越来越困难。而积极进行区域合作,参加国际经济组织就成了各国维护本国产业安全经济、实际的手段。区域合作的最大优点就是在成员国的产业安全受到威胁时,各成员国能团结起来一起抵制外资并购力量,从而增加本国产业的安全度。我国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分享在农业产业保护方面的经验,探索农业产业保护的新渠道,并经济利用国际积极组织进行合作和争端解决。

贾利华[2]2003年在《外资并购对我国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跨国并购活动异常活跃、高潮迭起。并购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因此,积极引进并购式外资成为利用外资的一条重要通道。顺应这种趋势,我国政府也逐步为外资收购国内企业敞开了大门,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逐步放宽了一些行业的准入限制。然而,利用并购式外资既是机遇,也有挑战。外资并购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在合并过程中,中外双方之间的战略意图存在一定的差距,就会不可避免地给我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企业并购理论入手,在研究外资并购对发展中东道国的宏观经济效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的经济效应,从而明确了利用并购式外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更有效的吸引和利用外资并购,引导外资并购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吴迎[3]2004年在《跨国并购在我国的绩效分析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跨国并购是在仝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一个必然产物,也是当今国际资本流动中最为突出的特点。跨国并购加速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带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环境的调整。入世使得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融合成为必然,跨国并购也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引资方式进入我国。世界跨国投资模式的迅速转变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中国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改变吸引外资的政策及环境,强化中国吸引外资的力度,从而深化了中国市场化的程度。 本文运用并购理论剖析了跨国并购现象的内在机理,通过案例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应对策略。 全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通过介绍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在我国的发展,对跨国并购在我国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论述了当前西方企业的并购动因及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并将两者进行融合来解释跨国并购的动因,最后通过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并购模型分析,为第叁章作理论上的铺垫。 第叁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采用会计事件研究法选取财务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综合得分函数模型,从而对跨国并购的绩效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并购的企业绩效经历了一个起伏发展阶段,企业在并购后,随着整合期各项要素的重组,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公司业绩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更长期限的绩效变动则需作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本章还对跨国并购的正负效应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四章分析了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者认为,通过跨国并购引入更多的外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对中国而言是极好的机遇,而如何做好法律和实践上的准备,充分利用跨国并购的正面效应遏制负面效应对我国又是严峻的挑战。本章拟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我国应对跨国并购的策略。

林丽端[4]2014年在《基于跨国公司加剧在华并购的我国产业竞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一个很显着的经济现象,即跨国并购迅猛发展。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跨国并购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高了当地的就业水平,对当地经济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却对一国的产业发展造成冲击。当前,我国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浪潮中,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跨国并购更是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我们在看到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清楚其严重削弱了我国产业竞争水平,一定程度上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后,其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是吸引外商投资,希望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但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以新建投资为主,外资并购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的并购法日益完善,法律的健全推动了跨国并购的发展。跨国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表现出对公司控制权的强烈要求,甚至出现行业性收购的局面,这给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和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加剧在华并购,采取适宜的产业对策,这是我国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导,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基于跨国公司加剧在华并购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在当前跨国公司加剧在华并购的趋势下,其削弱了我国产业竞争水平和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经济安全的严峻形势。并在借鉴国际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规制跨国并购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行业、企业叁个层面深入、系统地提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水平,优化产业竞争结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

