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大豆空间突变性状变异初报

春大豆空间突变性状变异初报

一、春大豆空间诱变性状变异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周世奇[1](2019)在《烟草航天诱变突变体叶部性状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文中认为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选育性状优良的烟草品种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但由于烟草是国外引入物种,种质资源匮乏是目前我国烟草育种突破瓶颈,创新烟草新种质是烟草育种当务之急。利用航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航天育种,是种质创新的新途径之一。本研究选用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返回的烟草NC89航天突变体作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学性状和烤后烟叶质量性状分析比较,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突变体和野生型基因组差异,并利用突变体构建F2群体重点针对叶形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合重测序数据在定位区间内预测候选基因及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航天诱变创制烟草突变体材料NC89-M,与野生型NC89相比,该突变体叶形呈宽椭圆,叶面皱褶,叶缘呈锯齿状。利用NC89-M与烟草新品系2014-168构建F2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NC89-M叶形突变性状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通过BSA法寻找到SSR标记PT60795与之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2.9 cM。2.对航天诱变选育的烟草突变体材料NC89-M与野生型NC89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30×,并对各种类型变异进行检测注释。NC89-M中检测到SNP 1876219个,Indel 402011个,SV 42699个,CNV 290218个;NC89中检测到SNP 1848013个,Indel 398922个,SV 41969个,CNV 290939个;NC89-M和NC89对比共得到271655个SNP,分布在8378个基因上,23450个Indel造成2156个基因突变。变异基因KEGG注释表明,与代谢通路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突变数目最多;随机挑选重测序数据中16个纯合SNP验证,其中14个被正确验证,正确率为87.5%。3.利用重测序数据,在NC89-M和烟草品系2014-168间开发新的Indel标记,最终将突变叶形基因nc89m定位到SSR标记PT60795和Indel5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9 cM和4.4 cM。在定位区间内选择叶片中高表达的基因Nitab4.50000008g0880.1作为候选基因。该基因NCBI Blasp比对结果表明其为糖基转移酶SQD2基因,因此命名NtSQD2。基因序列扩增表明,在NC89-M中,该基因发现其编码区第1294个核苷酸由腺嘌呤突变为胞嘧啶,编码氨基酸由酪氨酸(Tyr)突变为天冬氨酸(Asp);qRT-PCR结果表明,NtSQD2基因在NC89-M叶片组织的表达量较NC89显着上调;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tSQD2编码蛋白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糖基转移酶结构域。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航天诱变机理及调控叶部性状关键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傅旭军,杨清华,袁凤杰,郁晓敏,金杭霞,朱申龙,朱丹华[2](2019)在《浙鲜9号的航天选育与特征特性分析》文中指出为探究航天诱变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航天诱变选育新品种浙鲜9号与其亲本台湾75在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浙鲜9号播种至采收生育期比亲本短2 d,株高矮7 cm,鲜百荚重高6. 1 g,鲜百粒重低2. 2 g,青荚色比亲本淡,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较亲本显着增加9. 4%。浙鲜9号不仅保留了亲本口感甜糯的优良品质,而且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有大幅度提高。利用60对核心SSR引物对二者进行分析,在Satt184、Satt197、Sat-213等10个标记间发现多态性位点,引物多态性率为16. 7%,Sat-213为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Rsc15相关分子标记,这从分子水平证实了浙鲜9号抗性的改良。采用100个SNP标记对二者进行分析,有5个SNP标记在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浙鲜9号与亲本主要特征特性和DNA分子标记的对比研究均充分证明了航天诱变育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李谨[3](2016)在《太空电离辐射诱发植物变异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太空空间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太空植物诱变育种作为其重要分支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太空环境以高真空、微重力、地球磁场及太空带电粒子辐射为特点,为太空生物育种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可替代的条件。先前该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应用方面已做出大量且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太空电离辐射诱发植物基因变异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其与应用研究的关联工作目前还鲜为人见。本研究试图从太空电离辐射的角度对太空环境诱发植物变异进行初步探索,这些也恰恰是该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工作以两种花卉植物——四季薰衣草和仙客来为研究对象,将天上的太空电离辐射实验与地面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田间种植实验紧密结合,将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形成了如下的创新点:理论研究:根据Shieldose2模型定量得到了―神舟八号‖飞船在南大西洋异常区的―非连续‖且―周期性‖的辐射能谱、该轨道上主要带电粒子的平均能量通量、飞船返回舱内的辐射屏蔽剂量以及粒子能量分布特点。实验研究: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所有太空搭载花卉植物的DNA分子全部发生变异;相关联的田间种植实验表明太空植株在花形、花色、花产量、株高等表观性状上均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而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植物基因变异的相似性与植物表观性状变化的相似性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实验研究表明太空植株DNA分子变异及其在表观性状上发生的变化均为太空电离辐射直接作用的结果。应用研究:通过对以上两种花卉的表观性状有益变异株的筛选,首次获得了仙客来―三重花蕾‖等能够稳定遗传的变异株,为该花卉新品种的进一步培育做出了具有推广价值的工作。

