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量代数法计算SU(2)群Clebsch-Gordan系数

旋量代数法计算SU(2)群Clebsch-Gordan系数

论文摘要

角动量矢量算子是SU(2)群的生成元。我们已经知道SU(2)群的生成元的有限维不可约表示可以通过引入一对旋量来构建。给定两个独立的角动量矢量算子J1和J2,我们可以研究总角动量矢量算子J=J1+J2的本征态和本征值。Clebsch-Gordan(CG)系数是总角动量的本征态按两个相互独立的角动量的共同本征态展开的展开系数。由此我们可以设想将旋量代数法推广到SU(2)群的CG系数的计算中去:具体地说,是通过分析旋量间的耦合,来求解SU(2)群的CG系数。这种方法可能会比传统计算SU(2)群CG系数的方法简单一些。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引入两对独立的旋量构建了两个独立角动量的非耦合表象下的一般共同本征态,即J12,J22,J12,J2z的共同本征态Ψj1j2,m1m2。之后,我们利用了反对称张量的性质,构建了一个自旋为零的不变量(?)(ζαβζδηβ)j1+j2-j。根据这个不变量,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构建耦合表象中的Ψj1j2,jj态在非耦合表象基矢下的线性展开式;这里Ψj1j2,jj是J2,Jz,J12,J22的当j=m时的共同本征态,j的取值范围是|j1-j2|≤j1+j2.而这个Ψj1j2,jj态在传统求解SU(2)群CG系数的方法中则需要足够的耐心做冗长的计算才可以得到。根据Ψj1j2,jj态,我们可以很容易计算出耦合表象下的一般态,即J2,Jz,J12,J22的一般共同本征态Ψj1j2,jm在非耦合表象下的线性展开式,进而可以用非常少的步骤即可计算出CG系数。我们用这种旋量代数方法成功的导出了 SU(2)群CG系数的最一般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和前人的推导出来的显示表达式是完全一致的。我们最后举了一些简单的实例,对本论文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验证。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基础知识介绍
  •   2.1 旋量
  •     2.1.1 旋量的狭义定义
  •   2.2 SU(2)群
  •     2.2.1 SU(2)群的基本性质
  •     2.2.2 Lie群
  •     2.2.3 SU(2)群的生成元
  •     2.2.4 SU(2)群的生成元的不可约表示
  •     2.2.5 SU(2)群的线性表示
  •   2.3 CG系数
  •     2.3.2 非耦合表象
  •     2.3.2 耦合表象
  •     2.3.2 两个独立角动量的耦合系数
  •   2.4 计算的SU(2)群CG系数经典方法
  •     2.4.1 相位约定
  •     2.4.2 经典计算SU(2) CG系数的方法(一)
  •     2.4.3 经典计算SU(2) CG系数的方法(二)
  •   2.5 本章小结
  • 3 用旋量代数求解CG系数
  •   3.1 非耦合表象下两个相互独立的角动量的共同本征态的构建
  •   3.2 耦合表象下总动量的本征态的构建
  •     3.2.1 SU(2)的一般变换
  •     3.2.2 总角动量为零的态的构建
  •     3.2.3 一般态的构建
  •   3.3 求解CG系数
  •   3.4 与经典方法的比较
  •   3.5 本章小节
  • 4 用旋量代数求解SU(2) CG系数的物理实例
  •   4.1 两个自旋为1/2的电子的耦合系数求解
  •   4.2 两个自旋为1的粒子的耦合系数求解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杨灵迪

    导师: 陈发敏

    关键词: 系数,旋量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数学

    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分类号: O152

    DOI: 10.26944/d.cnki.gbfju.2019.001566

    总页数: 56

    文件大小: 2383K

    下载量: 47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旋量理论的并联机构过约束分析步骤的改进[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基于旋量理论的三指灵巧手工作空间研究[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20(04)
    • [3].复杂曲面切割机构运动及误差分析的旋量方法[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3(03)
    • [4].基于旋量理论的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5].基于旋量法的连续体搜救机器人运动学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
    • [6].一种基于旋量理论的自动钻铆机调姿反解算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7(14)
    • [7].结合旋量和代数方法的工业机械臂逆运动学解法[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7(08)
    • [8].旋量理论的变胞机构全构态动力学模型[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03)
    • [9].仿人机器人基于旋量理论的运动学分析方法[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0(01)
    • [10].光格中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高阶非线性孤子激发[J]. 物理学报 2012(21)
    • [11].基于旋量理论的移动机器人建模与控制[J]. 控制工程 2010(03)
    • [12].基于旋量理论的装配模型中零件瞬时运动分析[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8(10)
    • [13].基于旋量理论的轴承装配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 2020(12)
    • [14].基于变约束旋量原理的变胞机构构型综合[J]. 机械工程学报 2014(05)
    • [15].空间弹性变形梁动力学的旋量系统理论方法[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0(09)
    • [16].基于旋量理论的六自由度机械臂逆解算法[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20(08)
    • [17].基于旋量法的搬运机械手位姿误差分析[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5(10)
    • [18].基于吴方法的6R机器人逆运动学旋量方程求解[J]. 机械工程学报 2010(17)
    • [19].基于旋量理论的6R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分析[J]. 机床与液压 2018(23)
    • [20].变胞机构运动特性的旋量代数分析方法[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1].机器人运动学的旋量表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0)
    • [22].机构学与旋量理论的历史渊源以及有限位移旋量的发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13)
    • [23].基于旋量的模块化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及仿真[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8(02)
    • [24].工业机器人逆解问题的旋量解法[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6(04)
    • [25].基于雅可比旋量的数控机床单轴综合误差建模[J]. 机电一体化 2016(06)
    • [26].基于旋量法的可变形六足机器人腿部运动学分析[J]. 制造业自动化 2015(06)
    • [27].大N近似下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基态能级分裂[J]. 物理学报 2009(01)
    • [28].基于旋量代数的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及应用[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7(02)
    • [29].定解狄拉克旋量时空协变的转动矩阵方程[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 [30].基于旋量理论的移动机械手动力学建模[J]. 兵工学报 2010(06)

    标签:;  ;  

    旋量代数法计算SU(2)群Clebsch-Gordan系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