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发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发态,量子,质子,光谱,能级,玻色子,氢键。
激发态论文文献综述
邓学岑,王冰岩,刘嘉武,王虎宇,徐明明[1](2019)在《HgBr分子低激发态的垂直激发能与振动能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MRCI+Q(Davidson修正)计算了HgBr分子低激发态12Π、B(2)2Σ+和22Π的垂直激发能,并利用LEVEL8.0程序求解了束缚态X2Σ+、B(2)2Σ+和22Π的振动能级,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2期)
董文婷,丛琳,修畅,张宇[2](2019)在《原子核系统激发态量子相变与核子对转移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框架下研究了U(5)-O(6)量子相变中的有限核系统的结构演化.通过与传统序参量-四极价核子对数占有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检验了单极核子对转移强度在基态量子相变(形状相变)和激发态量子相变演化中的临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激发态量子相变的主要特征在有限核系统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持,而核子对转移强度不仅可以作为有效序参量来检测原子核基态量子相变,也可以用来检测与基态相变对应的激发态量子相变,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重核系统的集体振动谱中存在激发态量子相变现象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顾素洁,万建杰,郭娜,马新文[3](2019)在《铜原子单激发态3d~(10)4p~2P_(1/2)的光电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原子能级结构的理论计算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本文基于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MCDHF)方法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RCI)方法,通过叁个大规模的关联模型计算了单激发态3d~(10)4p~2P_(1/2)、双激发态3d~94s(~3D)5s~4D_(3/2,1/2), 3d~94s(~3D)5s~2D_(3/2), 3d~94s(~1D)5s~2D_(3/2)以及离子态3d~(10)~1S0能级和波函数。结果表明,铜原子能级结构对有限组态空间的选择极其敏感,双激发态3d~94s(~3D)5s~4D_(3/2,1/2), 3d~94s(~3D)5s~2D_(3/2), 3d~94s(~1D)5s~2D_(3/2)和离子态3d~(10)~1S0与单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相对于已有实验结果均存在大约-0.4 e V的偏差,而计算得到的共振电子能量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此外,根据辐射跃迁矩阵元和非辐射跃迁矩阵元计算了双激发态的Fano参数q,并基于Fano理论得到了铜单激发态3d~(10)4p~2P_(1/2)的总光电离截面,该理论考虑了直接光电离与光激发自电离之间的干涉效应,即共振3d~94s(~3D)5s~4D_(3/2,1/2)、3d~94s(~3D)5s~2D_(3/2)和3d~94s(~1D)5s~2D_(3/2)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的Fano轮廓,表明光电离过程与光激发自电离过程之间的干涉对双激发态共振附近的光电离截面轮廓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秦璐,徐波,许兴胜[4](2019)在《利用大周期光子晶体结构增强InAs/GaAs量子点的激发态发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该研究中,通过激光全息和湿法腐蚀的方法在InAs/GaAs量子点材料上制备光子晶体,研究了由激光二极管激发制备了光子晶体的InAs/GaAs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发现具有光子晶体的量子点材料的光谱显示出多峰结构,光子晶体对短波长部分的发光增强和调制比对长波长部分的增强和调制更明显.InAs/GaAs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光谱通过刻蚀形成的光子晶体结构得到了调控,并且量子点的激发态发光得到了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苗欢欢,裴魏魏,韩海生,张海丰[5](2019)在《微扰算符作用下任意时刻二能级体系激发态跃迁几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微扰算符作用下任意时刻二能级体系的激发态跃迁几率,利用微扰近似方法给出了二能级量子体系的能量本征值、本征波函数、任意时刻的体系状态波函数和激发态的跃迁几率公式,并结合具体实例对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微扰近似方法在处理任意时刻二能级体系的激发态跃迁几率问题时是非常便捷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秦小转,王新潮,冯丹丹,贺加贝,郑丽萍[6](2019)在《枝状含联苯胺基片段的有机生色团的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uzuki反应、胺醛缩合两步反应合成了开链的枝状的含联苯胺基片段的有机染料分子.利用核磁氢谱和碳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结合X-ray单晶结构分析、核磁氢谱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系统研究发现,目标分子C1和C3存在分子间氢键作用.荧光发射光谱证实了只有目标分子C3能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发生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Excited-state Inter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PT)反应,且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C3发生ESPT反应的能力增强.