郑伟,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郭美玲,王庆胜,张茂明,刘忠堂[4](2015)在《大豆航天育种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天诱变是大豆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创造变异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豆航天育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先后有4个航天诱变大豆新品种通过了国家或省级审定,多个品系参加国家或省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本文对基础材料选择、诱变后代选择时期和选择方法等育种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农艺性状和抗性等主要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对大豆航天诱变育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还论述了航天诱变的分子机理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航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指出诱变机理和选择方法仍然是研究的焦点,建议各育种单位之间应该加强育种材料与技术的合作交流,以提高大豆航天诱变育种的水平和效率。

李谨,耿金鹏,曹天光,韩英荣,李多芳,展永[5](2015)在《太空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空诱变育种研究是利用太空搭载等综合技术进行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是集空间技术、现代化农业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交叉新技术,是近几十年来产生的一种崭新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创造出大批优质种质资源,是缓解植物及农作物种质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生物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现对太空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生物学效应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郑伟,朱凤丽,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王庆胜,张茂明[6](2015)在《空间诱变创新大豆种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情况,佳木斯分院大豆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开始于2003年,针对空间诱变储藏效应、后代分离规律、后代选择依据和复合诱变处理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大豆对空间诱变储藏效应不明显;后代分离规律为:SP2代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诱变效果明显,SP3代诱变效果依然存在,但是已经不如SP2明显;SP2代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底荚高度、节间长度进行选择有效,而对植株高度和主茎节数选择效果不明显;大豆航天育种与辐射育种相结合,为大豆后代群体的变异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育成了合农61和合农65等2个优良大豆品种,合航2010-239和合航2010-181等2个优良品系。今后大豆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重点是诱变材料的选择,后代选择方法,航天诱变机理研究等领域,各育种单位之间应该多加强合作交流,以提高大豆航天诱变育种的水平。

代双艳[7](2013)在《EMS诱变花蕾结合小孢子培养获得大白菜突变体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是原产我国的重要蔬菜,在我国冬季的蔬菜供应中居重要地位。大白菜育种材料单一已成为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创造具有丰富遗传基础的育种材料是大白菜育种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人工诱变可使自然突变率提高千倍以上,但人工诱变多为隐性突变,将人工诱变与小孢子培养相结合,可以迅速获得基因型纯合的突变体。本研究以10份不同基因型大白菜‘A01’、‘A06’、‘23P02’、‘85-1’、‘12-2’、‘12-7’、‘A03’、‘A12’、‘A16’和‘A19’为试验材料,采用EMS为诱变剂,分别进行了种子诱变、花蕾诱变结合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的研究,确定了不同处理方法适宜的EMS浓度和处理时间,并对种子诱变后代和花蕾诱变后小孢子植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及分子辅助鉴定,获得了不同类型的变异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7份不同基因型大白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EMS浓度和时间浸泡种子后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表明,在00.8%浓度范围内,随着EMS浓度的增大,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逐渐降低,初步确定大白菜种子诱变处理的适宜EMS浓度为0.4%0.6%,处理时间为46h。2.通过对‘A01’、‘A03’、‘A06’和‘23P02’种子诱变M2代植株进行全部形态学鉴定和部分分子学鉴定,共获得49株突变株。从170株‘A01’的M2代中筛选到6株叶片变异株,1株晚抽薹变异株;83株‘A06’的M2代植株中,叶片变异2株;76株‘23P02’的M2代植株中,7株包球方式变异株,1株大花冠变异株;285株‘A03’诱变群体中,1株花蕾变异株,9株子叶变异株,7株苗期叶片变异株,15株花器变异株。3.以‘85-1’、‘12-2’、‘12-7’、‘A03’和‘A19’为试验材料,进行花蕾诱变后结合小孢子培养,设置诱变浓度和时间梯度,筛选出在叶形、叶色、花冠大小、花色、抽薹性、抗霜霉病上的基因型纯合突变体74株,突变频率15.6%。综合考虑小孢子出胚率、成苗率及有效突变体数,初步确定EMS诱变花蕾并结合小孢子培养这一技术适宜的浓度范围为0.030.1%、处理时间510min。4.通过对EMS花蕾诱变后小孢子培养的再生植株倍性调查,发现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二倍体植株所占的比例,随EMS浓度增大而降低,单倍体所占比例随EMS浓度增大而升高,初步证明EMS在诱变过程中对染色体的加倍起到抑制作用。5.通过对大白菜EMS种子诱变和花蕾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两种诱变方法的比较研究,证明EMS花蕾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这一新方法可行,比种子诱变和小孢子诱变方法均有优势,并且获得的变异类型比较丰富,为EMS诱变技术在大白菜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6.通过对EMS花蕾诱变后小孢子培养的再生植株的HRM检测,筛选出花色突变体4株。并且通过与片段直接测序法相比较,证明HRM筛选EMS突变体方法可行,操作简单、成本低、高通量。

