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子宫颈癌前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国产高危型HPV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诊断效果
子宫颈癌前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潘俊泉,黄韬,吴钦生,张莲香,吴新良[1](2019)在《国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筛查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国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DH3)筛查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行宫颈癌筛查者3 068例,均行国产高危型HPV DH3、TCT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高危型HPV DH3、TCT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结果 3 068例患者经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为正常或炎症的有2 99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9例,CINⅡ级21例,CINⅢ级29例,鳞状细胞癌4例,阳性率为2.38%;DH3阳性检出率为95.89%(70/73),其中2种高危型19例,12种高危型51例;TCT诊断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阳性检出率为60.27%(44/73);DH3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较T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HPV DH3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具有显着效果,可有效提升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4期)
刘伟,徐小矛,邓小英[2](2019)在《丙泊酚对行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患者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行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患者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8月到2018年7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134例,根据治疗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64例。两组均给予锥切术治疗和丙泊酚全身麻醉,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1 mg/kg,对照组丙泊酚用量为2mg/kg。记录两组的丙泊酚用量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7 d发生的出血、尿失禁、宫颈机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后1 d与7 d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血液分析仪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63. 52±10. 25 mg)显着少于对照组(88. 02±11. 74 mg),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出血、尿失禁、宫颈机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 9%,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4. 1%(P <0. 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NLR值(4. 22±0. 42、3. 51±0. 33)显着高于术后1 d(1. 22±0. 55、1. 34±0. 41),观察组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在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恢复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并不会影响麻醉与手术效果,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曾曼婷,周宁波,刘继华,王剑,李萱萱[3](2019)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120例成年已婚女性运用经阴道SWE进行诊断,并记录其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及平均值(Emean)。其中病理确诊为子宫颈鳞癌患者60例(A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0例(B组)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C组)。绘制Emax及Emean诊断子宫颈病变的受试者ROC曲线,确定其截断点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结果:A、B、C叁组Emax、Emean分别为(186.35±34.19)kPa vs(97.57±17.15)kPa vs(82.01±16.58)kPa、(178.49+32.09)kPa vs(90.50±16.55)kPa vs(76.04±15.29)kPa,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Emax及Emean临界值取100.8 kPa及95.7 kPa,敏感度均为81.11%、特异度均为90.01%,准确度均为66.67%,阳性预测值均为96.05%、阴性预测值均为61.36%,AUC分别为0.919、0.913。结论:SWE对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有较高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妇产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冯家成,陈咏梅,黎秀珍,黄源平,米贤军[4](2019)在《p16/Ki-67双染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意义的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对子宫颈癌前病变(CINⅡ+病变,包括CINⅡ、CINⅢ及宫颈原位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宫颈炎标本176例、CINⅠ标本121例、 CINⅡ标本95例、CINⅢ标本86例和宫颈原位癌标本7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前期细胞学样本p16/Ki-67双染、HPV E6/E7mRNA检测结果,观察p16/Ki-67双染和HPV E6/E7mRNA检测在同级细胞学、组织学诊断中阳性率的差异。比较p16/Ki-67双染、HPV E6/E7mRNA、p16/Ki-67双染联合HPV E6/E7mRNA发现CINⅡ(+)病变的差异。结果在未见上皮内瘤变及恶性病变(NILM)组与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组,p16/Ki-67双染和HPV E6/E7mRNA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显着(P<0.05);而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以上组(HSIL+),差异不显着(P>0.05)。②在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原位癌组,p16/Ki-67双染阳性率和HPV E6/E7mRNA检测阳性率差异均不显着(P>0.05)。③叁种检测方法诊断CINⅡ(+)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体差异均显着(P<0.05)。p16/Ki-67双染联合HPV E6/E7mRNA检测法诊断CINⅡ(+)病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5.70%、84.85%、89.87%、84.48%、95.82%。结论 p16/Ki-67双染、HPV E6/E7mRNA检测均可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相比较于单独检测,两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CINⅡ(+)病变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提高了筛查方法的效率,有在临床推广使用的潜能。(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史凡黎,王敏,尹宏岩,曾志[5](2019)在《两种子宫颈锥切术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疗效及对保留生育功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冷刀-电刀-冷刀子宫颈锥切术(C-E-CKC)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以及对保留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行子宫颈锥切术的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C-E-CKC组(81例)和CKC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锥体长度、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缘阳性率、术后病变残留和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妊娠情况及结局。结果 C-E-CKC组与CK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9.60±5.98)min和(33.67±5.9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1±12.00)mL和(19.56±16.10)mL;C-E-CKC组Ⅰ、Ⅱ、Ⅲ型转化区切除锥体长度分别为(1.56±0.18)cm、(1.58±0.24)cm和(1.67±0.29)cm,CKC组分别为(1.71±0.34)cm、(1.80±0.37)cm和(2.20±0.27)cm,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缘阳性率、术后病变残留及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CIN2、CIN3均安全有效;C-E-CKC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除子宫颈组织小,对子宫颈的创伤更小,可能更适合于保留生育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罗炫[6](2019)在《HPV亚型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要为了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之间的具体联系。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至2018年本院所收治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异常和HPV检测属于高危型的亚型阳性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共300例。结果 HPV感染患者共280例(88%),其中HPV亚型单型的患者共100例,患有重感染疾病的患者共66例。同时每个被HPV多重感染的患者均有高危型,这部分患者的阳性率到达了30%。CINⅢ疾病的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要高于CINⅡ疾病的患者,HPV16疾病与每位患者的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结论 HPV亚型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在临床医学上需要加大重视力度。(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8期)
