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和环丙沙星对雏鸡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益生菌和环丙沙星对雏鸡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一、微生态制剂、环丙沙星对雏鸡消化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程晓蕾[1](2021)在《两种抗球虫药对鸡盲肠与土壤中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球虫病作为胞内寄生虫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抗球虫药物为主的鸡球虫病防治模式,决定了养殖过程需要大量的使用抗球虫药物。通常,这些抗球虫药物又以其原型或主要代谢物的形式通过动物排泄物进入环境中。盐霉素是重要的聚醚类离子载体药物,沙咪珠利是我国化学合成类国家一类新药,它们对肠道微生物及环境微生物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据此,本论文以盐霉素和沙咪珠利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它们对鸡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组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环境菌落微生物影响作用,以期为两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转归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沙咪珠利、盐霉素对鸡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利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鸡盲肠内容物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健康组、感染组、沙咪珠利用药组、盐霉素用药组样品基于门水平的物种组成中,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ota为优势菌群,但健康组的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着低于其他三组;基于属水平的物种组成分别是Escherichia-Shigella、Bacteroides、Faecalibacterium、Enterococcus、Alistipes、unidentified Chloroplast、Helicobacter、Tuzzerella,Butyricicoccus,UCG-005组成,但健康组中Escherichia-Shigella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Faecalibacterium和Alistipes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健康组的Enterococcus显着低于感染组(P<0.05),但与其他两组差异并不显着。四组样品中盲肠菌群的主要功能都集中在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且无显着差异。鸡盲肠内容物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沙咪珠利用药组和感染组代谢物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沙咪珠利用药组与感染组相比,有51个上调差异代谢物,14个下调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氨酰-t RNA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等;盐霉素用药组与感染组相比,有43个上调差异代谢物,32个下调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主要涉及β-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维生素B6代谢等。利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继续研究这两种抗球虫药对粪便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与盲肠内容物结果相似,新鲜粪便中门水平的优势物种也是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ota。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三组样品中Firmicutes占据绝对优势,Clostridiales作为堆肥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在三组样品之间相对丰度差异不显着,说明这两种抗球虫药物的使用,没有明显改变粪便中的优势物种。使用Biolog-ECO检测方法,研究分别添加这两种抗球虫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沙咪珠利的施加,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而盐霉素的施加在一定时间内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综上所述,这两种抗球虫药物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鸡盲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及代谢通路影响有限,对鸡粪堆肥过程中的优势菌群结构产生影响不明显,而在土壤中沙咪珠利也不会明显影响微生物活性,盐霉素可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微生物活性。

谷宇锋[2](2020)在《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发生条件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畜牧生产中抗菌药的广泛使用会在畜禽体内以及养殖场周边形成亚抑菌浓度的抗菌药环境。亚抑菌浓度兽用抗菌药的使用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亚抑菌浓度兽用抗菌药的耐药产生条件和规律尚无系统研究。肠炎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给全球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恩诺沙星作为动物专用药,对畜禽的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兽医临床中常用于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本课题以肠炎沙门氏菌为受试菌株,系统研究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沙门氏菌耐药产生的条件;并对不同浓度恩诺沙星诱导的部分耐药菌进行已知耐药机制检测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旨在探究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作用下沙门氏菌耐药发生的条件以及分子机制。1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沙门氏菌耐药发生条件的研究模拟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中不同亚抑菌恩诺沙星浓度环境,分别用1/2×MIC、1/4×MIC、1/8×MIC、1/16×MIC、1/32×MIC、1/64×MIC、1/128×MIC浓度的恩诺沙星体外诱导肠炎沙门氏菌CICC21527,每隔100代检测细菌在2~64×MIC浓度的恩诺沙星含药平板的耐药率。模拟不同温度(冷藏温度、室温、最适温度、畜禽体温)、畜禽不同消化道p H(胃p H、十二指肠p H、盲肠p H、回肠p H)、畜禽的小肠不同时间段的胆盐浓度(进食前后)、不同病菌感染剂量,设置不同温度(12℃、25℃、37℃、42℃)、p H(4.4、5.4、6.4、7.4)、胆盐浓度(0.1%、0.3%、1%、2%)、细菌接种量(102CFU/m L、105CFU/m L、108CFU/m L)等条件,在1/2×MIC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体外诱导沙门氏菌并检测耐药率。结果显示,在亚抑菌浓度范围内(1/128×MIC~1/2×MIC)随着恩诺沙星浓度的升高和诱导时间的延长,沙门氏菌的耐药率和耐药水平都升高。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在亚抑菌浓度范围内,随着恩诺沙星浓度的增加沙门氏菌的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加,繁殖期延长;沙门氏菌的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越来越快,达到最适温度后则呈现下降的趋势,越接近最适温度增殖期越短;沙门氏菌的生长随着p H的增加而增加,繁殖期渐短;沙门氏菌的生长随着胆盐浓度的升高生长越来越快,达到最适胆盐浓度后则呈现下降的趋势,繁殖期延长;沙门氏菌的生长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而呈现抑制趋势,繁殖期延长。1/2×MIC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随着p H的增加,沙门氏菌的耐药率和耐药水平增加;随着温度、胆盐、细菌接种量的增加,沙门氏菌的耐药呈现先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在亚抑菌浓度范围内沙门氏菌耐药的发生主要受恩诺沙星浓度、沙门氏菌菌群生长达到平台期的时间和诱导时间的影响,即恩诺沙星浓度越大、沙门氏菌的繁殖期越长和传代数越多,沙门氏菌的耐药率和耐药水平都较高。温度、p H、胆盐这三个因素对亚抑菌浓度选择压力下沙门氏菌的耐药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菌群数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可供选择的菌体数,菌群数越大则耐药率越高。接种量对于沙门氏菌耐药发生的影响是低接种量下主要受接种量效应的影响,而高接种量下主要受菌群对数期的时间长短的影响。2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诱导的耐药沙门氏菌的已知耐药机制的检测本研究对亚抑菌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恩诺沙星诱导的耐药沙门氏菌中氟喹诺酮耐药基因gyr A、gyr B、par C、par E的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序列分析,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耐药菌株中膜孔蛋白(omp C、omp D、omp F)和氟喹诺酮外排泵相关基因(acr B、acr F、emr B、mdf A、mdt K)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经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1/2×MIC、1/8×MIC、1/32×MIC、1/128×MIC)诱导后得到的耐受2×MIC、4×MIC、8×MIC、16×MIC和32×MIC的耐药菌中都只出现了gyr A基因的突变,gyr B、par C及par E基因均未检测到突变。其中gyr A基因的突变位点以Ser83和Asp87为主,中低水平(≦8×MIC)的耐药菌不一定发生突变,而高水平(≧16×MIC)的耐药菌均发生突变。低水平耐药菌(≦4×MIC)中膜孔蛋白omp C、omp D、omp F的表达量减少,中高水平耐药菌(≧8×MIC)中外膜膜孔蛋白omp F的表达量减少。低水平耐药菌(≦4×MIC)中外排泵基因acr F和mdt K表达上调,acr B基因也在4×MIC耐药菌中表达上调;中高水平耐药菌(≧8×MIC)中外排泵基因acr B、emr B和mdf A的表达上调。