胡国玉,张丽亚,黄志平,李杰坤,胡晨,张磊[8](2010)在《空间搭载对夏大豆品种的诱变效应》文中研究指明对空间搭载的夏大豆品种(系)合豆3号、蒙91-413和蒙9609-1的当代种子出苗率,及其SP1、SP2的性状变异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搭载后,各品种(系)的出苗率均比对照降低,其中合豆3号降幅达显着水平;合豆3号的结荚高度显着大于对照,有效分枝数显着少于对照;蒙9609-1、蒙91-413的单株无效荚数比对照显着增加,其它性状与对照没有明显偏离。在合豆3号的SP1群体中发现1个单株的多个性状发生变异,且在后代株系内无明显分离。在合豆3号SP2群体中获得矮秆、双茎、窄叶等变异植株共计236株,变异率为2.74%。蒙91-413的SP2群体中发现稀绒毛、晚熟、矮秆等变异植株共计66株,变异率为0.59%。还在合豆3号的SP2群体中,发现2个株系在叶形、成熟荚色、生育期多个性状上同时发生变异。

郭建秋,雷全奎,杨小兰,马雯,张向召[9](2010)在《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材料,为此,介绍了创造突变体的方法,特别是理化诱变方法以及突变体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健[10](2010)在《白三叶卫星搭载诱变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空间飞行器将植物种子、组织、器官、或者生命个体送到宇宙空间,受到空间高能粒子、微重力、磁场、高真空的影响,从而使植物材料发生基因突变,再经过地面的繁殖选育,而获得我们所需要性状的品种。研究种子航天搭载的诱变效应是揭示航天诱变机理、选育新品种的基础工作。本研究利用返回式卫星“实践八号”搭载普通白三叶草坪草种子,返回地面后,对其发芽情况;幼苗种芽,种根生长的情况;植株长成后,叶片形态,大小,面积;植株高度、分枝数、叶片叶绿素含量、白三叶植株的光合特性及叶片超显微结构等进行差异分析,旨在为以后空间育种的理论和技术提供参考及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卫星搭载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着高于对照;芽长显着高于对照,而根长,根芽比显着低于对照。2.卫星搭载对白三叶株高无显着影响,对叶片大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白三叶的分枝。3.卫星搭载当代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显着下降。4.卫星搭载白三叶的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着提高。5.在13:00-15:00,卫星搭载白三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显着低于对照(p<0.05)。6.与对照相比,卫星搭载当代植株叶片叶绿体扭曲,淀粉粒多,且大小不一,甚至有的无序堆满整个叶绿体,嗜锇颗粒在叶绿体中分布不集中,有的叶绿体中分布的多,有的很少,线粒体有明显的溢裂现象。基粒片层减少,直径加大。