田智丹,王劲松,黄文斌[7](2019)在《HPV E6/E7 mRNA联合HPV L1衣壳蛋白在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联合HPV L1衣壳蛋白检测在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分支链DNA信号放大技术检测156例子宫颈活检不同病变组织中HPV E6/E7 mRNA的表达,并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HPV L1衣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子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PV E6/E7mRNA的阳性率增高(P <0. 05),且HSIL和子宫颈癌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高于LSIL(P <0. 05),但HSIL和子宫颈癌组织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差异无显着性(P> 0. 05); HPV L1衣壳蛋白在LSIL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SIL(P <0. 05)。结论通过对子宫颈不同病变标本进行HPV E6/E7 mRNA和HPV L1衣壳蛋白联合检测,了解不同病变子宫颈组织中HPV E6/E7 mRNA和HPV L1衣壳蛋白的表达趋势,可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发展趋势,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郭馥艳,闵琴琴,钟阳青[8](2019)在《阴道乳酸杆菌与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阴道乳酸杆菌与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组A,60例宫颈HPV感染者为研究组B,并选取同期正常女性60例为对照组。比较叁组患者的阴道内乳酸杆菌菌数及其所占阴道总细菌比值。结果:乳酸杆菌与乳酸杆菌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研究组A、研究组B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而其他细菌上研究组B显着高于研究组A与对照组;研究组A与研究组B乳酸杆菌所占比例≥90%均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所占比例<9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乳酸杆菌与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存在紧密相关性,因此临床在子宫颈癌防治中,能够首先考虑生殖道微生态环境,保证患者健康。(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陆美环,周丽珍,巫秋萍,江雪芳[9](2019)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门诊部就诊且接受高危型HPV分型检测的1 66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将177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纳入癌前病变组,11例宫颈癌患者纳入宫颈癌组,同期选取1 477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所有受检者高危型HPV分型,分析受检者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颈癌组高危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以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分型检测的1 665例受检者中,HPV分型检测筛查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度为93.60%(760/812),特异度为93.32%(796/853),准确度93.45%(1 556/1 665);736例HPV阳性患者中,其他亚型占30.84%,HPV52型占24.18%,高于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51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分型检测是评判初期宫颈癌的发生以及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对宫颈癌进行筛查,这对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蒋洪波,杨龙涛,周红荣[10](2019)在《叁种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叁种筛查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1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以及高危HPV联合TCT检查,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其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91例患者病理活检结果显示宫颈上皮正常59例,CIN Ⅰ 21例,CIN Ⅱ 38例,CIN Ⅲ 35例,宫颈癌阳性38例。各年龄组CIN及宫颈癌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年龄为26~35岁组和36~45岁组CIN及宫颈癌阳性率明显大于46~55岁组和>55岁组(P<0.05)。高危HPV检查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0%、79.66%、83.77%、90.40%和71.21%;TCT检查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9%、88.14%、85.34%、94.07%和71.23%;联合检查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93.22%、93.19%、96.85%和85.94%。结论:高危HPV联合TCT检查可提高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信效度。(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子宫颈癌前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行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患者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8月到2018年7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134例,根据治疗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64例。两组均给予锥切术治疗和丙泊酚全身麻醉,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1 mg/kg,对照组丙泊酚用量为2mg/kg。记录两组的丙泊酚用量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7 d发生的出血、尿失禁、宫颈机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后1 d与7 d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血液分析仪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63. 52±10. 25 mg)显着少于对照组(88. 02±11. 74 mg),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出血、尿失禁、宫颈机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 9%,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4. 1%(P <0. 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NLR值(4. 22±0. 42、3. 51±0. 33)显着高于术后1 d(1. 22±0. 55、1. 34±0. 41),观察组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在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恢复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并不会影响麻醉与手术效果,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宫颈癌前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潘俊泉,黄韬,吴钦生,张莲香,吴新良.国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筛查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刘伟,徐小矛,邓小英.丙泊酚对行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患者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3].曾曼婷,周宁波,刘继华,王剑,李萱萱.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
[4].冯家成,陈咏梅,黎秀珍,黄源平,米贤军.p16/Ki-67双染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意义的初步评价[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5].史凡黎,王敏,尹宏岩,曾志.两种子宫颈锥切术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疗效及对保留生育功能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
[6].罗炫.HPV亚型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关系探讨[J].心理月刊.2019
[7].田智丹,王劲松,黄文斌.HPVE6/E7mRNA联合HPVL1衣壳蛋白在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8].郭馥艳,闵琴琴,钟阳青.阴道乳酸杆菌与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J].吉林医学.2019
[9].陆美环,周丽珍,巫秋萍,江雪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9
[10].蒋洪波,杨龙涛,周红荣.叁种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9
标签:子宫颈癌; 癌前病变; 国产高危型HPV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