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小说论文-李莉

刘恒小说论文-李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刘恒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妇女,观念变化,意义呈现

刘恒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李莉[1](2019)在《从刘恒小说看百年中国城市妇女的观念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恒塑造了很多不同时代的城市妇女形象。她们的观念变化体现了百年来中国城市女性的观念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女性的不同情绪和不同心理,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奋斗历程。成长型女性的价值观念、奋斗型女性的人生观念、消费型女性的婚恋观念,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不同时代女性的不同情绪和不同心理。女性观念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其观念变化清晰地揭示了时代社会的发展轨迹。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引发人们的思考。这种思考,是作家社会责任之呈现,亦是作品意义深蕴之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谢慧[2](2019)在《论刘恒乡村小说的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恒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写实小说”作家群体的重要代表,他的乡村小说集中创作于1985-1998年间,因其“大都以京西名为洪水峪的山村为背景展开”~((1)),又名“洪水峪系列”。本文以刘恒乡村小说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具体的叙事学理论出发,探索其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及灵活多变的叙事智慧,并探究这些叙事技巧之于文本表达的重要作用。除前言和结语外,本文分叁部分:第一部分,具体分析刘恒乡村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处理技巧,从时间起点的双重设置、时间痕迹的淡化策略、时间长度的变形艺术叁方面切入,探索刘恒在叙事时间处理上的独到之处。第二部分,详细解读刘恒乡村小说在叙事空间上的多层面特征,探究文本中“私密性的小场面”、“封闭式的相对单一场面”和“陌生化的无人之境”叁种“场面”类型,并结合作品具体阐述其各自的空间特点及叙述效果。第叁部分,从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聚焦叁方面对刘恒乡村小说中的叙事方位进行详细解读。探究作品中“省叙”与“赘叙”两种视角越界模式;叙述者在语气、语调、语词方面有意地叙事声音模仿;内外聚焦转换时称谓、标点、性质形容词叁类标记的潜在设定问题。(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程丽英[3](2019)在《嬉笑调侃背后的含泪人生——论刘恒后期小说的创作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传达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纠葛,可以说是刘恒后期小说创作的显着特征。这个特征集中体现在《九月感应》《拳圣》《天知地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作品里。虽然一些幽默、嬉笑、调侃的因素频频出现在这些作品里,但是,对于关注人物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艰难却依然如故。(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卢顽梅[4](2018)在《历史的颓败——苏童小说《罂粟之家》与刘恒小说《伏羲伏羲》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文坛,苏童是位想象力极为丰富而又独具魅力的作家,他的众多小说如《罂粟之家》《一九叁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等想象性地还原地主家族的生活场景,以期返回上个世纪的历史空间,传递出腐朽、衰败、没落的历史气息。刘恒也是一位不断回望历史的作家,写出了不少老中国儿女的悲惨生活。其中,苏童的《罂粟之家》与刘恒的《伏羲伏羲》有很多相互呼应之处,共同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之后中国农村的现实图景。(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8年19期)

李莉[5](2018)在《从乡土小说看中国妇女地位之变化——以刘恒为中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文化运动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妇女的地位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乡土文学见证了妇女的解放历程,一部中国乡土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妇女的解放史、成长史。它从不同层面见证了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因而通过乡土小说,体察中国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地位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童秀芬[6](2017)在《“他者”视域下刘恒京味小说的异化表达——兼论同名小说影视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刘恒以城乡结合处的"他者"视角,去展现其京味小说由浓到弱、由表到隐的异化层次特点:深层异化下的精英批判——表层异化下的大众反讽。以"他者"视角去看待异化、另类的北京以及北京文化,对于身在其中的京味作家来说是一种有利而丰富的对照,也通过异化的表达对传统京味文化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进而探讨刘恒这种异化的京味文化表达在影视化后的变异以及变异之因,这对于认识京味文学的丰富性面貌和90年代泛电影时代的电影改编也有一定的思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昌吉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底洁璇[7](2017)在《刘恒小说创作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恒是中国当代具有鲜明创作特色的一位作家。本文试从小说文本出发,梳理和研究刘恒小说创作成熟期之后作品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以此来评估刘恒小说独特的思想价值和研究价值。刘恒关注于人类的精神创伤,他认为早年的创伤体验会投射到日后生命个体的人生选择上,并且影响其人生轨迹。此外,人的一生都置身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斗争中,人活着就是在不断地追求欲望,然而欲望永远不可能被满足,所以人类就不可避免的被囚禁于生存困境中。欲望的终点是死亡,任何人都难逃死亡的宿命,所以刘恒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悲剧。在描写人类的生存困境和欲望纠葛时,刘恒总是会用近乎自然主义的大胆冷静的写作语言来叙事。这是由他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特征和残酷的叙事主题所决定的。刘恒创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他擅长用精神分析的手法解剖人物精神上的异化细节,关注底层“小人物”的精神困境。他对于人物痛苦的塑造有着普遍的意义,是每一个普罗大众都会面临的人生之痛,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显得尤其真实。刘恒擅长借由梦境来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借此更加立体地展现出欲望和现实对于人类的围剿。此外,刘恒的小说具有隐现社会时代背景的特点。刘恒在写作时刻意模糊故事发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目的是聚焦和突出人和人性。在刘恒的小说里有着作者对于生命个体浓重的悲悯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这种悲悯精神来源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刘恒接触了一系列西方的哲学着作,这些哲学思想也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让他对于欲望、死亡、宿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然而刘恒的小说创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过于关注人生的痛苦,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生中美好的部分。这样很容易陷入悲观主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6-01)

