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机理论文-韩亚西,张彦龙,张多英,曾伟民,赵丹丹

固定机理论文-韩亚西,张彦龙,张多英,曾伟民,赵丹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O2固定,自养代谢途径,原核微生物,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固定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亚西,张彦龙,张多英,曾伟民,赵丹丹[1](2019)在《自养微生物CO_2固定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自养代谢能力的微生物将无机碳同化为有机碳,使其他生物无法获得的碳成为全球碳循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现存生物圈中,卡尔文-本森循环是许多原核生物和所有植物将CO_2固定到生物量中的主要代谢机制,然而却忽视了原核生物中的其它5种自养代谢途径。对其他自养代谢途径的研究发现,这5种途径均以乙酰-Co A为中心将CO_2同化为生命所需的有机物。该文从分子水平上系统阐述了六种自养代谢途径的CO_2固定机理并对CO_2的固定对自然界的作用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智东[2](2019)在《nZVI/nHAP复合材料固定铀尾矿库区土壤中铀(Ⅵ)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对铀等放射性物质矿石的开采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尾矿石、渣的量也逐渐增加。这些尾矿石、渣经过处理后保存在尾矿库中。而经过石灰碱化等常规处理的尾矿中的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再次释放到环境中,危害人类的健康。土壤是防止尾矿库中铀进入环境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对铀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纳米零价铁(Nano zero-valent iron,nZVI)、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nHAP)、纳米零价铁/羟基磷灰石叁种固定剂对铀尾矿库土壤中的铀进行固定化处理,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毒性浸出(TCLP)和磁性分离试验,利用SEM和XRD手段对纳米材料固定前后的铀尾矿土壤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材料在不同投加量和pH条件下对尾矿库土壤中铀的形态分布和固定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机理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nZVI主要促进尾矿库土壤中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铀向无定型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态、残渣态铀转化;在nZVI投加量为8%、pH=5时,残渣态的铀含量增加了13.84%,MF值达到最低24.88%,此时土样中铀的毒性浸出量仅为13.98%,固定效果达到最佳;对经nZVI处理后的土样进行磁性分离,发现非磁性土壤中铀的浓度明显降低,且其毒性浸出值接近于美国环保署铀的毒性浸出限值。(2)nHAP主要促进铀尾矿库土壤中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铀向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态、残渣态铀转化;n在nHAP投加量为6%、pH=4时,残渣态的铀含量增加了16.58%,MF值达到41.79%,此时铀的毒性浸出值仅为9.14%,固定效果达到最佳。(3)纳米HAP/ZVI主要促进铀尾矿库土壤中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铀向无定型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态、残渣态铀转化;在纳米HAP/ZVI投加量为8%、pH=5时,残渣态的铀含量增加了11.05%,残渣态铀比例最大为30.10%,MF值达到较稳定值为31.72%,此时铀的毒性浸出量仅为8.57%,固定效果达到最佳;对经纳米HAP/ZVI处理后的土样进行磁性分离,发现分离后非磁性土壤中铀含量低于nZVI单一处理后的非磁性土壤中铀的含量,且其毒性浸出值低于美国环保署铀元素毒性浸出特性限值。(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晓欢[3](2019)在《表面可控的苄基季铵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保留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方法,合成了3种键合量可控的苄基季铵(VBTA)修饰的混合模式固定相(BQA)。元素分析表明,VBTA表面键合量为0. 488~1. 178μmol/m2。根据溶质结构和流动相组成不同,BQA固定相实现了反相、正相、亲水和阴离子交换多种分离模式。除季铵典型的离子交换作用外,随VBTA键合量增加,疏水作用明显减小,π-π相互作用和极性作用增加,说明通过改变键合相密度可调节反相和亲水作用的相对强度。另外,在混合模式条件下分离有机酸,考察了流动相中盐浓度和有机溶剂强度对保留的影响,证明了反相/离子交换的混合保留机理。结果表明BQA混合模式固定相在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1期)