故我们推测低水平耐药菌中以膜孔蛋白的缺失减少药物的摄入为主要耐药机制,其中以Omp F最为重要。随着耐药水平的升高外排泵和gyr A基因的突变逐渐成为主要的耐药机制。3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筛选出的耐药沙门氏菌的转录组测序分析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2×MIC恩诺沙星诱导的32×MIC耐药菌(C组)、1/8×MIC恩诺沙星诱导的16×MIC耐药菌(D组)、1/128×MIC恩诺沙星诱导的8×MI C耐药菌(E组)与未诱导的亲本株(B组)进行转录组测序。转录组原始测序数据经处理后进行基因表达注释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Foldchange≧2,P≦0.05)、GO分析、KEGG passway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分析、SNP分析、耐药数据库CARD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组与B组间有2040个差异基因,其中1032个基因表达上调,1008个基因表达下调;D组与B组之间有1497个差异基因,其中723个基因表达上调,774个基因表达下调;E组与B组间有1196个差异基因,其中644个基因表达上调,552个基因表达下调;C组与D组间有1785个差异基因,其中797个基因表达上调,988个基因表达下调;C组与E组间有1851个差异基因,其中852个基因表达上调,999个基因表达下调;D组与E组间有584个差异基因,其中296个基因表达上调,288个基因表达下调。转录组中沙门氏菌耐药菌gyr A和gyr B基因的表达上调且耐药水平越高表达量越高,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而par C和par E则表达量上调不显着。外排泵基因中acr A、acr B、acr E、emr B上调表达显着,tol C在32×MIC耐药菌株中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其他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显着。膜孔蛋白基因中除omp F表达下降外,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则上调。耐药菌中共差异表达基因有573个,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共差异的蛋白主要聚集在核糖体、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代谢途径、嘌呤代谢、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抗生素生物合成、输出蛋白、叶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等代谢通路上。SNP分析结果显示,sfm H、gyr A和lig A基因在各个耐药水平的菌株中都发生突变。经与CARD数据库比对本研究共匹配出97种耐药相关基因,其中抗生素抗性基因79个,抗生素作用靶点基因23个,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2个。与CARD数据库匹配的SNP和indel位点基因中3个耐药相关分别为bet I、ept A和gyr A,1个和耐药相关的indel位点为bet I。故omp F的表达量的下降,外排泵Acr AB的过表达,gyr A的突变以及gyr A和gyr B的表达上调是决定耐药的直接因素。综上在亚抑菌浓度范围内沙门氏菌耐药的发生主要受恩诺沙星浓度、沙门氏菌菌群生长的繁殖期长短和诱导时间的影响。低水平耐药菌中以膜孔蛋白的缺失减少药物的摄入为主要耐药机制,其中以Omp F最为重要;随着耐药水平的升高,外排泵基因的协调表达和gyr A基因的突变逐渐成为主要的耐药机制。本研究探究了亚抑菌浓度抗菌药诱导耐药菌的产生和耐药菌形成的条件,也对亚抑菌浓度下沙门氏菌耐药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为亚抑菌浓度诱导的耐药菌的减缓及控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贾知锋[3](2020)在《蒙药巴特尔-7对腹泻病犊牛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功能的调控》文中研究说明肠道微生物(包括益生菌和致病菌)通过调节益生菌参与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引起的腹泻病。蒙药巴特尔-7(Baatar seven powder,BSP)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所收录的蒙药复方,由于其清瘟解毒、镇痛、止痢和提高免疫力等特性,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治疗腹泻的有效药物。因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 BSP早期干预形成的肠道微生物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1犊牛腹泻的影响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为BSP的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4个试验:试验1为了研究BSP如何调控腹泻犊牛胃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功能,选择60头健康荷斯坦犊牛,分别为对照组(NC)、感染组(EC)、阳性对照组(CIP)、蒙药巴特尔-7高(BSP.H)、中(BSP.M)、低(BSP.L)剂量组。利用16S rRNA对以上6组不同时间点不同区域进行微生物测序。结果表明:(1)给药7d后,在盲肠、结肠和瘤胃内容物中,与NC组相比,EC组犊牛大肠杆菌和变形菌门的水平显着升高;与EC组相比,BSP.M和BSP.H组显着降低盲肠、结肠和瘤胃中变形菌门和大肠杆菌的水平,BSP.M和BSP.H组显着增加盲肠和结肠中柔嫩梭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的丰富度。(2)与NC组相比,给药第3d、5d和7d以及停药第15 d、30 d、60 d和90 d,EC组犊牛直肠粪便中大肠杆菌、变形菌门和产气荚膜杆菌的丰度显着增加;而BSP.L和BSP.M组显着增加直肠粪便中柔嫩梭杆菌属和乳杆菌属的丰富度。试验2为了研究BSP早期干预形成的肠道微生物如何调控感染致病性E.coli O1犊牛肠黏膜屏障相关指标,分别采用H&E染色法评估组织形态,共聚焦自显影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及淋巴细胞因子,ELISA法检测抗炎、免疫因子。结果表明,(1)与NC组相比,EC组犊牛小肠肠绒毛脱落和萎缩;与EC组相比,巴特尔-7尤其以BSP.M组显着提高犊牛回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显着降低CD8+和CD11c+蛋白的表达。(2)BSP.M组显着增加犊牛血清中 IL-2、IL-4,IFN-γ,SIgA、IgA 和 IgG,显着降低 IL-6,TNF-α,五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Ach)的表达。(3)BSP干预后显着增加的乳酸杆菌、柔嫩梭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与CD8+和IL-6显着负相关;显着增加的柔嫩梭杆菌属与CD4+显着正相关。试验3利用牛-鼠粪菌移植手段作为干预健康无菌小鼠肠道微生物的有效定植和减少致病菌排放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6S rRNA和RT-PCR法检测小鼠结肠内容物中微生物和大肠杆菌,结果表明,BSP显着增加小鼠结肠中Akkermansia和拟杆菌门的丰度,显着降低大肠杆菌的含量,此外,显着增加肠道中水通道蛋白3(AQP-3)蛋白的表达,降低腹泻率。试验4:基于蒙药是多水平,多靶点作用药物:(1)通过正交筛选出最佳配伍的蒙药巴特尔-7有效成分复方(BSEC)发现,其中BSEC.M组对小鼠保护率最高(88.89%),其效果与环丙沙星相当。(2)采用转录组和RT-PCR法检测BSEC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途径的影响,结果发现,BSEC通过显着上调硫代谢途径和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信号通路中基因,从而起到抑菌作用。(3)为了研究BSEC对腹泻模型小鼠肠道结构和机械屏障的影响,采用16S rRN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小鼠结肠内容物微生物和色氨酸代谢通路相关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抗炎、免疫因子。结果表明,给药7 d后,①与EC组相比,BSEC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结肠内容物中变形菌门的丰度和大肠杆菌的水平,显着增加普雷沃氏菌和紫单胞菌的丰度。②与NC组相比,EC组小鼠小肠肠绒毛脱落和水肿。与EC组相比,BSEC.M组可提高十二指肠黏膜中Occludin的含量,增加空肠黏膜中Claudin-1和回肠黏膜中ZO-1的含量。(4)与EC组相比,BSEC.L、BSEC.M和BSEC.H组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增加IL-2、IL-4和IFN-γ的表达,增加SIgA、CD4+、CD3+、CD19+的含量以及CD4+/CD8+T 比值。(5)为研究BSEC对腹泻模型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血液生化仪检测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EC组相比,BSEC.M组显着降低谷草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的含量。(6)与EC组相比,BSP.M显着增加CYPIA1、吲哚胺-2,3-二氧合酶(IDO1)、SLC6A4蛋白、芳香烃受体(AhR)的配体、犬尿氨酸(KP)的水平,显着降低TPH1蛋白、5-HT和五羟色氨酸(5-HTP)的水平。此外,BSEC早期干预显着增加紫单胞菌和普雷沃氏菌属与色氨酸和芳香烃受体及其配体正相关。结论:蒙药巴特尔-7及其有效成分复方早期干预形成的胃肠道菌群环境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改善了腹泻动物的肠黏膜结构,增强了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功能,维持了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增强了色氨酸代谢和机体的抗炎免疫功能。