在固态下同样可以发生ESPT反应.(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魏馨,邓要亮,郑旭明,赵彦英[7](2019)在《2-氨基苯并噻唑的结构及激发态质子转移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傅里叶变换拉曼(FT-Raman)和488 nm拉曼光谱,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2-氨基苯并噻唑(ABT)在晶态和溶剂中的二聚体结构,并解释了质子性溶剂中ABT二聚体与溶剂分子间的氢键作用.电子光谱实验揭示了ABT二聚体的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溶剂、激发波长和pH值对ABT二聚件激发态衰变具有调控作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解释了ABT二聚体双荧光现象,提出了高激发态的质子转移机理.(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宏哲,鲍捷[8](2019)在《气相Lys分子体系捕获双电子单重激发态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对气相赖氨酸(Lys)分子和Lys~(2-)的基态稳定构型进行优化,并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考察气相Lys分子和带电离子体系单重激发态的特性.结果表明:Lys分子体系捕获双电子时,其体系能量有所增加;S1单重激发态与S0基态能量差值变小;分子体系的荧光波长增加;S7单重激发态跃迁轨道数减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艳军,陶瀚杰,郭松培[9](2019)在《e~+e~-湮灭过程中的激发态粲偶素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锥求和规则方法计算了激发态粲偶素产生过程e~++e~-→ψ(2S)+η_c的形状因子和截面.由于实验上该过程的能量标度远大于BHL模型中η_c介子的初始能量标度,因此,进一步考虑了分布振幅随能量标度的演化.这种处理意味着选择了相对论性的分布振幅.结果表明,相对论效应对形状因子和截面的影响较大;计算结果与Belle实验数据结果符合得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10](2019)在《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多种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APBT)氨基氢原子被供电子及吸电子基团取代的衍生物,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衍生物的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溶剂环己烷,随溶剂极性的增加及APBT-溶剂分子间氢键的形成,APBT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峰和荧光最大发射峰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并对APBT的ESIPT产生了影响.在APBT分子的氨基氮原子上引入不同的吸电子或斥电子取代基,对氮原子的电荷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在环己烷溶剂中,甲基取代后的APBT仅有单重荧光发射峰,体系未发生ESIPT过程;而COCH_2Cl等吸电子基团能促进APBT的ESIPT,其荧光发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双重峰,表明体系发生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较好地验证了光谱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激发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框架下研究了U(5)-O(6)量子相变中的有限核系统的结构演化.通过与传统序参量-四极价核子对数占有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检验了单极核子对转移强度在基态量子相变(形状相变)和激发态量子相变演化中的临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激发态量子相变的主要特征在有限核系统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持,而核子对转移强度不仅可以作为有效序参量来检测原子核基态量子相变,也可以用来检测与基态相变对应的激发态量子相变,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重核系统的集体振动谱中存在激发态量子相变现象的可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发态论文参考文献
[1].邓学岑,王冰岩,刘嘉武,王虎宇,徐明明.HgBr分子低激发态的垂直激发能与振动能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董文婷,丛琳,修畅,张宇.原子核系统激发态量子相变与核子对转移强度[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9
[3].顾素洁,万建杰,郭娜,马新文.铜原子单激发态3d~(10)4p~2P_(1/2)的光电离(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9
[4].秦璐,徐波,许兴胜.利用大周期光子晶体结构增强InAs/GaAs量子点的激发态发光(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5].苗欢欢,裴魏魏,韩海生,张海丰.微扰算符作用下任意时刻二能级体系激发态跃迁几率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秦小转,王新潮,冯丹丹,贺加贝,郑丽萍.枝状含联苯胺基片段的有机生色团的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性质研究[J].化学学报.2019
[7].魏馨,邓要亮,郑旭明,赵彦英.2-氨基苯并噻唑的结构及激发态质子转移动力学[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8].李宏哲,鲍捷.气相Lys分子体系捕获双电子单重激发态的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9].孙艳军,陶瀚杰,郭松培.e~+e~-湮灭过程中的激发态粲偶素产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