周岩梅,杨舒然,孟晓东,许鸣杨,张博暄[4](2019)在《生物质炭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来源生物质炭表面和理化性质差别很大,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不同.以3种不同来源生物质炭(椰壳粉末、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为研究对象,应用被动采样技术监测治理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揭示生物质炭理化性质及其与吸附固定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生物质炭粒径相差不大,但椰克粉末的BET比表面积比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高2个数量级,孔隙结构发达.(2)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静态模拟试验结果显示,椰克粉末对3类有机物(多环芳烃、苯系物和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均很强,投加10个月,沉积物孔隙水中3类有机物的质量浓度降低92. 7%以上,与其属于非极性吸附剂、BET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有关;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较弱,分别为62. 5%和59. 6%,与其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有关.(3)生物质炭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能很快达到平衡,也与其BET比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相关.研究显示,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如BET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等)是影响有机物污染沉积物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张杰,杨忠林,黄鹤勇,孟祥天,黄钰彪[5](2018)在《氧化石墨烯固定Ag_3PO_4光催化降解染料罗丹明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氧化石墨烯(GO)固定Ag_3PO_4,制备了一系列Ag_3PO_4-GO(0.5%),Ag_3PO_4-GO(1%),Ag_3PO_4-GO(1.5%),Ag_3PO_4-GO(2%)等复合光催化剂,并作为光催化剂降解染料罗丹明B,研究结果表明:GO固载的Ag_3PO_4催化剂的禁带宽度约为2.39 eV,并未受到GO显着影响.在可见光照射下,GO的含量对催化效果有影响,GO含量约1%时,具有最佳的光催化转化效率.溶液为中性(pH=7)或弱酸性(pH=5)时的光催化效果最佳,并且溶液的浓度越低光催化的速率越快. GO固定的催化剂Ag_3PO_4-GO(1%)能够促进光生电子的产生,从而显着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催化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本刊编辑部[6](2018)在《生物炭对茶园土壤镉的固定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校地理科学学院李清飞博士2016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炭对茶园土壤镉的固定机理研究,项目编号:41671476.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相关研究证实,茶叶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因此,如何降低茶园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或钝(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周敏,徐小英,龙远德[7](2018)在《羧甲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拆分17种β-内酰胺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羧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固定相填料,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拆分17种顺式-β-内酰胺的方法.考察了流动相pH值、盐种类和浓度及流动相组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选定的流动相为(0.10%NH_4Ac+FA)(pH=5.0)-Me OH(体积比70∶30),在此条件下,17个β-内酰胺化合物中有7个化合物的分离度>1.5,4个化合物的分离度在1.0~1.5之间,其余化合物的分离度<1.0.理论拆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β-环糊精手性拆分过程是环糊精的包结作用与氢键、偶极相互作用和立体位阻等作用力协同作用的过程.与未衍生的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相比,羧甲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慧清[8](2018)在《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催化CO_2固定反应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_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同时也是一种丰富、廉价和无毒的C1资源。有效地利用CO_2不仅可以削弱它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还可以缓解由化石燃料日益枯竭而引发的能源危机,因此,研究CO_2的转化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然而,CO_2的动力学惰性很高,难于活化,导致CO_2的转化利用难于在温和条件下进行。CO_2和环氧丙烷(PO)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PC)以原子经济和绿色高效而备受关注。人们针对这个反应开发了众多的催化剂,但是这些催化剂普遍存在催化条件苛刻、需要共催化剂或者有机溶剂辅助催化等问题。