聂文忠[5]2004年在《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中外资并购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它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是否成功。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我国目前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低下,原因是多重的,最主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过宽,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国有经济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要对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进行调整。面对国际国内的现实经济环境,外资并购将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方式。利用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结合目前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实,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将会实现内外的双赢。当然,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以调整国有资本存量结构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但根据本文的分析,只要对外资并购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引导,外资并购的利远大于弊。因此本文主张,尽快创造外资并购的有利环境,发挥外资并购对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得的巨大作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外资并购的制约因素,大大影响外资并购的进程,本文对此也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导论。在导论部分,笔者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意义,提出外资并购是国有资本存量结构优化的有效方式。接着,笔者对外资并购相关理论作了简单回顾;同时,笔者还对目前国内学者对外资并购的研究作了一个综述,回顾了国内外资并购的研究现状。最后,笔者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本文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是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现状、效应及趋势分析。它主要包括,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效应以及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趋势叁个方面的分析。在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分析里,笔者着重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机、中国吸引外资并购的动机以及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倾向;在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效应分析里,笔者阐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利与弊,并得出利大于弊的结论;在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趋势分析里,笔者认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并购法律法规的完善,外资并购一定会以更快速度发展起来,并分析外资并购出现的新的趋势。 第叁部分是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中外资并购的制约因素分析。笔者分别从观念认识的制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完善的制约、法律法规壁垒、并购交易障碍制约以及文化整合困难制约五个方面对影响外资并购的制约因素作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第四部分是关于利用外资并购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本部分首先分析了外资并购对东亚经济恢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然后分析了世界各国在规范引导外资并购方面的经验,以此为中国利用外资并购调整国有资本存量结构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第五部分是应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对策。这一部分分别从国家政策角度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应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对策。这些对策均是着眼于为外资并购提供便利以发挥其在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而提出的。

王习农[6]2004年在《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一方面加速经济全球化步伐,另一方面加速其自身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全球经济向自由化、开放化发展,而任何国家在这一国际大趋势下无动于衷都无异于自甘落后。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而加入WTO,又为我国面向全球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企业如何确立新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如何应对,从而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走向开放,将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正是以开放经济中增强我国企业竞争优势为主线,通过建立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全面研究当前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和政府行为取向问题。全文共分七个部分。导论:主要是在说明论文选题背景和国内外跨国并购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简要说明全文的主体结构和框架构思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明确本论文主要创新之处。第一章,跨国并购实践及理论: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指出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即国际投资以跨国并购投资为主。同时,在总结全球跨国并购实践的基础上,界定开放经济内涵,给出跨国并购概念,分析跨国并购实质,梳理当前国际上关于跨国并购动因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以国内企业并购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吸收利用并加以创新。本章对跨国并购和跨国新建两种FDI方式加以比较,进而说明在总体上跨国并购优于跨国新建而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方式的原因。第二章,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MCCAT):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是在评价利用国际各种跨国并购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理论创新,目的在于架构解释跨国并购动因的一个相对统一的理论。本章核心观点在于: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企业试图利用自身竞争优势通过企业并购或跨国并购去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以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和持久利润。本理论以企业客观存在市场竞争优势为前提,提出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概念和函数,分析形成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探讨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构成、作用和选择方法,并以此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确立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代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战略目标,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为战略重点,以合作性战略、进攻性战略、防御性战略、宏微观环境相协调战略为战略方式。以下四章则以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代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分别展开论述。第叁章,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本章以合作性战略为指导,在归纳我国企业客观存在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外国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的动因和现状,指出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中重新定位,进而提出我国企业<WP=4>制度和机制创新的构想。同时强调在外资并购大举进攻的挑战下,我国企业必须加快自身并购进程,快速形成规模经济的必然趋势。在知识优势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经营战略必须作相应调整。最后,阐述通过打造我国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我国产业竞争力进而塑造国家竞争力的问题。第四章,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本章以进攻性战略为指导,在分析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动因和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指出我国企业如何利用自身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获取更大竞争优势的策略和技术问题,并对如何促进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提出相应对策。第五章,跨国并购与企业外部环境:本章以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相协调战略为指导,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着力从政府管理、法律、金融和市场等四方面探讨如何为开放经济中我国企业构建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积极参与跨国并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章,跨国并购与经济安全:本章以防御性战略为指导,重点论述跨国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防范、企业跨国并购防御、民族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和其他国际风险防范与控制等几方面内容,旨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树立风险防范和经济安全意识,进一步保护和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研究表明,在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只有适应开放经济的要求,通过主动引进外资并购和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通过重塑宏观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外部运行条件,不断增强经济安全意识,从而面向世界、面向开放、面向未来,确立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相应调整和改革,积极打造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力,才能快速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徐远航[7]2007年在《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外资并购在我国日趋活跃,尤如一把双刃之剑,对我国经济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给我国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通过外资并购的方式,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口,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外资并购我国企业也产生或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形成行业垄断,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民族经济发展等构成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外资并购的正面效应并遏制其负面效应,这是摆在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外资政策的变化,深入研究了外资并购的国内外成因,并对当前的外资并购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对两种不同形式外资并购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分别考察了金融资本并购和产业资本并购的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应对外资并购的积极对策。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出发点在于:一是为政府部门制定外资政策提出一些建议,二是为政府如何引导国内企业应对外资并购提出一些见解,叁是为国内企业界尤其是大型企业应对外资并购提出一些操作方法。本文在研究中特别注意方法的选择,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在分析方法上运用了案例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对策研究、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