李琼燕[4](2019)在《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沙门氏菌的保护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沙门氏菌病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病,对畜禽的繁殖和幼畜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某些菌株对人类也具有致病性。目前,我国畜禽养殖预防沙门氏菌病主要依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因抗生素的大量长期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出现,以及耐药性的不断提高,使发病率逐渐上涨。因此,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备受重视,益生菌就属于其中一种,益生菌中的芽孢杆菌因其对严峻环境的高抵抗力而在商品化加工、运输和储存上具有很大优势。为了获得性状优良的芽孢杆菌,本研究以蜂蜜为样品,从中筛选出耐高温、耐酸、耐胆盐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秀丽隐杆线虫动物模型和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动物模型研究其益生作用。本研究从蜂蜜中初筛出3株耐高温的疑似芽孢杆菌,并复筛出一株耐酸耐胆盐的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SH,并建立基因进化树,绘制生长曲线,明确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将BSH饲喂秀丽隐杆线虫实验结果表明,BSH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有延长作用。通过体内脂褐素观察得出BSH能减少肠道细胞脂褐素累积,提示有延缓线虫衰老的作用。预先饲喂BSH后给线虫感染肠炎沙门氏菌LT2,发现BSH对秀丽隐杆线虫感染S.LT2具有保护作用。通过给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33)的雏鸡饲喂添加BSH菌株的饲料,观察雏鸡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脏和脾脏活菌数量,记录雏鸡的死亡情况。观察雏鸡肝脏石蜡切片可发现BSH能够减轻雏鸡的肝脏病变;对雏鸡肝脏和脾脏进行沙门氏菌活菌计数,结果显示BSH能减少鸡白痢沙门氏菌对肝脏和脾脏的入侵;此外,菌株BSH对雏鸡感染鸡白痢有保护作用。最后,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9日龄雏鸡粪便菌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门氏菌感染能够导致肠粘膜损伤和肠道菌群改变,而BSH能减缓这种改变。此外BSH还能促进肠道中唾液乳杆菌的增殖。以上试验结果证明,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BSH对秀丽隐杆线虫和雏鸡有抗沙门氏菌感染的作用,可以作为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

高林[5](2015)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雏鸡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和死亡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雏鸡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和死亡率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1260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0g·40kg-1乳酸环丙沙星(抗生素组)、基础日粮+100m L·200L-1复合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400只鸡。试验期14d。结果表明:抗生素对肉雏鸡胸腺的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复合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抗生素组相比,可显着提高肉雏鸡免疫器官指数(p<0.05),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肉雏鸡盲肠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殖,对大肠杆菌的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使肉雏鸡的死亡率显着降低2.14%(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促进肉雏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肉雏鸡的免疫力,调节肉雏鸡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肉雏鸡的死亡率。

林丽花[6](2014)在《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索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凝结芽孢杆菌作为饲料功能性添加剂在肉鸡配合饲料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360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5羽。试验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200 mg/kg、300 mg/kg的凝结芽孢杆菌菌粉(每克含菌数1 ×109cfu)。试验期为70天,分2个阶段饲养:1~28日龄为第一阶段,29~70日龄为第二阶段。比较各处理组肉鸡的生长与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免疫器官指数、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与粪便氮含量、盲肠菌群及小肠肠道组织形态。结果:1、生长与屠宰性能:1~28日龄,Ⅲ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体增重显着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显着低于Ⅰ组(P<0.05);1~70日龄,Ⅲ、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体增重显着高于Ⅰ组(P<0.05),Ⅲ组料重比显着低于Ⅰ组(P<0.05),Ⅱ、Ⅲ组存活率显着高于Ⅰ组(P<0.05);70日龄,胸肌率Ⅲ、Ⅳ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2、血清生化指标:28日龄,肉鸡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Ⅱ、Ⅲ组极显着(P<0.01)、Ⅳ组显着(P<0.05)高于Ⅰ组;70日龄,Ⅲ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ALP)显着高于Ⅰ组(P<0.05),白蛋白(ALB)含量Ⅲ、Ⅳ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总蛋白(TP)含量Ⅲ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尿素氮(URE)含量Ⅲ组极显着(P<0.01)、Ⅳ组显着(P<0.05)低于Ⅰ组。3、抗氧化功能:28日龄,肉鸡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Ⅲ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Ⅲ组最高,显着高于Ⅰ、Ⅱ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Ⅱ、Ⅲ、Ⅳ组极显着低于Ⅰ组(P<0.01)。70日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Ⅲ、Ⅳ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Ⅲ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Ⅰ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Ⅲ、Ⅳ组显着低于Ⅰ组(P<0.05)。4、免疫器官指数:28日龄,Ⅱ、Ⅲ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着高于Ⅰ组(P<0.05),法氏囊指数Ⅱ、Ⅲ、Ⅳ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70日龄,Ⅱ、Ⅲ组胸腺指数显着高于Ⅰ组(P<0.05),Ⅲ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显着高于Ⅰ组(P<0.05)。5、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28日龄和70日龄,十二指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均以Ⅲ组最好,显着高于Ⅰ组(P<0.05)。6、粪便氮含量:28日龄,Ⅱ、Ⅲ组粪便中氮含量显着低于Ⅰ组(P<0.05);70日龄,Ⅲ组粪便中氮含量显着低于Ⅰ组(P<0.05)。7、盲肠菌群:28日龄,Ⅱ、Ⅲ、Ⅳ组大肠杆菌属数有减少趋势,乳酸杆菌属数Ⅲ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70日龄,大肠杆菌属数Ⅲ组显着低于Ⅰ组(P<0.05)。8、小肠肠道组织形态:28日龄,空肠、回肠绒毛高度Ⅲ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Ⅲ组显着低于Ⅰ组(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V/C值)Ⅲ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回肠V/C值Ⅱ、Ⅲ、Ⅳ组显着或极显着高于Ⅰ组(P<0.05或P<0.01);十二指肠肠壁厚度Ⅲ、Ⅳ组显着低于Ⅰ组(P<0.05)。70日龄,Ⅲ、Ⅳ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着高于Ⅰ组(P<0.05),空肠、回肠绒毛高度Ⅲ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Ⅱ、Ⅲ、Ⅳ组显着低于Ⅰ组(P<0.05);十二指肠V/C值Ⅱ、Ⅲ、Ⅳ组显着或极显着高于Ⅰ组(P<0.05或P<0.01),回肠V/C值Ⅲ组极显着(P<0.01)、Ⅱ组显着(P<0.05)高于Ⅰ组;十二指肠肠壁厚度Ⅱ、Ⅲ组显着低于Ⅰ组(P<0.05)。结论:1、黄羽肉鸡饲料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能提高肉鸡生长与屠宰性能。2、适量的凝结芽孢杆菌能改善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和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降低粪便氮含量,维持盲肠微生态平衡,改善小肠肠道形态结构,促进黄羽肉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肉鸡增重和存活率,降低料重比。3、黄羽肉鸡饲料中凝结芽孢杆菌的适宜添加量为2×108cfu/kg饲料。

李卓伟[7](2013)在《鸡源产酶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饲喂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肉鸡的养殖饲料成本约占整个养鸡总成本的70%以上,是影响其成本开支的重要项目。由于在肉鸡在现实中的饲养管理,配合和使用上的要求不严格性,造成了饲料的严重浪费,尤其是在目前以蛋白质为原料的饲料短缺和价格的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严重的影响了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饲用微生物制剂做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不但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同时还具有增强动物机体自身免疫器官功能的作用。其中芽孢杆菌做为一类新型的益生菌微生物制剂不但具有调控动物体内消化道内菌群的平衡和以上功能外,而且还具有抗逆性强、耐高温、耐高压,具有很强的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活性,能够降解以植物为来源的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等,以及饲料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以此来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可以达到提高饲料转化率的目的。