离子液体催化剂的组分成分简单,并能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CO_2和PO的反应,而且无需加入其他有机溶剂,因为离子液体本身就是优良的溶剂。因此,针对该反应开发各类高效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已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离子液体的突出优点之一就是结构的可调性,通过改变阴阳离子的结构可以设计具有所需性质的离子液体。如果想实现从分子水平上设计离子液体,那么就需要深入了解离子液体催化CO_2和PO反应的机理。目前,文献报道的有关离子液体催化该反应的机理研究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其一,理论预测的催化活性与实验结果不符;其二,没有考虑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对反应的影响。本论文采用量子力学(QM)和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一系列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催化CO_2和PO反应的机理。目的是提高理论预测催化活性的准确性,同时采用新的模型考虑离子液体的溶剂效应,为建立离子液体的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提供可靠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叁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MD模拟研究了一系列羟基季铵盐离子液体,叁乙基羟乙基溴化铵(NEt_3(HE)Br)、二乙基二羟乙基溴化铵(NEt_2(HE)_2Br)、乙基叁羟乙基溴化铵(NEt(HE)_3Br)和四羟乙基溴化铵(N(HE)_4Br)(阳离子中羟基的个数从1个逐渐增加到4个),催化CO_2与PO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催化活性先随着羟基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当羟基的个数增加到3时,NEt(HE)_3Br的催化活性最高,当羟基的个数继续增加时,其催化效果不升反降。在M06/6-311+G(2d,2p)(PCM)//B3PW91/6-31G(d,p)水平下,我们计算了这些催化反应的决速步能垒。当只考虑一分子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时,理论计算得到的决速步能垒顺序为NEt_2(HE)_2Br(22.86 kcal/mol)>NEt_3(HE)Br(21.11kcal/mol)>N(HE)_4Br(19.88 kcal/mol)≈NEt(HE)_3Br(19.75 kcal/mol),这一结果与实验结果(产率降低顺序,NEt(HE)_3Br(92%)>NEt_2(HE)_2Br(88%)>NEt_3(HE)Br(81%)>N(HE)_4Br(77%))不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空间位阻的影响,使得离子液体中仅有一个羟基参与了PO的开环过程,而其他羟基并没有进入催化的核心区域。为了让更多的羟基参与到催化的核心区域,我们提出了Double-IL催化模型,即采用两分子羟基季铵盐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计算得到的决速步能垒顺序为N(HE)_4Br(19.22 kcal/mol)>NEt_3(HE)Br(18.32 kcal/mol)>NEt_2(HE)_2Br(16.02 kcal/mol)>NEt(HE)_3Br(13.60kcal/mol),这一结果与实验产率的顺序一致。两个离子液体分子同时作为催化剂时,存在多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其中最优的反应路径是一个离子液体分子的羟基H亲电进攻PO的O原子,另一个离子液体分子的羟基H与负责亲核进攻的Br~-阴离子形成氢键。随后,采用NCI(noncovalent interaction)方法,分析了非键相互作用对催化活性的影响。NCI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路径具有最低的能垒主要是因为其开环步过渡态的C…Br作用较强。为了验证上述最优路径中两个离子液体分子的相对位置是否合理,我们采用MD方法,模拟了含有256对离子液体分子的体系,以佐证Double-IL催化模型的准确性。Double-IL催化模型不仅考虑了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还考虑了离子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提高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该催化模型的提出为研究具有多官能团离子液体的催化机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2.在上述研究中,尽管Double-IL催化模型预测的催化活性顺序和实验值完全相同,但是各个催化剂之间的能垒相差较小。例如,在NEt_3(HE)Br催化和N(HE)_4Br的催化下,反应的决速步能垒分别是18.32 kcal/mol和19.22 kcal/mol,相差仅为0.90 kcal/mol。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对催化该反应的影响。季铵盐离子液体既是反应的催化剂又是反应的溶剂。尽管我们已经采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考虑了溶剂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但是这些溶剂模型并不适用于研究离子液体。本章利用MD模拟和ONIOM方法(B3PW91/6-31G(d,p):HF/STO-3G),深入研究了离子液体的溶剂效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该工作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直接加入到催化体系中,使模拟的情形更接近真实情况。ONIOM方法计算的能垒顺序与实验结果相符,这与Double-IL催化模型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是,用ONIOM模型计算的各条路径之间的能垒差值增大了,这更加符合实验产率的变化顺序,因此ONIOM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可靠。