苏芳[8]2009年在《基于东道国产业安全视角的外资并购机制及经济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资并购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东道国的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对东道国的产业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本文在梳理了外资并购和产业安全理论现状的基础上,从东道国产业安全的角度研究了外资并购的机制和经济效应。本文首先研究了外资并购的动因机制,包括规模经济动因、市场占有动因、交易费用动因;接着建立了博弈模型,对在保证东道国产业安全前提下的外资并购的运行条件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是:(1)内外资企业的产品成本差异,且该差异越大,并购动机越强烈;(2)产品差异化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并购的动机越强烈;外资并购影响东道国产业安全的作用机制从叁个方面发生效应,这叁个方面分别是外资并购产业分布不合理、外资并购的技术溢出障碍和外资并购挤出内资;进而在之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外资并购的解决机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形成统一大市场。外资并购对东道国的产业安全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效应。正面效应包括外资并购的资本带动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产业福利增加效应;负面经济效应包括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外资并购的产业控制效应、外资并购造成东道国产业结构失衡的效应。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基于产业安全的外资并购经济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叁次产业间的外资经济效应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给我国产业安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前面的理论分析。在面对外资并购维护本国产业安全,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从政府、行业和企业叁个方面共同努力,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

刘细良[9]2010年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势头强劲,呈现出新的动向和特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我国面临严重冲击。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究竟有何影响?政府规制与跨国并购的关系如何?政府如何适度规制外资并购?系统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问题,不仅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新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政府适度规制外资并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有效防范全球金融风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在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丰富了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理论。基于FDI与企业并购两个视角分别探讨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前者除系统分析传统的六大FDI理论外,还增加了逆向技术溢出动因这一最新理论、后者增加了产业组织与速度经济性动因理论;提出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双刃效应”(正、负效应)这一新名词,并从经济、环境两个方面,从国家宏观、产业中观与企业微观叁个层面细化了跨国并购的效应理论;在公共利益、公共选择、契约规制、利益集团与激励规制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跟踪西方规制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如规制公共实施论),从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两方面入手,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并购规制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重点剖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双刃效应”,包括市场结构、资本形成、就业、出口竞争力等宏观经济效应,技术外溢与转移、自主品牌、资产价格、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经济效应以及产业中观经济效应,为对其进行经济性规制奠定基础;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要求,更注重研究其环境效应,为适度强化对外资并购的环境规制奠定基础;列举了主要行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典型案例,着重分析其规模、来源、主体、区位、方式与行业变化等新动向,为规制外资并购找到现实理由;在系统梳理我国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外资政策与审查制度后,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产生重要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和大小不一。其中,经济性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存在显着影响,而社会性规制特别是环境规制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表明强化环境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不会产生实质性抑制作用。