本试验从28日龄健康鸡空肠粘膜中分离得到具有产芽孢能力的且分别具有较强产蛋白质酶的P-98菌株、产纤维素酶的C-8菌株、产淀粉酶的S-4菌株,并对三菌株进行了菌落、菌体以及芽孢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构建16S rDNA系统发育树,最后鉴定P-98菌株为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C-8菌株为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S-4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为后期进行产酶菌剂的肉鸡饲喂试验,本试验对产酶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体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所筛选的三株菌均具有较快的生长性能、良好的产酶和抑制治病菌能力;具有良好的低pH值、胆盐、高温耐受性;并且经过小白鼠和雏鸡灌胃试验表现了良好的安全性。为了菌剂的后期生产对三株菌株进行了产芽孢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S-4菌株最适的产芽孢发酵条件为:玉米粉2.0%,玉米浆1.5%,NaCl0.2%,K2HPO40.4%,KH2PO40.1%,初始pH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6%,摇瓶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为48小时,发酵温度37℃;P-98菌株的产芽孢最佳发酵条件为:淀粉0.5%,酵母粉0.5%,MnSO4·H2O0.1%,K2HPO40.4%,KH2PO40.1%,初始pH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6%,摇瓶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为48小时,发酵温度37℃;C-8菌株株的产芽孢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粉2.0%,大豆蛋白胨2.0%,MgSO4·7H2O0.05%,CaCl20.02%,Na2HPO40.2%,NaH2PO40.1%,初始pH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6%,摇瓶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为48小时,发酵温度37℃。P-98、C-8、S-4菌株发酵液的芽孢产率分别达到87.60%、95.20%、95.60%。为菌株的芽孢菌剂的生产与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结果生产三株菌株菌剂,并进行为期42天的肉鸡饲喂试验,在饲喂期间采用国标法对粪样中大肠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进行计数,测定十二指肠中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的变化,并计算粪样中各有机成分及磷和钙的百分含量。饲喂芽孢杆菌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十二指肠内消化酶活性都有了显着的提高。并且各类营养物质在粪便中的残留也随着减少,说明芽孢杆菌所产消化酶确实促进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分解,促进了肉鸡的吸收。随着芽孢杆菌使用时间不断增长,各处理肠道中的菌群数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有下降的趋势,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均有升高的趋势,器官免疫指数有升高的趋势。由此说明了芽孢杆菌制剂可以有效的调节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有效地抑制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群的生长和繁殖,提高了乳酸菌等有益菌的浓度,改善了肠道内的环境,并增强了动物机体自身的免疫器官指数。综合肉鸡喂养试验结果表明,三株菌株的肉鸡饲喂试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三种芽孢杆菌制剂均具有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器官指数,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并降低料肉比等作用。并为通过提高饲料利用率,来为降低肉鸡的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益生菌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制备和生产提供了新的试验菌株。

张献月[8](2013)在《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依据生态学原理、细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健康鸡肠道筛选适合制备微生态制剂的乳酸菌菌株,配合纳豆芽孢杆菌通过动物饲养试验,研究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及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选用210只1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为42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微生态液体制剂。试验结论如下:1、生长性能方面:试验期间,各试验组鸡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肉仔鸡的饲料利用率,但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各试验组对肉仔鸡的死淘率无显着影响。总的来说,本试验各试验组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提高幅度不大,其中以试验2,6组较对照组提高程度最为明显。2、免疫器官指数:14日龄,各试验组鸡脾脏指数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2,3,5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试验4,6组的法氏囊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胸腺指数无显着差异。28日龄,各试验组脾脏指数略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无显着差异;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差异。3、屠宰性能方面:试验6组屠宰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差异;全净膛率方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4、小肠段蛋白酶活力影响结果:28日龄,试验2,3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蛋白酶活力(P<0.05);试验2,5组空肠段蛋白酶活力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试验3,6组回肠段蛋白酶活力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42日龄,各试验组十二指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着;试验1,2组较对照组空肠段蛋白酶活力显着提高;试验2,5,6组回肠段蛋白酶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总体来说,以试验2组对肉仔鸡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提高最为显着。本试验个别组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及小肠段蛋白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作用效果并无稳定的差异显着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苏红[9](2012)在《规模化鸡场控制细菌抗生素抗药性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养殖业中抗生素大量使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和药物残留,对人、家畜、环境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研究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如何减少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用量就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的替代技术已经进行多年研究,但零散、孤立、流于形式,需要系统研究。【方法】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用SPF鸡盲肠内容物制成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雏鸡进行喷雾接种,在雏鸡盲肠尽快建立完整健康菌群,通过“竞争排除(Competitive exclusion,CE)”抑制病原菌定植感染。中草药替代抗生素抑菌的研究:首先利用96孔微量稀释板与96点阵药敏检测盒相结合的方法,从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的中草药中筛选出对细菌有较好体外抑制作用的药物,其中博落回提取物(血根碱)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可达到抗生素的用量;黄连与黄芩次之,但其杀菌的浓度仍然较高,在体内无法达到如此高的药物浓度,因此进行了黄连、黄芩与抗生素的联合体外抑菌试验。继而对博落回提取物(血根碱)的体外抑菌作用做进一步的试验验证,选取临床242株泛耐药菌株,用96点阵药敏检测盒法与小檗碱进行对比体外抑菌试验,并用博落回提取物(血根碱)代替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进行了14.6万只肉鸡的大规模对比饲养试验。保肝解毒中药的筛选:自拟两个中药组方对肉鸡肝损伤进行保护性试验,以CCL4注射肉鸡,建立肝损伤模型,用中药组方Ⅰ、Ⅱ分别对CCl4导致的鸡慢性肝损伤进行保护性试验,然后检测血清中总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过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糖皮质类固醇(GR)的变化,解剖观察并做肝脏病理组织切片,比较各试验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结果表明:(1)提早建立完整健康菌群的小鸡至12日龄可以完全不使用抗生素,成活率、采食量与体重略高于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能提高饲料报酬,节省“开口药费”120元。(2)黄连、黄芩与抗生素都有协同作用,两者在特定的浓度下可以大大减少抗生素的用量。(3)血根碱对多种临床泛耐药菌株有很强的体外抑制作用,甚至达到了抗生素的抑菌浓度。用博落回代替饲料中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进行肉鸡的饲养试验,能够促进肉鸡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饲料报酬,为代替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提供实验依据。(4)两组方对肝脏都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组方Ⅰ有很好的抗炎性作用,组方Ⅱ抗氧化作用强。【结论】在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型期,病原菌抗药性的危害愈发凸显,不仅要探索各种预防保健新技术,更需要围绕这一主要问题整合各项技术,本文通过系统研究,从微生态制剂对雏鸡进行占位接种代替“开口药”,到中草药代替抗生素抑制细菌性疾病,及用药造成的动物肝损伤进行的保肝解毒中药筛选,建立了规模化养殖场防制病原菌抗药性的新模式。

张冬霞[10](2009)在《初生雏禽生理学特点与饲养管理的关系》文中认为

