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0)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A学院在该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产学结合、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均作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通过深入企业、社会积极进行调研,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确立技师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技师教育特色的“以能力为本,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网络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全球网络人才相当短缺,随着全球各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其网络人才需求会有新的增长。网络及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迅速带来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为技师技术教育提供巨大的发展机会。
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确定,主要根据两个方面的因素:
1.随着社会向信息时代的迈进,人们更重视从人类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思考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
2.面向21世纪,本行业的发展态势是,在原有网络管理的基础上,将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管理。
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网络专业更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为本”,不能用整体划一的模式、课程、思维方式、原则方式方法去塑造人,在强调个性教育的同时,还应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
计算机网络是高新技术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时,要注重现今成熟新技术与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贴近新的网络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感受、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成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技术创新。
三、网络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整个专业教学采取“以技术应用”为关键,形成一条“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模式,努力把专业办精、办好,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成为“能吃苦、会学习、敢创新”、“会设计、善维护、有特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级应用型人才。
按照“基础理论知识适度,专业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重新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社会和网络技术发展和推广为目的,确定本专业技师人才培养规格,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职业特色和工作过程,以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从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五个环节来构建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合格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提高技师教育质量,坚持技师教育特色的保证。以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为原则,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性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教学模式上,深入学习《劳动部有关加强高技能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大胆尝试、改革,因材施教,提倡启发互动式、讨论式等研究型教学方法;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弹性学分制。对不同的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基础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在变学年为学分制的同时,努力建立与之配套的学籍管理、学生管理政策。
四、构建“以能力为本,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围绕“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组建管理维护能力”和“网站建设管理维护能力”设置课程。
本专业安排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ASP.NET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Web程序设计等5门课共9周的专业技能实训,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从模仿到应用的过渡,从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专业安排了中英文录入、程序设计、OFFICE软件应用、局域网络组建和求职面试等共5个学期的基本技能训练,强化本专业学生对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技能的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素质,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本专业安排了三周的专业综合实训和八周的毕业实习。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习或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模拟的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职业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
本专业安排了十周的毕业设计(论文),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