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在借鉴国家、国际两个层面跨国并购规制经验基础上,本文认为,要处理好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的关系,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应调整我国外资并购经济性规制与适度强化社会性规制,尤其是环境规制;其次,提出了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多元化总体目标、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再次,引入规制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提出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收益最大化的初步构想;最后,提出了改革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的国内协调机制与国际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立足本国,着力完善我国规制外资并购的产业政策、外资政策、竞争政策与安全审查制度及其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协调,掌握话语权,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梁媛[10]2008年在《中国境内外资并购的目标选择与经济效应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全球FDI的主导模式,外资并购于近期在中国境内开始迅速发展。这种不同于传统绿地投资的跨国直接投资模式将会给中国经济的各个层面带来不同的影响。如何客观地判断外资并购的经济效应,既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又避免其带来的各类风险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针对目前我国境内外资并购的现状,本文重点研究外商投资者进行并购投资的目标选择特征,并据此判断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的各种效应,进而为我国微观经济运营主体与宏观经济监管部门提出应对外资并购的策略组合。为了研究外资并购的目标选择特征,文章首先详细讨论了中国境内外资并购的国际与国内动因,并首次从投资环境的角度出发,探寻外资在中国并购的特殊推动因素。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头与日益改善的经济与制度环境是我国外资并购迅速发展的重要促成力量。而冲着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收益而来的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并购交易在目标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非财务与财务特征。在目标公司的非财务特征方面,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对境内的外资并购具有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外资并购的时间分布、区域分布、产业分布以及股权性质方面的特征都与我国政府的态度及经济战略思路密切相关;在股改完成以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起的外资并购以协议转让非流通股模式为主,同时并购交易的成交价格普遍偏高。在目标公司财务特征方面,笔者首次将国际通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与Logit回归模型运用于外资并购的实证研究。文章得出结论:外资并购的目标公司往往具有良好的管理效率,较大的市场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并且目标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增长能力较弱,资本扩张能力却较强。在明确外资并购的动因和目标选择的特征之后,文章从微观证券市场、产业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周期波动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外资并购的经济效应。首先,在关于外资并购对微观证券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中,文章首次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验证外资并购事件是否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的方法,分行业、分控股程度的研究了外资并购的微观市场效应。其次,文章首次把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从叁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一是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二是增加我国产业市场垄断风险的经济效应,叁是对我国自主品牌建立的或正或负的影响。最后,在关于外资并购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中,和已有的分散、零乱的各项研究不同,文章沿着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周期波动的两条思路,借助宏观经济四大市场,既充分肯定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指出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加剧效应。最后,文章对于外资并购不同层面的经济效应提出了颇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微观证券市场层面,文章指出构建体系完备的市场机制本身就是应对各种冲击的最佳选择,只有成熟的资本市场才能承载起大规模的外资并购;在产业发展层面,文章指出既要利用外资促进我国叁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又要构建产业安全管理体系来应对外资并购对我国造成的各种产业风险;在宏观经济层面,充分利用外资并购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借助外资并购平滑我国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是我国应对外资并购的最优策略。

参考文献:

[1]. 基于产业安全视角的我国农业产业外资并购效应研究[D]. 陈贤银. 西南大学. 2010

[2]. 外资并购对我国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 贾利华. 重庆大学. 2003

[3]. 跨国并购在我国的绩效分析及策略研究[D]. 吴迎. 浙江大学. 2004

[4]. 基于跨国公司加剧在华并购的我国产业竞争研究[D]. 林丽端.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5]. 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中外资并购作用研究[D]. 聂文忠.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6]. 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 王习农. 中共中央党校. 2004

[7].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徐远航. 苏州大学. 2007

[8]. 基于东道国产业安全视角的外资并购机制及经济效应分析[D]. 苏芳.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9].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D]. 刘细良. 湖南大学. 2010

[10]. 中国境内外资并购的目标选择与经济效应研究[D]. 梁媛.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外资并购对我国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