二、微生态制剂、环丙沙星对雏鸡消化道菌群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生态制剂、环丙沙星对雏鸡消化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抗球虫药对鸡盲肠与土壤中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球虫病及抗球虫药
    1.2 微生物的组成及作用
        1.2.1 肠道微生物
        1.2.2 堆肥粪便中微生物的组成及作用
        1.2.3 土壤中微生物的组成及其作用
    1.3 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
        1.3.1 平板培养法
        1.3.2 传统分子生物学手段
        1.3.3 高通量测序手段
        1.3.4 Biolog微孔板法
    1.4 代谢组学及其检测手段
        1.4.1 代谢组学概述
        1.4.2 代谢组学检测手段
        1.4.3 代谢组学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沙咪珠利和盐霉素对鸡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2.1 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与材料
        2.1.3 试验动物与虫株
    2.2 方法
        2.2.1 试验分组
        2.2.2 攻虫给药
        2.2.3 样品采集
        2.2.4 盲肠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
        2.2.5 样品高通量测序
        2.2.6 信息分析
    2.3 结果
        2.3.1 OTU聚类分析
        2.3.2 样本在各水平的物种相对丰度
        2.3.3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2.3.4 Alpha多样性分析
        2.3.5 Beta多样性分析
        2.3.6 差异物种分析
        2.3.7 功能预测
        2.3.8 鸡盲肠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沙咪珠利和盐霉素对鸡盲肠内容物代谢组学的影响
    3.1 材料
        3.1.1 仪器设备
        3.1.2 试剂
    3.2 试验内容
        3.2.1 样品采集
        3.2.2 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
        3.2.3 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
        3.3.1 色谱图
        3.3.2 主成分分析
        3.3.3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3.3.4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和火山图
        3.3.5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沙咪珠利和盐霉素对鸡粪堆肥前期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药物
        4.1.2 材料与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1.4 样品DNA的提取,16S rRNA扩增及测序
        4.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 结果
        4.2.1 粪便样品的基本性质
        4.2.2 不同处理组样品细菌优势类群和相对丰度
        4.2.3 Alpha多样性分析
        4.2.4 不同处理组鸡粪中的特殊群落及其影响力
        4.2.5 不同处理组鸡粪的系统发生进化关系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沙咪珠利和盐霉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1 试验部分
        5.1.1 材料和试剂
        5.1.2 仪器和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1.4 Biolog-ECO监测指标
        5.1.5 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程度
        5.1.6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程度主成分分析
        5.1.7 数据统计
    5.2 试验结果
        5.2.1 沙咪珠利和盐霉素分别对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的影响
        5.2.2 沙咪珠利和盐霉素分别对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的影响
        5.2.3 沙咪珠利和盐霉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5.2.4 主成分分析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发生条件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对致病菌耐药的选择及影响的研究进展
        1.2.2 沙门氏菌病及抗菌药治疗
        1.2.3 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和试剂
    2.2 菌株
    2.3 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2.4 主要仪器与设备
    2.5 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发生条件研究
        2.5.1 菌株鉴定
        2.5.2 肠炎沙门氏菌CICC21527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5.3 肠炎沙门氏菌在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下的生长曲线的绘制
        2.5.4 不同药物浓度对肠炎沙门氏菌CICC21527的体外诱导试验
        2.5.5 不同温度下恩诺沙星对肠炎沙门氏菌CICC21527的体外诱导试验
        2.5.6 不同p H下恩诺沙星对肠炎沙门氏菌CICC21527 的体外诱导试验
        2.5.7 不同胆盐下恩诺沙星对肠炎沙门氏菌CICC21527的体外诱导试验
        2.5.8 不同接种量下恩诺沙星对肠炎沙门氏菌CICC21527的体外诱导试验
    2.6 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体外诱导肠炎沙门氏菌QRDR靶位点突变检测
        2.6.1 DNA的提取
        2.6.2 PCR反应体系和条件
        2.6.3 PCR扩增产物检测
        2.6.4 QRDR的 gyr A、gyr B、par C及 par E基因序列检测
    2.7 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体外诱导肠炎沙门氏菌的诱导菌株中外膜膜孔蛋白基因和外排泵表达水平检测
        2.7.1 肠炎沙门氏菌氟喹诺酮特异性外排泵和膜孔蛋白序列扩增
        2.7.2 肠炎沙门氏菌氟喹诺酮特异性外排泵和膜孔蛋白表达量检测
        2.7.3 肠炎沙门氏菌氟喹诺酮特异性外排泵和膜孔蛋白表达量检测试验数据的处理
    2.8 肠炎沙门氏菌耐药菌株的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2.8.1 细菌总RNA的提取与质检
        2.8.2 转录组序列文库构建及测序
        2.8.3 原始数据整理、过滤及质量评估
        2.8.4 比对分析
        2.8.5 表达定量
        2.8.6 样品相关性检验
        2.8.7 表达差异基因分析
        2.8.8 差异表达基因的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
        2.8.9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
        2.8.10 转录组SNP分析
        2.8.11 差异表达基因耐药基因(CARD)注释
        2.8.12 差异表达基因毒力基因(VFDB)注释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条件下恩诺沙星诱导的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
        3.1.1 不同恩诺沙星浓度选择压力下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
        3.1.2 亚抑菌浓度选择压力下肠炎沙门氏菌在不同温度下的耐药
        3.1.3 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肠炎沙门氏菌在不同pH下的耐药
        3.1.4 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肠炎沙门氏菌在不同浓度胆盐下的耐药
        3.1.5 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肠炎沙门氏菌在不同细菌接种量下的耐药
    3.2 肠炎沙门氏菌诱导菌的QRDR靶位点突变、外膜膜孔蛋白和外排泵表达水平
        3.2.1 gyr A、gyr B、par C及 par E基因的PCR检测
        3.2.2 恩诺沙星诱导菌株gyr A、gyr B、par C及 par E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3.2.3 肠炎沙门氏菌的诱导菌株的PCR结果
        3.2.4 多重耐药泵和膜孔蛋白的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
        3.2.5 诱导菌株的特异性外排泵和膜孔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3 肠炎沙门氏菌耐药菌株的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3.3.1 实验菌株总RNA和测序数据的质量检测
        3.3.2 比对分析
        3.3.3 样品相关性检验
        3.3.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注释与富集性分析
        3.3.5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注释与富集性分析
        3.3.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3.7 SNP分析
        3.3.8 差异表达基因耐药基因(CARD)注释
        3.3.9 差异表达基因毒力基因(VFDB)注释
4 讨论
    4.1 单因素试验中不同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各因素对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发生的影响
    4.2 肠炎沙门氏菌耐药菌中对氟喹诺酮耐药已有耐药机制的作用
    4.3 肠炎沙门氏菌耐药菌株转录组中各基因对耐药的影响
5 全文小结