二、春大豆空间诱变性状变异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大豆空间诱变性状变异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烟草航天诱变突变体叶部性状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航天诱变育种
        1.1.1 航天诱变育种的机理
        1.1.1.1 微重力理论
        1.1.1.2 太空辐射理论
        1.1.2 航天诱变育种的特点
        1.1.2.1 变异源丰富且变异频率高
        1.1.2.2 育种周期短
        1.1.2.3 辐射损伤轻
        1.1.3 国外航天育种的研究概况
        1.1.4 我国航天育种的研究概况
        1.1.5 航天诱变育种在烟草上的应用
    1.2 植物叶形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的叶片发育阶段
        1.2.1.1 叶原基的形成
        1.2.1.2 叶极性的建成
        1.2.2 调控叶片极性的因素
    1.3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高通量测序的产生及发展
        1.3.2 高通量测序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烟草航天诱变突变体遗传分析及叶形基因初步定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航天诱变材料的获得
        2.2.2 供试群体的建立
        2.2.3 试验方法
        2.2.3.1 NC89-M及其F_2 群体农艺性状的观察及测量
        2.2.3.2 NC89和NC89-M烤烟化学成分测定和质量性状鉴定
        2.2.3.3 烟草叶片DNA的提取
        2.2.3.4 NC89和NC89-M基因组DNA的 PCR扩增
        2.2.3.5 PCR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
        2.2.3.6 NC89-M F_2群体混合池的构建
        2.2.3.7 NC89-M叶形基因初步定位
    2.3 结果与分析
        2.3.1 NC89和NC89-M表型鉴定
        2.3.2 NC89和NC89-M烤烟化学成分和质量性状分析
        2.3.3 NC89和NC89-M的 DNA多态性分析
        2.3.4 NC89-M叶形突变性状遗传分析
        2.3.5 叶形突变基因初步定位
    2.4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烟草航天诱变突变体全基因组重测序变异检测及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2.1 NC89和NC89-M基因组DNA的提取
        3.2.2.2 NC89和NC89-M全基因组重测序
        3.2.2.3 NC89和NC89-M基因组变异检测与注释
        3.2.2.4 NC89和NC89-M变异基因分析
        3.2.2.5 SNP突变位点的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NC89和NC89-M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
        3.3.2 NC89和NC89-M基因组SNP检测与注释
        3.3.3 NC89和NC89-M基因组Indel检测与注释
        3.3.4 NC89和NC89-M基因组SV检测与注释
        3.3.5 NC89和NC89-M基因组CNV的检测及注释
        3.3.6 NC89和NC89-M的变异基因分析
        3.3.7 重测序SNP变异位点验证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烟草航天突变体标记开发及叶形候选基因预测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2.1 遗传标记的开发
        4.2.2.2 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4.2.2.3 遗传图谱的构建
        4.2.2.4 定位区间内突变基因分析
        4.2.2.5 候选基因变异位点的验证
        4.2.2.6 NC89和NC89-M总 RNA的提取
        4.2.2.7 RNA反转录反应
        4.2.2.8 qRT-PCR反应
        4.2.2.9 候选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nc89m基因定位与遗传图谱的构建
        4.3.2 定位区间变异基因分析
        4.3.3 候选基因突变验证
        4.3.4 基因NtSQD2的表达分析
        4.3.4.1 RT-PCR分析
        4.3.4.2 qRT-PCR分析
        4.3.5 NtSQD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3.5.1 NtSQD2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亲疏水性分析
        4.3.5.2 NtSQD2编码蛋白的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及同源性比对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工作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浙鲜9号的航天选育与特征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特征特性调查和产量对比试验
        1.2.2 SSR标记检测方法
        1.2.3 SNP标记检测方法
        1.2.4 品质分析与抗性鉴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鲜9号的选育
    2.2 浙鲜9号与亲本台湾75的主要植物学性状
    2.3 浙鲜9号与亲本台湾75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比较分析
    2.4 浙鲜9号与亲本台湾75的品质及抗性比较分析
    2.5 浙鲜9号与亲本台湾75 SSR分子标记的比较分析
    2.6 浙鲜9号与亲本台湾75 SNP分子标记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3.1 航天诱变对大豆的生育期、产量和花叶病毒病抗性的改良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
    3.2 航天诱变产生的多位点基因突变从DNA分子水平得到了初步验证
4 结论

