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流域论文_徐静,高黎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运河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域,北运河,内涝,痕量,沉积物,洪涝灾害,承载力。

北运河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徐静,高黎辉[1](2019)在《北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现状年流域水资源仍存在较大的开发潜力,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迟达到流域水资源开发容量上限,必须持续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等用水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水利》期刊2019年10期)

王志芳,程可欣[2](2019)在《北运河流域雨洪“源-汇”景观时空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热潮涌现,这一强调雨洪弹性的领域却极度缺乏对于宏观水平过程的探究,未能系统理解雨洪过程的转变动态。由此,引入用以分析各类型生态过程及景观格局的重要理论——"源-汇"景观理论,以北运河流域洪涝过程的内在作用机制为例,着重强调与探求雨洪过程中"源"景观与"汇"景观的相对性与动态性。研究选取关键的景观因子指标,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测算雨洪径流动力值与地表景观阻力值,从而分析"源-汇"景观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中,作为初始径流"源"的区域集中于蟒山山地以及百望山及阳台山山地,易成为山体径流的源头;在北运河流域范围内,自然排水条件下,产生径流的"源"景观类型比例大小排序为:林地>公建用地>道路>工业及设施用地>居住用地>荒地>绿地>农田;在5年一遇的重现期状态下,建设用地雨水消纳能力良好,10年以上重现期下其"源"作用偏强。非建设用地中的林用地在5年一遇重现期下"源"作用已很强,农用地一直有很强的"汇"作用。城市绿地在20年一遇的降雨下已有20%变成"源",其消纳雨水能力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实验;在北京城区内涝积水点体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征,径流过程随降雨强度的增大,以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扩散。北京城内洪涝灾害的成因多有缘于山体径流,需尽早探寻合理的手段与对策解决高山林地的径流问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林瑞峰,王建军[3](2019)在《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快推进北运河水域水系的综合治理工作,首先需要找到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之后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从而寻求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就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工作,找出一些典型问题,并就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7期)

付园园[4](2019)在《浅谈河长制在北运河流域中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1]。北运河作为北京市的主要排水河道,水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结合北运河流域概况,分析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确定河道治理的目标及任务,提出完善执法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和宣传引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考核问责等河道治理保障措施。(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6期)

刘宇同,杨伟超,杨丽娜,梁普[5](2019)在《北运河流域水生态恢复与保护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变迁,应运而生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渐融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逐步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了近年来社会舆论的关注热点。以水务管理部门对于水生态治理的理念转变及实践创新为主线,通过对北运河流域内水质现状及面临的河道淤积严重、缺乏生态基流及水体自净能力匮乏等水生态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针对产生的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提出整顿生态环境秩序、定期科学清淤及运用原位水体修复等水生态保护措施的建设性意见,为打造拥有健康生命力的生态良好河流,实现北运河承担的各项社会功能,助力推进"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和谐宜居"的城市副中心而不懈努力。(本文来源于《北京水务》期刊2019年03期)

李炳华,郝仲勇,黄俊雄,张家铭[6](2019)在《北运河流域土沟段地下水水力截获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北运河流域土沟段于2016年开展为期69 d的水力截获试验。结果表明:20 m含水层降深为2 m,影响半径为80.2 m;60 m含水层降深为1.54 m,影响半径为150.6 m。试验期间,多数地下水水质指标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硫酸盐浓度下降幅度达57.9%,痕量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的最大下降幅度达96.3%。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与其所在含水层介质中发生的稀释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及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等密不可分。试验结果表明水力截获试验可有效控制和修复地下水污染。(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9年02期)

张家铭,李炳华,毕二平,郝仲勇,黄俊雄[7](2019)在《北运河流域(北京段)沉积物中PAHs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北运河流域(北京段)多层沉积物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利用活塞式底泥取样器于2014年11月采集了9处沉积物样品,取样深度为30~80 cm,每处样品根据其垂向介质特征大致分成3~4层,分别测定各层样品的粒径、TOM (总有机质)及16种PAHs的质量分数,探讨PAHs在河道沿程与垂向上的分布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北京段)沉积物以砂质壤土为主,w(TOM)(以干质量计,下同)为103. 4~146. 8 g/kg,w(∑16PAHs)为598. 1~28 730. 6 ng/g,各层w(∑16PAHs)为108. 5~8 810. 8 ng/g.沉积物中PAHs以高环为主,主要包括有Phe(Phenanthrene,菲)、Fla(Fluoranthene,荧蒽)、Pyr(Pyrene,芘)、BbF〔Benzo(b) fluoranthene,苯并[b]荧蒽〕.在河道沿程变化上,中下游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远高于上游.在垂向变化上,w(TOM)和沉积物粒径对PAHs的分布影响有限,PAHs的垂向分布主要受所处沉积环境与历史污染程度影响.根据主成分分析与同分异构体比值法推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与生物燃料的燃烧,少部分为石油源.利用效应区间值得出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北京段)沉积物中PAHs可能已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其中BbF、BkF、InP与BgP已对环境产生毒副作用,需要给予关注与解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潘涛,齐珺,吴琼,王刚,张岳鹏[8](2019)在《北运河流域河流沉积物中氮磷污染物释放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属于典型缺水型城市纳污河流,沉积物释放的氮磷污染物已成为阻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因素。利用自制环形水槽,对不同流速下沉积物中氮磷的动态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沉积物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1 136 mg/(m~2·d),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45 mg/(m~2·d),在流速0.05 m/s的缓流水体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为1 408 mg/(m~2·d),而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25 mg/(m~2·d)。流速增加会显着促进氮素的硝化作用,使水体中氨氮浓度降低,硝酸盐氮浓度上升。同时,流速增加导致水体中颗粒物含量增加,促进磷吸附行为,水体中磷酸盐浓度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1期)