采用NCI和AIM(the atoms in molecules)方法,分析了过渡态中关键的氢键和C…Br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NEt(HE)_3Br催化PO的开环过程中,由氢键引起的亲电进攻强于由C…Br之间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亲核进攻。相比之下,亲核进攻在其他叁种离子液体催化的反应中更为重要。3.尽管质子化离子液体是另一类重要的离子液体,但是质子化离子液体催化该反应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为此,我们分别用Single-IL(一分子离子液体和一分子底物的催化模型)和Double-IL两种不同的催化模型,研究了叁种质子化羟基季铵盐离子液体(二乙基羟乙基溴化铵([HMEA]Br)、乙基二羟乙基溴化铵([HDEA]Br)和叁羟乙基溴化铵([HTEA]Br))催化CO_2与PO反应的机理,在研究中还考虑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M06/6-311+G(2d,2p)(PCM)//B3PW91/6-31G(d,p)水平下,采用Single-IL催化模型,计算得到的催化活性顺序与实验结果不一致,而用Double-IL催化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在最优反应路径中,两个离子液体分子所扮演的角色分别是一个离子液体分子中的质子H亲电进攻PO的O原子,另一个离子液体分子中的质子H与负责亲核进攻的Br~-阴离子形成氢键。当采用ONIOM方法(B3PW91/6-31G(d,p):HF/3-21G)考虑离子液体的溶剂效应时,计算得到的叁种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的差异进一步加大了,更容易从能垒数据判断它们的催化活性顺序。根据NCI和AIM分析可知,最强的亲核进攻和恰当的氢键协同作用共同导致了[HTEA]Br的催化活性最高。用Single-IL催化模型预测的催化活性可靠性较差。为了得到合理可靠的计算结果,在研究中不仅要考虑离子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要考虑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望子龙[9](2018)在《富集植物体减容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对铀及伴生重金属的固定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污染环境生物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富集生物体的处理是制约生物修复工程应用的瓶颈技术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前期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分析其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及铀的富集率,并通过含铀、铅、铬单一重金属及复合污染的培养基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对各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吸附程度、吸附机理及重金属之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为铀及伴生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体的快速减容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能较好的分解液体浸泡发酵状态下的含铀秸秆。电镜观察认为,长期浸泡会导致秸秆表面结构疏松,有利于枯草芽孢杆菌的分解。研究表明,0 mg·kg~(-1)组纤维素分解率为48.04%,半纤维素分解率为74.71%;铀浓度400 mg·kg~(-1)纤维素分解率为69.01%,半纤维素分解率为52.47%。纤维素分解率随着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半纤维素分解率随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2)枯草芽孢杆菌可耐受25 mg·kg~(-1)~100 mg·kg~(-1)的铀,且72 h时25mg·kg~(-1)、50 mg·kg~(-1)、75 mg·kg~(-1)、100 mg·kg~(-1)吸附率分别可达到81.36%、80.21%、79.77%、79.56%,可见吸附率随铀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枯草芽孢杆菌对铅的吸附率随铅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铅会使枯草芽孢杆菌提前进入衰亡期,24 h时铅浓度25 mg·L~(-1)~100 mg·L~(-1)吸附率依次为94.50%、85.52%、81.27%、77.76%,24 h后出现脱吸附现象;铬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影响较大,但枯草芽孢杆菌仍可以吸附大量的铬,36 h吸附达到平衡后25mg·L~(-1)、50 mg·L~(-1)、75 mg·L~(-1)、100 mg·L~(-1)吸附率分别为91.57%、90.07%、88.98%、85.08%,吸附率随铬浓度上升而下降;从吸附率与时间的关系判断,枯草芽孢杆菌对铀的吸附主要类型较多,而对铅和铬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3)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枯草芽孢杆菌上可以与铀结合的物质主要有蛋白类物质、含磷化合物以及含羟基化合物,红外图上出现了铀的特征吸收峰;枯草芽孢杆菌与铅结合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及菌体上的一些醇类物质;枯草芽孢杆菌对铬的吸附主要依靠于蛋白质。电镜观察发现加入铀后菌体表面有鳞片状结构形成,对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进行水解并分离其与铀结合的物质并初步鉴定后证实该物质为蛋白质。(4)铀、铅、铬的正交实验证明:铀浓度对菌体铀的富集率呈显着负相关(r=-0.6016*),铅浓度对铀的富集率呈极显着正相关(r=0.7320**),铬浓度对铀的富集率呈负相关(r=-0.3983)。铀浓度对铅的富集率呈负相关(r=-0.4476),铅浓度对铅的富集率呈负相关(r=-0.0.2947),铬浓度对铅的富集率呈极显着负相关(r=-0.7190**)。铀浓度对铬的富集率呈负相关(r=-0.0.1158),铅浓度对铬的富集率呈正相关(r=0.0.0789),铬浓度对铬的富集率呈极显着负相关(r=-0.8123**)。(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5)