(3)太空电离辐射诱发植物变异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太空诱变效应的研究
        1.3.1 太空诱变育种概念和特点
        1.3.2 太空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1.4 花卉辐射诱变的研究
    1.5 论文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神舟八号‖及搭载植物所受电离辐射的影响
    2.1 ―神舟八号‖飞行轨道
    2.2 太空带电粒子对―神舟八号‖的辐射影响
        2.2.1 太阳宇宙射线对―神舟八号‖的影响
        2.2.2 银河宇宙射线对―神舟八号‖的影响
        2.2.3 地球辐射带对―神舟八号‖的影响
    2.3 ―神舟八号‖搭载花卉所受电离辐射影响
        2.3.1 返回舱内辐射屏蔽剂量分析
        2.3.2 返回舱内带电粒子的传能线密度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太空电离辐射对仙客来的诱变效应
    3.1 太空电离辐射实验
        3.1.1 太空搭载技术
        3.1.2 ―神舟八号‖搭载实验
    3.2 种植实验
    3.3 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实验
        3.3.1 RAPD实验数据分析
        3.3.2 RAPD-PCR实验
        3.3.3 实验分析结果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太空电离辐射对四季薰衣草的诱变效应
    4.1 种植实验
        4.1.1 种植实验的统计分析
        4.1.2 种植实验结果
    4.2 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实验
        4.2.1 RAPD实验数据分析
        4.2.2 RAPD-PCR实验
        4.2.3 实验分析结果
    4.3 聚类结果与分析
        4.3.1 聚类分析
        4.3.2 聚类结果与表观性状的比较
    4.4 四季薰衣草和仙客来太空辐射敏感性分析
        4.4.1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作用及辐射敏感性
        4.4.2 单靶单击太空电离辐射模型
        4.4.3 太空辐射敏感系数的确定
        4.4.4 太空辐射敏感性的差异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太空花卉育种的应用探索
    5.1 仙客来新品种探索
    5.2 四季薰衣草表观性状的―有益‖变异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大豆航天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航天诱变效应
    1.1航天搭载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1.2航天搭载对大豆抗性和品质的影响
    1.3复合诱变技术研究
2后代选择
3分子诱变机理
4种质创新效果
5展望

(5)太空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太空诱变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2太空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2.1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2.2对生物体形态学的影响
    2.3对生物体细胞学效应的影响
    2.4对生物体生理生化的影响
    2.5对生物体分子生物学的影响
3太空诱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太空诱变育种的国外研究现状
    3.2太空诱变育种的国内研究现状
4展望

(6)空间诱变创新大豆种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空间诱变理论研究
    1.1 储藏效应研究
    1.2诱变效应研究
    1.3 选择方法探讨
    1.4 复合诱变技术探讨
    1.5 异地选择探讨
2 种质创新效果
    2.1 合农61
    2.2 合农65
    2.3 合航2010-239
    2.4 合航2010-181
3 展望

(7)EMS诱变花蕾结合小孢子培养获得大白菜突变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特点
        1.1 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1.2 诱变育种的特点
        1.3 EMS 诱变育种
        1.3.1 EMS 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1.3.2 EMS 诱变机制及特点
        1.3.3 EMS 诱变的处理剂量和诱变处理时间
        1.3.4 EMS 诱变种子技术研究
        1.3.5 EMS 诱变小孢子技术研究
    2 突变体的选择与鉴定
        2.1 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
        2.2 诱变与离体培养技术相结合
        2.3 生理生化方法
        2.4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2.5 高分辨率熔解技术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大白菜 EMS 诱变种子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2 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法
        2.1 诱变处理及田间种植
        2.1.1 诱变处理
        2.1.2 诱变材料田间定植
        2.2 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
        2.2.1 表型性状观察和筛选
        2.2.2 分子鉴定及筛选
    3 结果与分析
        3.1 M1代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统计
        3.2 种子诱变 M1表型性状的变异
        3.3 种子诱变 M2表型性状突变体筛选
        3.3.1 M2营养性状突变体筛选
        3.3.2 M2生殖性状突变体筛选
        3.4 突变体的分子鉴定及筛选
        3.4.1 突变体的 Indel 标记鉴定结果
        3.4.2 突变体的 SCAR 分子标记筛选
第三章 大白菜 EMS 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获得突变体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2 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法
        2.1 EMS 诱变花蕾方法
        2.2 小孢子游离与培养
        2.3 胚状体分化与植株再生
        2.4 试管苗的移栽和再生植株性状调查
        2.5 小孢子植株的倍性鉴定
        2.6 小孢子突变体植株的筛选和鉴定
        2.6.1 小孢子突变体植株表型性状观察和筛选
        2.6.2 小孢子突变体植株分子鉴定及筛选
    3 结果与分析
        3.1 EMS 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影响的细胞学观察
        3.2 EMS 处理对不同基因型产胚率的影响
        3.3 EMS 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成苗率的影响
        3.4 小孢子植株表型倍性鉴定
        3.5 再生植株表型性状突变体筛选
        3.6 再生植株突变体分子鉴定及筛选
第四章 讨论
    1. 突变体类型及其应用
    2. 大白菜 EMS 种子诱变研究
    3. EMS 花蕾诱变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
    4. HRM 检测和片段测序方法比较
    5. 大白菜 EMS 花蕾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8)空间搭载对夏大豆品种的诱变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空间搭载对大豆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2.2 空间搭载处理大豆品种SP1代效应
    2.3 空间搭载处理大豆品种SP2代的诱变效应
3 讨论