6 文献综述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和毒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6.1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产生的来源
    6.2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6.2.1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群体水平耐药的影响
        6.2.2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细胞水平耐药的影响
    6.3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毒力的影响
        6.3.1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粘附性的影响
        6.3.2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运动性的影响
        6.3.3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其它毒力因子的影响
    6.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蒙药巴特尔-7对腹泻病犊牛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功能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肠道菌群
        1.1.1 肠道菌群研究概况
        1.1.2 肠道菌群与免疫
        1.1.3 肠道菌群与疾病
    1.2 胃肠菌群结构及其与宿主互作概述
        1.2.1 胃肠微生物构建
        1.2.2 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互作
    1.3 粪菌移植概述
        1.3.1 粪菌移植基本概念与原理
        1.3.2 粪菌移植的应用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概述
    1.5 肠黏膜屏障功能与肠道健康有重要的关系
        1.5.1 肠黏膜屏障和肠道炎症关系的概述
        1.5.2 肠黏膜微生物屏障的概述
        1.5.3 肠黏膜机械屏障的概述
        1.5.4 肠黏膜免疫屏障的概述
    1.6 犊牛的肠道菌群
        1.6.1 犊牛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
        1.6.2 犊牛的腹泻与肠道菌群
    1.7 色氨酸在肠道代谢通路中的应用
        1.7.1 色氨酸代谢通路
        1.7.2 微生物对Trp的直接代谢
        1.7.3 犬尿氨酸代谢途径
        1.7.4 血清素代谢途径
    1.8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研究进展
    1.9 腹泻病的药物治疗研究概况
        1.9.1 腹泻病的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1.9.2 蒙药巴特尔-7的历史、功能、作用及研究进展
        1.9.3 蒙医对腹泻病的认识
    1.10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0.1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1.10.2 技术路线
2 蒙药巴特尔-7复方对犊牛初期共生菌的有效定植的作用机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2 生物信息分析与统计
        2.2.1 序列预处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 数据统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BSP早期干预对犊牛直肠粪便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
        2.3.2 BSP对犊牛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2.3.3 BSP对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犊牛腹泻率、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2.4 讨论
        2.4.1 BSP对腹泻犊牛胃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2.4.2 BSP对腹泻犊牛胃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
    2.5 小结
3 BSP干预形成的肠道微生物对腹泻犊牛肠黏膜紧密连接和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BSP对腹泻犊牛小肠组织形态的研究
        3.3.2 BSP对犊牛小肠紧密连接蛋白含量的影响
        3.3.3 BSP对犊牛血清和小肠黏膜中淋巴细胞含量的影响
        3.3.4 BSP对犊牛血清和肠道黏膜中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3.5 BSP对犊牛肠黏膜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3.3.6 BSP对犊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7 细菌、紧密连接蛋白、体重增加和免疫力相关性研究
    3.4 讨论
        3.4.1 BSP对腹泻犊牛紧密连接蛋白含量的影响
        3.4.2 BSP对腹泻犊牛抗炎、免疫机制的影响
        3.4.3 BSP对腹泻犊牛营养状况的影响
        3.4.4 微生物组与紧密连接蛋白和免疫力相关性的研究
    3.5 小结
4 通过牛-鼠粪菌移植了解BSP阻断犊牛排放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生物信息分析与统计
        4.2.1 序列预处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4.2.2 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牛-鼠粪菌移植对小鼠结肠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
        4.3.2 对小鼠腹泻率的影响
        4.3.3 对小鼠体重增加的影响
        4.3.4 粪菌移植对小鼠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4.3.5 对小鼠AQP-3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牛-鼠粪菌移植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影响
        4.4.2 牛-鼠粪菌移植对小鼠肠道形态、腹泻率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4.5 小结
5 蒙药巴特尔-7有效成分复方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内外作用机制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主要仪器
        5.1.3 试验方法
    5.2 生物信息分析与统计
        5.2.1 序列预处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5.2.2 数据统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蒙药巴特尔-7有效成分复方的筛选
        5.3.2 BSEC对致病性E.coli O_1体外抑菌机制的研究
        5.3.3 BSEC对腹泻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
        5.3.4 BSEC对模型小鼠保护率的影响
        5.3.5 BSEC对腹泻模型小鼠体重和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5.3.6 BSEC对腹泻模型小鼠紧密连接蛋白含量的影响
        5.3.7 BSEC对腹泻模型小鼠抗炎和免疫的影响
        5.3.8 BSEC对小鼠小肠黏膜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5.3.9 BSEC对模型小鼠营养状况的影响
        5.3.10 BSEC对模型小鼠色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5.3.11 微生物组与细胞免疫、紧密连接蛋白和色氨酸相关性的研究
    5.4 讨论
        5.4.1 蒙药巴特尔-7有效成分复方的筛选
        5.4.2 BSEC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抑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5.4.3 BSEC对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影响
        5.4.4 BSEC对模型小鼠紧密连接蛋白含量的影响
        5.4.5 BSEC对模型小鼠抗炎、免疫的影响
        5.4.6 BSEC对模型小鼠血液中血常规的影响
        5.4.7 BSEC对模型小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4.8 BSEC对模型小鼠色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5.5 小结
6 总体讨论
7 结论
8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沙门氏菌的保护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沙门氏菌病概述
    1.2 养禽业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
    1.3 益生芽孢杆菌在疾病防治中的发展及应用
    1.4 秀丽隐杆线虫研究进展
    1.5 鸡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1.1 材料与方法
        1.2 试验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分离菌株BSH对秀丽隐杆线虫预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分离菌株BSH对雏鸡感染沙门氏菌保护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雏鸡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和死亡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对肉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2复合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对肉雏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2.3 复合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对肉雏鸡死亡率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6)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抗生素
        1.1 分类
        1.2 作用机理
        1.3 负面效应
        1.3.1 抗生素残留
        1.3.2 耐药性
        1.3.3 影响环境