林业锦[8](2017)在《规训·反抗·真实——刘恒乡土小说权力与本能之辩》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恒乡土题材小说是一个封闭但又意义驳杂的文学文本,他将视野投注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会转型的剧变环境中,对乡土个体进行探寻和剖析,从而揭示乡土个体或群体的真实生活形态、生存境遇和生命本能。窥探刘恒笔下所呈现的乡土权力空间,不仅对女性个体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度的规训和控制,而且乡土权力执行者的男性也未能幸免于难。他用犀利的目光和同情的笔触描摹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乡土社会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尽管乡土个体以身体反抗权力失败了,但却表现"力气"、金钱、传统伦理等原始欲望空间下个体的真实生存形态。(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郎春艳[9](2016)在《乡村荒野:不能承受的生存之重——论刘恒小说的荒野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荒野的角度进入对刘恒创作的论述,分析其"洪水峪系列"的小说,力求凸显"洪水峪系列"小说中所展现的物质极度匮乏的乡村荒野世界,以此来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即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的形而下的生存,都是一派意义流失的荒野景观。(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12期)

郎春艳[10](2016)在《精神荒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论刘恒小说的荒野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荒野的角度入手,分析刘恒的"城市系列"小说,凸显其"城市系列"小说中所展现的精神贫瘠的荒野世界,以此揭示文本的深刻内涵,即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的形而上的精神迷惘,其实都是一派意义流失的荒野景观。(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6年20期)

刘恒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恒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写实小说”作家群体的重要代表,他的乡村小说集中创作于1985-1998年间,因其“大都以京西名为洪水峪的山村为背景展开”~((1)),又名“洪水峪系列”。本文以刘恒乡村小说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具体的叙事学理论出发,探索其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及灵活多变的叙事智慧,并探究这些叙事技巧之于文本表达的重要作用。除前言和结语外,本文分叁部分:第一部分,具体分析刘恒乡村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处理技巧,从时间起点的双重设置、时间痕迹的淡化策略、时间长度的变形艺术叁方面切入,探索刘恒在叙事时间处理上的独到之处。第二部分,详细解读刘恒乡村小说在叙事空间上的多层面特征,探究文本中“私密性的小场面”、“封闭式的相对单一场面”和“陌生化的无人之境”叁种“场面”类型,并结合作品具体阐述其各自的空间特点及叙述效果。第叁部分,从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聚焦叁方面对刘恒乡村小说中的叙事方位进行详细解读。探究作品中“省叙”与“赘叙”两种视角越界模式;叙述者在语气、语调、语词方面有意地叙事声音模仿;内外聚焦转换时称谓、标点、性质形容词叁类标记的潜在设定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恒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李莉.从刘恒小说看百年中国城市妇女的观念变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

[2].谢慧.论刘恒乡村小说的叙事艺术[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程丽英.嬉笑调侃背后的含泪人生——论刘恒后期小说的创作风格[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4].卢顽梅.历史的颓败——苏童小说《罂粟之家》与刘恒小说《伏羲伏羲》比较分析[J].芒种.2018

[5].李莉.从乡土小说看中国妇女地位之变化——以刘恒为中心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

[6].童秀芬.“他者”视域下刘恒京味小说的异化表达——兼论同名小说影视改编[J].昌吉学院学报.2017

[7].底洁璇.刘恒小说创作论[D].河北大学.2017

[8].林业锦.规训·反抗·真实——刘恒乡土小说权力与本能之辩[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

[9].郎春艳.乡村荒野:不能承受的生存之重——论刘恒小说的荒野景观[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10].郎春艳.精神荒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论刘恒小说的荒野景观[J].经贸实践.2016

标签:;  ;  ;  

刘恒小说论文-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