(9)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创造突变体的方法
    1.1 自发突变
    1.2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1.3 理化诱变
        1.3.1 化学诱变
        1.3.2 物理诱变
    1.4 生物技术创造突变体库
2 突变体的筛选鉴定方法
    2.1 表型鉴定
    2.2 细胞学鉴定
    2.3 生物化学鉴定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10)白三叶卫星搭载诱变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空间诱变育种的理论来源
        1.1 高真空
        1.2 微重力
        1.3 辐射诱变
        1.4 空间磁场
        1.5 其他的空间因素
    2 空间诱变的的国内外研究及成果
    3 空间诱变的特点
        3.1 变异频率高变异的幅度大
        3.2 选育周期缩短
        3.3 选育以后品种的稳产、高产性能
        3.4 选育以后品种的抗逆性增强
        3.5 空间育种安全性较转基因作物安全
        3.6 草类植物空间诱变效应研究的特点
    4 空间诱变的机理研究
        4.1 染色体变异
        4.2 空间环境对细胞结构的改变
        4.3 空间环境对细胞分化结构的改变
        4.4 空间诱变对牧草生理生化活动的影响
        4.5 空间诱变对植物离子交换的影响
    5 空间诱变对叶绿素及及光合系统的影响
    6 空间诱变在草业上的研究
    7 白三叶的简介及其相关研究
    8 技术路线
    9 展望与建议
第二章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处理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特性的影响
        2.2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种子幼苗种芽、种根生长的影响
        2.3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生长特性的影响
        2.4 植株高度和生长速度
第三章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生理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叶绿素的测定
        1.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1.4 光合特性测定
        1.5 叶面积测定
        1.6 超微结构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叶绿素的影响
        2.2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幼苗抗氧化酶的影响
        2.3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
        2.4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植株的超微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1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种子萌发的影响
    2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农艺性状的影响
    3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叶绿素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4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5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版)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指导老师简介

四、春大豆空间诱变性状变异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烟草航天诱变突变体叶部性状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D]. 周世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9)
  • [2]浙鲜9号的航天选育与特征特性分析[J]. 傅旭军,杨清华,袁凤杰,郁晓敏,金杭霞,朱申龙,朱丹华. 核农学报, 2019(05)
  • [3]太空电离辐射诱发植物变异的初步研究[D]. 李谨. 河北工业大学, 2016(08)
  • [4]大豆航天育种研究进展[J]. 郑伟,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郭美玲,王庆胜,张茂明,刘忠堂.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5(05)
  • [5]太空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J]. 李谨,耿金鹏,曹天光,韩英荣,李多芳,展永. 北方园艺, 2015(14)
  • [6]空间诱变创新大豆种质的研究进展[J]. 郑伟,朱凤丽,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王庆胜,张茂明. 中国种业, 2015(06)
  • [7]EMS诱变花蕾结合小孢子培养获得大白菜突变体的研究[D]. 代双艳.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8]空间搭载对夏大豆品种的诱变效应[J]. 胡国玉,张丽亚,黄志平,李杰坤,胡晨,张磊. 大豆科学, 2010(06)
  • [9]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J]. 郭建秋,雷全奎,杨小兰,马雯,张向召.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6)
  • [10]白三叶卫星搭载诱变效应的研究[D]. 王健.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春大豆空间突变性状变异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