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

梅尼埃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

姜涛(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155100)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242-01

【摘要】目的讨论梅尼埃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发作性眩晕: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或感摇晃、升降、漂浮,失去自身在空间的真实位置感觉,但神志清楚。头稍动即觉眩晕加重。眩晕发作高潮时伴有眼震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患者喜卧于受损耳侧,每次眩晕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数于1~2日缓解。1周内发作数次至数年发作一次。一般在间歇期内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关键词】梅尼埃综合征诊断鉴别

由于炎症(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颅脑创伤、脑血管意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第四脑室囊虫、后颅窝肿瘤、药物中毒或代谢性疾病等造成类似于梅尼埃病的一组疾病。

一、梅尼埃(Meneiere)病

(一)概述

Meniere病以反复的眩晕发作为特征,持续数分至数日,伴耳鸣和进行性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多数病例为散发性,但也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病因不清,约3/4的病例在20~5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被认为迷路内淋巴容积增多(内淋巴积水),但发病机理不明。

(二)诊断要点

1.典型临床表现为三联症状

(1)发作性眩晕: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或感摇晃、升降、漂浮,失去自身在空间的真实位置感觉,但神志清楚。头稍动即觉眩晕加重。眩晕发作高潮时伴有眼震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患者喜卧于受损耳侧,每次眩晕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数于1~2日缓解。1周内发作数次至数年发作一次。一般在间歇期内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2)慢性进行性耳聋:每次眩晕发作时耳呜加剧,耳内胀满感,听力骤减,几小时后可改善,后期则成为不可逆的,疾病早期听力主要是低频受累并且严重性有波动,晚期高频受累,波动消失。

(3)耳鸣:多数在眩晕前已有,起初为低调吹风或流水声,久之转为高调蝉鸣或汽笛声,眩晕发作前突然加重,间歇期减轻,但不会消失。

2.发作时体征水平带有旋转性眼震,开始快相向患侧,但很快即快相向健侧,眼震在取消固视后加重,变位检查时及摆头后易出现。冷热试验显示患侧半规管麻痹。

3.听力检查电测听呈不同程度的感音性耳聋,重震试验阳性。

前庭功能检查:早期可正常,而疾病后期,常表现一侧周围前庭功能减退或丧失。

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一)概述

良性位置性眩晕是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30%的病例。最常见的病因是头部创伤,但大多数病例是无原因可循。其病理基础被认为是内耳耳石,即内淋巴漂浮的碎片刺激半规管,造成迷路功能改变,比梅尼埃病更为常见。

(二)诊断要点

1.典型的临床症状合体征

起病急骤,多于头部在某一位置时突发头晕,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重复该头位,眩晕可重复出现,患耳在低位时眩晕尤为剧烈,发作时可见短暂水平兼旋转性眼震,做位置性及变位性眼震检查可见垂直性眼震,从卧位到坐位眼震方向逆转。病程多为数天或数月,预后良好,数年内反复发作。

2.不伴有耳蜗或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征。

3.与恶性位置性眩晕(后颅窝肿瘤、血管性疾病、小脑推行性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位置性眩晕)鉴别。

三、前庭神经元炎

(一)概述

本病仅有前庭病损症状和体征,没有耳蜗或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的一个综合征,病前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二)诊断要点

1.病前数日有病毒感染史。

2.突然起病,严重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等前庭功能受损表现,而无耳蜗症状。

3.早期病程呈良性过程,如反复发作则症状不如第一次发作明显。

4.急性期检查有快相向病变对侧的眼震;倾倒向病变侧。

5.作冷热水试验显示一侧半规管麻痹,眼震电图检查;视动性眼震向患侧减弱。

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一)概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短暂的、可逆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

(二)诊断要点

1.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2.有眼底视网膜血管、身体周围血管动脉硬化表现。

3.起病急,症状达到高峰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内。

4.发作间期有前庭功能检查异常。

5.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6.如伴有其他轻微脑干、小脑症状体征(24小时内恢复)则更支持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五、颈性眩晕

(一)概述

颈性眩晕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受影响所产生的眩晕,常见的原因有:颈椎病,颈肋或周围纤维带压迫椎动脉,椎动脉畸形,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等。

(二)诊断要点

1.头颈部突然前屈或转动时引起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可出现单侧枕部疼痛,有的伴耳呜、耳聋、复视、黑蒙等。

2.临床表现为多呈反复发作性,持续时间短暂。

3.部分患者在转颈时可出现跌倒发作。

六、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和小脑蚓部肿瘤引起的眩晕

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和小脑蚓部肿瘤引起的眩晕的突出症状是剧烈的眩晕、呕吐、头痛、视力障碍、复视、眼底视、视乳头水肿和眼底出血等,常见于第四脑室肿瘤、囊性肿物以及小脑蚓部肿物突出第四脑室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而致病。第四脑室占位病变,部分肿物有一定的活动度。当头位变动时,可突然阻塞脑室出口,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眩晕,重者可引起意识障碍。这种表现容易与位置性眩晕相混,应注意细致询问病史,以免误诊。

小脑蚓部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病变时引起眩晕、站立不稳、醉汉步态,多无眼震。半球病变引起的眩晕多伴有眼震。

七、药物性眩晕

许多药物可损坏第八对脑神经而导致眩晕,如链霉素、卡那霉素、苯妥英纳等。临床上以链霉素比较多见。以链霉素为例进行描述。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产生毒性作用的用量和时间,个体差异较大,敏感者极少量即能导致中毒反应。一般来说,每日用量在2g以上,伴有肾功能损害者更易导致中毒表现。毒性表现在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两部分,既有眩晕的表现又有听力下降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眩晕,多有周围环境颠簸不定的感觉,旋转感少见,头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伴有耳聋。眼球震颤不多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眩晕逐渐好转。苯妥英纳中毒时,主要表现为眩晕和以躯体为主的共济失调,停药后多能自行缓解,根据病史诊断容比较容易。长期大剂量应用水杨酸盐可引起眩晕、耳鸣及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停药后通常所有症状均为可逆的,症状是由耳蜗及前庭中末器官受损所致。抗肿瘤药顺铂可在50%的患者引起耳毒性,累积剂量3~4mg/kg时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丧失和前庭功能障碍,停药后症状可以是可逆的。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83-887.

[2]蒋雨平.临床神经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标签:;  ;  ;  

梅尼埃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