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显微术论文_卓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显微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反射,细胞,分子,显微镜,激光,作用。

荧光显微术论文文献综述

卓月[1](2019)在《浅谈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在DNA复制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生物学方法的研究结果来自于集群平均,但生物化学反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反应过程中很多瞬时的中间过程往往被传统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所忽略。单分子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使得对反应过程进行实时观测成为了可能。本文以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在DNA复制研究中的应用为例,来探讨单分子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7期)

孙超伟[2](2018)在《近红外荧光显微术用于活体组织的深层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生物深层成像为医学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其中生物荧光成像技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主要以一种临床应用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和另一种聚集诱导发光(AIE)染料为荧光探针,开展了生物组织的深层荧光显微成像研究。我们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近红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双光子激发的近红外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和短波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作展开,可以分为以下内容:我们搭建了一套成熟稳定的近红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并采用近红外激光激发和近红外荧光探测,实现了活体小鼠脑部的深层血管显微成像,达到了 750 μm的成像深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组织的荧光成像深度,我们搭建了一套双光子激发的近红外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近红外双光子荧光探针,采用1040 nm飞秒脉冲激光进行激发和近红外荧光探测,实现了更深的活体小鼠脑部血管成像深度(950 μm)。为了获得更深的成像深度和更丰富的成像信息,我们还对短波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进行了探索。我们搭建了一套短波红外荧光活体成像系统,结合短波红外荧光探针,采用低功率密度的635 nm光源激发和高灵敏度的短波红外相机接收,实现了活体小鼠全身和脑部的短波红外血管造影。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搭建了一套全新的短波红外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采用了短波红外荧光探针和高灵敏度短波红外相机,对活体小鼠脑部深层血管进行了大深度(800μm)、高空间分辨率(<3 μm)和高时间分辨率(25 Hz)的结构成像,并实现了对活体小鼠脑部血管血液流速检测、活体小鼠脑部血栓检测和活体小鼠肿瘤EPR效应检测的功能性成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15)

房克凤[3](2017)在《“荧光显微术原理及应用”的教学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显微术原理及应用"是基于北京农学院现有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上面拟向农业生产类、生物专业、动物专业以及园林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设置的选修课,其目的在于为研究生进行正式学术研究打下一定的实验技术基础。主要讲述体式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根据学校新修改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精神,进行精讲多练。总27学时,其中7学时理论,20学时实验。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得研究生能够掌握体式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7年05期)

刘洋,陈美霓[4](2012)在《渐逝场荧光显微术的原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渐逝场荧光显微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显微镜技术。该技术利用入射光在不同折射率的两种介质表面所产生的穿透极浅的渐逝波来激发并观察邻近界面的荧光团。渐逝场荧光显微术已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观察出胞作用和入胞作用,对活细胞实时动态观测和对单个分子成像。(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郝翔,匡翠方,李旸晖,刘旭[5](2012)在《可逆饱和光转移过程的荧光超分辨显微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逆饱和光转移过程的荧光超分辨显微技术,从原理上打破了原有的光学远场衍射极限对光学系统极限分辨率的限制,在生物、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回顾了近年来超分辨显微研究的历史,综述了目前常见的几种基于可逆饱和光转移过程的荧光超分辨显微方法,详细描述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并对比了其优缺点,阐述了相关领域内最新的研究工作进展。(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2年03期)

高菊芳,杨太为[6](2010)在《荧光显微术在鉴别拟南芥花粉壁发育相关基因功能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粉在发育过程中,其壁中的不同成分具有自发荧光或诱发荧光的特性,荧光显微术利用此特性来鉴别花粉壁中的化学成分.拟南芥野生型花序的树脂半薄连续切片用苯胺蓝水溶液染色后,在紫外光激发下,胼胝质发出黄绿色荧光,孢粉素发出黄色或黄棕色荧光,纤维素发出蓝色荧光.利用荧光的方法快速简便,分辨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筛选花粉壁发育相关基因时对不同基因的功能进行快速鉴别和分类.用该方法鉴别出了几个与胼胝质合成、胼胝质降解、孢粉素沉积模式以及花粉内壁纤维素合成相关的遗传位点.(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周利斌,Furusawa,Yoshiya[7](2009)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显微术检测X射线人黑色素瘤细胞组蛋白磷酸(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Recently,Histone H2AX phosphorylation on a serine four residues from the carboxylterminus (producing γH2AX) as an ultra-sensitive indicator of the presence of DSBs (sensitive even at the mGy level) has largely supplanted physical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DSBs[1].Analysis of γH2AX has potential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umor and normal cell response to ionizing radiation after exposure to clinically relevant doses of radiation[2].(本文来源于《IMP & HIRFL Annual Report》期刊2009年00期)

