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杀菌剂拌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杀菌剂,吡唑,花生,病害,小麦,棉蚜,黑穗病。
杀菌剂拌种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1](2018)在《5种杀菌剂拌种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5种杀菌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枯萎病,以期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均安全有效,但是各药剂之间防效存在显着差异,2.5%咯菌腈SC的病株率、病薯率、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高,分别为11.7%、16.5%、4.92、78.33%,10%苯醚甲环唑WG次之,为13.3%、17.3%、4.95、78.20%,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72%霜脲·锰锌WP拌种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72.92%。这叁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5种药剂拌种,块茎产量均有增加,增产幅度4.19%~8.42%。(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06期)
段敏,闫佳会,郭青云[2](2016)在《5种杀菌剂拌种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及产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拌种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使用5种杀菌剂进行小麦种子拌种处理,评价不同处理对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效果与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散黑穗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18 g/100 kg处理的防效达96.84%;从产量方面分析比较,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15 g/100 kg处理的小区小麦增产效果明显,可显着减少散黑穗病引起的产量损失。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是一种有前途的小麦散黑穗病抑制剂。(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程传英,季守民,张风文,殷万元,姜兴印[3](2015)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小杯法,研究了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和嘧菌酯在有效成分5、10、15和20g/10kg(种子)4个拌种剂量下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10g/10kg(种子)拌种剂量下,3种药剂均显着促进花生幼苗生长发育,株高分别增加19.3%、15.7%和15.4%;主根长分别增加26.7%、26.1%和8.9%;地上鲜重分别增加26.3%、12.5%和21.3%;地下鲜重分别增加44.4%、44.4%和33.3%。叶片保护酶(SOD、POD、CAT)、转氨酶(GPT、GOT)的活性也有所提高,且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大,丙二醛(MDA)含量减少,根系活力提高,对花生幼苗起到了保健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程传英[4](2015)在《叁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和低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常采用喷撒杀菌剂、杀虫剂等方法来减轻危害。温度和土壤湿度对花生苗期的生长有重要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和嘧菌酯叁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拌种对花生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安全适宜的拌种剂量。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以最适剂量拌种,通过对花生幼苗的生物学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叁种药剂拌种条件下,温度和土壤湿度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1.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和嘧菌酯不同剂量拌种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有效成分50、100、150、200g/100kg(种子)4个拌种剂量下,播种一个月后,叁种药剂对花生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拌种的最适宜剂量为100g a.i./100kg种子。在此剂量下,株高分别增加19.3%、15.7%和15.4%;主根长分别增加26.7%、26.1%和8.9%;地上鲜重分别增加26.3%、12.5%和21.3%;地下鲜重分别增加44.4%、44.4%和33.3%。叶片保护酶(SOD、POD、CAT)、转氨酶(GPT、GOT)的活性提高,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减少,根系活力提高,起到保苗壮苗的作用。2.不同温度条件下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拌种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湿度60%时,18、20、25℃叁个不同温度下,叁种药剂在100g a.i./100kg种子剂量下拌种,播种一个月后,随温度的升高,各处理的出苗率、株高、主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值均增加。幼苗叶片的保护酶(SOD、POD、CAT)、转氨酶(GPT、GOT)活性提高,丙二醛含量减少,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减小,根系活力提高。25℃时,花生生长状态最佳。在18℃时,温度过低,花生的萌发和苗期生长受到抑制。而药剂处理后,可以促进花生的生长,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低温对花生幼苗的伤害。其中以吡唑醚菌酯的保健效果最好。3.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拌种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温度一定时(25℃),40%、60%、80%叁个土壤湿度下,叁种药剂在100g a.i./100kg种子剂量下拌种,播种一个月后,60%湿度下,各处理花生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达到最佳值,保护酶活性、MDA含量、转氨酶活性(GPT、GOT)、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片相对电导率达到最佳值。