储妍宁[9](2018)在《北京:利剑出鞘 开展北运河流域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总河长1号令("清河行动")相关要求,6月19日至22日,北京市环保局选取通州区水质考核排名靠后的马驹桥、张家湾、漷县3个乡镇,组织市区两级环保、公安、水务部门开展了北运河流域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成效显着,移送公安部门6起违法排污案件本次行动共检查68家单位,涉及洗衣、养殖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察》期刊2018年08期)

周红玉,王培京,刘操[10](2018)在《基于MIKE11的北运河流域水质改善方案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北运河流域水污染严重现状,应用MIKE11模型构建了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研究了3种不同水质改善方案对北运河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COD相比,氨氮和TP的控制难度较大;3种方案中入河排污口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且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北京市DB 11/307—20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B标准,利用水网构建湿地系统可进一步削减污染负荷,能使氨氮和TP达到地表水IV类。(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08-20)

北运河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热潮涌现,这一强调雨洪弹性的领域却极度缺乏对于宏观水平过程的探究,未能系统理解雨洪过程的转变动态。由此,引入用以分析各类型生态过程及景观格局的重要理论——"源-汇"景观理论,以北运河流域洪涝过程的内在作用机制为例,着重强调与探求雨洪过程中"源"景观与"汇"景观的相对性与动态性。研究选取关键的景观因子指标,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测算雨洪径流动力值与地表景观阻力值,从而分析"源-汇"景观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中,作为初始径流"源"的区域集中于蟒山山地以及百望山及阳台山山地,易成为山体径流的源头;在北运河流域范围内,自然排水条件下,产生径流的"源"景观类型比例大小排序为:林地>公建用地>道路>工业及设施用地>居住用地>荒地>绿地>农田;在5年一遇的重现期状态下,建设用地雨水消纳能力良好,10年以上重现期下其"源"作用偏强。非建设用地中的林用地在5年一遇重现期下"源"作用已很强,农用地一直有很强的"汇"作用。城市绿地在20年一遇的降雨下已有20%变成"源",其消纳雨水能力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实验;在北京城区内涝积水点体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征,径流过程随降雨强度的增大,以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扩散。北京城内洪涝灾害的成因多有缘于山体径流,需尽早探寻合理的手段与对策解决高山林地的径流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运河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徐静,高黎辉.北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J].内蒙古水利.2019

[2].王志芳,程可欣.北运河流域雨洪“源-汇”景观时空演变[J].生态学报.2019

[3].林瑞峰,王建军.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9

[4].付园园.浅谈河长制在北运河流域中的实践[J].陕西水利.2019

[5].刘宇同,杨伟超,杨丽娜,梁普.北运河流域水生态恢复与保护的实践探索[J].北京水务.2019

[6].李炳华,郝仲勇,黄俊雄,张家铭.北运河流域土沟段地下水水力截获效果评估[J].水资源保护.2019

[7].张家铭,李炳华,毕二平,郝仲勇,黄俊雄.北运河流域(北京段)沉积物中PAHs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19

[8].潘涛,齐珺,吴琼,王刚,张岳鹏.北运河流域河流沉积物中氮磷污染物释放规律[J].中国环境监测.2019

[9].储妍宁.北京:利剑出鞘开展北运河流域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J].中国环境监察.2018

[10].周红玉,王培京,刘操.基于MIKE11的北运河流域水质改善方案效果评估[C].《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8

论文知识图

3北运河流域水化学的Gibbs分...北运河流域干流示意图一4通州区北运河流域历年天然出境...北运河流域张家湾断面不同水期水...北运河流域示意图北运河流域各非点源污染物排放...

标签:;  ;  ;  ;  ;  ;  ;  

北运河流域论文_徐静,高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