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回复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粘弹性,硅油,硅酮,黏度,形貌,塑性。
回复弹性论文文献综述
韩飞,操召兵[1](2018)在《复杂应变路径下Q&P980超高强钢的非弹性回复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材成形过程中复杂加载路径的改变会影响其弹塑性流动行为。以超高强钢淬火—配分(quenching&partitioning,Q&P)980钢为研究对象,在室温下沿着轧制方向的不同角度进行2步拉伸实验,得到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根据单位体积塑性功相等原则,确定了板材不同等效塑性应变(0%、1%、4%、6%)下的实验屈服轨迹。结果表明:在应变路径变化上,初始流动应力显着降低,特别在45°和90°方向上,瞬时时段之后的流动应力存在持续的偏移,较大应变条件下各向异性比较明显。实验屈服轨迹呈外凸性,部分屈服轨迹不对称,随变形程度的增加,屈服轨迹向外扩大。通过对比简单加载和循环加载,分析其弹塑性行为,并建立各自的卸载弦数学模型,指出弹性模量随应变的增加而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缓。在相同塑性应变下,循环加载时弹性模量的变化值比简单加载时要大。(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朱勇,覃玲意,陈霞,莫英桂,蓝擎[2](2017)在《碳酸钙填充硅酮密封胶弹性回复性能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胶)、二甲基硅油(201)以及自制碳酸钙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硅酮密封胶,研究了107胶分子量,二甲基硅油用量,碳酸钙的比表面积、表面改性以及微观形貌等对硅酮密封胶弹性回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107胶黏度、增加硅油用量、降低碳酸钙比表面积、增加碳酸钙表面处理剂用量或采用形貌规整的立方形纳米碳酸钙,均有利于改善碳酸钙填充硅酮密封胶弹性回复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防水》期刊2017年17期)
余海燕,陈思吉,何泽珍[3](2017)在《镁合金板的非弹性回复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在室温成形中存在着严重的回弹问题,为了获得准确的材料参数来对其回弹行为进行精确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以AZ31B和AM60B镁合金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并对AZ31B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采用加载-卸载-再加载的往复单向拉伸试验对镁合金板在卸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响应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讨论了卸载过程中的非弹性回复行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Z31B和AM60B镁合金板在卸载过程中表现出显着的非线性,卸载总应变回复包括弹性回复和非弹性回复两部分,非弹性回复随着塑性应变的增加呈短暂上升趋势后缓慢减小,最大占比达到24%左右。(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琳,沈为[4](2017)在《纺织品弹性回复率算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国家标准以及专业书中对纤维弹性回复性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指出根据试样原长计算得到的弹性回复率指标具有可比性,尤其是在试样经过各种设定长度或负荷的拉伸试验后,且根据试样原长计算的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其可回复部分和不可回复部分的总和是100%,具有直观明确的物理意义,完全符合对材料弹性回复性和塑性变形的定义。而试样总变形不宜参与回复性指标的计算。(本文来源于《天津纺织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宁炜[5](2017)在《弹性拉毛外墙涂料高剪切回复黏度和涂层表面形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特定条件下用流变测试方法取代辊涂施工来预测涂层表面形貌以缩短优化涂料配方周期。研究发现对不同样品以初始黏度进行归一化后,黏度回复快的涂料弹性大,最终涂层表面花型尖锐。弹性拉毛涂料具有较短的流平时间大约10 s,回复黏度快的涂料能够保持最初的拉毛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17年02期)
刘山,杨金水,欧阳衡,邢素丽[6](2016)在《真空导入模塑工艺纤维预成型体弹性回复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监测真空导入模塑工艺(Vacuum infusion molding process,VIMP)树脂面内渗流和面外(Z向)渗流时纤维预成型体的厚度和纤维体积分数变化,考察纤维预成型体的弹性回复效应规律,揭示弹性回复效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内渗流时首先出现弹性滞后现象,随后在弹性回复效应作用下厚度迅速增大并出现一个峰值,然后进入再平衡过程,再平衡过程削弱了预成型体各处厚度的差异。面内渗流时注胶口处厚度增幅较大,真空口处厚度增幅较小,厚度的增加降低了纤维的体积分数。采用面内渗流注胶方式制备的层合板,在注胶口处其纵向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较小,在真空口处其值较大。Z向渗流弹性回复效应曲线出现滞后平台和滞后斜台,且弹性回复对厚度的影响较面内渗流时大得多。(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6年18期)