40%湿度条件下,花生的出苗时间增加2天。40%土壤湿度处理下的株高和地上鲜重均小于80%土壤湿度下的各处理,但主根长、地下鲜重和根系活力均大于80%土壤湿度下的各处理。80%土壤湿度处理下的叶片保护酶、转氨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好于40%土壤湿度下的处理。湿度40%,土壤相对干旱,或者湿度80%,土壤湿度过大的条件下,叁种药剂处理依然可以促进花生幼苗的生长。叁种药剂处理可以减轻低温、干旱、土壤过湿对花生幼苗的影响,对指导花生播种有一定的田间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程传英,袁传卫,殷万元,张风文,姜兴印[5](2015)在《叁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叁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以1 g a.i.·kg-1(种子)的处理剂量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度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花生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等生物学性状和保护酶(SOD、POD、CAT)等生理生化指标提高,25℃下花生生长状态最佳;60%湿度下,花生幼苗的株高等生物学性状和保护酶、转氨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均好于40%和80%湿度条件下。叁种药剂拌种处理后可以促进花生幼苗的生长,提高叶片保护酶(SOD、POD、CAT)和转氨酶(GPT、GOT)活性,增加叶绿素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根系活力。(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陈学荣,吴薇,常亚芸,戴永发,黄荣华[6](2015)在《不同杀菌剂拌种对芋头炭疽病及疫病的控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泰兴香荷芋为试验材料,研究6种杀菌剂拌种对芋头炭疽病及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拌种对芋头炭疽病和芋头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且可有效提升芋头的商品性,产量也有所提升,增产幅度达27.5%。(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刘金晶,陈莉,王丽梅,丁克坚[7](2015)在《不同杀菌剂拌种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安全、高效药剂,测定8种杀菌剂对全蚀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和丙环唑对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11μg·m L-1和0.13μg·m L-1;多菌灵和丙环唑在标准浓度下对小麦全蚀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防效分别为71.13%和64.74%;参试药剂对小麦出苗、苗高和根系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对小麦安全性,防治小麦全蚀病可以将多菌灵和丙环唑等叁唑类药剂复配使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李兴龙[8](2014)在《杀菌剂拌种防治沙打旺黄矮根腐病(Embellisia astragal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打旺黄矮根腐病是由沙打旺埃里砖格孢(Embellisia astragali)引起的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上的一种系统性病害,病原菌分布于植物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也是毁灭性病害,对草产量、种子产量、牧草品质和草地利用年限均造成严重影响。为采用化学方法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本论文以沙打旺黄矮根腐病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类型的杀菌剂,开展了室内杀菌剂筛选、温室防效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室内药效评价中,供试的5种杀菌剂均可抑制病菌的菌落生长、孢子萌发和菌丝伸长,但不同杀菌剂的作用大小不同,其中百菌清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对菌落生长、孢子萌发和菌丝伸长试验中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28、0.03和0.04g·L-1,其次为甲霜灵、代森锰锌和甲基硫菌灵,叁唑酮的抑制效果最低,其EC50分别为0.46、0.48和0.21g·L-1。杀菌剂的浓度过高会影响种子萌发,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安全剂量(每千克种子所用杀菌剂的有效成分的重量)为2g,甲霜灵和甲基硫菌灵为3g。2、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杀菌剂拌种,该病的发病率下降了22.28.%~68.06%,地上部分和根部的病情指数分别下降了37.58~58.89和37.5~57.0,代森锰锌和甲霜灵对黄矮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5.5%和74.1%;出苗率增大了12.5%~17.5%,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大了2.3%~25.%和25.5%~33.5%,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大了17.4%~67.8%和63.6%~72.4%。3、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杀菌剂拌种,该病的发病率下降了1.26%~3.76%,死亡率下降了1.53%~2.7%,对黄矮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代森锰锌和百菌清。植株密度增大了11.18%~31.58%,株高增大了2.95%~17.78%,单株干重增加了3.28%~43.79%,草产量增加了15.87%~79.37%。采用本研究选择的5种杀菌剂均不同程度地控制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的发生故建议播种沙打旺前采用其中一种杀菌剂拌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娄殿国,邢光耀[9](2014)在《不同杀菌剂和杀虫剂混配拌种对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防治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2013年在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乡刘庄开展了几种杀菌剂和杀虫剂混配拌种对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棉花安全,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后期产量无不良影响。从对棉苗病害的防治效果上来看,可选用25%溴菌腈WP防治炭疽病,30%恶霉灵FS防治红腐病和立枯病,也可选用2.5%适乐时FS防治以上3种病害。从对棉蚜和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上来看,宜选用24%螺虫乙酯SC,也可选用70%噻虫嗪WS。(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4年03期)