周璇,王磊[8](2010)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在活细胞单分子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TIRFM)是一种灵敏、快速的单分子成像和检测技术,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本文综述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的原理及其在活细胞单分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姜大峰[9](2010)在《单分子检测结合荧光显微术定量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第一章对单分子检测(SMD)的意义进行了介绍。SMD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揭示分子的动态行为、动力学过程和机制,并能够获取单个分子的信息和行为。本章对SMD中涉及的检测手段、荧光标记探针、检测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对与之相对应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术(LIFM).量子点(QDs)、固相载体表面固定法等相关内容,以及它们在进行定量的SMD分析,即在单分子计数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第二章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灵敏的利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TIRFM)定量基底表面固定了的抗体的分析方法。在我们的工作之前文献用TIRFM结合基底吸附平衡检测了Alexa Fluor标记的抗体溶液,检测限是5.4×10-11 mol L-1。我们用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模型抗体,选择QDs作为荧光标记探针。首先将抗体固定在环氧基包被的硅烷化基底表面,然后用QDs对其进行荧光标记。采用TIRFM结合电子增强型电感耦合器(EMCCD)对靶分子进行荧光成像检测和信号收集。当溶液的浓度在8.0 X 10-14~5.0×10-12 mol L-1之间时,单分子计数得到的图像中的荧光点数目与抗体溶液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的下限比文献报道的方法低了3个数量级。第叁章中我们通过单分子计数结合落射荧光显微术(EFM)对荧光染料(或染料-抗体结合物)分子在硅烷化基底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进行了表征。非特异性吸附会引起假阳性信号并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功能性官能团包被的硅烷化基底被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固定,但由于其表面的疏水本性往往会引起一个强的非特异性吸附。我们制备了叁种具有不同终端官能团的硅烷化基底表面,然后用QDs和QDs-抗体结合物(QDs-Ab)作为模型荧光染料和模型蛋白质对基底抑制非特异性吸附的能力进行表征。通过EFM结合EMCCD对非异性吸附的单个QDs或QDs-Ab分子进行识别和检测。采用单分子计数定量基底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的分子数目,结果表明:相对于环氧基或氨基包被的疏水性的基底表面,羧基包被的亲水性的基底表面具有一个更好的抑制非特异性吸附的能力,也更适合SMD中靶分子的固定。在第四章我们使用单分子计数结合EFM对亲水性玻片基底表面固定了的抗体进行定量。在我们的工作之前文献用亲水性的乙烯醇聚合物对二甲基硅醚聚合物(PDMS)基底进行修饰。修饰后的PDMS基底是亲水性的,其即可以有效地抑制疏水性相互作用引起的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又可以用于靶蛋白质的超灵敏检测。我们制备了亲水性的羧基包被的硅烷化基底,并利用接触角测量对其亲水性进行了表征。在对基底表面抑制非特异性吸附的能力进行表征之后,利用抗体分子上的的氨基与基底上的羧基之间形成的酰胺键实现抗体在基底表面的固定。选用QDs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标记靶蛋白质分子。最后采用EFM结合EMCCD进行单个分子的识别和检测。利用单分子计数得到的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0×10-14~3.0×10-12mol L-1。与文献相比,我们采用玻片代替PDMS作为基底可以降低基底噪声水平,简化基底处理过程;采用EFM代替原子力显微术(AFM)进行靶分子的识别和检测可以增加方法的适用性和仪器的性价比。第五章构建了一种支持蛋白质多层(SPLs)基底来进行定向的、特异性的抗体分子固定。现有方法大多采用共价键合的方式将抗体固定在基底表面,这会造成抗体固定取向的随机性,降低抗体的生物活性和抗原结合能力。此外在基于固相载体固定的蛋白质检测中,采用BSA封闭未结合的活性位点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特异性吸附,但这会阻碍结合位点,降低抗体的结合能力。根据这些背景我们进行了下列的研究工作:1.通过在基底表面依次包被牛血清白蛋白(BSA)、抗-BSA (Anti-BSA)、G蛋白构建了SPLs玻片基底。SPLs基底上各个蛋白质层的功能如下:底层的BSA作为封闭剂用于抑制非特异性吸附;中间的Anti-BSA作为桥梁连接BSA与G蛋白;最上层的G蛋白通过生物亲和力特异性结合抗体分子的Fc端。与文献相比,这种SPLs基底即可以有效的抑制非特异性吸附,又可以实现靶抗体在固相载体表面的定向取向的生物亲和固定。2.对构建的SPLs抑制非特异性吸附的能力进行了表征。我们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染料-抗体结合物来表征SPLs基底抑制非特异性吸附的能力。采用单分子计数定量荧光结合物分子在基底表面上非特异性吸附的分子数量,结果表明:SPLs基底可以有效的抑制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而且不受荧光标记染料类型的影响。3.将SPLs基底用于抗体溶液的低浓度检测。通过定向取向的生物亲和力固定可以有效降低抗体分子之间的空间位阻,增加抗体在基底表面的结合数量。在我们的工作之前文献用单分子计数结合TIRFM检测了BSA封闭基底表面的蛋白质溶液,检测限是1.0×10-10mol L-1。我们用单分子计数结合EFM检测了BSA封闭的SPLs基底表面的抗体溶液,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14到3.0×10-12mol L-1,线性范围的下限比文献报道的方法低了4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0-06-05)