姜国飞,刘芳,李佳蔓,王洪喜,赵朝成[10](2017)在《固定化溶菌酶的缓蚀机理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物理吸附方法将溶菌酶固定在MCM-41介孔分子筛上,并与化学缓蚀剂[氨基叁亚甲基膦酸(ATMP)与聚天冬氨酸(PASP)]复配用作循环冷却水缓蚀剂。利用电化学法分析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并用失重法所测得的复配缓蚀剂缓蚀性能为指标优化复配条件。结果表明:复配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可以同时抑制腐蚀过程的阴极反应与阳极反应,最佳复配方案为固定化溶菌酶投加量0.7g/L、ATMP质量浓度10mg/L、PASP质量浓度20mg/L,缓蚀率可达88.55%,循环冷却水对碳钢腐蚀速率降至0.017 3mm/a,作用时间为11~13d。(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7年09期)

固定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对铀等放射性物质矿石的开采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尾矿石、渣的量也逐渐增加。这些尾矿石、渣经过处理后保存在尾矿库中。而经过石灰碱化等常规处理的尾矿中的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再次释放到环境中,危害人类的健康。土壤是防止尾矿库中铀进入环境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对铀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纳米零价铁(Nano zero-valent iron,nZVI)、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nHAP)、纳米零价铁/羟基磷灰石叁种固定剂对铀尾矿库土壤中的铀进行固定化处理,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毒性浸出(TCLP)和磁性分离试验,利用SEM和XRD手段对纳米材料固定前后的铀尾矿土壤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材料在不同投加量和pH条件下对尾矿库土壤中铀的形态分布和固定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机理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nZVI主要促进尾矿库土壤中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铀向无定型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态、残渣态铀转化;在nZVI投加量为8%、pH=5时,残渣态的铀含量增加了13.84%,MF值达到最低24.88%,此时土样中铀的毒性浸出量仅为13.98%,固定效果达到最佳;对经nZVI处理后的土样进行磁性分离,发现非磁性土壤中铀的浓度明显降低,且其毒性浸出值接近于美国环保署铀的毒性浸出限值。(2)nHAP主要促进铀尾矿库土壤中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铀向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态、残渣态铀转化;n在nHAP投加量为6%、pH=4时,残渣态的铀含量增加了16.58%,MF值达到41.79%,此时铀的毒性浸出值仅为9.14%,固定效果达到最佳。(3)纳米HAP/ZVI主要促进铀尾矿库土壤中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铀向无定型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态、残渣态铀转化;在纳米HAP/ZVI投加量为8%、pH=5时,残渣态的铀含量增加了11.05%,残渣态铀比例最大为30.10%,MF值达到较稳定值为31.72%,此时铀的毒性浸出量仅为8.57%,固定效果达到最佳;对经纳米HAP/ZVI处理后的土样进行磁性分离,发现分离后非磁性土壤中铀含量低于nZVI单一处理后的非磁性土壤中铀的含量,且其毒性浸出值低于美国环保署铀元素毒性浸出特性限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韩亚西,张彦龙,张多英,曾伟民,赵丹丹.自养微生物CO_2固定机理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19

[2].李智东.nZVI/nHAP复合材料固定铀尾矿库区土壤中铀(Ⅵ)的机理研究[D].南华大学.2019

[3].王晓欢.表面可控的苄基季铵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保留机理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9

[4].周岩梅,杨舒然,孟晓东,许鸣杨,张博暄.生物质炭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作用机理[J].环境科学研究.2019

[5].张杰,杨忠林,黄鹤勇,孟祥天,黄钰彪.氧化石墨烯固定Ag_3PO_4光催化降解染料罗丹明的机理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本刊编辑部.生物炭对茶园土壤镉的固定机理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周敏,徐小英,龙远德.羧甲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拆分17种β-内酰胺及其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8].杨慧清.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催化CO_2固定反应的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8

[9].望子龙.富集植物体减容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对铀及伴生重金属的固定机理[D].西南科技大学.2018

[10].姜国飞,刘芳,李佳蔓,王洪喜,赵朝成.固定化溶菌酶的缓蚀机理及性能[J].腐蚀与防护.2017

标签:;  ;  ;  ;  ;  ;  

固定机理论文-韩亚西,张彦龙,张多英,曾伟民,赵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