        1.3.4 肠道菌群失调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1.4 抗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2 益生菌
        2.1 分类
        2.2 作用机理
        2.2.1 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2.2.2 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2.2.3 改善宿主消化酶活性
        2.2.4 提高宿主免疫功能
        2.2.5 改善宿主生理状态
        2.3 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3.1 提高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2.3.2 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2.3.3 减少环境污染
    3 凝结芽孢杆菌
        3.1 凝结芽孢杆菌的生理功能
        3.1.1 调节机体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
        3.1.2 改善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
        3.1.3 促进动物机体的消化性能
        3.2 凝结芽孢杆菌的临床研究
        3.3 凝结芽孢杆菌的应用
        3.3.1 在人类医学中的应用
        3.3.2 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
        3.4 存在的问题
    4 荧光定量PCR技术
        4.1 FQ-PCR技术原理
        4.2 FQ-PCR技术分类
        4.3 FQ-PCR技术应用
    5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部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生长性能测定
        1.3.2 屠宰性能测定
        1.3.3 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3.4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1.3.5 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测定
        1.3.6 粪便氮含量测定
        1.3.7 盲肠菌群测定
        1.3.8 小肠肠道组织形态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1.2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2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4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5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6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粪便氮含量的影响
        2.7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
        2.7.1 引物特异性鉴定
        2.7.2 大肠杆菌标准品的定量结果
        2.7.3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
        2.7.4 黄羽肉鸡盲肠菌群的FQ-PCR检测结果
        2.8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小肠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2.8.1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十二指肠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2.8.2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空肠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2.8.3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回肠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3 讨论
        3.1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3.4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5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6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粪便氮含量的影响
        3.7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
        3.8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小肠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4 小结
    5 主要结论
        5.1 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7)鸡源产酶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饲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1.1.1 芽孢杆菌的应用
        1.1.2 芽孢杆菌的应用优势
        1.1.3 饲用芽袍杆菌的作用机理
        1.1.4 饲用芽孢杆菌的应用现状
    1.2 饲用微生物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1.2.1 饲用微生物发展趋势
        1.2.2 饲用微生物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产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菌源
        2.1.2 培养基
        2.1.3 试验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耐受胆酸盐芽孢杆菌的分离
        2.2.2 产酶菌株的初筛
        2.2.3 产酶菌株的复筛
        2.2.4 芽孢杆菌菌株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芽孢杆菌的分离
        2.3.2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2.3.3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2.3.4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2.3.5 菌株鉴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产酶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体外评价
    3.1 材料
        3.1.1 试验菌株
        3.1.2 试验动物
        3.1.3 培养基
        3.1.4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生长特性和产芽孢特性测定
        3.2.2 胰蛋白酶对各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
        3.2.3 各菌株人工胃液耐受性
        3.2.4 各菌株胆盐耐受性
        3.2.5 菌株芽孢的温度耐受性
        3.2.6 各菌株代谢产物的毒素检测
        3.2.7 各菌株对雏鸡安全性试验
        3.2.8 各芽孢杆菌对抗生素的药敏实验
        3.2.9 产酶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3.2.10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生长特性测定
        3.3.2 胰蛋白酶对各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
        3.3.3 菌株人工胃液耐受性
        3.3.4 菌株胆盐耐受性
        3.3.5 菌株芽孢的温度耐受性
        3.3.6 各菌株代谢产物的毒素检测
        3.3.7 各菌株对雏鸡安全性试验
        3.3.8 各芽孢杆菌对抗生素的药敏实验
        3.3.9 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主要仪器
        4.1.4 试验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种子液培养
        4.2.2 芽孢产率及菌体浓度的测定
        4.2.3 不同营养成分对摇瓶发酵的影响
        4.2.4 正交试验设计
        4.2.5 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对摇瓶发酵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培养基条件优化
        4.3.2 正交试验
        4.3.3 装液量条件发酵优化
        4.3.4 转速条件发酵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产酶芽孢杆菌对肉鸡营养物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5.1 材料和仪器
        5.1.1 试验用鸡
        5.1.2 产酶芽孢杆菌菌粉
        5.1.3 试验仪器
    5.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5.3 检测项目及试验方法
        5.3.1 三种芽孢杆菌对十二指肠中酶活力的影响
        5.3.2 三种芽孢杆菌对粪便中各物质残留量的影响
        5.3.3 三种芽孢杆菌对盲肠中菌群的影响
        5.3.4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5.3.5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三种芽孢杆菌对十二指肠内酶活力的影响
        5.4.2 三种芽孢杆菌对粪便中各物质残留量的影响
        5.4.3 三种芽孢杆菌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5.4.4 三种芽孢杆菌对盲肠中菌群的影响
    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产酶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6.1 材料和仪器
        6.1.1 试验鸡
        6.1.2 产酶芽孢杆菌菌粉
    6.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6.3 检测项目及试验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4.1 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6.5 讨论