龚爱军,李明明,袁海兵,杨山岭,朱卫[7](2016)在《冷精整直齿轮弹性回复行为研究及模具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直齿圆柱齿轮冷精整工艺中,冷精整模具尺寸参数对齿轮尺寸精度的影响。建立了直齿圆柱齿轮冷精整工艺的叁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利用叁维有限元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冷精整凹模中,工作带导入角和工作带高度2个参数同齿轮回弹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工作带入口角度对齿形翘曲程度的影响。对直齿轮冷精整工艺进行物理试验验证,所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一致,两者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本文来源于《模具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申俊杰,Ken-ichi,IKEDA,Satoshi,HATA,Hideharu,NAKASHIMA[8](2016)在《纯铜在低温和极低应变速率下的初始蠕变和粘弹性回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应变分辨率的螺旋弹簧蠕变试验法,研究晶粒尺寸d_g为40μm纯铜在低温(T<T_m,T_m为纯铜的熔点)和应变速率小于1×10~(-10) s~(-1)条件下的蠕变和粘弹性回复行为。采用基于蠕变曲线尺度因子的数据解析法,代替传统基于外推的稳态蠕变速率的蠕变数据解析法。结果表明:纯铜低温、低应力初始蠕变行为可由幂律蠕变方程描述,因为幂律蠕变方程初始参数不随蠕变时间改变而变化;粘弹性应变为弹性应变的1/6;粘弹性应变速率的对数和粘弹性应变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斜率为1)。因此,纯铜低温、低应力蠕变可能由叁维位错网的收缩机制控制。(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6年07期)
顾建平,孙慧玉,方建士,方常青[9](2016)在《热致非晶态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热粘弹性参数及回复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非线性拟合应力松弛主曲线及单个常频率条件下变温动态力学分析(DMA)实验中储能模量与损耗角正切曲线的方式,获取热致非晶态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多重松弛模型中的热粘弹性参数。结合广义有限变形粘弹性理论和KAHR33参数热变形模型在有限元软件平台研究了该SMP的自由回复与约束回复行为。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较好,说明该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及获取的热粘弹性参数的准确性。相比构建应力松弛和储能模量主曲线而言,单个DMA实验数据更易得到,因此对其拟合能大幅减少实验成本。(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李玉鹏,王其,刘昌杰,郭超群[10](2016)在《丙纶乳胶丝交织自黏运动绷带基布弹性回复率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纶乳胶丝交织自黏运动绷带基布为研究对象,忽略丙纶纬纱及编链线圈对绷带基布回弹性的影响,建立运动绷带基布弹性回复率计算模型,通过修正得到其弹性回复率计算式。修正后计算模型的偏差百分率小于0.3%,可用于此类运动绷带基布弹性回复率的实际计算和预测。(本文来源于《国际纺织导报》期刊2016年05期)
回复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胶)、二甲基硅油(201)以及自制碳酸钙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硅酮密封胶,研究了107胶分子量,二甲基硅油用量,碳酸钙的比表面积、表面改性以及微观形貌等对硅酮密封胶弹性回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107胶黏度、增加硅油用量、降低碳酸钙比表面积、增加碳酸钙表面处理剂用量或采用形貌规整的立方形纳米碳酸钙,均有利于改善碳酸钙填充硅酮密封胶弹性回复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复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韩飞,操召兵.复杂应变路径下Q&P980超高强钢的非弹性回复行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朱勇,覃玲意,陈霞,莫英桂,蓝擎.碳酸钙填充硅酮密封胶弹性回复性能研究初探[J].中国建筑防水.2017
[3].余海燕,陈思吉,何泽珍.镁合金板的非弹性回复行为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17
[4].张琳,沈为.纺织品弹性回复率算式的探讨[J].天津纺织科技.2017
[5].宁炜.弹性拉毛外墙涂料高剪切回复黏度和涂层表面形态关系[J].中国涂料.2017
[6].刘山,杨金水,欧阳衡,邢素丽.真空导入模塑工艺纤维预成型体弹性回复效应的实验研究[J].材料导报.2016
[7].龚爱军,李明明,袁海兵,杨山岭,朱卫.冷精整直齿轮弹性回复行为研究及模具结构优化[J].模具技术.2016
[8].申俊杰,Ken-ichi,IKEDA,Satoshi,HATA,Hideharu,NAKASHIMA.纯铜在低温和极低应变速率下的初始蠕变和粘弹性回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6
[9].顾建平,孙慧玉,方建士,方常青.热致非晶态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热粘弹性参数及回复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10].李玉鹏,王其,刘昌杰,郭超群.丙纶乳胶丝交织自黏运动绷带基布弹性回复率计算模型[J].国际纺织导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