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谭述亮
1.地理品德素质
地理知识教育是随着世界科技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而前进的。当前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都需要眼界开阔、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人才。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的社会功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其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是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理知识中独特的国情教育资源,本着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观点,教育学生既要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的便利条件,同时还要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利方面和自然资源的不均衡性,紧密联系人口数量大、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实际问题进行评价,这样就能使学生既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越条件和伟大成就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限制因素——人口、环境、资源等严峻形势而产生忧患意识,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也是地理品质素质的主要内容。随着生产力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以及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利用,造成全球性破坏,致使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应把人地关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这样才能对提高民族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2.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知识素质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生产、交际中应掌握的能够能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地理知识,包括感性知识和理l生知识两方面。
感性知识指以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反映客观地理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地理知识。比如在世界地理方面,先从全球范围了解有关地球上层空间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类活动,然后进入区域地理。如中国地理先了解国土位置、疆域、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资源、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旅游等,然后了解区域及乡土地理。对所有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应本着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的原则,由浅入深,点面结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完整、较全面的地理概念。
理性知识是有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知识。应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抓住地理特征,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规律,科学准确地掌握地理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所见的地理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加强地理实践素质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是学生中学生阶段最后一个学段的学习。就高中生而言,学习地理之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不少大人物他们后来活用地理知识就是在青少年时代打好了学习地理的基础。象朱德、刘伯承就是这样的。”读书的目的是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高中阶段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比如引导学生堪察家乡地理,自己编写乡土地材料,让地理知识变成自己的地理能力。
4.地理行为素质
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地理品质素质,那么,他们对周围环境就会有一定的认识层次,他们可以透过某些地理现象,分析和了解地理环境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地理行为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因地理知识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宽度等因素,不可能有影响深远的地理行为。但是,他们可以正确地运用地图,图表等有关统计资料,对地理现象进行表述,也可以使用所学知识制作各种地理模型,办地理知识板报,建立小小气象观测站等,还可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实地勘测,对当地的水文、空气、地质、地貌的开发利用进行探索、研究,为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理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即学习——认识——实践——提高的循环过程,对学生的地理素质教育,是在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只要我们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掌握教育信息,提高教育素质,我们的教育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当高中学生一旦踏上社会后,方觉地理实践素质不足。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地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只有我们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实践素质后,学生才会在地理学习中自觉加强地理实践的学习。另外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认识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我们可以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学习中东地理知识,可以结合中东盛产石油,中东战火不断的原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将地理知识、历史学习、时政知识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地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径,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