    6.6 小结
第7章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7.1 关键技术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8)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抗生素
    2 微生态制剂概述
        2.1 微生态制剂的起源
        2.2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2.3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2.4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
    3 禽肠道微生态系统
        3.1 正常菌群和微生态失调的概念
        3.2 禽消化生理特征
    4 微生态制剂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5 国内外微生态制剂现状
    6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前景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与芽孢杆菌相容鸡源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试验一 鸡源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
        1.1 培养基的制备
        1.2 生化试剂
        1.3 实验器材
        2 方法
        2.1 鸡源乳酸菌的分离
        2.2 鸡源乳酸菌的鉴定
        2.3 菌种的保存
        3 结果
        3.1 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
        3.2 乳酸杆菌属的生化鉴定结果
        3.3 菌株种的鉴定结果
        4 讨论和小结
    试验二 与芽孢杆菌相容鸡源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筛选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培养基的制备
        1.3 生化试剂
        1.4 实验器材
        2 方法
        2.1 菌种的活化
        2.2 生长曲线的测定
        2.3 耐酸试验
        2.4 乳酸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2.5 拮抗性试验
        2.6 药敏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
        3.2 耐酸试验结果
        3.3 乳酸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3.4 拮抗性试验结果
        3.5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的制备及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试验一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的制备
        1 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的制备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菌种的活化和计数
        2.2 产酶复合芽孢杆菌液体制剂的制备
        2.3 混合菌种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的制备
        3 结果
        3.1 活菌计数结果
        4 讨论
    试验二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试验设计
        1.4 饲养管理
        2 试验研究
        2.1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3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4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3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4.2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4.3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4.4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5.1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5.2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5.3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5.4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1 论文总体结论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9)规模化鸡场控制细菌抗生素抗药性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 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1.1 抗生素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1.2 临床多重抗药菌株
    2 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现状
        2.1 微生态制剂
        2.2 中草药制剂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4.1 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的研究
        4.2 中草药替代抗生素抑菌的研究
        4.3 保肝解毒中药的筛选
第二章 SPF鸡盲肠复合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预防肉仔鸡沙门菌感染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1.3 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接种
        1.4 鸡沙门菌的监测
        1.5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
        2.2 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性
    3 讨论
第三章 中药与抗生素的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药物
        1.2 试验用菌种
        1.3 96孔板微量稀释法药敏试验
        1.4 96点阵药敏检测盒法药敏试验
        1.5 抗生素分别与黄连、黄芩联合抑菌试验
    2 结果
        2.1 抗生素和中药对大肠杆菌的MIC
        2.2 中药与抗生素联合药敏试验
    3 讨论
第四章 博落回提取物对临床多抗菌株的抑制作用及对肉鸡生长促进的饲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药品
        1.2 试验用菌种
        1.3 药敏试验
        1.4 肉鸡饲养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用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背景
        2.2 试验用菌株对博落回、小檗碱的药物敏感性
        2.3 博落回对鸡群生长性能和饲料报酬影响
        2.4 博落回对鸡群健康状况影响
        2.5 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中药组方对肉鸡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中药的制备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1.3 试验动物的处理
        1.4 进行肝脏损伤
        1.5 血清各指标的测定
        1.6 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2 试验结果
        2.1 注射CCl_4后各组试验鸡临床症状
        2.2 注射CCl_4后试验鸡病理检查结果
        2.3 血清中各项指标的测定
    3 讨论
        3.1 自拟组方Ⅰ、Ⅱ对肉鸡肝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2 治疗肉鸡肝损伤的机理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微生态制剂、环丙沙星对雏鸡消化道菌群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抗球虫药对鸡盲肠与土壤中菌群影响的研究[D]. 程晓蕾.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选择压力下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发生条件及机制研究[D]. 谷宇锋.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3]蒙药巴特尔-7对腹泻病犊牛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功能的调控[D]. 贾知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4]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沙门氏菌的保护性实验研究[D]. 李琼燕.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5]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雏鸡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和死亡率的影响[J]. 高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5(06)
  • [6]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 林丽花.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7]鸡源产酶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饲喂效果研究[D]. 李卓伟.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8]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张献月.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9]规模化鸡场控制细菌抗生素抗药性技术的初步研究[D]. 苏红. 甘肃农业大学, 2012(01)
  • [10]初生雏禽生理学特点与饲养管理的关系[J]. 张冬霞.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04)

标签:;  ;  ;  ;  ;  

益生菌和环丙沙星对雏鸡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