赵鸣,夏晓明,马惠,王红艳,王仲敏[10](2013)在《几种杀菌剂混施杀虫剂拌种对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产区,滨海盐碱地及内陆旱地常年种植棉花,重茬现象十分普遍,棉花病、虫害各地均发生较重。立枯病和棉蚜是目前危害苗期棉花的主要病、虫害。立枯病在前期造成大量烂种、烂根和弱苗,严重时可致棉苗枯死,后期会造成棉花生长和发育迟缓,间接诱发中后期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棉花苗蚜主要在5月中旬开始发生,5月底至6月初达到高峰期,棉花受害后期叶片呈卷曲状或皱缩,破坏植株生理代谢,表面覆盖棉蚜的排泄物,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和呼吸作用,造成植株发育缓慢,棉花苗期受害严重时可出现生长停滞甚至死苗。山东目前防治棉花苗病的主要措施是种子包衣,市场上销售的包衣种子大部分是采用卫福包衣。近几年作者对山东省主要棉区棉花苗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发现棉花苗病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另外山东省棉农防治苗蚜仍多为喷雾防治,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7d喷雾一次,整个苗蚜发生期间防治3~5次,防治成本较高。本次试验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设20%甲基立枯磷乳油混施600g·L-1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按药剂有效成分与种子比例,1.6g·kg-1+3.5g·kg-1)、20%甲基立枯磷乳油混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6g·kg-1+3.15g·kg-1)、25g·L-1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混施600g·L-1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0.15g·kg-1+3.5g·kg-1)、25g·L-1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混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0.15g·kg-1+3.15g·kg-1)、400g·L-1卫福悬浮种衣剂混施600g·L-1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1.6g·kg-1+3.5g·kg-1)、400g·L-1卫福悬浮种衣剂混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6g·kg-1+3.15g·kg-1)和不包衣对照共7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结果表明:适乐时防治立枯病效果最好,为47.65%;其次是甲基立枯磷,防效为46.25%;卫福的防效最低,为35.50%,显着低于其他2种药剂;5月23日和30日2次调查蚜虫发现,噻虫嗪和吡虫啉均有较好防效,5月23日的防效均在80%以上,5月30日的防效仍保持在50%以上。所以对于防治棉花苗病和苗蚜,建议用适乐时或甲基立枯磷配合吡虫啉或噻虫嗪拌种,能有效防治棉花苗病、苗蚜,同时可减少苗蚜药剂喷雾防治2~3次。(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8)
杀菌剂拌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拌种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使用5种杀菌剂进行小麦种子拌种处理,评价不同处理对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效果与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散黑穗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18 g/100 kg处理的防效达96.84%;从产量方面分析比较,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15 g/100 kg处理的小区小麦增产效果明显,可显着减少散黑穗病引起的产量损失。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是一种有前途的小麦散黑穗病抑制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杀菌剂拌种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春.5种杀菌剂拌种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
[2].段敏,闫佳会,郭青云.5种杀菌剂拌种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及产量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2016
[3].程传英,季守民,张风文,殷万元,姜兴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
[4].程传英.叁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
[5].程传英,袁传卫,殷万元,张风文,姜兴印.叁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5
[6].陈学荣,吴薇,常亚芸,戴永发,黄荣华.不同杀菌剂拌种对芋头炭疽病及疫病的控制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
[7].刘金晶,陈莉,王丽梅,丁克坚.不同杀菌剂拌种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
[8].李兴龙.杀菌剂拌种防治沙打旺黄矮根腐病(Embellisiaastragali)研究[D].兰州大学.2014
[9].娄殿国,邢光耀.不同杀菌剂和杀虫剂混配拌种对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的效果[J].中国棉花.2014
[10].赵鸣,夏晓明,马惠,王红艳,王仲敏.几种杀菌剂混施杀虫剂拌种对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C].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