刘进[10](2009)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原理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利用全内反射时产生的隐失波照明样本,仅激发样本表面薄层范围内的荧光基团,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相比,使显微成像在Z轴上的空间分辨率得到了显着改善,大大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度。近年来,该技术已被生物学家们广泛地应用于单分子荧光成像中。本文介绍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09年04期)

荧光显微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学生物深层成像为医学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其中生物荧光成像技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主要以一种临床应用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和另一种聚集诱导发光(AIE)染料为荧光探针,开展了生物组织的深层荧光显微成像研究。我们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近红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双光子激发的近红外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和短波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作展开,可以分为以下内容:我们搭建了一套成熟稳定的近红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并采用近红外激光激发和近红外荧光探测,实现了活体小鼠脑部的深层血管显微成像,达到了 750 μm的成像深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组织的荧光成像深度,我们搭建了一套双光子激发的近红外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近红外双光子荧光探针,采用1040 nm飞秒脉冲激光进行激发和近红外荧光探测,实现了更深的活体小鼠脑部血管成像深度(950 μm)。为了获得更深的成像深度和更丰富的成像信息,我们还对短波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进行了探索。我们搭建了一套短波红外荧光活体成像系统,结合短波红外荧光探针,采用低功率密度的635 nm光源激发和高灵敏度的短波红外相机接收,实现了活体小鼠全身和脑部的短波红外血管造影。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搭建了一套全新的短波红外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采用了短波红外荧光探针和高灵敏度短波红外相机,对活体小鼠脑部深层血管进行了大深度(800μm)、高空间分辨率(<3 μm)和高时间分辨率(25 Hz)的结构成像,并实现了对活体小鼠脑部血管血液流速检测、活体小鼠脑部血栓检测和活体小鼠肿瘤EPR效应检测的功能性成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显微术论文参考文献

[1].卓月.浅谈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在DNA复制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

[2].孙超伟.近红外荧光显微术用于活体组织的深层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18

[3].房克凤.“荧光显微术原理及应用”的教学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

[4].刘洋,陈美霓.渐逝场荧光显微术的原理及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

[5].郝翔,匡翠方,李旸晖,刘旭.可逆饱和光转移过程的荧光超分辨显微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

[6].高菊芳,杨太为.荧光显微术在鉴别拟南芥花粉壁发育相关基因功能中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周利斌,Furusawa,Yoshiya.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显微术检测X射线人黑色素瘤细胞组蛋白磷酸(英文)[J].IMP&HIRFLAnnualReport.2009

[8].周璇,王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在活细胞单分子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

[9].姜大峰.单分子检测结合荧光显微术定量抗体[D].山东大学.2010

[10].刘进.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原理及其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论文知识图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显微术(...荧光显微术检测TAM-R细胞的自噬情...荧光显微术检测锚蛋白和磷脂酰...荧光显微术检测α血影蛋白外翻...(a)受激辐射损耗能级图;(b)受激发射损...一落射荧光显微术实验装置示意图

标签:;  ;  ;  ;  ;  ;  ;  

荧光显微术论文_卓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